1.本实用新型属于砖体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孔砖。
背景技术:2.作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空心砖由于其质轻、消耗原材少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推的产品。空心砖的常见制造原材料是粘土和煤渣灰,一般规格是390
×
190
×
190mm。目前国内空心砖多通过烧结制成,以煤矸石烧结空心砖为例,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将煤矸石原料依次通过破碎、陈化、加水搅拌、挤压成型、切割、码坯、干燥、烧成,进而得到成品砖。
3.在空心砖烧制过程中,易发生砖坯爆裂或砖孔堵塞等现象,影响后续焙烧环节成品率。通常采用改变烧制时的炉箅子板的砌筑结构,以实现提高通风效率、降低砖体次品率的目的。例如,如中国专利文献1通过在炉箅子板的上表面铺设一层格子砖定位件,将格子砖固定在炉箅子板上,避免格子砖与炉箅子板之间发生位移。但专利文献1中由于需要加大炉箅子板的定位孔孔径,进而会造成炉箅子板的整体强度降低。
4.日本专利文献2则通过调整格子砖支承部件的结构,使其具有可包含至少两个格子砖通气孔的大小的开口,该开口与该至少两个格子砖通气孔相对配置,因而,能够通过一个支承部件通气孔对至少两个格子砖通气孔进行吸气排气。该专利与专利文献1类似,也是通过在支承部件上增加定位孔,进而提高通气率,仍然会产生支承部件强度下降的问题。
5.中国专利文献3通过将用于格子砖的防滑移结构设置在炉箅子板和格子砖层之间,防滑移结构包括插接配合的定位部和限位部,定位部呈网格状分布在炉箅子板的承载面上,格子砖上的限位部与定位部对应设置。但该专利的防滑移结构需要精细加工,适用范围窄,且在码垛时容易变形,进而造成定位部和限位部不适配。
6.专利文献1:cn201942698u,热风炉格子砖固定装置,2011-08-24;
7.专利文献2:jp3195118u,
チェッカー
煉瓦受
け
金物
および
熱風炉,2014-12-25;
8.专利文献3:cn212335222u,用于格子砖的防滑移结构及格子砖砌筑结构,2021-01-12。
技术实现要素:9.1.要解决的问题
10.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空心砖烧结成品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砖,其砖体内部的孔道内壁具有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在码坯过程中卡装烧结支撑板,卡装后的烧结支撑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砖体结构进行改进,在多孔砖的孔道中设置用于安装烧结支撑板的卡槽,烧结支撑板用于在烧结过程中对砖坯进行支撑,防止堆积的砖坯受挤压产生的细微形变堵塞孔道,提高了空心砖烧结成品率。
11.2.技术方案
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砖,包括砖体,砖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孔道,孔道由砖体一端面沿长度方向(length direction,l.d.)向另一端面延伸;其中,至少一个孔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用于卡装烧结支撑板,并使得卡装完成后的烧结支撑板由第一卡槽沿高度方向(hight direction,h.d.)向第二卡槽延伸。
14.优选地,至少一个孔道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槽和至少两个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用于在孔道中卡装至少两个烧结支撑板;烧结支撑板卡装完成后,同一孔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烧结支撑板之间的最短距离l不小于孔道最大宽度的四分之一。
15.优选地,孔道的截面为矩形,第一卡槽设置于孔道内部的上表面,第二卡槽设置于孔道内部的下表面。
16.优选地,孔道的一端开口,孔道通过开口的一端与砖体外部相连通,或
17.孔道的两端开口,使得孔道贯穿砖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
18.优选地,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烧结凹槽,烧结凹槽沿砖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砖体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
19.优选地,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烧结凹槽,烧结凹槽沿砖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砖体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
20.优选地,砖体内部至少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行孔道群和第二行孔道群;第一行孔道群和第二行孔道群均包括至少一个孔道,且位于同一孔道群中的孔道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21.优选地,砖体的上表面沿宽度方向(width direction,w.d.)等距设置有若干烧结凹槽。
22.优选地,砖体的下表面沿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烧结凹槽。
23.优选地,第一行孔道群距离砖体的上表面的最小厚度为t1,第二行孔道群距离砖体的下表面的最小厚度为t2,第一行孔道群与第二行孔道群之间的最小距离为t3,则t1=t2≤t3。
24.优选地,砖体内部设置有插槽,插槽一端开口,用于插装加强板。
25.优选地,插槽沿砖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26.优选地,插槽沿砖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27.3.有益效果
2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砖,对砖体结构进行改进,在砖体内部的孔道内壁对应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在码坯过程中卡装烧结支撑板,卡装后的烧结支撑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砖体结构进行改进,在多孔砖的孔道中设置用于安装烧结支撑板的卡槽,烧结支撑板用于在烧结过程中对砖坯进行支撑,防止堆积的砖坯受挤压产生的细微形变堵塞孔道,提高了空心砖烧结成品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a侧剖面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烧结支撑板的a侧剖面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侧剖面示意图(一);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侧剖面示意图(二);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宽度方向的插槽的a侧剖面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宽度方向的插槽的b侧剖面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高度方向的插槽的a侧剖面示意图;
36.图中:
37.100、砖体;110、孔道;110a/110b、第一卡槽;120a/120b、第二卡槽;130、插槽(宽度方向);140、烧结凹槽;150、插槽(高度方向);
38.200、烧结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和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应仅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果存在任何这样的修改和变型,那么它们都将落入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背景技术旨在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意义,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或本技术和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
4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高度方向”、“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上”、“下”、“a侧”、“b侧”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1.实施例1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砖,包括砖体100,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侧剖面示意图,砖体100内部设置有若干孔道110,孔道110由砖体100一端面沿长度方向向另一端面延伸;其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a侧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至少一个孔道1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用于卡装烧结支撑板200,并使得卡装完成后的烧结支撑板200由第一卡槽沿高度方向向第二卡槽延伸。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a侧和b侧,是指由图示中所示箭头方向为主视图时,所看到的砖体100的剖面视图视角。
43.申请人发现,由于受到上部砖体100的挤压影响,位于码坯下部的砖体100往往容易发生轻微形变,进而在焙烧过程中位于下部的砖体100容易发生开裂。不仅如此,在焙烧过程中,坯体内部进行着激烈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矿化学反应,这时所供空气量一定要充足,让砖坯充分燃烧,避免出现黑心砖。而形变的砖体100的通道容易发生堵塞,降低砖体100内部的烧结的空气流通性,影响砖体100烧结效果,进而降低砖体100成品率。
44.本实用新型针对砖体100结构进行改进,在多孔砖的孔道110中设置用于安装烧结支撑板200的卡槽,如图2所示,烧结支撑板200用于在烧结过程中对砖坯进行支撑,防止堆积的砖坯受挤压产生的细微形变堵塞孔道110,提高了空心砖烧结成品率。不仅如此,本实
用新型的烧结支撑板200通常采用易燃材料制成,例如秸秆板、木板等,在烧结过程中达到可燃点后即燃烧产热,对砖体100内部进行加热,避免砖体100内部烧制不完全,进而提高砖体100质量。
4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孔道110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槽和至少两个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用于在孔道110中卡装至少两个烧结支撑板200;烧结支撑板200卡装完成后,同一孔道11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烧结支撑板200之间的最短距离l不小于孔道110最大宽度的四分之一,烧结支撑板200卡装间距过密不仅会提高生产成本,在烧结过程中还可能影响通风效率,导致砖体100内部烧制不完全。进一步说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各设置2-4个为宜。
46.在本实用新型中,孔道110的截面优选为矩形,第一卡槽设置于孔道110内部的上表面,第二卡槽设置于孔道110内部的下表面,便于卡装烧结支撑板200,且烧结支撑板200的对砖体100的支撑效果最佳。值得说明的是,孔道110截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等,可以安装至少一个烧结支撑板200的形状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孔道110的一端开口,孔道110通过开口的一端与砖体100外部相连通,此时砖体100的形变量最小。作为又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孔道110的两端开口,使得孔道110贯穿砖体10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此时通风效率最佳。
47.进一步优选地,砖体100内部至少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行孔道110群和第二行孔道110群;第一行孔道110群和第二行孔道110群均包括至少一个孔道110,且位于同一孔道110群中的孔道110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保证砖体100内部各处受热均匀。第一行孔道110群距离砖体100的上表面的最小厚度为t1,第二行孔道110群距离砖体100的下表面的最小厚度为t2,第一行孔道110群与第二行孔道110群之间的最小距离为t3,则t1=t2≤t3,保证烧结后砖体100的整体使用强度。
4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砖体100内部设置有六个孔道110,孔道110的剖视图呈2
×
3的排列方式。其中,每个孔道110的剖面均呈现矩形,且每个孔道110的上内表面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110a、110b),下内表面均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120a、120b),可安装两个烧结支撑板200。
49.以煤矸石为原料烧制空心砖,其依次通过破碎、陈化、加水搅拌、挤压成型、切割、码坯、干燥、烧成,进而得到成品砖。其中,煤矸石烧结砖采用一次码烧工艺,码坯方法为“四压四”法,砖坯码高10-14层。砖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其他制备工艺中使用的参数均为现有技术的常用参数,烧成后,空心砖成品率可达99%以上。
50.实施例2
51.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砖体100的上表面设置有烧结凹槽140,烧结凹槽140沿砖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砖体100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作为同时实施或择一实施的技术方案,砖体100的下表面设置有烧结凹槽140,烧结凹槽140沿砖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砖体100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砖体100表面设置烧结凹槽140,在堆积时可以避免砖体100粘接,同时保证砖体100之间的气体流通。
52.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式,砖体100的上表面沿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烧结凹槽140;作为同时实施或择一实施的技术方案,砖体100的下表面沿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烧结凹槽140,保证较好的气体流通性,且保证砖体100受力均匀,并具有外部美观性。
53.实施例3
54.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砖体100内部设置有插槽,插槽一端开口,用于插装加强板。其中,插槽(宽度方向)130优选沿砖体100的宽度方向设置,和/或如图7所示,插槽(高度方向)150沿砖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加强板在砖体100中起到类似钢筋的作用,通常使用铁板、木板或秸秆板,可以提高砖体100的使用强度,避免砖体100折断。
55.更具体地,尽管在此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面的详细描述可认识到的经过修改、省略、例如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组合、适应性改变和/或替换的任何和全部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限定可根据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语言而进行广泛的解释,且不限于在前述详细描述中或在实施该申请期间描述的示例,这些示例应被认为是非排他性的。在任何方法或过程权利要求中列举的任何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并且不限于权利要求中提出的顺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上文给出的说明和示例来确定。
技术特征:1.一种多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孔道,所述孔道由砖体一端面沿长度方向向另一端面延伸,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孔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用于在码坯过程中卡装烧结支撑板,并使得卡装完成后的所述烧结支撑板由第一卡槽沿高度方向向第二卡槽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孔道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槽和至少两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应设置,用于在所述孔道中卡装至少两个烧结支撑板;所述烧结支撑板卡装完成后,同一孔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烧结支撑板之间的最短距离l不小于孔道最大宽度的四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孔道内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孔道内部的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的一端开口,所述孔道通过开口的一端与砖体外部相连通,或所述孔道的两端开口,使得所述孔道贯穿所述砖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烧结凹槽,所述烧结凹槽沿所述砖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砖体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和/或所述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烧结凹槽,所述烧结凹槽沿所述砖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砖体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内部至少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行孔道群和第二行孔道群;所述第一行孔道群和所述第二行孔道群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孔道,且位于同一孔道群中的孔道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上表面沿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烧结凹槽;和/或所述砖体的下表面沿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烧结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孔道群距离所述砖体的上表面的最小厚度为t1,所述第二行孔道群距离所述砖体的下表面的最小厚度为t2,所述第一行孔道群与所述第二行孔道群之间的最小距离为t3,则t1=t2≤t3。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内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一端开口,用于插装加强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所述砖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或所述插槽沿所述砖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砖体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孔砖。本实用新型的砖体内部的孔道内壁具有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在码坯过程中卡装烧结支撑板,卡装后的烧结支撑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砖体结构进行改进,在多孔砖的孔道中设置用于安装烧结支撑板的卡槽,烧结支撑板用于在烧结过程中对砖坯进行支撑,防止堆积的砖坯受挤压产生的细微形变堵塞孔道,提高了空心砖烧结成品率,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创新秸秆利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