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3-29  65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1、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0296628a(对应美国发明专利号us10651598b2)公开一种热交换结构,其包含一金属件、一杠杆以及一框架,框架用于支撑杠杆和金属件,金属件的前端通过诸如铆钉的紧固件固定到框架的前缘上。当热源相对散热器滑动时,热源接触杠杆的一端致动杠杆的另一端接触金属件的后端,金属件向下地推动散热器及导热垫与热源接触。

2、然而,此现有技术需要额外设置一个框架用来安装杠杆及金属件。而且金属件需要设在散热器的顶面,造成散热器需要挖槽用来安装金属件,降低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并且,金属件仅用单点(螺丝)与散热器结合,杠杆被推动时是压在金属件的后端,如此会使散热器容易歪斜。再者,金属件需要能容许其上下弹性变形及移动的空间,加上杠杆需要能容许其旋转摆动的上下空间及前后空间,因此占据了散热器中的许多的空间,且难以使整体的散热器薄型化。

3、美国发明专利公告号us10222844 b1公开了在笼子的顶侧设置滑动型坡道倾斜的斜面,散热器通过导销沿着倾斜的滑动型坡道移动,使散热器被向下压靠在可更换电子模组上建立热接触;以及设置在笼子的背面的板簧,当释放板簧时,将散热器推向滑动型坡道的前端,从而把可更换电子模组从笼子里向外推出。

4、然而,此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滑动型坡道呈长条形槽道形状,因此散热器的移动完全依赖长条形槽道的倾斜角度及长度以及长条形槽道的宽度的限制,散热器与电子模组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完全依赖导销在长条形槽道上的移动,如此会使散热器在斜方向上直接硬性干涉压在电子模组的表面,干涉过多可能会阻碍电子模组的插入,甚至会破坏热界面材料,干涉过少可能会影响散热界面的接触面积及散热效能。另外,此现有技术所述的板簧设置在到笼子的背面,散热器无法向后伸长,限制散热器的长度以及散热效能。再者,滑动型坡道及板簧要一体构造在笼子上,增加制造的复杂度、困难度及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现有技术中至少一问题的连接器组件。

2、于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适用于与可插拔模组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是包含导引屏蔽罩以及散热器模组。所述导引屏蔽罩包括具有插接通道的罩体,以及位于所述罩体的所述插接通道的上方的散热器支架,所述散热器支架具有顶板。所述散热器模组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架,所述散热器模组包括散热器、施压弹簧及复位弹簧;所述散热器具有伸入所述插接通道内的受推部,所述施压弹簧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顶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架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其中,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支架之间设有导引构造,所述导引构造导引所述散热器在相对前方及上方的第一位置及相对后方及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可插拔模组沿着由前朝后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导引屏蔽罩的所述插接通道内,推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受推部并使所述散热器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散热器在所述第二位置,通过所述施压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朝下且具有弹性压力地接触于所述可插拔模组的表面。当所述可插拔模组自所述插接通道退出,所述复位弹簧驱使所述散热器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回到所述第一位置。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支架还具有侧板,所述导引构造包括互相配合的导引销及导引轨道,所述导引轨道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且朝后及朝下斜向地延伸,所述导引销构造在所述散热器的侧面,所述导引销能沿着所述导引轨道移动。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引构造还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且容纳所述导引销的导引开孔,所述导引开孔具有由下轮廓构成的所述导引轨道,以及位于所述导引轨道前方及上方且朝前延伸的定位轨道,当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引销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轨道内。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包括一体地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顶板的多个板弹簧,所述板弹簧朝后且朝下地延伸;所述散热器构造有施压弹簧作用部,当所述散热器自所述第一位置朝后并朝下移动,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作动所述施压弹簧弹性变形,致使所述施压弹簧产生并施加于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向下的弹性力。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构造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多个散热鳍片上,且包含朝后及朝下延伸的斜推面。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具有一基座,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构造在所述基座上,且包含朝后及朝下延伸的斜推面。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前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前端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散热器朝后移动时弹性变形,以提供所述散热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作用力。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支架具有位于前端处的第一勾部,所述散热器具有位于前端处的第二勾部,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连接所述散热器支架前端的所述第一勾部、后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前端的所述第二勾部。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支架还具有侧板,所述散热器还具有侧部,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侧部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散热器朝后移动时弹性变形,以提供所述散热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作用力。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具有第一勾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侧部具有缺口及位于所述缺口后方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伸入所述缺口内,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勾部、后端连接所述第二勾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弹簧构造为圈状弹簧,当所述散热器朝后移动,所述复位弹簧受到拉伸而弹性变形。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不接触所述可插拔模组的表面。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还具有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顶面的多个散热鳍片、自所述基座底面朝下凸出的热接触部,所述受推部位于所述热接触部后端处,所述受推部自所述基座底面朝下延伸至低于所述热接触部的位置。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热接触部包括有导热垫。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支架包括上架体及下架体,所述上架体具有所述顶板及第一侧板,所述下架体具有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上架体的第一侧板及所述下架体的第二侧板之间设有互相扣接的扣接构造及互相对接的对位构造。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接构造包括互相扣接的扣接片及扣接孔,所述扣接片设在所述下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扣接孔设在所述上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对位构造包括互相对接的对位片及对位孔,所述对位片设在所述下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上缘且朝上延伸,所述对位孔设在所述上架体的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处,所述上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下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外侧,所述对位片插入所述对位孔;所述对位孔的内侧设有凹陷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低于所述对位片的顶部的位置。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的所述限位片具有朝向所述对位片延伸的凸缘。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引屏蔽罩的所述罩体还具有共同界定所述插接通道的顶壁及侧壁,所述散热器支架还具有底板及侧板,所述散热器支架设于所述顶壁,所述散热器支架与所述罩体之间设有支架组装构造,所述支架组装构造包括底部组装构造、侧部组装构造及后部组装构造;所述底部组装构造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所述侧部组装构造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之间;所述后部组装构造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后端与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之间。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组装构造包括自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延伸出的卡钩,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扣接在所述卡钩上。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组装构造还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卡钩穿孔,所述卡钩的开口朝前,所述卡钩穿过所述卡钩穿孔后,所述散热器支架朝后移动,使所述底板卡接在所述卡钩内。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组装构造包括自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延伸到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的外侧处的侧延伸片及自所述侧延伸片朝后凸出的插片,以及形成在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的凸包与构造在所述凸包且朝前开口的插孔,所述插片朝后地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部组装构造包括自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后端处朝下延伸的后扣接片,以及形成在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的后扣接槽,所述后扣接片用以朝下扣接于所述后扣接槽。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组装构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两侧与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之间的侧向限位构造;所述侧向限位构造包括自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两侧的朝下弯折且分别位于所述罩体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外侧的侧限位片。

25、本发明利用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架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所述施压弹簧直接施加弹性力在所述散热器上,且利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支架之间的所述导引构造,推动及导引所述散热器的向后及向下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如此能够在所述可插拔模组插入之后才让所述散热器移动到接触所述可插拔模组的表面的位置,以避免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与所述可插拔模组之间在所述可插拔模组的插入过程中产生摩擦情形,防止所述散热器的底部的磨损问题,或是防止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所设置的热界面材料被刮破的问题。另外,所述施压弹簧是一体地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上,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一体地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鳍片)上,使整个散热组件简化且具有低轮廓的构造效果。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导引构造仅提供导引作用,而通过所述施压弹簧直接作用在所述散热器上,使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具有弹性压力地接触在所述可插拔模组的表面,能提高热传导效率并增加散热效果,且防止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可插拔模组之间的硬干涉情形。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与可插拔模组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架还具有侧板,所述导引构造包括互相配合的导引销及导引轨道,所述导引轨道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且朝后及朝下斜向地延伸,所述导引销构造在所述散热器的侧面,所述导引销能沿着所述导引轨道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导引构造还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且容纳所述导引销的导引开孔,所述导引开孔具有由下轮廓构成的所述导引轨道,以及位于所述导引轨道前方及上方且朝前延伸的定位轨道,当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引销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轨道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施压弹簧包括一体地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顶板的多个板弹簧,所述板弹簧朝后且朝下地延伸;所述散热器构造有施压弹簧作用部,当所述散热器自所述第一位置朝后并朝下移动,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作动所述施压弹簧弹性变形,致使所述施压弹簧产生并施加于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向下的弹性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构造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多个散热鳍片上,且包含朝后及朝下延伸的斜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一基座,所述施压弹簧作用部构造在所述基座上,且包含朝后及朝下延伸的斜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前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前端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散热器朝后移动时弹性变形,以提供所述散热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作用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架具有位于前端处的第一勾部,所述散热器具有位于前端处的第二勾部,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连接所述散热器支架前端的所述第一勾部、后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前端的所述第二勾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架还具有侧板,所述散热器还具有侧部,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侧部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散热器朝后移动时弹性变形,以提供所述散热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作用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具有第一勾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侧部具有缺口及位于所述缺口后方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伸入所述缺口内,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勾部、后端连接所述第二勾部。

11.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复位弹簧构造为圈状弹簧,当所述散热器朝后移动,所述复位弹簧受到拉伸而弹性变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当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不接触所述可插拔模组的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还具有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顶面的多个散热鳍片、自所述基座底面朝下凸出的热接触部,所述受推部位于所述热接触部后端处,所述受推部自所述基座底面朝下延伸至低于所述热接触部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热接触部包括有导热垫。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架包括上架体及下架体,所述上架体具有所述顶板及第一侧板,所述下架体具有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上架体的第一侧板及所述下架体的第二侧板之间设有互相扣接的扣接构造及互相对接的对位构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扣接构造包括互相扣接的扣接片及扣接孔,所述扣接片设在所述下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扣接孔设在所述上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对位构造包括互相对接的对位片及对位孔,所述对位片设在所述下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上缘且朝上延伸,所述对位孔设在所述上架体的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处,所述上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下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外侧,所述对位片插入所述对位孔;所述对位孔的内侧设有凹陷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低于所述对位片的顶部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凹陷的所述限位片具有朝向所述对位片延伸的凸缘。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导引屏蔽罩的所述罩体还具有共同界定所述插接通道的顶壁及侧壁,所述散热器支架还具有底板及侧板,所述散热器支架设于所述顶壁,所述散热器支架与所述罩体之间设有支架组装构造,所述支架组装构造包括底部组装构造、侧部组装构造及后部组装构造;所述底部组装构造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所述侧部组装构造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之间;所述后部组装构造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后端与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底部组装构造包括自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延伸出的卡钩,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扣接在所述卡钩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底部组装构造还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卡钩穿孔,所述卡钩的开口朝前,所述卡钩穿过所述卡钩穿孔后,所述散热器支架朝后移动,使所述底板卡接在所述卡钩内。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侧部组装构造包括自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侧板延伸到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的外侧处的侧延伸片及自所述侧延伸片朝后凸出的插片,以及形成在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的凸包与构造在所述凸包且朝前开口的插孔,所述插片朝后地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后部组装构造包括自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后端处朝下延伸的后扣接片,以及形成在所述罩体的所述顶壁的后扣接槽,所述后扣接片用以朝下扣接于所述后扣接槽。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支架组装构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两侧与所述罩体的所述侧壁之间的侧向限位构造;所述侧向限位构造包括自所述散热器支架的所述底板的两侧的朝下弯折且分别位于所述罩体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外侧的侧限位片。


技术总结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含导引屏蔽罩以及散热器模组。导引屏蔽罩包括具有插接通道的罩体,以及位于插接通道的上方的散热器支架。散热器模组设置于散热器支架,散热器模组包括散热器、施压弹簧及复位弹簧;散热器具有伸入插接通道内的受推部,施压弹簧设置于散热器支架与散热器之间,其中,散热器与散热器支架之间设有构造导引散热器在相对前方及上方的第一位置及相对后方及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导引构造。当可插拔模组插入导引屏蔽罩的插接通道内,推动散热器的受推部并使散热器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同时通过施压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散热器的底部具有弹性压力地接触于可插拔模组的表面。当可插拔模组退出,复位弹簧驱使散热器回到第一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杨喆元,徐亚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莫列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97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