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12  10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力翻板门是利用水力及自身重力作为动力源,运用杠杆原理,自行操作的一种闸门。它安装在沟渠、河道、水库等水工构筑物上,用来控制水位,满足泄洪和蓄水需要,应用于城市防洪、农田灌溉、旅游景观等水利工程。
3.早期的水力翻板门是混凝土结构,体形笨重,运行困难,安全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现在已被钢结构闸门所取代。钢结构翻板门结构简单,外形轻巧,制作方便,容易开合,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闸门关闭时,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闸门失控,速度过快,产生巨大震动,对底部埋件、闸门本体及支墩造成破坏,影响正常运行,减少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水力翻板门关闭时产生巨大震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能够减缓关闭速度,避免震动现象发生,使闸门运行安全平稳。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包括闸门板和支墩,所述闸门板与支墩转动连接,所述支墩上设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通过转动轴与支墩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机构上设有滑轮,所述支墩外侧设有第一定滑轮,所述闸门板顶部与钢丝绳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依次缠绕有滑轮和第一定滑轮,所述钢丝绳另一端与闸门板底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还包括两个长支臂和一个短支臂,所述长支臂和短支臂均与转动轴连接,所述短支臂位于最下方,所述长支臂和短支臂顶端均设有滑轮。
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长支臂之间的夹角和长支臂与短支臂之间的夹角相同,夹角均为50
°
~70
°

9.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从长支臂上的滑轮外侧缠绕,钢丝绳从短支臂上的滑轮内侧缠绕。
10.进一步地,所述闸门板还连接有闸门连接体,所述闸门连接体呈三角形,所述闸门连接体其中一角为圆角,所述闸门板通过闸门连接体的圆角与支墩转动连接,所述钢丝绳下端与闸门连接体底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支墩内侧还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与第一定滑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外均缠绕有钢丝绳。
13.进一步地,所述支墩顶部还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向内倾斜设置。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在闸门开启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摆动机构逆时针转动,钢丝
绳逐渐收紧产生拉力,使闸门减缓关闭速度,防止闸门关闭速度过快,产生巨大震动,对底部埋件、闸门板及支墩造成破坏,影响正常运行,减少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闸门在开启时,摆动机构顺时针转动,钢丝绳逐渐放松,钢丝绳产生的拉力,有利于闸门的顺利开启,很好地起到快开满关效果。
17.3.本实用新型滚轮在闸门开启时,起到一定缓冲作用,防止闸门板碰撞支墩,对闸门板和支墩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标号为:1为闸门板、2为支墩、3为闸门连接体、4为摆动机构、401为转动轴、402为滑轮、403为长支臂、404为短支臂、5为第一定滑轮、6为钢丝绳、7为第二定滑轮、8为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包括闸门板1和支墩2,所述闸门板1与支墩2转动连接,所述支墩2上设有摆动机构4,所述摆动机构4通过转动轴401与支墩2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机构4上设有滑轮402,所述支墩2外侧设有第一定滑轮5,所述闸门板1顶部与钢丝绳6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6依次缠绕有滑轮402和第一定滑轮5,所述钢丝绳6另一端与闸门板1底部连接。闸门开启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闸门板1逆时针转动,闸门板1通过拉动钢丝绳6带动摆动机构4逆时针转动,使钢丝绳6逐渐收紧,收紧的钢丝绳6产生拉力使闸门板1转动速度减缓,实现减缓闸门关闭速度,防止闸门关闭速度过快,产生巨大震动,对底部埋件、闸门板1及支墩2造成破坏,影响正常运行,减少使用寿命;闸门在开启时,闸门板1顺时针转动,闸门板1通过拉动钢丝绳6带动摆动机构4顺时针转动,钢丝绳6逐渐放松,钢丝绳6产生的拉力方向与闸门板1转动方向相同,有利于闸门的顺利开启,很好地起到快开满关效果。
24.所述摆动机构4还包括两个长支臂403和一个短支臂404,所述长支臂403和短支臂404均与转动轴401连接,所述短支臂404位于最下方,所述长支臂403和短支臂404顶端均设有滑轮402。两个所述长支臂403之间的夹角和长支臂403与短支臂404之间的夹角相同,夹角均为50
°
~70
°
。所述钢丝绳6从长支臂403上的滑轮402外侧缠绕,钢丝绳6从短支臂404上的滑轮402内侧缠绕。长支臂403和短支臂404配合使用,保证摆动机构4的转动方向与闸门板1的转动方向相同。
25.所述闸门板1还连接有闸门连接体3,所述闸门连接体3呈三角形,所述闸门连接体3其中一角为圆角,所述闸门板1通过闸门连接体3的圆角与支墩2转动连接,所述钢丝绳6下端与闸门连接体3底部连接。
26.所述支墩2内侧还设有第二定滑轮7,所述第二定滑轮7与第一定滑轮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定滑轮5和第二定滑轮7外均缠绕有钢丝绳6。滑轮5安装在支墩2上,用来
改变钢丝绳6的方向。
27.所述支墩2顶部还设有滚轮8,所述滚轮8向内倾斜设置。在闸门开启时,滚轮8起到一定缓存作用,防止闸门板1碰撞支墩2,对闸门板1和支墩2造成破坏。
28.使用时,闸门开启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闸门板1逆时针转动,闸门板1通过拉动钢丝绳6带动摆动机构4逆时针转动,使钢丝绳6逐渐收紧,收紧的钢丝绳6产生拉力使闸门板1转动速度减缓,实现减缓闸门关闭速度,防止闸门关闭速度过快,产生巨大震动,对底部埋件、闸门板1及支墩2造成破坏,影响正常运行,减少使用寿命;闸门在开启时,闸门板1顺时针转动,闸门板1通过拉动钢丝绳6带动摆动机构4顺时针转动,钢丝绳6逐渐放松,钢丝绳6产生的拉力方向与闸门板1转动方向相同,有利于闸门的顺利开启,直到闸门板1顶部与滚轮8接触,闸门全部开启,滚轮8起到一定缓冲作用,防止闸门板1碰撞支墩2,对闸门板1和支墩2造成破坏,很好地起到快开满关效果。
29.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技术方案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包括闸门板(1)和支墩(2),所述闸门板(1)与支墩(2)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2)上设有摆动机构(4),所述摆动机构(4)通过转动轴(401)与支墩(2)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机构(4)上设有滑轮(402),所述支墩(2)外侧设有第一定滑轮(5),所述闸门板(1)顶部与钢丝绳(6)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6)依次缠绕有滑轮(402)和第一定滑轮(5),所述钢丝绳(6)另一端与闸门板(1)底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4)还包括两个长支臂(403)和一个短支臂(404),所述长支臂(403)和短支臂(404)均与转动轴(401)连接,所述短支臂(404)位于最下方,所述长支臂(403)和短支臂(404)顶端均设有滑轮(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长支臂(403)之间的夹角和长支臂(403)与短支臂(404)之间的夹角相同,夹角均为50
°
~7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6)从长支臂(403)上的滑轮(402)外侧缠绕,钢丝绳(6)从短支臂(404)上的滑轮(402)内侧缠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板(1)还连接有闸门连接体(3),所述闸门连接体(3)呈三角形,所述闸门连接体(3)其中一角为圆角,所述闸门板(1)通过闸门连接体(3)的圆角与支墩(2)转动连接,所述钢丝绳(6)下端与闸门连接体(3)底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2)内侧还设有第二定滑轮(7),所述第二定滑轮(7)与第一定滑轮(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5)和第二定滑轮(7)外均缠绕有钢丝绳(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2)顶部还设有滚轮(8),所述滚轮(8)向内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力翻板门缓冲装置,包括闸门板和支墩,所述闸门板与支墩转动连接,所述支墩上设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通过转动轴与支墩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机构上设有滑轮,所述支墩外侧设有第一定滑轮,所述闸门板顶部与钢丝绳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依次缠绕有滑轮和第一定滑轮,所述钢丝绳另一端与闸门板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闸门在关闭的过程中,摆杆机构逆时针转动,钢丝绳逐渐收紧产生拉力,使闸门减缓关闭速度,防止闸门关闭速度过快,产生巨大震动,对底部埋件、闸门板及支墩造成破坏,影响正常运行,减少使用寿命。减少使用寿命。减少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民 王永辉 刘文先 彭彦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商禹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04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