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10  161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


背景技术:

2.生物质燃料是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和稻糠等),而将生物质燃料再进行炭化制成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此过程可以去除其中的挥发分,减少烟和气味,提高热值,易储存、易运输,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并且作为一种可再生碳源以及二氧化碳中性的特点,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和能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替代木炭用于化工、冶金行业或者烧烤行业。
3.现有的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大多存在着当储存堆落在一起时,稳定性不高,易造成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的倒塌,使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碎裂,并且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燃烧时,由于内部缺乏相应通道,导致与空气接触不完全,供氧不足,使得燃烧不够充分,造成了燃料能源的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故而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具备燃料棒稳定性好和燃尽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大多存在着当储存堆落在一起时,稳定性不高,易造成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的倒塌,使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碎裂,并且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燃烧时,由于内部缺乏相应通道,导致与空气接触不完全,供氧不足,使得燃烧不够充分,造成了燃料能源的浪费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燃料棒稳定性好和燃尽率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包括燃料棒本体和燃烧柱,所述燃烧棒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燃烧柱设置在第一通风孔的内部,所述燃料棒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第一通风孔的外侧且数量为八个并呈环形等距离分布的第二通风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风孔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和第一通风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燃料棒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底部第二通风孔相连通的配合块组件,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和顶部第二通风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燃料棒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块组件,所述燃料棒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位于安装块组件下方的放置块组件。
8.优选的,所述配合块组件包括配合块,所述燃料棒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合块,所述配合块的底部开设有一端延伸至燃料棒本体的内部并与底部第二通风孔相连通的竖直孔。
9.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组件包括安装块,所述燃料棒本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且呈左右等距离分布的卡槽。
10.优选的,所述放置块组件包括放置块,所述燃料棒本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块下方的放置块,所述放置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且呈左右等距离分布的卡块。
11.优选的,所述燃烧柱为长方体设计且燃烧柱的长度与燃料棒本体的长度相同。
12.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卡槽相适配,所述卡块的纵向长度大于卡槽的纵向长度。
13.优选的,所述配合块的大小与安装槽的大小相适配。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该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通过设置安装槽和配合块之间的配合,卡块和卡槽之间的配合,使燃料棒本体在堆落时,堆落的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保证燃料棒在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通孔和竖直孔,保证了燃料棒在燃烧时其内部有足够的氧气流通,扩大了与氧气的接触,保证燃料棒燃烧的更充分,此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保证了燃料棒在储存堆叠以及燃烧使用时堆叠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燃料棒在燃烧时的充分燃烧,提高了燃尽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19.图中:1燃料棒本体、2第一通风孔、3燃烧柱、4第二通风孔、5配合块组件、51配合块、52竖直孔、6第一连接孔、7安装槽、8第二连接孔、9安装块组件、91安装块、92卡槽、10放置块组件、101放置块、102卡块、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包括燃料棒本体1和燃烧柱3,燃烧棒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孔2,燃烧柱3固定安装在第一通风孔2的内部,燃烧柱3为长方体设计且燃烧柱3的长度与燃料棒本体1的长度相同,燃料棒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第一通风孔2的外侧且数量为八个并呈环形等距离分布的第二通风孔4,相邻两个第二通风孔4之间开设有通孔11,第二通风孔4和第一通风孔2之间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燃料棒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底部第二通风孔4相连通的配合块组件5。
22.配合块组件5包括配合块51,燃料棒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合块51,配合块51的大小与安装槽7的大小相适配,配合块51的底部开设有一端延伸至燃料棒本体1的内部并与底部第二通风孔4相连通的竖直孔52,燃料棒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和顶部第二通风孔4之间开设有第二连接孔8,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组
件9。
23.安装块组件9包括安装块91,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91,安装块91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且呈左右等距离分布的卡槽92,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块组件9下方的放置块组件10。
24.放置块组件10包括放置块101,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块91下方的放置块101,放置块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且呈左右等距离分布的卡块102,卡块102与卡槽92相适配,卡块102的纵向长度大于卡槽92的纵向长度。
25.通过设置安装槽7和配合块51之间的配合,卡块102和卡槽92之间的配合,使燃料棒本体1在堆落时,堆落的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保证燃料棒在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通风孔2、第二通风孔4、第一连接孔6、第二连接孔8、以及通孔11和竖直孔52,保证了燃料棒在燃烧时其内部有足够的氧气流通,扩大了与氧气的接触,保证燃料棒燃烧的更充分,此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保证了燃料棒在储存堆叠以及燃烧使用时堆叠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燃料棒在燃烧时的充分燃烧,提高了燃尽率。
26.综上所述,该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通过设置安装槽7和配合块51之间的配合,卡块102和卡槽92之间的配合,使燃料棒本体1在堆落时,堆落的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保证燃料棒在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通风孔2、第二通风孔4、第一连接孔6、第二连接孔8、以及通孔11和竖直孔52,保证了燃料棒在燃烧时其内部有足够的氧气流通,扩大了与氧气的接触,保证燃料棒燃烧的更充分,此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保证了燃料棒在储存堆叠以及燃烧使用时堆叠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燃料棒在燃烧时的充分燃烧,提高了燃尽率,解决了现有的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大多存在着当储存堆落在一起时,稳定性不高,易造成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的倒塌,使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碎裂,并且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燃烧时,由于内部缺乏相应通道,导致与空气接触不完全,供氧不足,使得燃烧不够充分,造成了燃料能源的浪费的问题。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包括燃料棒本体(1)和燃烧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棒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所述燃烧柱(3)设置在第一通风孔(2)的内部,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第一通风孔(2)的外侧且数量为八个并呈环形等距离分布的第二通风孔(4),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风孔(4)之间设置有通孔(11),所述第二通风孔(4)和第一通风孔(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孔(6),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底部第二通风孔(4)相连通的配合块组件(5),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和顶部第二通风孔(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孔(8),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块组件(9),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位于安装块组件(9)下方的放置块组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组件(5)包括配合块(51),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合块(51),所述配合块(51)的底部开设有一端延伸至燃料棒本体(1)的内部并与底部第二通风孔(4)相连通的竖直孔(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组件(9)包括安装块(91),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91),所述安装块(91)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且呈左右等距离分布的卡槽(9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块组件(10)包括放置块(101),所述燃料棒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块(91)下方的放置块(101),所述放置块(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且呈左右等距离分布的卡块(1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柱(3)为长方体设计且燃烧柱(3)的长度与燃料棒本体(1)的长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02)与卡槽(92)相适配,所述卡块(102)的纵向长度大于卡槽(92)的纵向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51)的大小与安装槽(7)的大小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包括燃料棒本体和燃烧柱。该新型复合式生物质机制炭燃料棒,通过设置安装槽和配合块之间的配合,卡块和卡槽之间的配合,使燃料棒本体在堆落时,堆落的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保证燃料棒在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通孔和竖直孔,保证了燃料棒在燃烧时其内部有足够的氧气流通,扩大了与氧气的接触,保证燃料棒燃烧的更充分,此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保证了燃料棒在储存堆叠以及燃烧使用时堆叠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燃料棒在燃烧时的充分燃烧,提高了燃尽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池圣权 朱文德 刘长平 王晓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梅苑彩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00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