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出料机构和工业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2.搅拌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与反应釜性能原理一样,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3.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上重要材料之一,是一种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4.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搅拌工作中,常常会借助搅拌装置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搅拌完成后,打开搅拌装置的出料口完成卸料。在现有技术中,这个卸料工作常常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打开卸料口处的阀门实现的。在工作人员打开阀门的一瞬间,混凝土一泄而出,容易溅到工作人员,导致混凝土粘附在工作人员的身上,严重时,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5.当然,搅拌装置不仅仅局限在用于搅拌混凝土,还可以用于搅拌一些化工材料,在搅拌具有腐蚀性或者会产生有害的挥发性气体的物料时,如果仍然采用人工打开阀门的方式卸料,则相当的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料机构和工业搅拌装置,以提高卸料效率和卸料的安全性。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
8.出料斗,其内部中空,上端设置有进口,下端设置有出口;
9.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出料斗的所述出口处,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适配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出料斗铰接;
10.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挡板组件开合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需通过人工打开阀门的方式打开出料斗进行卸料,一方面提高了卸料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3.第一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料斗上;
14.电动推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铰接;
15.第一连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铰接。
1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17.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料斗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对的另一侧面上;
18.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铰接。
19.进一步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底板和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的第一边板;所述第一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边板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一边板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为n;
20.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底板和与所述第二底板垂直的第二边板;所述第二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边板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二边板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m。
21.其中,m=n。
2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工业搅拌装置,所述工业搅拌装置包括:
23.釜体;
24.出料口,设置在所述釜体的底部;
25.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釜体的出料口处;
26.支撑腿,其一端与所述釜体固定连接;
27.搅拌机构,其能够伸入所述釜体中对釜体中的物料进行搅拌。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需通过人工打开阀门的方式打开工业搅拌装置的出料口进行卸料,一方面提高了卸料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2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
3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搅拌叶片。
31.进一步地,所述工业搅拌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出料机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出料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第一挡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第二挡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业搅拌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搅拌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是铰接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是出料机构打开状态下或者工业搅拌装置在出料状态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10出料斗;11进口;12出口;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31第一固定座;32电动推杆;33第一连杆;34第二固定座;35第二连杆;23第二底板;24第二边板;25第一底板;26第一边板;40釜体;61搅拌电机;62搅拌轴;63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
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4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出料机构,如图1-图9所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
47.出料斗10,其内部中空,上端设置有进口11,下端设置有出口12;
48.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0的所述出口12处,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适配的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21和所述第二挡板22与所述出料斗10铰接;
49.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挡板组件开合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12。
50.其中,所述第一挡板21和所述第二挡板22与所述出料斗10可以通过如下铰接结构实现铰接。以所述第一挡板21为例,如图8所示,该铰接结构包括旋转柱71,设置在所述旋转柱71两端的限位块72。所述旋转柱71和所述限位块72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21的两侧。在所述出料斗10相应位置设置旋转块73,所述旋转块73能够套设在所述旋转柱71并与所述旋转柱71转动连接,基于限位块72的设置,所述旋转块73不能在旋转柱71的长度方向运动,只能绕着所述旋转柱71轴线转动。
51.下文中涉及的铰接也可以采用这里的铰接结构实现。
5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53.第一固定座31,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0上;
54.电动推杆3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铰接。这里的电动推杆32可以用液压缸或气压缸代替;
55.第一连杆3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22铰接。
5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57.第二固定座34,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0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相对的另一侧面上;
58.第二连杆35,与所述第一连杆33平行,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22铰接。
59.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挡板21包括第一底板25和与所述第一底板25垂直的第一边板26;所述第一边板26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25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边板26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一边板26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为n;
60.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挡板22包括第二底板23和与所述第二底板23垂直的第二边板24;所述第二边板24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3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边板24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二边板24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m;
61.其中,m=n。
62.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挡板21与所述出料斗10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挡板21的上部;所述第二挡板22与所述出料斗10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挡板22的上部。
63.所述第一连杆33的一端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二挡板22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21与所述第二挡板22同侧的第一边板26的上部。所述电动推杆32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铰接,其驱动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21的第一边板26的上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方位“上部”是指图2中的方位。
6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需通过人工打开阀门的方式打开出料斗10进行卸料,一方面提高了卸料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6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工业搅拌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工业搅拌装置包括:
66.釜体40;
67.出料口,设置在所述釜体40的底部;
68.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釜体40的出料口处;
69.支撑腿50,其一端与所述釜体40固定连接;
70.搅拌机构60,其能够伸入所述釜体40中对釜体中的物料进行搅拌。
71.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61、与所述搅拌电机6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搅拌轴62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62上的搅拌叶片63。
72.优选地,所述搅拌叶片63选用螺旋搅拌叶片。
73.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业搅拌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74.工作原理:在物料搅拌过程中的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当物料搅拌完成之后,驱动所述电动推杆32缩短,由于所述第一挡板21与所述出料斗10是铰接的,当所述电动推杆缩短时,所述第一挡板21向外张开,由于所述第一连杆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21和所述第二挡板22铰接,所述第二挡板22也向外张开(如图9所示),实现打开所述出料斗10的出口。反之,关闭所述出料斗10的出口。
7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需通过人工打开阀门的方式打开工业搅拌装置的出料口进行卸料,一方面提高了卸料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7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7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7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1.一种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斗(10),其内部中空,上端设置有进口(11),下端设置有出口(12);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0)的所述出口(12)处,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适配的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21)和所述第二挡板(22)与所述出料斗(10)铰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挡板组件开合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31),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0)上;电动推杆(3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铰接;第一连杆(3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2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座(34),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0)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第二连杆(35),与所述第一连杆(33)平行,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22)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板(21)包括第一底板(25)和与所述第一底板(25)垂直的第一边板(26);所述第一边板(26)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25)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边板(26)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一边板(26)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为n;所述第二挡板(22)包括第二底板(23)和与所述第二底板(23)垂直的第二边板(24);所述第二边板(24)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3)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边板(24)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第二边板(24)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m;其中,m=n。5.一种工业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搅拌装置包括:釜体(40);出料口,设置在所述釜体(40)的底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釜体(40)的出料口处;支撑腿(50),其一端与所述釜体(40)固定连接;搅拌机构(60),其能够伸入所述釜体(40)中对釜体中的物料进行搅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工业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61)、与所述搅拌电机(6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搅拌轴(62)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62)上的搅拌叶片(6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工业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63)为螺旋搅拌叶片。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搅拌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出料机构和工业搅拌装置,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斗,其内部中空,上端设置有进口,下端设置有出口;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出料斗的所述出口处,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适配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出料斗铰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挡板组件开合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需通过人工打开阀门的方式打开出料斗进行卸料,一方面提高了卸料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了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了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 费继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正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常山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