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
背景技术:2.高软化点沥青是石油沥青的主要产品,通常作为道路沥青原料,其具有高温抗辙性强,剪切力强、抗疲劳性高等特点,并可有效避免低温开裂问题,主要用于铺设高等级道路基层或中下面层,使用这种沥青的混合料铺设的路面寿命将会大大延长,与改性沥青相比有较低的生产和施工成本;其生产工艺主要有蒸馏、氧化、溶剂脱沥青、调和或上述工艺的组合。近年来,随着原油资源不断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含有大量沥青质类高分子化合物,给储存、运输和加工利用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溶剂脱沥青工艺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萃取的方式分离出轻质油与高软化点沥青组分,据其特性加以处理,形成单独的高粘硬组分。
3.这种组分导致高软化点沥青在很宽的温度范围流动性差,在较低温下又会相互粘连,在常温下很难切割或粉碎,给其运输和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沥青的软化点高,需要用桶、袋包装或者制成较大的块状,产品体积较大,给运输、装卸带来更多麻烦,并对二次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液体沥青运输需借助专用罐车和轮船,并配有加热、保温设备以防止沥青在使用前凝固于运输设备中。然而,高温的储运环境加上遇明火、高热易燃的性质,使得液体沥青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火灾、烫伤等安全事故。因此,如能将沥青制备成型,由高温液体储运变为固体颗粒的运输将会极大提高运输经济性和安全性。另外,对高软化点沥青造粒成型不仅使得沥青的包装和运输带来方便,更能提高沥青的使用性能,例如,熔化起来比较容易,使用量的多少也比较容易控制,不需要破碎大块的难破碎沥青等。
4.为了使高软化点沥青便于使用与运输,造粒成型是较为理想的方案,将其用于传统基质沥青的部分替代和改性,可为提高路面铺设经济性和环保性做出贡献。目前,国内生产高软化点沥青颗粒的或细粉的主要方法有:热喷法生产沥青粉末;水下冷凝造粒法生产沥青颗粒;浇注模具式造粒法生产沥青块;钢带冷凝造粒法生产沥青颗粒等,但冷却方式却因各个造粒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热喷法是利用重油梯级分离耦合萃余残渣喷雾造粒,将沥青直接喷雾造粒为沥青粉末,虽然该方法能直接得到沥青粉末,但是该装置产品收集规模有限,其冷却依靠收集罐自然冷却,处理能力较低,不适合大型工业装置连续生产。水下冷凝造粒法是将熔融的液态沥青通过布料器落入水中进行冷凝,再依靠正下方传送带将水中的沥青捞出,并传送至沥青干燥器,经过干燥后的沥青颗粒进入包装系统,该方法虽然制得的沥青球形度好,颗粒均匀,但是在持续造粒过程中,冷却水循环不及时会导致沥青颗粒冷却不充分,形成外冷内热的溏心沥青颗粒,甚至在收集包装内发生粘连现象,使造粒过程做无用功。浇注模具式造粒法与水下冷凝造粒法类似,同样地,将熔融的液态沥青每个液滴经过压注腔浇注在收集槽的每个凹槽内,待各凹槽填满后收集槽整体进入类似冰箱的冷冻装置内,一段时间后,再利用传送带将收集槽转出,并在包装环节翻转收集槽,使沥青颗
粒落入包装袋中,收集槽再回转至压注腔下进行收集,该方法制得的沥青分布情况好,产物颗粒形态相同,连续化程度高,但是,该方法所用冷却设备复杂,机械化程度高,环环相扣,且处理量低,不适合大型工业装置连续生产。
5.钢带冷凝造粒法是高软化点沥青熔融造粒工艺的典型代表,该法是将熔融的液态沥青通过布料器滴落在匀速移动的回转钢带上,钢带是物料滴落冷却成颗粒的载体,一排喷嘴向钢带背面喷洒冷却水,通过钢带与产品间的热交换,使熔融物料冷却成固体颗粒,固体颗粒通过在钢带回转处的铲刀与钢带分离,进入收集包装环节。该方案颗粒冷却固化时间主要与钢带背面喷冷却水效果、水温、钢带速度及颗粒周围空气的温度、产品的熔点及其他物理性质有关,通常由实际条件确定。但是该方法处理量较低,通常只有一个布料器进行出料工作,要是再添加一个布料器则需再添置一套钢带冷凝系统;并且为了颗粒冷却充分,进行冷却工作的钢带较长,通常长达10米以上;当对大规模高软化点沥青进行造粒时,单考虑多套的钢带冷凝系统占地面积就很大;如果高软化点沥青熔融温度过高、冷却水温度不够、钢带长度不够或运行较快等因素也会导致沥青颗粒冷却不充分,形成外冷内热的溏心颗粒,影响包装后颗粒之间形成黏结团聚现象。
6.目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四联合沥青单元通过引进美国uop公司demex工艺技术进行溶剂脱沥青生产脱沥青油和脱油沥青,并结合该公司脱油沥青装置建设了一套脱油沥青造粒设备,并于2013年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2876345 a),其介绍该方法是将硬质沥青加热到熔融状态,把熔融状态的硬质沥青输送到可调节流体下落速度的布料器中,以滴状均匀布在回转钢带上,在上方回转钢带的下面设置冷却水喷淋系统对钢带进行强制降温,降温完成产品直接进入包装袋中。而该装置生产缺点正如上述钢带冷凝造粒法中提到的一样。装置加工处理能力低,每小时生产量约3t左右,若是要进一步提升产能则需再增加生产线。然而,每个冷却工作的钢带较长,约12米,要是想增加生产线则需更大的生产空间,因而占地面价大成为扩大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另外,分布器难以能持续保证沥青颗粒半球形的形状和颗粒尺寸的均匀性,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半球状硬质沥青发生黏连或者“溏心”现象,控制钢带的运行速度,可从0.4m/s降至0.1m/s,以增加冷却时长,但效果仍不乐观,偶有发生硬沥青的黏连现象。总体上,该装置目前产能较低,如果能有效控制钢带长度,占地面积,冷却等问题,对硬质沥青固化成型、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7.鉴于以上可知,目前沥青造粒成型技术和设备有了持续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冷却方面还依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专利cn 201120156477.0公开的一种用于石油沥青造粒的水下造粒装置,其沥青分布器位于水相中,包含按一定距离呈水平单列布置的直孔型出料孔,将上方切粒机和冷却室落下的柱状沥青颗粒挤入水相中,以通过水中直接换热。该布料器的优点是可以杜绝沥青烟对环境的污染,操作简单,缺点是产量低,颗粒粒径大,冷却效果差,颗粒之间因冷却不足而相互粘连,或沥青与水分离不彻底。专利cn 201520315307.0公开了一种沥青造粒设备,其沥青造粒分布器由同轴的造粒转子桶和造粒定子桶构成,定子桶为内筒,转子筒为外筒,内桶壁基最低点开有造粒通孔,外桶壁上开有若干排通孔,通过外桶绕内桶旋转实现对液体沥青分散成滴的目的。该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但其缺点是产量低,颗粒大小不均,冷却介质只有空气,无法充分冷却沥青颗粒,势必造成在收集器中沥青颗粒黏连。专利cn 201210423551.x公开了一种硬质沥青造粒方
法及其装置,其中涉及的沥青分布器由内、外两部分构件组成,外部构件可绕内部构件旋转,当外布料孔旋转到与内布料槽/孔对齐时,熔融态的硬质沥青就会从分布器中流出滴落被旋转外部构件分切为液滴状滴落在回转钢带上。该发明提出的分布器可以调节流体下落速度,特别适合于在平面钢带上造粒,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产量低,颗粒拖尾严重,停车时易出现分布器堵塞现象,冷却用的回转钢带较长,占地面积大,且冷却效果一般。专利cn 209243001 u公开了一种浇筑钢带式沥青造粒的生产机组,该生产机组沥青造粒分布器采用升降移动浇注造粒系统包括浇筑挤压装置以及升降装置,其中浇筑挤压装置还包括压注腔、第一物料斗以及第二物料斗。外壳用沥青(高软化点的硬质沥青)和内芯用沥青(低软化点的重交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分别存与第一物料斗和第二物料斗,压注腔设置在两物料斗下方,压注腔的伺服电机将第一物料斗输送的外壳用硬质沥青裹附在内芯用沥青的表面,并通过底部的浇筑口分布至后续冷却传送装置上,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浇注挤压装置的下面,压注腔通过伺服电机进行上下移动。该实用新型提出的分布器适合高软化点与低软化点两种沥青进行包裹造粒;缺点是分布器结构复杂,生产苛刻度高,沥青颗粒较大,冷却喷淋效率低,钢带长,占地面积大。专利cn 209243002 u中公开了一种浇注模具式沥青造粒及脱模的生产机组,该生产机组造粒分布器主要依靠浇注模具式造粒系统,其中包括压注腔、第一物料斗以及第二物料斗以及利用电机控制位移的方格模具等。外壳用沥青(高软化点的硬质沥青)和内芯用沥青(低软化点的重交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分别存与第一物料斗和第二物料斗,压注腔设置在两物料斗下方,压注腔的伺服电机将第一物料斗输送的外壳用硬质沥青裹附在内芯用沥青的表面,再通过压注腔的浇注口,使液体颗粒滴落至方格模具中。通过控制电机,使每个液体颗粒依次对应一个方格模具的凹槽中,完成沥青液滴的分布,再将方格模具放入冷冻装置中进行冷却。该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造粒分布效果均匀,产品在模具中的固体沥青颗粒规则,一个颗粒重量制备成5g左右;缺点是装置结构复杂,生产苛刻度高,冷冻装置的规模和冷却能力将限制整体造粒生产能力,造粒处理能力一般。专利cn20180894222.6公开了一种用于石油沥青造粒的水下造粒装置,该装置的分布器是由滑板、一级滤网、滑块、滚珠、滚珠固定器、二级滤网、固定板、半齿轮、导杆、移动齿块、外壳等构成,一级滤网嵌入安装在外壳内。滑块与一级滤网为一体化结构,滚珠设于滚珠固定器上,滚珠固定器嵌入安装在外壳上并相焊接,二级滤网位于一级滤网的下方,固定板与移动齿块为一体化结构,半齿块与移动齿块相啮合,导杆设于半齿轮上,移动滑块嵌入安装在外壳内。在分布时,对固体沥青进行振动筛选,一级滤网与二级滤网在滚珠上做上下的周期运动,将较大的颗粒留在滤网上方,较小的颗粒通过两层滤网完成分布。该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分布器设置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沥青颗粒产品形态不均一,处理能力有限,并且存在安全隐患。专利cn 201810337959.2公开了一种水冷法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溶体造粒方法。该专利中分布器设计成将熔化的沥青以一定的射入角喷入到水冷容器中,沥青液滴在水中依靠自身表面张力自动收缩冷却成球形固体沥青颗粒。且分布器与水冷容器存在0.4-1.2米的垂直距离。该分布器的构造简单,且生产圆球状沥青颗粒;缺点是该产量不稳定,沥青从水池的取出环节以及精脱水工艺环节,使装置结构复杂。专利cn 101870880 b公开了一种球状沥青造粒装置及造粒方法,其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机架上的竖直的转轴,转轴可由动力装置驱动其旋转,转轴下端连接在一个内腔表面呈半球状的离心锅中心并可带动离心锅旋转,离心锅的侧上方具有一个沥青出料口,沥青出料口通过一段包裹了保温材料的保温
出料管与储存液态沥青的沥青储料装置连接。该造粒方法是通过调节离心锅的转速和原料流量的控制来改变沥青颗粒的粒径,实现调节。该装置的造粒速度快,结构简单,但是沥青产品颗粒性较差,沥青颗粒粒径无法精确控制,造粒产量低,每小时约1.2吨,另外冷却环节近靠离心锅的温度,长周期来看,造粒和冷却效果两者不容乐观,并且没有尾气回收系统,使沥青烟自由扩散,造成污染。专利cn 204644279u公开了一种球状沥青造粒设备,该专利装置工作方式是在造粒转子桶的旋转下,熔融的沥青阶段性进入桶壁的多个造粒通孔进行分布造粒。该装置占地小,缺点是该过程难以保证沥青颗粒的粒径尺寸均匀;且外观形状也不能保证相同或一致,会出现半球、圆片、滴状等多形状颗粒;并且造粒转子桶出现故障的几率要高些,易堵塞,设备复杂,同时冷却采用空冷,效率较低。专利cn 201811585390.8公开了一种浇注钢带式沥青造粒的生产机组,该发明专利中造粒分布器不适用于单一高软化点的沥青,且产量较低。专利cn 201720430022.0中公开了一种球状沥青造粒设备,该专利中,分布器采用列管布料器,熔融沥青通过其底部设置的沥青排出管排出到产品收集槽中,收集槽内的冷却水使沥青颗粒冷却。该分布器的缺点是无法控制沥青按计划每滴滴落,一旦发生物料量与排出量不匹配现象,沥青排出管将线性排出沥青,从而可能获得丝状或棍状形态的沥青产品。专利cn 110819369 a公开了一种沥青造粒设备,其包括沥青加热罐和设置在沥青加热罐下方的造粒网,在沥青加热罐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在搅拌轴上设置有数个搅拌杆,在每个搅拌杆的一段分别设置刮板,在沥青加热罐的下方设置数个出料管,在每个出料管的下方还设置有高压喷嘴,在沥青加热罐的下方左右两侧设置支撑板,在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上卡板和下卡板,造粒网至于对称的上卡板和下卡板之间,在造粒网下方设置有冷水池,在冷水池内设置有将沥青颗粒提成的传送带。该装置操作方便,有效吸收了沥青烟尾气,但该装置处理量低,若要扩大产量则需相应扩大精密的造粒网,复杂的结构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且沥青从高压喷嘴喷出后形状不可控,在每个造粒网的高压喷嘴处喷出量也不一致,在造粒网边缘的沥青输出量将会小于造粒网中心的输出量,使沥青颗粒成形性差。
8.综合上述可知,现有高软化点沥青固化技术除了成型效果各异外,均只能适用于小批量生产,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型装置处理量小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包括:
11.供料装置;
12.造粒分布装置,所述造粒分布装置包括支撑板、沥青容纳装置和造粒分布器,所述造粒分布器位于支撑板下方并与沥青容纳器连通;
13.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位于造粒分布装置下方;以及
14.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接收装置相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所述造粒分布装置包括2~6个周向分布的造粒分布器,各个造粒分布器的正投影位于接收装置内部。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冷却循环泵和冷机,所述冷却器位于接收装置下方并与接收装置相接触,所述冷却器的上表面能够与接收装置的下表面完全重合。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所述造粒分布器外侧固定连接有分离挡板的一端,所述分离挡板的另一端与接收装置的外缘相接触。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分离挡板与接收装置之间的夹角为15-75
°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还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接收装置下方。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还包括烟气处理装置,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烟气收集罩、排风机和尾气吸收塔,所述烟气收集罩位于冷却装置上方。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所述烟气处理装置上还设有空气冷却器和鼓风机。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所述供料装置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有排气口,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排气口与排风机相连接,罐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管线、文丘里管和气液分离器,进料管线、文丘里管和气液分离器彼此之间不接触。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中,还包括集料装置,所述集料装置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下方。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采用了一种内部带有文丘里管和气液分离器的可脱气原料罐,能够对来自溶剂脱沥青装置汽提塔底的脱油沥青进行二次脱气,很好地脱除其中夹带的轻烃溶剂,防止残留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问题,避免了汽化在沥青颗粒表面留下坑洞,提高沥青颗粒的品相。增加了造粒分布器的个数,并共用同一冷却系统,由曾经的一对一模式,提高到现在的多对一模式,大幅增加了造粒量。取消了钢带冷却造粒模式,采用旋转的冷却转盘,大幅减小了占地面积。另外,优化了冷却工艺,造粒冷却过程中,冷却转盘上方有空气冷却、下方有冷却介质,传送带上也可以进行二次降温,避免了粘连或“溏心”现象的发生,不仅提升了沥青颗粒品质,同时还节省了装置占地面积,使在相同空间下,产能得到较大提升。总体工艺流程、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低、能耗低、适应范围宽,可以连续运行使用,易于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配备了尾气吸附塔,能够对该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粒分布装置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料装置的示意图。
29.其中,附图标记:
30.1、供料装置;
31.1-1、罐体;1-2、出料口;1-3、气液分离器;1-4、文丘里管;1-5、排气口;1-6、进料管线;
32.2、原料泵;
33.3、造粒分布装置;
34.3-1、支撑板;3-2、造粒分布器;
35.4、分离挡板;
36.5、接收装置;
37.6、左传送带;
38.7、集料装置;
39.8、右传送带;
40.9、冷却循环泵;
41.10、冷机;
42.11、冷却器;
43.12、鼓风机;
44.13、空气冷却器;
45.14、烟气收集罩;
46.15、排风机;
47.16、尾气吸附塔。
48.a,液态脱油沥青原料;
49.b,脱气后液态脱油沥青;
50.c,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
51.d,冷却的脱油沥青颗粒;
52.e,固态脱油沥青颗粒;
53.f,冷却循环液;
54.g,空气;
55.h,造粒过程的沥青烟气;
56.i,脱气过程的废气;
57.j,尾气吸附塔的尾气。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给出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59.参考图1,一种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包括:供料装置1;造粒分布装置3,所述造粒分布装置3包括支撑板3-1、沥青容纳装置和造粒分布器3-2,所述造粒分布器3-2位于支撑板3-1下方并与沥青容纳器连通;接收装置5,所述接收装置5位于造粒分布装置3下方;以及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接收装置5相连接。
60.参考图2,图2为造粒分布装置的仰视图,所述造粒分布装置包括支撑板3-1和4个
周向分布的造粒分布器3-2,各个造粒分布器3-2的正投影位于接收装置5内部。
61.供料装置1中的液态脱油沥青原料a通过原料泵2进入造粒分布装置3中的沥青容纳装置,然后液态沥青流入到造粒分布器3-2中,造粒分布装置3与接收装置5不接触,依靠造粒分布器3-2中的内构件将液态脱油沥青均匀滴落至接收装置5,优选的,接收装置5为圆形,接收装置5的半径大于造粒分布器3-2的长度,因此,造粒分布器3-2中滴落的沥青能够完全落入接收装置5内部,接收装置5下方设有冷却装置,可以对接收装置5进行冷却,从而使接收装置5上方的沥青加快凝固。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11,冷却循环泵9和冷机10,所述冷却器11位于接收装置5下方并与接收装置5相接触,所述冷却器11的上表面能够与接收装置5的下表面完全重合。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造粒分布器3-2外侧固定连接有分离挡板4的一端,所述分离挡板4的另一端与接收装置5的外缘相接触。优选的,每个造粒分布器3-2均连接有一个分离挡板4。接收装置5上的沥青颗粒在接收装置5的旋转作用下,由造粒分布器3-2下方逐渐移动至接收装置5边缘靠近分离挡板4,然后再分离挡板4的作用下脱离接收装置5。
6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分离挡板4与接收装置5之间的夹角为15-75
°
6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还包括传送装置和集料装置7,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接收装置5下方并对应分离挡板4的位置,集料装置7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下方。优选的,传送装置为位于接收装置5的两侧的左传送带6和右传送带8,脱离接收装置5的沥青颗粒掉落入下方的传送带上,经过传送带传送,最终冷却完毕的固态半球形沥青颗粒产品进入集料装置7进行收集打包。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还包括烟气处理装置,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烟气收集罩14、排风机15和尾气吸收塔16,所述烟气收集罩位14于冷却装置上方,并向下安装亚克力板。可在观察造粒情况的同时对造粒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等尾气进行吸收,依靠排风机15将接收装置5上方的废气输送至尾气吸附塔16。同时,烟气收集罩14前段分别设置有鼓风机12和空气冷却器13,也可对接收装置5上的沥青颗粒进行空气冷却。
67.参考图3,供料装置包括罐体1-1,罐体1-1顶部设有排气口1-5,罐体1-1底部设有出料口1-2,罐体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管线1-6、文丘里管1-4和气液分离器1-3,进料管线1-6、文丘里管1-4和气液分离器1-3彼此之间不接触。所述原料预处理装置的出料口1-2与原料泵2相连接,所述原料预处理装置的排气口1-5与排风机15相连接。原料预处理阶段产生的气体通过排风机15进入尾气吸附塔16,完成尾气吸收过滤,防止造粒过程中环境污染。
68.用本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装置进行的沥青造粒工艺,具体为:液态脱油沥青原料a从进料管路1-6进入罐体1-1中的文丘里管1-4,将脱气后的沥青原料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进入罐体1-1内保温,罐顶设置的排气口1-5连接至排风机15,罐下方侧面出料口1-2连接原料泵2入口使脱气后的液态脱油沥青b流出。液态沥青经过原料泵2作用进入造粒分布装置3,依靠造粒分布装置3中的各个造粒分布器3-2中的内构件将高温的液态脱油沥青液滴c均匀滴落至接收装置5上,接收装置5的半径稍大于各造粒分布器3-2的长度。接收装
置5下方的冷却器11中的冷却循环液f通过冷却循环泵9和冷机10进行冷却循环,使在接收装置5上的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在沥青分布器3-2下方移动至分离挡板4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定型。冷却后的的沥青颗粒d经分离挡板4作用,与接收装置5分离,并落入下方的左传送带6和右传送带8上。左传送带6和右传送带8分别向中间的集料装置7移动,最终,冷却完毕后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落入集料装置7进行收集打包。在接收装置5上方的烟气收集罩14负责收集造粒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等废气。在烟气收集罩14前端设置有鼓风机12和空气冷却器13,负责用新鲜空气g对造粒过程的沥青烟气h进行吹扫,并对沥青颗粒降温,在后端连接至排风机15负责对造粒过程的沥青烟气h进行收集,同时排风机15还将可罐体1-1产生的脱气过程的废气i一并吸入。在排风机15后端连接的尾气吸附塔16,完成对所有废气的吸收过滤,将脱除有毒有害后的尾气吸附塔的尾气j,从尾气吸附塔16塔顶放出排空,防止造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69.实施例1
70.来自溶剂脱沥青装置等的液态脱油沥青原料a进入罐体1-1中进行脱气,脱气过程的废气i从原料罐顶排气口1-7排出,进入排风机15入口;脱气后的液态脱油沥青b用原料泵2输送至造粒分布装置3中,造粒分布装置3中设有三个规格相同的造粒分布器,与竖直的输送管道垂直,使各个分布器平行于接收装置5上方,并以输送管道为圆心,三个造粒分布器以120
°
分布,形成三叶片吊扇结构,依靠各造粒分布器3-2的内构件将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均匀滴落至接收装置5上,接收装置5的半径稍大于各造粒分布器3-2的长度。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在从造粒分布器3-2的下方移动至分离挡板4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定型。接收装置5下方的冷却器11中的冷却循环液f通过冷却循环泵9和冷机10进行冷却循环,并将冷却循环液f温度设在25℃。冷却的脱油沥青颗粒d随接收装置5的转动移动至分离挡板4时,经45
°
的分离挡板4的作用,与接收装置5分离,并落入下方的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中,左传送带6和右传送带8分别向中间的集料装置7移动,最终,冷却完毕后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落入集料装置7进行收集打包。此时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颗粒均匀,冷却充分,无黏连现象。新鲜空气g通过鼓风机12和空气冷却器13进入烟气收集罩14,并将空气冷却器温度设置在20℃,以此对沥青颗粒降温,吹扫造粒过程的沥青烟气h并入脱气过程的废气i管路,用排风机15将两废气输送至尾气吸附塔16,完成对所有废气的吸收过滤,将脱除有毒有害后的尾气吸附塔的尾气j,从尾气吸附塔16塔顶放出排空,防止造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71.实施例2
72.来自溶剂脱沥青装置等的液态脱油沥青原料a进入罐体1-1中进行脱气,脱气过程的废气i从原料罐顶排气口1-7排出,进入排风机15入口;脱气后的液态脱油沥青b用原料泵2输送至造粒分布装置3中,造粒分布装置3中设有四个规格相同的造粒分布器,与竖直的输送管道垂直,使各个分布器平行于接收装置5上方,并以输送管道为圆心,四个造粒分布器以90
°
分布,形成四叶片吊扇结构,依靠各造粒分布器3-2的内构件将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均匀滴落至接收装置5上,接收装置5的半径稍大于各造粒分布器3-2长度。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在从造粒分布器3-2的下方移动至分离挡板4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定型。接收装置5下方的冷却器11中的冷却循环液f通过冷却循环泵9和冷机10进行冷却循环,并将冷却循环液f温度设在15℃。冷却的脱油沥青颗粒d随接收装置5的转动移动至分离挡板4时,经60
°
的分离挡板4的作用,与接收装置5分离,并落入下方的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中,左传送带6和右
传送带8分别向中间的集料装置7移动,最终,冷却完毕后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落入集料装置7进行收集打包。此时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颗粒均匀,冷却充分,无黏连现象。新鲜空气g通过鼓风机12和空气冷却器13进入烟气收集罩14,并将空气冷却器温度设置在15℃,以此对沥青颗粒降温,吹扫造粒过程的沥青烟气h并入脱气过程的废气i管路,用排风机15将两废气输送至尾气吸附塔16,完成对所有废气的吸收过滤,将脱除有毒有害后的尾气吸附塔的尾气j,从尾气吸附塔16塔顶放出排空,防止造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73.实施例3
74.来自溶剂脱沥青装置等的液态脱油沥青原料a进入罐体1-1中进行脱气,脱气过程的废气i从原料罐顶排气口1-7排出,进入排风机15入口;脱气后的液态脱油沥青b用原料泵2输送至造粒分布装置3中,造粒分布装置3中设有两个规格相同的造粒分布器,与竖直的输送管道垂直,使各个分布器平行于接收装置5上方,并以输送管道为圆心,两个造粒分布器以180
°
分布,形成双叶片吊扇结构,依靠各造粒分布器3-2的内构件将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均匀滴落至接收装置5上,接收装置5的半径稍大于各造粒分布器3-2的长度。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在从造粒分布器3-2的下方移动至分离挡板4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定型。接收装置5下方的冷却器11中的冷却循环液f通过冷却循环泵9和冷机10进行冷却循环,并将冷却循环液f温度设在35℃。冷却的脱油沥青颗粒d随接收装置5的转动移动至分离挡板4时,经30
°
的分离挡板4的作用,与接收装置5分离,并落入下方的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中,左传送带6和右传送带8分别向中间的集料装置7移动,最终,冷却完毕后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落入集料装置7进行收集打包。此时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颗粒均匀,冷却充分,无黏连现象。新鲜空气g通过鼓风机12和空气冷却器13进入烟气收集罩14,并将空气冷却器温度设置在30℃,以此对沥青颗粒降温,吹扫造粒过程的沥青烟气h并入脱气过程的废气i管路,用排风机15将两废气输送至尾气吸附塔16,完成对所有废气的吸收过滤,将脱除有毒有害后的尾气吸附塔的尾气j,从尾气吸附塔16塔顶放出排空,防止造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75.实施例4
76.来自溶剂脱沥青装置等的液态脱油沥青原料a进入罐体1-1中进行脱气,脱气过程的废气i从原料罐顶排气口1-7排出,进入排风机15入口;脱气后的液态脱油沥青b用原料泵2输送至造粒分布装置3中,造粒分布装置3中设有六个规格相同的造粒分布器,与竖直的输送管道垂直,使各个分布器平行于接收装置5上方,并以输送管道为圆心,六个造粒分布器以60
°
分布,形成六叶片吊扇结构,依靠各造粒分布器3-2的内构件将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均匀滴落至接收装置5上,接收装置5的半径稍大于各造粒分布器3-2长度。高温的脱油沥青颗粒c在从造粒分布器3-2的下方移动至分离挡板4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定型。接收装置5下方的冷却器11中的冷却循环液f通过冷却循环泵9和冷机10进行冷却循环,并将冷却循环液f温度设在0℃。冷却的脱油沥青颗粒d随接收装置5的转动移动至分离挡板4时,经70
°
的分离挡板4的作用,与接收装置5分离,并落入下方的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中,左传送带6和右传送带8分别向中间的集料装置7移动,最终,冷却完毕后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落入集料装置7进行收集打包。此时的固态脱油沥青颗粒e颗粒均匀,冷却充分,无黏连现象。新鲜空气g通过鼓风机12和空气冷却器13进入烟气收集罩14,并将空气冷却器温度设置在10℃,以此对沥青颗粒降温,吹扫造粒过程的沥青烟气h并入脱气过程的废气i管路,用排风机15将两废气输送至尾气吸附塔16,完成对所有废气的吸收过滤,将脱除有毒有害后的尾气吸附塔的
尾气j,从尾气吸附塔16塔顶放出排空,防止造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77.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装置;造粒分布装置,所述造粒分布装置包括支撑板、沥青容纳装置和造粒分布器,所述造粒分布器位于支撑板下方并与沥青容纳器连通;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位于造粒分布装置下方;以及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接收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分布装置包括2~6个周向分布的造粒分布器,各个造粒分布器的正投影位于接收装置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冷却循环泵和冷机,所述冷却器位于接收装置下方并与接收装置相接触,所述冷却器的上表面能够与接收装置的下表面完全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分布器外侧固定连接有分离挡板的一端,所述分离挡板的另一端与接收装置的外缘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挡板与接收装置之间的夹角为15-75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接收装置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气处理装置,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烟气收集罩、排风机和尾气吸收塔,所述烟气收集罩位于冷却装置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装置上还设有空气冷却器和鼓风机。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装置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有排气口,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排气口与排风机相连接,罐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管线、文丘里管和气液分离器,进料管线、文丘里管和气液分离器彼此之间不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料装置,所述集料装置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下方。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包括:供料装置;造粒分布装置,所述造粒分布装置包括支撑板、沥青容纳装置和造粒分布器,所述造粒分布器位于支撑板下方并与沥青容纳器连通;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位于造粒分布装置下方;以及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接收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的装置结构简单,处理量大,解决钢带过长、占地面积过大问题,投资低,能耗低,冷却充分,颗粒规整,粒径可调,特别适合于高软化点沥青规模化造粒成型过程。造粒成型过程。造粒成型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杨行 马安 王路海 刘银东 宋海朋 许倩 王丽涛 鄂宇恒 张浩然 韩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