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接式传感组件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组装结构,尤其涉及抵接式传感组件。
背景技术:2.为了测量壶体内的水位和/或壶体内的水温。现有的分体式热水壶,在底座上设置相应的传感器,但由于壶体与底座非紧密贴合,导致设于底座上的传感器与壶体存在间隙,影响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抵接式传感组件,设于热水壶底座上,并在热水壶底座与壶体配合使用时,与壶体外侧壁高度贴合,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抵接式传感组件,包括基架,以及凸设于所述基架一侧并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缩回所述基架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基架之间设有朝外顶推所述按压件的弹性件,所述按压件凸起于所述基架的一侧设有传感器。
6.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基架滑动连接。
7.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基架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滑槽,两者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8.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按压件一端与所述基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架相抵,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按压件中部弹性相抵。
9.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基架上形成有供所述按压件穿过凸起于其一侧的开口,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基架下端,所述开口的左右侧形成有与所述按压件相抵的限位条。
10.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台阶部,多个所述台阶部由上往下呈阶梯分布,最上侧的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基架滑动连接并凸起于所述基架,最下侧的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限位条相抵。
11.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按压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一端插入的限位柱,所述基架上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另一端插入的第一限位沉孔。
12.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按压件上形成有供所述传感器插入的第二限位沉孔。
13.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基架与所述传感器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引线通孔,所述基架外侧面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导轨。
14.如上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传感器为水位传感器或水温传感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设于热水壶底座上,在热水壶底座与壶体配合使用时,按压件在壶体的挤压下移动并最终与壶体外侧壁相抵,实现与壶体外侧壁的紧密贴合,提高传感器的测
试精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8.图1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抵接式传感组件的热水壶底座的立体图;
19.图2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抵接式传感组件的热水壶底座的局部分解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4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抵接式传感组件的热水壶底座的剖视图;
22.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抵接式传感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立体图;
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抵接式传感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立体图;
25.图8为图7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7.如图1-5所示的热水壶底座,包括座体1和设于所述座体1上的抵接式传感组件,所述座体1上表面凹设有定位沉孔11,具体地,如图6-8所示,该抵接式传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定位沉孔11外侧壁上并与所述定位沉孔11连通的基架4,所述基架4上凸设有凸起于所述定位沉孔11内侧壁的按压件2,所述按压件2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缩回所述基架4,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基架4之间设有朝所述定位沉孔11方向顶推所述按压件2的弹性件5,所述按压件2凸起于所述定位沉孔11内侧壁的一侧设有传感器3。其中,所述弹性件5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基架4和所述按压件2相抵,所述弹性件5在外力撤销后(壶体抽离座体时)使所述按压件2移动复位(凸起于所述定位沉孔11的内侧壁),所述弹性件5的设置实现了所述按压件2凸设于所述定位沉孔11内侧壁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移动缩回所述座体1,结构紧凑简单、实施方便。具体地,所述弹性件5为弹簧。当该热水壶底座与壶体配合使用时,壶体插入所述定位沉孔11,所述在壶体的挤压下移动并最终与壶体外侧壁相抵,实现与壶体外侧壁的紧密贴合,提高所述传感器3的测试精度。具体地,所述传感器3为水位传感器或水温传感器。
28.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组装、更换与维修,所述基架4与所述定位沉孔11的外侧壁上可拆卸地连接。
29.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按压件2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基架4滑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基架4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滑槽41,两者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41滑动配合的滑块21。更具体地,所述基架4左右侧的上端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滑槽41,所述按压件2左右侧的上端分别形成有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滑槽41滑动配合的所述滑块21。
30.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按压件2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按压件2一端与所述基架4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架4相抵,所述弹性件5与所述按压件2中部弹性相抵。具体地,所述
按压件2一端相对所述基架4滑动时,另一端与所述基架4相抵。
31.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基架4的组装。所述基架4上形成有供所述按压件2穿过凸起于其一侧的开口42,所述开口42延伸至所述基架4下端,且所述开口42的左右侧形成有与所述按压件2相抵的限位条43。
32.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座体1装配的紧凑度。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开口42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台阶部24,多个所述台阶部24由上往下呈阶梯分布,最上侧的所述台阶部24与所述基架4滑动连接并凸起于所述定位沉孔11的内侧壁,最下侧的所述台阶部24与所述限位条43相抵,阶梯状分布的所述台阶部24便于让位。
33.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弹性件装配的稳定性。所述按压件2上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5一端插入的限位柱25,所述基架4上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5另一端插入的第一限位沉孔44。
34.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传感器装配的稳定性。所述按压件2上形成有供所述传感器3插入的第二限位沉孔22。
35.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传感器的引线,所述基架4与所述传感器3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引线通孔47。
3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基架4与所述定位沉孔11外侧壁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提高所述基架4与所述定位沉孔11外侧壁组装时的顺畅度。所述基架4与所述定位沉孔11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沿所述定位沉孔11的轴向延伸的导轨45,两者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导轨45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2。具体地,所述基架4的左右侧分别凸设有所述导轨45,所述定位沉孔11的外侧壁形成有两分别与两所述导轨45滑动配合的所述第一滑槽12。
37.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基架4与所述定位沉孔11外侧壁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便于所述基架4与所述定位沉孔11组装时的定位。所述基架4与所述定位沉孔11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定位柱13,两者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3插接配合的定位孔46。具体地,所述定位柱13设于所述定位沉孔11的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2一侧,所述定位孔46设于所述基架4上并位于所述导轨45下方。
3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圆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9.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4),以及凸设于所述基架(4)一侧并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缩回所述基架(4)的按压件(2),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基架(4)之间设有朝外顶推所述按压件(2)的弹性件(5),所述按压件(2)凸起于所述基架(4)的一侧设有传感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基架(4)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基架(4)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滑槽(41),两者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41)滑动配合的滑块(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一端与所述基架(4)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架(4)相抵,所述弹性件(5)与所述按压件(2)中部弹性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4)上形成有供所述按压件(2)穿过凸起于其一侧的开口(42),所述开口(42)延伸至所述基架(4)下端,所述开口(42)的左右侧形成有与所述按压件(2)相抵的限位条(4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与所述开口(42)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台阶部(24),多个所述台阶部(24)由上往下呈阶梯分布,最上侧的所述台阶部(24)与所述基架(4)滑动连接并凸起于所述基架(4),最下侧的所述台阶部(24)与所述限位条(43)相抵。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上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5)一端插入的限位柱(25),所述基架(4)上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5)另一端插入的第一限位沉孔(4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上形成有供所述传感器(3)插入的第二限位沉孔(2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4)与所述传感器(3)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引线通孔(47),所述基架(4)外侧面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导轨(4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接式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为水位传感器或水温传感器。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抵接式传感组件,包括基架,以及凸设于所述基架一侧并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缩回所述基架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基架之间设有朝外顶推所述按压件的弹性件,所述按压件凸起于所述基架的一侧设有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设于热水壶底座上,在热水壶底座与壶体配合使用时,按压件在壶体的挤压下移动并最终与壶体外侧壁相抵,实现与壶体外侧壁的紧密贴合,提高传感器的测试精度。提高传感器的测试精度。提高传感器的测试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华 高瑜 曾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