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赏海棠的嫁接繁殖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05-24  95



1.本发明涉及观赏海棠的嫁接繁殖方法,具体涉及利用观赏海棠徒长枝上的隐芽进行嫁接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2.观赏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具有观赏专用价值的种群,大多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中国是海棠的资源分布中心。18世纪我国海棠品种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与当地品种在自然情况下多次杂交,经过植物科研人员的不断选育、驯化,筛选出了一些列形状稳定、景观表现优秀的海棠品种。这些新优品种的观赏海棠,非常具有市场潜力。
3.对于培育出的新优品种海棠,在推广初期,由于原种母树数量稀少,因此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通过少量的样本(接穗),利用嫁接技术,迅速大量繁殖,达到当年嫁接,次年成型并能稳定开花结果的效果。
4.但是,目前对于苹果属观赏海棠嫁接,多采用劈接、芽接等方式,优先选择1-2年生芽点饱满的枝条作为接穗。观赏海棠有一个特点是经常长出徒长条,另一个特点是徒长条上芽点少且多为隐芽,并且观赏海棠的徒长条上的隐芽尤其难以芽接成活,因此隐芽很多的徒长条在嫁接技术上极少使用。
5.目前,利用隐芽嫁接技术的技术很少使用。在《中国园艺文摘》2014年第11期报道的《利用隐芽嫁接以色列软籽石榴引进新品种实验研究》一文中报道了一种利用隐芽嫁接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生长季节采集接穗,利用隐芽萌发力进行嫁接,其嫁接成活的核心技术是一般采用劈接,嫁接后套袋保湿、搭设拱棚,实现双重保湿,使接穗与砧木同步生长,但是该方法需要采用套袋保湿和搭设拱棚等措施,操作繁琐复杂,嫁接成本高,更为重要的是,本发明人发现,利用观赏海棠徒长条上的隐芽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嫁接,成活率也非常低。
6.cn202010484786.4公开了一种改造低效果梅园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果梅的隐芽寿命长,基部隐芽易抽生为徒长枝,利用基部隐芽形成的徒长枝进行改造,在夏季修剪时对需要改造的果梅树的基部新生徒长枝进行择优留置培养,并通过芽接方式进行品种更新,再对其进行培养;但是该方法选择需要改接的梅品种的芽作为接穗,以隐芽抽生的徒长枝作为砧木,而不是直接采用徒长条上的隐芽作为接穗,因此通过该方法无法利用观赏海棠徒长条上的隐芽作为接穗进行嫁接扩繁。
7.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便的方法来利用观赏海棠徒长条上的隐芽进行嫁接以加快观赏海棠的繁殖。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观赏海棠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接穗处理:选取观赏海棠植株上的徒长条,对所述徒长条上的隐芽进行刻芽处
理;
10.(2)拉枝处理:将经过刻芽处理的徒长条进行拉枝处理直至隐芽萌动;
11.(3)嫁接处理:将萌动的隐芽取下并通过倒“t”型芽接方式嫁接到砧木上;
12.(4)包裹泥环:将湿润土壤包裹在倒“t”型芽接处,在8至12天后(例如约10天)后拆除包裹的湿润土壤;
13.(5)嫁接后管理:除去砧木上萌发出的萌蘖,并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获得嫁接苗。
14.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5.(1)本发明方法可以变废为宝,能够利用以前经常因为抢肥料抢营养的徒长条而被修剪掉的徒长条上的不易萌发的隐芽作为繁殖材料。
16.(2)本发明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徒长条上的隐芽,采取刻芽后进行倒“t”型芽接并出采取包裹泥环措施,提高徒长枝隐芽的利用率。
17.(3)本发明方法采取拉枝和包裹泥环等措施,显著缩短了萌芽时间。
18.(4)本发明方法通过刻芽、拉枝、包裹泥环、切取导流槽等措施,可以实现高达95%以上的成活率。
19.(5)本发明方法因为成活率高,操作简便,可以使新优品种海棠繁育速成,提高嫁接数量,尤其适合于母树数量稀少的新优观赏海棠品种。
附图说明
20.图1a显示了徒长条的示意图;
21.图1b显示隐芽上刻芽的示意图;
22.图1c显示拉枝的示意图;
23.图1d显示芽点膨大后取下的示意图;
24.图1e显示在砧木上倒t型芽接后下端开一导流槽的示意图;
25.图1f显示嫁接带缠绕接口后用糯米嫁接带覆盖住芽点的示意图;
26.图1g显示保鲜膜上喷施土壤的示意图;
27.图1h显示包裹泥环的示意图;
28.图1i显示10天后拆除泥环的示意图;
29.图1j显示成活并新发出枝条的示意图;
30.图2a显示隐芽的取徒长条上芽片:
31.图2b显示倒t型芽接的情况,其中1表示倒t型切口,b表示导流槽;
32.图2c显示用糯米嫁接带绑紧,并覆盖芽点。防止裹土时感染;
33.图2d显示用低浓度多菌灵溶液喷湿的土壤;
34.图2e显示了裹土的情况。
35.图3a显示了在实施例1中用测温枪测到枝条的表面温度为32.6℃;
36.图3b显示了在实施例1中拆开裹土的保鲜膜,测得裹土内部的温度为30.2℃;
37.图4a显示在实施例1中将裹土完全拆除后,可以看到芽点处泛绿,已萌动;
38.图4b显示在实施例1中芽接成功,长出枝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观赏海棠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1)接穗处理:选取观赏海棠植株上的徒长条,对所述徒长条上的隐芽(优选光秃部位处的隐芽)进行刻芽处理;
42.(2)拉枝处理:将经过刻芽处理的徒长条进行拉枝处理直至隐芽萌动;
43.(3)嫁接处理:将萌动的隐芽取下并通过倒“t”型芽接方式嫁接到砧木上;
44.(4)包裹泥环:将湿润土壤包裹在倒“t”型芽接处,在8至12天后(例如约10天)后拆除包裹的湿润土壤;
45.(5)嫁接后管理:除去砧木上萌发出的萌蘖,并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获得嫁接苗。
4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砧木为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砧木或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e.var.mengshanensis g.z.qian)实生苗砧木;优选的是,所述砧木为苗龄为2至3年和/或主干直径为2至3cm的砧木。
47.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刻芽为在隐芽上方0.5至1.5cm(如1cm)处刻芽;优选的是,刻芽长度达到枝条周长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例如二分之一),刻芽深达木质部;
48.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枝为利用开角器或绳子将徒长条拉枝成80至100度(例如90度)的弓形。
49.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嫁接的嫁接时间为徒长条上经过刻芽处理的隐芽萌动时或萌动后。
50.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湿润土壤为将多菌灵溶液喷湿土壤后获得的湿润土壤。本发明对所述多菌灵溶液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制,按照说明书以使用浓度使用即可,例如,所述多菌灵溶液为国光多菌灵(其有效成分为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有效成分的含量为50重量%,类型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于土壤湿度,通常以所述湿润土壤的湿润程度为握之成团,松开即散为宜。
51.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倒“t”型接口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砧木根部上方8至12cm范围(例如10cm处)的枝和叶抹除;然后在无疤痕的部位先横切至木质部形成横刀口,所述横刀口的宽度约为所述砧木的粗度的一半;再在所述横刀口的中间向上纵切至木质部,形成纵切口,所述纵切口的长度为1cm至2cm(例如为1.5cm);由此形成倒“t”型接口。
52.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萌动的隐芽取下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徒长条萌动的隐芽处采用两刀法取芽,其中第一刀在芽的下方1cm处横切(宽度例如为约接穗粗度的一半),深至木质部,第二刀在芽点上方1cm至2cm处开始,由上自下斜切至横切处,然后取下盾状芽片;优选的是,所述盾状压片带木质部。
53.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嫁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挑开倒“t”形切口两侧
的韧皮层,将芽片插入,并使芽片下部和倒“t”字形横切口对齐。
54.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倒“t”型接口的右下方或左下方向下竖切出导流槽。
55.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嫁接带(例如普通嫁接带)将伤口自下而上绕圈包裹,使芽片和砧木贴合并保持芽点露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存在导流槽的情况下,使用嫁接带将伤口自下而上绕圈包裹,同时保持芽点和导流槽均露出。
56.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徒长条(作为接穗)可以选择在4月中旬的新优品种海棠上选取1-2年生健壮的徒长条,并在其隐芽上方2cm处刻芽,刻芽长度达到枝周长1/2,深达木质部。之后利用开角器或绳子将徒长条拉枝成弓形,近90度。嫁接的时间可以是在徒长条采取措施后,在隐芽刚萌动时,即可取芽嫁接使用。
57.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嫁接方法是将砧木(例如八棱海棠)根部上方10cm处的枝和叶抹除,使茎干光滑,便于嫁接。然后在光滑无疤痕的部位先横切一刀,宽度约为砧木粗度的一半。于横刀口的中间向上纵切一刀,长约1.5cm,入刀深度到木质部,最终形成一个倒“t”型接口。之后在徒长条萌动的隐芽处采用两刀法取芽。第一刀在芽的下方1cm处横切,宽度约接穗粗度的一半,深至木质部。第二刀芽点上方1cm处开始,由上自下斜切至横刀处,迅速取下盾状芽片(为避免刚萌动的芽体受伤,可略带点木质部)。此时用刀尖挑开倒“t”形切口两侧的韧皮层,将芽片插入,令芽片下部和倒“t”字形横切口对齐,然后在倒“t”型接口的右下方向下竖切一刀,作为导流槽,方便夏季有伤流时可将树液导出,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最后用普通嫁接带自下而上一圈圈的把伤口包严,使芽片和砧木紧紧贴合,注意芽点和导流槽要露出。
58.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包裹泥环时,可以先配制低浓度的多菌灵溶液,喷湿土壤,土壤湿程度以握之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将湿土用保鲜膜包裹在t型芽接的接口外一圈,如此可以更好地防止芽片上的芽点直接接触湿润土壤造成腐烂。另外,也可用一点糯米嫁接带盖住芽点。待例如约10天后,拆除包裹的湿土以及覆盖芽点处的糯米嫁接带。该措施可有效保持接口处的湿度,防治芽片愈伤组织尚未形成而失水过快导致死亡。同时该措施也可降低芽接接口处的温度,防止高温下愈伤组织难以形成,接口处黑暗的环境也更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59.所述嫁接后的管理可以采用通常的管理方法。例如,可以在嫁接后,随时把砧木长出的萌蘖除去。嫁接后长出的枝条可以及时摘心,防治枝条徒长,嫁接点劈裂,同时摘心后还能促进大量副梢形成。在嫁接成活后,可以进一步包括追施氮肥,结合灌水,使砧木和接穗之间愈合良好,植株能生长旺盛。
60.现在参考图1进行对本发明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在徒长条上进行刻芽(参见图1a和图1b)。然后,对徒长条进行拉枝处理,以使芽点萌发(参见图1c)。待到芽点膨大之后,就可以将其取下(参见图1d)。通过倒t型芽接将所取下的芽嫁接到砧木上并切取导流槽(参见图1e)。用嫁接带缠绕接口后用糯米嫁接带覆盖住芽点(参见图1f)。用多菌灵溶液喷湿土壤,然后包裹泥环(参见图1h和1i),使得接穗成活并新发枝条后(参见图1j)。
61.现在参见图2。图2a显示隐芽的取徒长条上芽片。图2b显示倒t型芽接,其中1表示倒t型切口,b表示导流槽。图2c显示用糯米嫁接带绑紧,并覆盖芽点。防止裹土时感染。图2d显示用低浓度多菌灵溶液喷湿的土壤。图2e显示了裹土的情况。
62.本发明方法可以使苹果属观赏海棠徒长条上的隐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嫁接成活率可以达到95%,当年抽条,次年可稳定开花、结果,非常适合原种母树稀缺时使用,对苹果属观赏海棠新优新品种快速嫁接繁育具有推动作用。
63.实施例
64.下文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出于举例说明目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65.实施例1
66.本实施例实施了一种观赏海棠隐芽嫁接的方法,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67.(1)砧木选择:选用2-3年生的八棱海棠实生苗作为砧木,数量为20株。
68.(2)作为接穗的徒长条的处理:在4月中旬,在秀场海棠(malus show time)上选取1-2年生健壮的徒长条,并在其隐芽上方2cm处刻芽,刻芽长度达到枝周长1/2,深达木质部。之后利用绳子将徒长条拉枝成弓形,近90度。
69.(3)嫁接时间:在徒长条采取拉枝措施并待隐芽萌动时(拉枝处理第4天),将被刻芽的20个隐芽作为接穗取下进行嫁接。具体操作如下:
70.首先,将砧木八棱海棠根部上方10cm处的枝和叶抹除,使茎干光滑,便于嫁接。
71.然后,在光滑无疤痕的部位先横切一刀,宽度约为砧木粗度的一半。于横刀口的中间向上纵切一刀,长约1.5cm,入刀深度到木质部,最终形成一个倒“t”型接口。
72.接着,在徒长条萌动的隐芽处采用两刀法取芽。第一刀在芽的下方1cm处横切,宽度约接穗粗度的一半,深至木质部。第二刀芽点上方1cm处开始,由上自下斜切至横刀处,迅速取下盾状芽片(为避免刚萌动的芽体受伤,可略带点木质部)。
73.然后,用刀尖挑开倒“t”形切口两侧的韧皮层,将芽片插入,令芽片下部和倒“t”字形横切口对齐,然后在倒“t”型接口的右下方向下竖切一刀,作为导流槽,方便夏季有伤流时可将树液导出,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74.最后,用嫁接带自下而上一圈圈的把伤口包严,使芽片和砧木紧紧贴合,注意芽点和导流槽要露出。
75.(4)包裹泥环:配制低浓度(国光多菌灵,100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喷湿土壤,土壤湿程度以握之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将湿土用保鲜膜包裹在t型芽接的接口外一圈,为防止芽片上的芽点直接接触湿润土壤造成腐烂,使用糯米嫁接带盖住芽点。待约10天后,拆除包裹的湿土以及覆盖芽点处的糯米嫁接带。该措施可有效保持接口处的湿度,防治芽片愈伤组织尚未形成而失水过快导致死亡。同时该措施也可降低芽接接口处的温度,防止高温下愈伤组织难以形成,接口处黑暗的环境也更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如图3a所示,侧条表面温度为32.6℃,而裹土内部的温度为30.2℃。
76.(5)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要随时把砧木长出的萌蘖除去。嫁接后长出的枝条应及时摘心,防治枝条徒长,嫁接点劈裂,同时摘心后还能促进大量副梢形成。在嫁接成活(如图4a所示,将裹土完全拆除后,可以看到芽点处泛绿,已萌动,表明已经成活)后,还要及时追施氮肥,结合灌水,使砧木和接穗之间愈合良好,植株能生长旺盛。如图4b所示,枝条已经长出,说明芽接成功。
77.实施例2
78.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平邑甜茶实生苗作为砧
木。
79.实施例3
80.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之处在于,直接采用隐芽进行嫁接,不进行刻芽、拉枝处理。
81.实施例4
82.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之处在于,不设置导流槽。
83.实施例5
84.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之处在于,不包裹泥环。
85.实施例6
86.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t型芽接(因而没有导流槽)的方式进行嫁接。
87.表1.隐芽芽接试验数据
88.处理隐芽数量(个)成活数量(个)成活率嫁接后芽点萌动时间(d)实施例1201995%15实施例2201995%16实施例320945%27实施例4201680%15实施例5201470%17实施例6201575%16
89.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90.在实施例1中,海棠接穗隐芽刻芽,并再嫁接时采取包裹泥环措施后,与实施例3相比,成活率由45%提升至95%,且嫁接成活后芽点的平均萌动时间缩短12天,效果显著。实施例2采用平邑甜茶实生苗作为砧木,取得同样结果。实施例4不设置导流槽,尽管萌动时间与实施例1相同,并且成活率显著比实施例3高,但是低于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海棠接穗隐芽经过刻芽处理后但不包裹泥环,与实施例3相比,成活率由45%提升至70%,有显著的提高,且嫁接成活后芽点的平均萌动时间缩短10天。实施例6采用t型芽接的方式进行嫁接,其他措施与实施例1的相同,萌动时间基本相同,但是成活率明显低于实施例1。
91.总而言之,采用本方法,苹果属观赏海棠徒长条上的隐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嫁接成活率甚至可以高达95%以上。而且,当年即可抽条,次年即可稳定开花并结果。因此,本发明方法非常适合原种母树稀缺时使用,对苹果属观赏海棠新优新品种快速嫁接繁育具有推动作用。
9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观赏海棠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接穗处理:选取观赏海棠植株上的徒长条,对所述徒长条上的隐芽进行刻芽处理;(2)拉枝处理:将经过刻芽处理的徒长条进行拉枝处理直至隐芽萌动;(3)嫁接处理:将萌动的隐芽取下并通过倒“t”型芽接方式嫁接到砧木上;(4)包裹泥环:将湿润土壤包裹在倒“t”型芽接处,在8至12天后(例如约10天)后拆除包裹的湿润土壤;(5)嫁接后管理:除去砧木上萌发出的萌蘖,并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获得嫁接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砧木为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砧木或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e.var.mengshanensis g.z.qian)实生苗砧木;优选的是,所述砧木为苗龄为2至3年和/或主干直径为2至3cm的砧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去,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芽为在隐芽上方0.5至1.5cm(如1cm)处刻芽;优选的是,刻芽长度达到枝条周长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例如二分之一),刻芽深达木质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枝为利用开角器或绳子将徒长条拉枝成80至100度(例如90度)的弓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嫁接的嫁接时间为徒长条上经过刻芽处理的隐芽萌动时或萌动后。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润土壤为将多菌灵溶液喷湿土壤后获得的湿润土壤;优选的是,所述多菌灵溶液为国光多菌灵的1000倍液,所述国光多菌灵为包含50重量%的活性成分的可湿性粉剂;所述湿润土壤的湿润程度为握之成团,松开即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型接口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砧木根部上方8至12cm范围(例如10cm处)的枝和叶抹除;然后在无疤痕的部位先横切至木质部形成横刀口,所述横刀口的宽度约为所述砧木的粗度的一半;再在所述横刀口的中间向上纵切至木质部,形成纵切口,所述纵切口的长度为1cm至2cm(例如为1.5cm);由此形成倒“t”型接口;和/或所述将萌动的隐芽取下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徒长条萌动的隐芽处采用两刀法取芽,其中第一刀在芽的下方1cm处横切(宽度例如为约接穗粗度的一半),深至木质部,第二刀在芽点上方1cm至2cm处开始,由上自下斜切至横切处,然后取下盾状芽片;优选的是,所述盾状压片带木质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嫁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挑开倒“t”形切口两侧的韧皮层,将芽片插入,并使芽片下部和倒“t”字形横切口对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倒“t”型接口的右下方或左下方向下竖切出导流槽。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嫁接带将伤口自下而上绕圈包裹,使芽片和砧木贴合并保持芽点和/或导流槽露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海棠的嫁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观赏海棠植株上的徒长条,对所述徒长条上的隐芽进行刻芽处理;将经过刻芽处理的徒长条进行拉枝处理直至隐芽萌动;将萌动的隐芽取下并通过倒“T”型芽接方式嫁接到砧木上;将湿润土壤包裹在倒“T”型芽接处,在8至12天后(例如约10天)后拆除包裹的湿润土壤;除去砧木上萌发出的萌蘖,并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获得嫁接苗。本发明方法能够利用徒长条上的隐芽作为繁殖材料,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可以提高了隐芽的利用率,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和成活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于母树数量稀少的新优观赏海棠品种的繁育。合于母树数量稀少的新优观赏海棠品种的繁育。合于母树数量稀少的新优观赏海棠品种的繁育。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雄 徐小云 郭冉 马媛媛 王海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陶然亭公园管理处
技术研发日:2022.05.0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8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