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铣模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2-14  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铣模。


背景技术:

2.在加工汽车变速箱用驱动板联动销槽时,对称度、槽宽、槽底尺寸及粗糙度要求较高,且每台变速箱均需装配驱动板,所以驱动板的需求量较大,而目前的常规铣用夹具变形较大,一台设备一套模具在单位时间内仅能加工一件产品,铣削加工的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多工位铣模,以对驱动板进行限位并提高加工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位铣模,包括夹具体,夹具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压板、定位杆和限位杆,定位杆沿轴向贯穿压板并与夹具体可拆卸连接,限位杆沿轴向设于夹具体上。
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6.本方案中的夹具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单元,能够同时对至少两个驱动板进行定位,在铣削加工时,铣刀完成一个驱动板的铣削加工后即移动至下一驱动板处,此时可人工将铣削加工完成的驱动板从夹具体上取下,并放入未加工的驱动板,当铣刀依次越过所有的驱动板后,反向滑动即可复位,并可开始对下一批次的驱动板进行加工,而不需要再完成一个驱动板的铣削加工后停止加工,对加工完成的驱动板进行更换,故可实现驱动板的连续加工,有效提高铣削加工效率。
7.进一步,定位杆包括固定连接的杆部和头部,杆部贯穿压板并与夹具体可拆卸连接,头部位于压板远离夹具体的一侧并用于将压板向靠近夹具体一侧按压。
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定位杆的头部能够将压板按压在驱动板上,对驱动板进行固定,故使用一个头部即可对压板进行固定,而不需要沿压板的周向设置多个,在更换驱动板时,压板的拆装更为方便。
9.进一步,压板上设有开口,开口的宽度大于杆部的宽度。
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定位杆的头部放松压板后,压板沿杆部的径向滑动即可滑出,本方案中的头部的宽度小于驱动板上的通孔的孔径,故将压板滑出后,将驱动板沿杆部的轴向滑动即可越过头部从夹具体上拆下,而不需要完全拆下头部,驱动板的更换更为便捷。
11.进一步,夹具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槽,定位槽与杆部一一对应,杆部远离头部的一侧位于定位槽内;定位槽内安装有定位套,定位套沿轴向的截面为t形,定位套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定位槽外,杆部穿过定位套并与定位套滑动配合。
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定位套沿轴向的截面为t形,故定位套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在定位套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定位槽外,安装驱动板时,定位套直径较大的一端
的外径与驱动板上的通孔侧壁相抵,能够对驱动板进行定位,避免驱动板相对于定位套发生径向的偏移,提高对驱动板的夹持效果。
13.进一步,夹具体包括底座和安装座,安装座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压板、限位杆和定位杆均设于安装座上。
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底座用于安装在铣床上,安装座可待将底座安装在铣床上后再安装在底座上,安装更为便捷。
15.进一步,定位杆贯穿安装座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定位杆能够对安装座和底座进行连接。
17.进一步,底座的两相互平行的竖向侧壁上设有导向槽。
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导向槽对底座的安装时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19.进一步,安装座的底部设有开口背离压板的凹槽,凹槽内滑动设有定位块,定位杆贯穿定位块并与定位块螺纹连接。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凹槽用于容纳定位块,转动定位杆时,定位杆可相对定位块转动,本方案中的定位块安装后也能够对定位杆进行定位并受力,提高对驱动板的按压固定效果。
21.进一步,夹具体设有压板的侧壁安装有对刀块。
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进行第一个驱动板的铣削加工时,铣刀对对刀块进行试切即可完成铣刀的定位,操作方便。
23.进一步,夹具体上设有容纳槽,对刀块位于容纳槽内。
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容纳槽能够对对刀块进行限位的作用,方便对刀块的安装可拆卸。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竖向剖视图;
2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头部1、压板2、定位套3、安装座4、凹槽41、底座5、导向槽51、杆部6、定位块7、限位杆8、驱动板9、对刀块10。
29.实施例
30.一种多工位铣模,如图1所示,包括夹具体,夹具体包括底座5和安装座4,底座5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导向槽51,安装座4设于底座5的上侧,且安装座4通过锥度销安装在底座5上。安装座4上从左至右设有六个定位单元,每个定位单元均包括压板2、定位杆和限位杆8,安装座4上设有六个开口朝上的定位槽,六个定位杆与六个定位槽一一对应。定位槽内过盈配合有定位套3,定位套3的纵截面为t形,定位套3上端的外径大于下端的外径,且在驱动板9安装后,定位套3上端的外壁与驱动板9上的通孔侧壁相贴,对驱动板9进行定位,避免驱动板9发生横向的偏移。压板2置于定位套3的顶部,定位杆包括杆部6和头部1,本实施例中的杆部6采用双头螺柱,杆部6沿竖向贯穿定位板、定位套3和安装座4并与底座5螺纹连
接。本实施例中的头部1采用螺母,头部1的外径大于杆部6的直径、小于驱动板9上的通孔的孔径,头部1与杆部6的上端螺纹连接,并将压板2向下按压。安装座4的底部设有六个开口朝下的凹槽41,本实施例中的凹槽41与定位槽一一对应,凹槽41内设有定位块7,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块7采用螺母,定位块7套设在杆部6上并与杆部6螺纹连接。
31.如图2所示,压板2上设有开口,即压板2的横截面为c形,开口的宽度稍大于杆部6的直径,使得压板2相对于杆部6横向滑动后,杆部6能够从开口处通过即可。限位杆8位于压板2的后侧,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杆8为定位销,安装座4上也设有六个限位槽,六个限位槽与六个限位杆8一一对应,且限位杆8靠近底座5的一端插入限位槽内,在实际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杆8也可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槽内。
32.安装座4上设有开口背离底座5的容纳槽,本实施例中的容纳槽沿限位杆8轴向的截面为l形,容纳槽内间隙配合有对刀块10,本实施例中的容纳槽和对刀块10均与限位杆8相对,且对刀块10横向即可从容纳槽内滑出,取出方便。
3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4.进行第一次铣削加工前,先将对刀块10放入容纳槽内。如图1所示,然后通过六个定位单元分别对六个驱动板9进行夹持。夹持时,将头部1向上旋动,放松压板2,然后将压板2向左滑动,将压板2从头部1下方取出,然后将驱动板9向下滑动,此时限位杆8和头部1分别穿过驱动板9上的两个通孔,然后将压板2按压在驱动板9上并将压板2向右复位,最后将头部1向下旋动,将驱动板9按压在安装座4上,对驱动板9进行夹持。
35.铣削加工时,铣刀与对刀块10进行试切,对铣刀进行定位,然后将铣刀移动至所有驱动板9的最右侧,并从右至左的依次对驱动板9进行加工,与此同时,可人工将对刀块10从容纳槽中取出。当铣刀完成一个驱动板9的加工并移动至与下一驱动板9相对后,人工重复上述步骤,将完成加工的驱动板9上方的压板2取出即可取下驱动板9和放入未加工的驱动板9,在铣削加工的同时对完成加工的驱动板9进行更换,所以不需要单独的更换时间,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3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体,所述夹具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压板、定位杆和限位杆,所述定位杆沿轴向贯穿压板并与夹具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杆沿轴向设于夹具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定位杆包括固定连接的杆部和头部,所述杆部贯穿压板并与夹具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位于压板远离夹具体的一侧并用于将压板向靠近夹具体一侧按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压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杆部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夹具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杆部一一对应,所述杆部远离头部的一侧位于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槽内安装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沿轴向的截面为t形,所述定位套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定位槽外,所述杆部穿过定位套并与定位套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夹具体包括底座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限位杆和定位杆均设于安装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定位杆贯穿安装座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两相互平行的竖向侧壁上设有导向槽。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安装座的底部设有开口背离压板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杆贯穿定位块并与定位块螺纹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夹具体设有压板的侧壁安装有对刀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铣模,其特征在于:夹具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对刀块位于容纳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工位铣模。包括夹具体,夹具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压板、定位杆和限位杆,定位杆沿轴向贯穿压板并与夹具体可拆卸连接,限位杆沿轴向设于夹具体上。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多工位铣模能够对驱动板进行限位并提高加工效率。限位并提高加工效率。限位并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斌 樊永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6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