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11  9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


背景技术:

2.tw m578261专利案所公开的方案是将螺栓通过筒通孔并穿入轴杆内螺合于内套筒,使螺栓迫紧及锁合螺牙筒与轴杆,通过更换不同长度或螺距的螺牙筒,即可适用于不同车型的车架。然而,螺栓与螺牙筒的间并未以螺合方式组装,螺栓可能因为吃牙不够深而导致崩牙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利用螺距的差异来达到迫紧及消除间隙的效果。
4.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包含有一左螺栓、一右螺栓及一内螺栓。该左螺栓具有一第一身部与一连接该第一身部的第一头部,该第一身部的右端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螺孔;该右螺栓具有一第二身部与一连接该第二身部的第二头部,该第二身部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螺孔;该内螺栓具有一第三身部与一连接该第三身部的第三头部,该第三身部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一外螺纹,该第三头部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二外螺纹,该内螺栓的第三身部的第一外螺纹螺设于该左螺栓的第一身部的第一螺孔,且该内螺栓的第三头部的第二外螺纹螺设于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的第二螺孔,其中,该第一外螺纹的螺距与该第二外螺纹的螺距不同。
5.在组装于车架时,先将该右螺栓连同该内螺栓组设于一右后勾爪,接着将该左螺栓组设于一左后勾爪,然后施力推顶该左螺栓使其保持不动,并以一手工具(例如六角扳手)转动该内螺栓,使该内螺栓锁固于该左螺栓。在锁固完成后若有间隙,再进一步转动该内螺栓,即可利用该第一外螺纹与该第二外螺纹的螺距差异将该左螺栓与该右螺栓逼紧,进而达到消除间隙的效果。
6.优选地,该第一外螺纹的螺距大于该第二外螺纹的螺距。
7.优选地,该右螺栓的第二头部具有一轴向连通该第二螺孔的轴孔,该内螺栓经由该轴孔穿入该右螺栓内,并利用该第二外螺纹与该右螺栓的第二螺孔进行组装。
8.优选地,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三外螺纹,该右螺栓通过该第三外螺纹组设于该右后勾爪。
9.优选地,该左螺栓的第一身部具有一邻设于该第一头部的环槽,该环槽内嵌设一o型环,通过该o型环抵靠于该左后勾爪的一圆孔的孔壁。
10.优选地,该左螺栓的第一头部套设一螺帽,通过该螺帽来防止该左螺栓的第一头部刮伤该左后勾爪。
11.优选地,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套设一垫圈,通过该垫圈来防止该右螺栓的第一头部刮伤该右后勾爪。
12.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于用于自行车训练器的心轴组件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在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配合左后勾爪、右后勾爪及花鼓使用的立体图;
14.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所提供的内螺栓的平面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的剖视图,主要显示内螺栓锁固于左螺栓;以及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的剖视图,主要显示内螺栓利用螺距差异来消除间隙。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0:心轴组件
20.20:左螺栓
21.21:第一身部
22.22:第一头部
23.23:环槽
24.24:o型环
25.25:第一螺孔
26.26:螺帽
27.30:右螺栓
28.31:第二身部
29.32:第二头部
30.33:第二螺孔
31.34:第三外螺纹
32.35:轴孔
33.36:垫圈
34.40:内螺栓
35.41:第三身部
36.42:第三头部
37.43:第一外螺纹
38.p1:第一外螺纹的螺距
39.44:第二外螺纹
40.p2:第二外螺纹的螺距
41.50:右后勾爪
42.52:螺孔
43.54:左后勾爪
44.56:圆孔
45.58:花鼓
46.60:手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8.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附图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组件或其结构特征。
49.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10包含有一左螺栓20、一右螺栓30及一内螺栓40。
50.左螺栓20具有一第一身部21与一连接第一身部21的第一头部22。第一身部21的左端具有一邻设于第一头部22的环槽23,环槽23内嵌设一o型环24,第一身部21的右端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螺孔25。此外,左螺栓20以第一身部21的右端穿入一螺帽26,并稍作敲击后使左螺栓20的第一身部21通过与螺帽26的间的干涉处,使螺帽26套设于左螺栓20的第一头部22。
51.右螺栓30具有一第二身部31与一连接第二身部31的第二头部32。第二身部31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螺孔33(如图4所示),且第二身部31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三外螺纹34,第二头部32具有一轴向连通第二螺孔33的轴孔35。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垫圈36,垫圈36套设于右螺栓30的第二身部31且抵靠于右螺栓30的第二头部32。
52.如图3所示,内螺栓40具有一第三身部41与一连接第三身部41的第三头部42。第三身部41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一外螺纹43,第三头部42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二外螺纹44,第一外螺纹43的螺距p1与第二外螺纹44的螺距p2不同,即,第一外螺纹43的螺距p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大于或小于第二外螺纹44的螺距p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螺纹43的螺距p1大于第二外螺纹44的螺距p2。此外,内螺栓40以第三身部41自右螺栓30的轴孔35穿入右螺栓30的第二螺孔33,并稍作敲击使内螺栓40的第三头部42通过与右螺栓30的间的干涉处,使内螺栓40的第三头部42的第二外螺纹44啮接于右螺栓30的第二身部31的第二螺孔33。
53.在组装于车架时,先利用右螺栓30的第三外螺纹34将右螺栓30连同内螺栓40组装于一右后勾爪50的一螺孔52(或是组装于埋设于右后勾爪50内的一螺帽(图中未示)),接着将左螺栓20的第一身部21穿过一左后勾爪54的一圆孔56并穿入一花鼓58内,然后施力推顶左螺栓20的第一头部22使其保持不动,如图4所示,并以一手工具(例如六角扳手60)转动内螺栓40,使内螺栓40的第一外螺纹43螺设于左螺栓20的第一螺孔25,如此即完成内螺栓40与左螺栓20的锁固。在锁固完成后若有间隙,再进一步利用前述手工具转动内螺栓40,如图5所示,即可利用第一外螺纹43与第二外螺纹44的螺距差异将左螺栓20与右螺栓30逼紧,进而达到消除间隙的效果,在调整间隙的过程中利用螺帽26与垫圈36来防止刮伤左后勾爪54和右后勾爪50。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10利用第一外螺纹43与第二外螺纹44的螺距差异来达到迫紧及消除间隙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不会有崩牙的问题,除了适用于不同车型的车架(例如登山车或跑车)以外,还可以替代自行车原本所安装的花鼓轴,利用螺帽26及右螺栓30的第二头部32架设于自行车训练器。
5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的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左螺栓,具有一第一身部与一连接该第一身部的第一头部,该第一身部的右端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螺孔;一右螺栓,具有一第二身部与一连接该第二身部的第二头部,该第二身部具有一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螺孔;以及一内螺栓,具有一第三身部与一连接该第三身部的第三头部,该第三身部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一外螺纹,该第三头部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二外螺纹,该内螺栓的第三身部的第一外螺纹螺设于该左螺栓的第一身部的第一螺孔,且该内螺栓的第三头部的第二外螺纹螺设于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的第二螺孔,其中,该第一外螺纹的螺距与该第二外螺纹的螺距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右螺栓的第二头部具有一轴向连通该第二螺孔的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三外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右螺栓的第二头部具有一轴向连通该第二螺孔的轴孔,且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三外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左螺栓的第一身部具有一邻设于该第一头部的环槽,该环槽内嵌设一o型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左螺栓的第一头部套设一螺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套设一垫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左螺栓的第一头部套设一螺帽,且该右螺栓的第二身部套设一垫圈。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螺纹的螺距大于该第二外螺纹的螺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包含有一左螺栓、一右螺栓及一内螺栓,左螺栓具有一第一螺孔,右螺栓具有一第二螺孔,内螺栓具有一第一外螺纹及一第二外螺纹,内螺栓一方面以第一外螺纹螺设于左螺栓的第一螺孔,另一方面以第二外螺纹螺设于右螺栓的第二螺孔,其中,第一外螺纹的螺距与第二外螺纹的螺距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心轴组件利用螺距的差异将左螺栓与右螺栓相互迫紧,并达到消除间隙的效果。间隙的效果。间隙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冯彬杰 苏伟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1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