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
背景技术:2.环境试验舱是用于在一定空间内模拟特定环境条件从而开展相应检验工作的试验装置,其内部气体的均匀性、环境参数的准确度和舱体的密封性是控制局部空间环境条件的关键,特别是在考察材料或产品含有的挥发性污染物释放过程时,依靠环境试验舱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准确控制是科学评价挥发性污染物危害程度的重要保障。
3.现有的环境测试舱在使用时,大多数是采用工作人员手动将考察材料放置在测试舱的内部,但由于考察材料包含液体,在手动放置液体考察材料时,难免会有晃动,当晃动幅度较大时,容易产生液体考察材料洒落,难以清理的问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手动放置液体考察材料时,难免会有晃动,当晃动幅度较大时,容易产生液体考察材料洒落,难以清理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包括装置外壳,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开设于装置外壳的内部,且所述装置外壳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气体检测装置;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腔的底部,且所述移动座的顶部螺栓连接有放置板;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与所述装置外壳的后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测试腔的内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移动座后侧顶部横向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板;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移动座的内腔,所述转动杆表面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牵引绳,两个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均与所述防护罩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转动滚轮,所述第一转动滚轮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移动座内腔的两侧;第二转动滚轮,所述第二转动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座的后侧,且所述移动座上表面的前侧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三转动滚轮;l形进气槽,所述l形进气槽开设于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顶端,所述l形进气槽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进气风扇,所述l形进气槽的底端与所述测试腔相连通;蓄液腔,所述蓄液腔开设于所述装置外壳内部顶端的后侧;喷液器,所述喷液器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壁的后侧与顶部,且所述喷液器与所述蓄液腔相连通;第一进气机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腔的前侧,且所述第一进气机构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相连通,所述测试腔内壁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相连通的第二进气机构。
7.优选的,所述移动座的两侧均横向固定安装有滑动套,所述测试腔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滑动套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块相适配的滑槽。
8.优选的,所述测试腔内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滑轮组,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所述移动座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关门。
9.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所述蓄液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关门,所述移动座内腔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
10.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顶端且位于所述l形进气槽的前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可滑动的延伸至所述l形进气槽的内腔。
11.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位于所述l形进气槽内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l形进气槽内壁后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板相适配的密封槽。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通过设置移动座,当考察材料放置在移动座的上表面时,将放置板与移动座进行螺栓固定,随后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带动传动齿轮与齿条板进行啮合,随后移动座移动至测试腔的内腔,避免了在手动放置液体考察材料时,难免会有晃动,当晃动幅度较大时,容易产生液体考察材料洒落,难以清理的问题,通过设置防护罩,可对考察材料进行防护,防止考察材料在装置外壳的外部进行挥发。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装置外壳,2、测试腔,3、喷液器,4、蓄液腔,5、伺服电机,6、传动齿轮,7、移动座,8、防护罩,9、第一转动滚轮,10、滑轮组,11、气体检测装置,12、第一进气机构,13、第二进气机构,14、l形进气槽,15、电动伸缩杆,16、进气风扇,17、密封板,18、第一开关门,19、第二开关门,20、转动杆,21、第二转动滚轮,22、牵引绳,23、第三转动滚轮,24、滑动套,25、固定块,26、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的结构正视示意图。一种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包括:装置外壳1,测试腔2,测试腔2开设于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装置外壳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气体检测装置11;移动座7,移动座7可滑动地设置于测试腔2内腔的底部,且移动座7的顶部螺栓连接有放置板26;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固
定安装与装置外壳1的后侧,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可转动地延伸至测试腔2的内腔,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6,移动座7后侧顶部横向固定安装有与传动齿轮6相啮合的齿条板,防护罩8,防护罩8可转动地设置于放置板26的上表面。
20.通过设置移动座7,当考察材料放置在移动座7的上表面时,将放置板26与移动座7进行螺栓固定,随后启动伺服电机5,使得伺服电机5带动传动齿轮6与齿条板进行啮合,随后移动座7移动至测试腔2的内腔,避免了在手动放置液体考察材料时,难免会有晃动,当晃动幅度较大时,容易产生液体考察材料洒落,难以清理的问题,通过设置防护罩8,可对考察材料进行防护,防止考察材料在装置外壳1的外部进行挥发。
21.转动杆20,转动杆20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移动座7的内腔,转动杆20表面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牵引绳22,两个牵引绳22的一端均与防护罩8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转动滚轮9,第一转动滚轮9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移动座7内腔的两侧;第二转动滚轮21,第二转动滚轮21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座7的后侧,且移动座7上表面的前侧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三转动滚轮23。
22.通过设置转动杆20,当转动杆20转动时,转动杆20可带动两个牵引绳22进行移动,当前侧牵引绳22进行收卷时,后侧牵引绳22即可进行放卷,使得两个牵引绳22可拉动防护罩8进行打开或关闭。
23.l形进气槽14,l形进气槽14开设于装置外壳1内部的顶端,l形进气槽1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进气风扇16,l形进气槽14的底端与测试腔2相连通。
24.通过设置l形进气槽14内部的进气风扇16,当进气风扇16启动时,进气风扇16可将外部的空气吹入测试腔2的内腔,使得测试腔2内腔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一致,以便进行测试。
25.蓄液腔4,蓄液腔4开设于装置外壳1内部顶端的后侧;喷液器3,喷液器3设置于测试腔2内壁的后侧与顶部,且喷液器3与蓄液腔4相连通;第一进气机构12,第一进气机构12设置于测试腔2内腔的前侧,且第一进气机构12与气体检测装置11相连通,测试腔2内壁的后侧设置有与气体检测装置11相连通的第二进气机构13,第一进气机构12与第二进气机构13的内部包括有进风筒和风扇。
26.通过设置蓄液腔4,可将消毒水倒入蓄液腔4的内部,当测试腔2的内腔检测结束后,启动喷液器3,使得喷液器3对测试腔2的内腔进行消毒,以便下次使用。
27.移动座7的两侧均横向固定安装有滑动套24,测试腔2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5,滑动套24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25相适配的滑槽。
28.通过设置滑槽,可使得移动座7通过滑动套24在固定块25的表面进行滑动,增加稳定性。
29.测试腔2内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滑轮组10,装置外壳1的正面且位于移动座7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关门18。
30.通过设置滑轮组10,当移动座7移动时,移动座7可在滑轮组10的上表面进行滑动,减少移动座7与测试腔2内壁的摩擦力,可使得移动座7移动时更加省力。
31.装置外壳1的正面且位于蓄液腔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关门19,移动座7内腔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转动杆20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
32.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当启动驱动电机时,可对转动杆20进行转动。
33.装置外壳1内部的顶端且位于l形进气槽14的前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5,电动伸缩
杆15的一端可滑动的延伸至l形进气槽14的内腔,电动伸缩杆15位于l形进气槽14内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板17,l形进气槽14内壁后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密封板17相适配的密封槽。
34.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15,当进气风扇16不使用时,可启动电动伸缩杆15,使得电动伸缩杆15推动密封板17卡入l形进气槽14内壁的密封槽,使得l形进气槽14进行密封,防止有毒气体通过l形进气槽14流出,增加防护效果。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的工作原理如下:
36.启动伺服电机5,使得测试腔2带动移动座7移动至测试腔2的内腔,随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20顺时针转动,使得后侧牵引绳22拉动防护罩8进行打开,随后启动l形进气槽14内部的进气风扇16,对被测材料进行吹气,使其释放污染物,随后启动第一进气机构12与第二进气机构13,使得第一进气机构12与第二进气机构13被污染的气体输送至气体检测装置11的内部,使得气体检测装置11进行检测即可。
3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通过设置移动座7,当考察材料放置在移动座7的上表面时,将放置板26与移动座7进行螺栓固定,随后启动伺服电机5,使得伺服电机5带动传动齿轮6与齿条板进行啮合,随后移动座7移动至测试腔2的内腔,避免了在手动放置液体考察材料时,难免会有晃动,当晃动幅度较大时,容易产生液体考察材料洒落,难以清理的问题,通过设置防护罩8,可对考察材料进行防护,防止考察材料在装置外壳1的外部进行挥发。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开设于装置外壳的内部,且所述装置外壳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气体检测装置;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腔的底部,且所述移动座的顶部螺栓连接有放置板;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与所述装置外壳的后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测试腔的内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移动座后侧顶部横向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板;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移动座的内腔,所述转动杆表面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牵引绳,两个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均与所述防护罩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转动滚轮,所述第一转动滚轮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移动座内腔的两侧;第二转动滚轮,所述第二转动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座的后侧,且所述移动座上表面的前侧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三转动滚轮;l形进气槽,所述l形进气槽开设于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顶端,所述l形进气槽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进气风扇,所述l形进气槽的底端与所述测试腔相连通;蓄液腔,所述蓄液腔开设于所述装置外壳内部顶端的后侧;喷液器,所述喷液器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壁的后侧与顶部,且所述喷液器与所述蓄液腔相连通;第一进气机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腔的前侧,且所述第一进气机构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相连通,所述测试腔内壁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相连通的第二进气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的两侧均横向固定安装有滑动套,所述测试腔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滑动套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块相适配的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腔内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滑轮组,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所述移动座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关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所述蓄液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关门,所述移动座内腔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顶端且位于所述l形进气槽的前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可滑动的延伸至所述l形进气槽的内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位于所述l形进气槽内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l形进气槽内壁后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板相适配的密封槽。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包括装置外壳,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开设于装置外壳的内部,且所述装置外壳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气体检测装置;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腔的底部,且所述移动座的顶部螺栓连接有放置板;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与所述装置外壳的后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染物释放研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通过设置移动座,当考察材料放置在移动座的上表面时,随后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带动传动齿轮与齿条板进行啮合,随后移动座移动至测试腔的内腔,避免了在手动放置液体考察材料时,晃动幅度较大时,容易产生液体考察材料洒落,难以清理的问题。难以清理的问题。难以清理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霞 徐伟科 杜宇航 张正正 杨志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