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功能在各类电子产品中逐渐普及,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电子笔、游戏手柄等。
3.目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器内均需安装用于收发的线圈,且线圈需要与由软磁屏蔽材料制成的屏蔽件组合实现隔磁屏蔽和导磁降阻,以防电子设备或无线充电器内产生涡流,并通过屏蔽件传导线圈产生的热量加快散热。现有的线圈与屏蔽件通常采用胶粘组合为一体,线圈与屏蔽件之间的连接并不牢靠导致线圈容易从屏蔽件上脱落,并且线圈与屏蔽件粘接后线圈与屏蔽件之间存在缝隙致使线圈产生的热量难以传导至屏蔽件,对影响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由绕线绕制而成,还包括与所述线圈相配合的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与所述线圈的其中一面贴合的容置槽且部分所述线圈外露于所述容置槽,所述支撑部具有所述容置槽的一面还设有包裹所述线圈边缘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环绕所述线圈设置,所述屏蔽件还包括多个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线圈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面并与所述线圈贴合,且所述线圈任意相邻两匝所述绕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支撑部。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所述环形部及所述填充部为一体成型件。
7.进一步的,所述线圈与所述屏蔽件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还设有间隔设有两个穿线孔,两个所述穿线孔分别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半径的5倍。
10.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的半径的2.5倍。
11.进一步的,所述填充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之和大于所述绕线的半径并且小于所述绕线的半径的2倍。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还设有定位台,所述线圈环绕所述定位台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台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绕线的半径。
14.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15m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线圈和屏蔽件,其中屏蔽件包括支撑部且支撑部上设有与线圈贴合的容置槽,支撑部上还设有包裹线圈边缘的环形部及填充线圈每匝绕线之间间隙的填充部,以通过屏蔽件将大部
分线圈包裹在内,使屏蔽件与线圈稳定组合为一体,防止线圈从屏蔽件上脱落,并且通过支撑部、环形部及填充部将线圈包裹在内以增加线圈与屏蔽件的接触面积,使线圈产生热量快速传导至屏蔽件中并散失,利于延长无线充电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中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的剖视图;
20.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1.标号说明:
22.1、线圈;11、绕线;2、屏蔽件;21、支撑部;22、容置槽;23、环形部;24、填充部;25、穿线孔;26、定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4.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线圈1,所述线圈1由绕线11绕制而成,还包括与所述线圈1相配合的屏蔽件2,所述屏蔽件2包括支撑部21,所述支撑部21具有与所述线圈1的其中一面贴合的容置槽22且部分所述线圈1外露于所述容置槽22,所述支撑部21具有所述容置槽22的一面还设有包裹所述线圈1边缘的环形部23,所述环形部23环绕所述线圈1设置,所述屏蔽件2还包括多个填充部24,所述填充部24位于所述线圈1远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面并与所述线圈1贴合,且所述线圈1任意相邻两匝所述绕线11之间分别设有所述支撑部21。
2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结构稳定,有效防止线圈1从屏蔽件2上脱落,并且增加了线圈1与屏蔽件2的接触面积,使线圈1产生热量快速传导至屏蔽件2中并散失,利于延长无线充电产品的使用寿命。
2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1、所述环形部23及所述填充部24为一体成型件。
27.由上述描述可知,屏蔽件2一体注塑成型,使支撑部21、环形部23及填充部24组成结构稳定的整体,防止屏蔽件2上部分组件脱落。
28.进一步的,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29.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线圈1与屏蔽件2注塑为一体即可方便的将线圈1与屏蔽件2组合,并确保屏蔽件2将线圈1包裹在内。
3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1上还设有间隔设有两个穿线孔25,两个所述穿线孔25分别与所述容置槽22连通。
31.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支撑部21上设置穿线孔25供绕线11的端部穿过,以便于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与其他设备接通。
3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11半径的5倍。
33.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撑部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倍的绕线11半径,确保支撑部21具
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屏蔽线圈1部分方向上的磁力线。
34.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部23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的2.5倍。
35.由上述描述可知,环形部23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5倍的绕线11半径,以通过环形部23屏蔽线圈1侧面的磁力线,并确保环形部23将线圈1的边缘包裹在内以使线圈1与屏蔽件2的配合更加牢固。
36.进一步的,所述填充部24远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22的深度之和大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并且小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的2倍。
37.由上述描述可知,将填充部24与容置槽22的深度之和设置为大于绕线11的半径且小于绕线11的半径的两倍,以使部分线圈1能够露出屏蔽件2外,确保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正常运行。
3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1上还设有定位台26,所述线圈1环绕所述定位台26设置。
3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支撑部21上设置定位台26对线圈1进行定位,防止线圈1在屏蔽件2上出现非预期的移动。
4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台2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
41.进一步的,所述绕线11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15mm。
42.由上述描述可知,选用半径为0.15mm或以上的绕线11绕制线圈1,确保线圈1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线圈1装配至屏蔽件2上时产生非预期的变形致使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不合格。
43.实施例一
44.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安装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产品内作为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组成部分,或安装于无线充电器内作为无线充电发射端的组成部分。
4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线圈1及与所述线圈1相配合的屏蔽件2,所述线圈1由绕线11绕制而成,且所述屏蔽件2包裹部分所述线圈1以使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组合为一体,使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紧密结合的同时增加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的接触面积,进而所述线圈1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可快速传导至所述屏蔽件2中并发散,利于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46.如图3所示,所述屏蔽件2包括支撑部21且所述支撑部21的其中一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线圈1的容置槽22,所述容置槽22的形状与所述线圈1的形状适配以包裹所述线圈1的其中一面,且所述容置槽22仅包裹部分所述线圈1以使位于无线充电设备发射端的所述线圈1能够与位于无线充电设备接收端的所述线圈1耦合。所述支撑部21具有所述容置槽22的一面还设有环形部23,所述环形部23环绕所述线圈1设置并包裹所述线圈1的边缘。所述屏蔽件2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21相连的填充部24,所述填充部24覆盖所述线圈1远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面的部分区域并与所述线圈1贴合,所述线圈1任意两匝所述绕线11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填充部24。通过设在所述支撑部21上的环形部23及所述填充部24与所述线圈1配合可提高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之间连接的牢靠程度,并通过所述填充部24填满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之间的缝隙以增加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的接触面积,利于加快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散热。
47.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1、所述环形部23及所述填充部24为一体成型件,以使所述屏
蔽件2的整体结构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2的材质为铁氧体并且所述屏蔽件2采用将铁氧体颗粒粉碎后获得铁氧体粉末注塑成型,所述屏蔽件2与所述线圈1注塑成型为一体式结构使所述线圈1嵌入所述屏蔽件2中,即可方便将所述屏蔽件2与所述线圈1组合为一体。
48.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将线圈1定位在所述屏蔽件2上,所述支撑部21上还设有定位台26,所述定位台26位于所述线圈1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线圈1绕所述定位台26设置,以防止所述线圈1在所述屏蔽件2上产生非预期的偏移。
49.详细的,所述屏蔽件2上还设有两个穿线孔25,两个所述穿线孔25在所述屏蔽件2上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穿线孔25分别与所述容置槽22连通,以便于所述绕线11伸出所述屏蔽件2外与其他设备连接以将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接通。
50.请结合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1选用半径为0.15mm或0.15mm以上的所述绕线11绕制而成,使所述线圈1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所述线圈1与所述屏蔽件2组装时所述线圈1变形导致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产品质量不佳。
51.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11半径的5倍,所述环形部23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的2.5倍,所述填充部24远离所述支撑部21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22的深度之和大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并且小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的2倍,所述定位台2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绕线11的半径,根据所述绕线11的半径对所述屏蔽件2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使所述屏蔽件2具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屏蔽所述线圈1部分方向上的磁力线,并使部所述分线圈1能够露出所述屏蔽件2外,确保位于无线充电设备发射端的所述线圈1能够与位于无线充电设备接收端的所述线圈1能够正常耦合。
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线圈及屏蔽件,其中屏蔽件通过设置在支撑部上的容置槽、环形部及填充部包裹部分线圈使线圈与屏蔽件稳定配合,防止线圈从屏蔽件上脱落,并且通过填充部以安重线圈与屏蔽件的缝隙,增加了线圈与屏蔽件的接触面积使线圈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屏蔽件,以加快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散热,利于延长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由绕线绕制而成,还包括与所述线圈相配合的屏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与所述线圈的其中一面贴合的容置槽且部分所述线圈外露于所述容置槽,所述支撑部具有所述容置槽的一面还设有包裹所述线圈边缘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环绕所述线圈设置,所述屏蔽件还包括多个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位于所述线圈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面并与所述线圈贴合,且所述线圈任意相邻两匝所述绕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环形部及所述填充部为一体成型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与所述屏蔽件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还设有间隔设有两个穿线孔,两个所述穿线孔分别与所述容置槽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半径的5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绕线的半径的2.5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面与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之和大于所述绕线的半径并且小于所述绕线的半径的2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还设有定位台,所述线圈环绕所述定位台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绕线的半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15mm。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线圈由绕线绕制而成,还包括与线圈相配合的屏蔽件,屏蔽件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与线圈的其中一面贴合的容置槽且部分线圈外露于所述容置槽,支撑部具有容置槽的一面还设有包裹线圈边缘的环形部,环形部环绕线圈设置,屏蔽件还包括多个填充部,填充部位于线圈远离支撑部的一面并与线圈贴合,且线圈任意相邻两匝绕线之间分别设有支撑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结构稳定,有效防止线圈从屏蔽件上脱落,并且增加了线圈与屏蔽件的接触面积,使线圈产生热量快速传导至屏蔽件中并散失,利于延长无线充电产品的使用寿命。利于延长无线充电产品的使用寿命。利于延长无线充电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伍席球 张越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