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笼,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隧道建设过程中,常常使用到钢筋笼作为浇筑围护桩的支撑保护结构,但现有的钢筋笼中各条桩柱钢筋的长度相等,不能满足一些施工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笼,满足一定的强度需要。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钢筋笼,包括主体和固定体,所述主体包括多根桩柱钢筋,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纵长延伸,且间隔设置形成筒状,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相对固定,所述多根桩柱钢筋包括长度不等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形成所述钢筋笼的端部,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远离所述钢筋笼的端部。
6.优选的,所述固定体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将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相对固定。
7.优选的,所述固定体为纵长延伸的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螺旋延伸。
8.优选的,所述固定钢筋的数量有且只有一根。
9.优选的,所述固定钢筋与所述桩柱钢筋之间设置有逆变直流电阻焊形成的焊接部。
10.优选的,所述焊接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钢筋与所述桩柱钢筋之间每个连接点之间。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与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均匀间隔排布。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之间的距离相等。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平齐,和/或,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平齐。
14.优选的,所述钢筋笼纵长延伸,所述钢筋笼的两个端部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和第二序列的桩柱钢筋的结构相同。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钢筋笼的主体分为两部分,中间部分包括第一序列桩柱钢筋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端侧部分仅包括第一序列桩柱钢筋,从而为中间部分和端侧部分提供不同的强度;而且合理利用材料,降低钢筋笼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笼的立体视图;
17.图2是图1的局部正视图;
18.图3是图1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1的侧视图。
20.其中, 100、钢筋笼;10、第一序列桩柱钢筋;20、第二序列桩柱钢筋;80、固定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2.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笼100,包括主体和固定体,主体包括多根桩柱钢筋,多根桩柱钢筋纵长延伸,且间隔设置形成筒状,固定体将多根桩柱钢筋相对固定而形成钢筋笼100,方便在建筑施工中作为浇筑围护桩的支撑保护结构。
23.多根桩柱钢筋包括长度不等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的端部形成钢筋笼100的端部,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端部远离钢筋笼100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延伸至钢筋笼100的端部,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端部短于钢筋笼100的端部。由此,钢筋笼100的主体分为两部分,中间部分包括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端侧部分仅包括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从而为中间部分和端侧部分提供不同的强度;而且合理利用材料,降低钢筋笼100的制造成本。
24.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的端部平齐。平齐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的端部形成钢筋笼100的端部,从而使钢筋笼100的端部平齐,方便使用。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端部平齐。由此,平齐的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端部形成一个隐形的平面,从而将钢筋笼100分为中间部分和端侧部分,中间部分和端侧部分具有不同的强度,满足施工需要。
2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仅仅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的端部平齐,或者,仅仅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端部平齐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方案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6.主体呈圆筒状,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与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均匀间隔排布。也就是说,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
……
如此重复,直至形成圆筒状的主体。由于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与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均匀间隔排布,可以使钢筋笼100结构规整,受力均匀,从而提升施工质量。
27.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中的各条钢筋均匀间隔排布,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中的各条钢筋均匀间隔排布,且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之间的距离、角度相等。由此,整个钢筋笼100结构规整,受力均匀,可以提升施工质量。也即,每相邻的钢筋10和钢筋20之间的周向间距相等,如图4所示,钢筋10、20在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28.钢筋笼100纵长延伸,钢筋笼100的两个端部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在钢筋笼100的两端均是: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的端部形成钢筋笼100的端部,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的端部远离钢筋笼100的端部。由此,钢筋笼100的中部包括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20,两个端部均只包括第一序列桩柱钢筋10,满足不同部分的不同强度需求,不仅降低成本,且施工方便。
29.固定体在主体的外表面将多根桩柱钢筋相对固定。从而,固定体不占用钢筋笼100端部的位置,可以使钢筋笼100的结构更紧凑。
30.固定体为纵长延伸的固定钢筋80,固定钢筋80在主体的外表面螺旋延伸。螺旋延伸的固定钢筋80不仅可以在多个固定点将固定钢筋80与桩柱钢筋相连,且可在一定程度的减少固定钢筋80的用量,降低施工成本。
31.固定钢筋80的数量有且只有一根。也就是说,一根固定钢筋80在主体的外表面螺旋延伸,从而将多根桩柱钢筋相连,不仅结构规整,而且可在较大程度的减少固定钢筋80的用量,降低施工成本。
32.固定钢筋80与桩柱钢筋之间设置有逆变直流电阻焊形成的焊接部。形成该焊接部时,三相电流平衡,对电网污染少,电流控制精密,降低飞溅率,有效提高焊点质量并能有效降低电极磨损率,增加电极使用寿命。
33.焊接部形成在固定钢筋80与桩柱钢筋之间每个连接点之间。也就是说,焊接部为电阻焊接部,进一步地,固定钢筋80与桩柱钢筋之间每个连接点均通过逆变直流电阻焊而焊接固定,从而保证钢筋笼100的强度。
34.本实施例中,固定钢筋80的直径小于桩柱钢筋10、20的直径,以便被滚焊机螺旋弯曲,盘绕在主笼外,实现自动化盘筋生产。桩柱钢筋的直径在16~25mm之间,固定钢筋80的直径在3.5~ 10mm之间,固定钢筋80的环径间距在5-150mm之间。
35.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值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
36.举例来说,桩柱钢筋的直径在16~25mm之间,优选为18~24mm之间,更优选为19~23mm之间,进一步优选为20~22 mm之间,目的是为说明上述未明确列举的诸如17、21等值。
37.如上述,以2或1为间隔单位的示例范围,并不能排除以适当的单位例如0.5、1.5、2.5等数值单位为间隔的增长。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过了的。
38.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
39.本文中出现的其他关于数值范围的限定,可参照上述描述,不再赘述。
40.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1.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钢筋笼,包括主体和固定体,所述主体包括多根桩柱钢筋,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纵长延伸,且间隔设置形成筒状,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桩柱钢筋包括长度不等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形成所述钢筋笼的端部,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远离所述钢筋笼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将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相对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为纵长延伸的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螺旋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筋的数量有且只有一根。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筋与所述桩柱钢筋之间设置有逆变直流电阻焊形成的焊接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钢筋与所述桩柱钢筋之间每个连接点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与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均匀间隔排布。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之间的距离相等。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平齐,和/或,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平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纵长延伸,所述钢筋笼的两个端部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和第二序列的桩柱钢筋的结构相同。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笼,包括主体和固定体,所述主体包括多根桩柱钢筋,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纵长延伸,且间隔设置形成筒状,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多根桩柱钢筋相对固定,所述多根桩柱钢筋包括长度不等的第一序列桩柱钢筋和第二序列桩柱钢筋,所述第一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形成所述钢筋笼的端部,所述第二序列桩柱钢筋的端部远离所述钢筋笼的端部。为钢筋笼的中间部分和端侧部分提供不同的强度;而且合理利用材料,降低钢筋笼的制造成本。降低钢筋笼的制造成本。降低钢筋笼的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绳礼 王伟伟 刘宠 余秀平 石治荣 狄鹏 李勇海 怀光辉 曹亚威 孙尧 谢翔 孙尚博 江百航 张子豪 黄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