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纱布生产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1、纱布作为一种经纬稀疏的棉纺织品,有明显的网格,且透气性较好,在医疗、生活、家居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有较好的亲肤性,主要用于棉被、蚕丝被里料、窗帘等;脱脂纱布还主要用于医用绷带、药布、橡皮膏等。
2、纱布的制造方法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编织工艺,但是传统生产加工技术及工艺条件的限制,市面上在售的多层纱布巾产品制造工艺简单,多采用先织多层纱布,后利用缝纫线缝合的加工方式,结构、外观和舒适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相互之间的联结性差,使用体验感差。
3、因此亟需提供了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以实现纱布外观效果的显著提升,同时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与柔软度,并简化生产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纱布的外观和性能,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及产品。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产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及产品,所述产品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表层、中层以及里层;所述表层、中层以及里层之间通过经向单纱挂点连接;所述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1.0-1.8cm;所述表层、中层以及里层的原料均采用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特定的多层松结构组织,该组织由多层经纬交织的纱线构成,其特点是层间连接相对松散,相邻层之间通过经向单纱挂点连接,从而确保纱布在保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透气性与柔软度;采用专门设计的编织工艺,将这些纱线按照预定的多层松结构进行编织,形成纱布,在编织过程中,严格控制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以保持纱布整体的透气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本申请的纱线采用了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丝氨酸改性后的壳聚糖可能进一步增强了其抗菌能力,使棉纱在接触皮肤或作为医疗用品时,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还显著提升了纱布的柔软性和透气性。
4、优选的,所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原料包括预处理的棉纤维、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溶液,所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溶液由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和去离子水组成,重量比为1:12-16。
5、优选的,所述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2-3份壳聚糖、100-150份蒸馏水、1.6-3份dl-丝氨酸、1.2-2份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9-1.5份n-羟基-丁二酰亚胺盐。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其含有氨基基团,这些基团具有反应活性,dl-丝氨酸是一种含有羟基和氨基的氨基酸,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作用下,dl-丝氨酸的氨基与壳聚糖的氨基或羟基发生偶联反应,得到dl-丝氨酸接枝壳聚糖。
7、优选的,所述壳聚糖与dl-丝氨酸的重量比为1:0.8-1。
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将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进行开松、梳理,再依次进行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制得经纱和纬纱;
11、s2.利用经纱和纬纱进行织造,分别得到的表层、中层和里层,织造过程中在相邻层之间设置均匀分布的连接点,在连接点处的相邻层通过经向单纱挂点连接,得到纱布坯布;
12、s3.将纱布坯布进行水洗、脱水、烘干、整理定形和检验后,得到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产品。
13、优选的,所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将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和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1:12-16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溶液;将预处理的棉纤维浸渍于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溶液中,在30-50℃下处理3-6h,取出后进行烘干,得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
15、优选的,所述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称取2-3份壳聚糖,用100-150份蒸馏水进行分散,随后加入1.6-3份dl-丝氨酸,搅拌均匀后加入1.2-2份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0.9-1.5份n-羟基-丁二酰亚胺盐;搅拌均匀后调节ph值至4.5-5.5,使各反应物充分溶解,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于30-40℃下反应9-13h;反应结束后,将体系ph值调至8-9,待产物充分析出后,于蒸馏水中透析5-6d,得到产物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
17、优选的,所述预处理的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将棉纤维采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先后洗涤后,烘干;然后将洗净的棉纤维浸渍于碳酸钠溶液中,于70-100℃下处理2-3h,然后再通过去离子水洗净、烘干,然后将碱处理后的棉纤维采用氧化剂进行氧化处理,氧化处理结束后取出棉纤维浸渍于丙三醇溶液中除去多余的氧化剂,最后再采用去离子水洗涤多次,烘干后得到预处理的棉纤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来对纤维素葡糖糖基环上的羟基进行选择性氧化,使棉纤维上生成活化的醛基基团,这些活性位点可以与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上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使得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分子链在棉纤维上的均匀分布和牢固附着,从而提高改性效果,提高纱布的抗菌性和透气性。
20、优选的,所述氧化剂为浓度5-10g/l的高碘酸钠溶液。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申请采用了一种特定的多层松结构组织,该组织由多层经纬交织的纱线构成,其特点是层间连接相对松散,相邻层之间通过经向单纱挂点连接,从而确保纱布在保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透气性与柔软度;
23、2.本申请采用了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用于织造纱布,丝氨酸改性后的壳聚糖可能进一步增强了其抗菌能力,使棉纱在接触皮肤或作为医疗用品时,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还显著提升了纱布的柔软性和透气性。
1.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表层、中层以及里层;所述表层、中层以及里层之间通过经向单纱挂点连接;所述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1.0-1.8cm;所述表层、中层以及里层的原料均采用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原料包括预处理的棉纤维、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溶液,所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溶液由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和去离子水组成,重量比为1:12-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2-3份壳聚糖、100-150份蒸馏水、1.6-3份dl-丝氨酸、1.2-2份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9-1.5份n-羟基-丁二酰亚胺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与dl-丝氨酸的重量比为1:0.8-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l-丝氨酸/壳聚糖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l-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的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层松结构组织形成外观纱布效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浓度5-10g/l的高碘酸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