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2.电饭锅、电炖锅等烹饪器具的外壳上通常设置有控制面板,用户通过控制面板输入控制指令进行烹饪。控制面板还可以显示烹饪过程的相关信息,例如温度、功率、时间等信息,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3.然而,市面上的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一般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上,装配麻烦,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及烹饪器具,能够简化控制面板和外壳之间的装配过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控制面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筋,所述控制面板的第二端设有限位孔,所述外壳内侧设有卡钩和卡扣,所述限位筋卡接于所述卡钩内侧,所述卡扣从所述控制面板的正面穿过所述限位孔并止挡于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以将所述控制面板卡接于所述外壳。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的结构非常简单,控制面板的两端通过卡接的方式装配在外壳上,装配过程简单,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开设有显示窗,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扣分别设于所述显示窗的两侧,所述控制面板部分从所述显示窗露出,部分止挡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8.控制面板部分止挡于外壳的内壁确保了控制面板能够稳定安装在外壳内,而不会从显示窗脱落出来。控制面板部分从显示窗露出,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面板,且有利于保持该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外形的美观。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窗的边缘朝向所述外壳内侧凸设有环状的凸筋,所述限位筋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控制面板设有所述限位筋的部分伸入所述显示窗,所述限位筋的外侧壁抵接于所述凸筋的内侧壁,所述限位凸起抵止于所述凸筋的端部。
10.如此,显示窗的边缘与控制面板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可避免水从显示窗进入到外壳内。并且,控制面板与外壳之间连接紧密,不易出现控制面板松动的情况。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凸筋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以通过所述导向斜面引导所述限位凸起卡于所述凸筋上。
12.如此,通过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在限位筋卡入卡钩内侧时,可以很容易将限位凸起卡至凸筋的端部一侧,从而装配过程更加简单。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为上端,所述第二端为下端,所述限位筋为弧形
筋条,且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凸出,所述控制面板的第二端连接有电源板。
14.控制面板的下端连接电源板,方便电源板与烹饪器具底部的电子元器件连接。限位筋设置于控制面板的上端,不影响控制面板的下端连接电源板,如此,控制面板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钩的背部设有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卡钩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卡钩平齐或低于所述卡钩。
16.设置第一加强筋增强了卡钩的结构强度,从而控制面板能够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外壳上,从而减少控制面板被冲击掉落的情况发生。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卡钩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筋比所述卡钩低0mm-3mm。
18.如此,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用料。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背部设有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卡扣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端与所述卡扣平齐。
20.设置第二加强筋增强了卡扣的结构强度,从而控制面板能够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外壳上,从而减少控制面板被冲击掉落的情况发生。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卡扣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筋比所述卡扣低0mm-3mm。
22.如此,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用料。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制面板和电源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10、外壳;11、卡钩;111、第一加强筋;12、卡扣;121、第二加强筋;13、显示窗;14、凸筋;20、控制面板;201、第一端;202、第二端;21、限位筋;22、限位孔;23、限位凸起;231、导向斜面;30、电源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包括外壳10和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控制面板20的第一端201设有限位筋21,控制面板20的第二端202设有限位孔22,外壳10内侧设有卡钩11和卡扣12,限位筋21卡接于卡钩11内侧,卡扣12从控制面板20的正面穿过限位孔22并止挡于控制面板20的背面,以将控制面板20卡接于外壳10。装配时,首先将限位筋21卡入卡钩11内侧,再将卡扣12穿过限位孔22,从而卡止于限位孔22另一侧,如此,即可将控制面板20牢牢地装配于外壳10上。该烹饪器具壳体结构的结构非常简单,控制面板20的两端通过卡接的方式装配在外壳10上,装配过程简单,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37.请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外壳10开设有显示窗13,卡钩11和卡扣12分别设于显示窗13的两侧,控制面板20部分从显示窗13露出,部分止挡于外壳10的内壁。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控制面板20从外壳10的内侧安装于外壳10上。控制面板20部分止挡于外壳10的内壁确保了控制面板20能够稳定安装在外壳10内,而不会从显示窗13脱落出来。控制面板20部分从显示窗13露出,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面板20,且有利于保持该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外形的美观。
38.请参阅图3、图5、图6和图8,显示窗13的边缘朝向外壳10内侧凸设有环状的凸筋14,限位筋21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23。控制面板20设有限位筋21的部分伸入显示窗13,限位筋21的外侧壁抵接于凸筋14的内侧壁,限位凸起23抵止于凸筋14的端部。如此,显示窗13的边缘与控制面板20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可避免水从显示窗13进入到外壳10内。并且,控制面板20与外壳10之间连接紧密,不易出现控制面板20松动的情况。
39.本实施例中,卡钩11设置于凸筋14上,且卡钩11的开口朝向显示窗13,如此,控制面板20的第一端201从卡钩11的开口朝向卡钩11平移,即可将限位筋21卡入卡钩11内侧。本实施例中,外壳10内侧设有两个卡钩11。
40.请参阅图8,限位凸起23朝向凸筋14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31,以通过导向斜面231引导限位凸起23卡于凸筋14上。如此,通过导向斜面231的导向作用,在限位筋21卡入卡钩11内侧时,可以很容易将限位凸起23卡至凸筋14的端部一侧,从而装配过程更加简单。
41.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端201为上端,第二端202为下端。限位筋21为弧形筋条,且朝远离第二端202的方向凸出,控制面板20的第二端202连接有电源板30。控制面板20的下端连接电源板30,方便电源板30与烹饪器具底部的电子元器件(例如发热盘或发热管、温控器)连接。限位筋21设置于控制面板20的上端,不影响控制面板20的下端连接电源板30,如此,控制面板20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42.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20的下端设有三个限位孔22,外壳10内侧对应限位孔22设有三个卡扣12。限位孔2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卡扣12与限位孔22相适配。进一
步地,卡扣12的端部设有斜面,斜面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卡扣12穿过限位孔22。由于限位筋21卡接于卡钩11内侧,因此卡钩11的端部可以设置为平面。
43.请参阅图3和图6,卡钩11的背部设有第一加强筋111,沿卡钩11的高度方向,第一加强筋111与卡钩11平齐或低于卡钩11。设置第一加强筋111增强了卡钩11的结构强度,从而控制面板20能够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外壳10上,从而减少控制面板20被冲击掉落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沿卡钩11的高度方向,第一加强筋111比卡钩11低0mm-3mm。如此,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用料。
44.同理,请参阅图6,卡扣12的背部设有第二加强筋121,沿卡扣12的高度方向,第二加强筋121的顶端与卡扣12平齐。设置第二加强筋121增强了卡扣12的结构强度,从而控制面板20能够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外壳10上,从而减少控制面板20被冲击掉落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沿卡扣12的高度方向,第二加强筋121比卡扣12低0mm-3mm。如此,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用料。
45.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炖锅,但不限于此,该烹饪器具也可以是电饭锅、电煎锅、电高压锅、面包机等产品。
46.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和控制面板(20),所述控制面板(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所述控制面板(20)的第一端(201)设有限位筋(21),所述控制面板(20)的第二端(202)设有限位孔(22),所述外壳(10)内侧设有卡钩(11)和卡扣(12),所述限位筋(21)卡接于所述卡钩(11)内侧,所述卡扣(12)从所述控制面板(20)的正面穿过所述限位孔(22)并止挡于所述控制面板(20)的背面,以将所述控制面板(20)卡接于所述外壳(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开设有显示窗(13),所述卡钩(11)和所述卡扣(12)分别设于所述显示窗(13)的两侧,所述控制面板(20)部分从所述显示窗(13)露出,部分止挡于所述外壳(10)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窗(13)的边缘朝向所述外壳(10)内侧凸设有环状的凸筋(14),所述限位筋(21)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23),所述控制面板(20)设有所述限位筋(21)的部分伸入所述显示窗(13),所述限位筋(21)的外侧壁抵接于所述凸筋(14)的内侧壁,所述限位凸起(23)抵止于所述凸筋(14)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23)朝向所述凸筋(14)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31),以通过所述导向斜面(231)引导所述限位凸起(23)卡于所述凸筋(1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01)为上端,所述第二端(202)为下端,所述限位筋(21)为弧形筋条,且朝远离所述第二端(202)的方向凸出,所述控制面板(20)的第二端(202)连接有电源板(3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11)的背部设有第一加强筋(111),沿所述卡钩(11)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筋(111)与所述卡钩(11)平齐或低于所述卡钩(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卡钩(11)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筋(111)比所述卡钩(11)低0mm-3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2)的背部设有第二加强筋(121),沿所述卡扣(12)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筋(121)的顶端与所述卡扣(12)平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卡扣(12)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筋(121)比所述卡扣(12)低0mm-3mm。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及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控制面板的第一端设有限位筋,所述控制面板的第二端设有限位孔,所述外壳内侧设有卡钩和卡扣,所述限位筋卡接于所述卡钩内侧,所述卡扣从所述控制面板的正面穿过所述限位孔并止挡于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以将所述控制面板卡接于所述外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壳体结构的结构非常简单,控制面板的两端通过卡接的方式装配在外壳上,装配过程简单,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效提高生产效率。效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段维刚 杨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