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机械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2.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
3.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到煤矿机械,而在煤矿机械需要转移的时候就会采用到运输设备,而传统的运输设备需要人工进行上下煤矿机械,劳动强度过大,转运效率低。
4.对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2926392.8,公开了一种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主要由底部设置万向轮的运输箱和设于运输箱内用于限位住煤矿机械的限位装置构成,运输箱的上部和其中一个侧面均向外开通设计,在运输箱所开通的侧面上铰接设计有侧门,侧门外壁设计了卡扣和支撑柱,侧门立直后可通过卡扣与运输箱其余侧面固定,侧门水平放置后其外侧面的支撑住刚好着地,而侧门的上表面与运输箱的上表面平齐,同时在侧门和运输箱内底部均均匀设计了可以减少煤矿机械移动摩檫力的滚珠,操作时,先将侧门水平放置,再将煤矿机械移至侧门上表面,利用滚珠滚动助力将煤矿机械推动至运输箱内部的限位装置处,利用卡扣关闭侧门即可方便对煤矿机械进行转移。如此设计节省了煤矿机械转运所需付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煤矿机械的转运效率。
5.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依然还存在转运效果欠佳的缺陷:
6.具体来讲,上述方案中当侧门围绕铰接点旋转至水平放置后,侧门上表面至侧门底部所设计的支撑柱底面之间有一定高度,由于此高度的存在会使得工作人员再煤矿机械运输前,需要将煤矿机械直接上抬,或者先使煤矿机械倾斜使其底部部分搭在侧门上后再上推至侧板上,运输至指定地方后再去辅助煤矿机械从侧门板上卸下,这过程无疑还是会需要工作人员付出一定强度的劳力,进而难以实现转运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7.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方案转运效果欠佳的问题,有效降低了转运煤矿机械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转运效率。
8.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框架构件和升降夹持构件。
9.所述运输框架构件包括运输箱、活动底板和抽拉驱动部,所述运输箱的底部、其中一侧面以及顶面均完全对外开通,所述运输箱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通有贯穿孔和卡接孔,
所述活动底板能够利用所述抽拉驱动部穿过所述贯穿孔并插进在卡接孔内;
10.所述升降夹持构件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运输箱相对的两内侧壁的升降部,两个所述升降部均连接有夹持方向相对且能够利用其进行升降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共同夹持有外界的煤矿机械设备。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运输箱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底板位于所述运输箱里端的位置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活动底板收进所述运输箱内部后能够卡接插入所述卡接孔内。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抽拉驱动部包括l形支板、伺服电机a、滚珠丝杠副a、丝杠螺母副a和连杆,所述l形支板连接至所述运输箱上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a安装在所述l形支板内顶部,所述滚珠丝杠副a连接至所述伺服电机a的输出端,且所述丝杠螺母副a设于所述滚珠丝杠副a外围,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丝杠螺母副a外壁和所述活动底板上表面一端铰接。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运输箱远离所述抽拉驱动部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配重块。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运输箱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升降部的承载座。
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部均包括伺服电机b、滚珠丝杠副b和丝杠螺母副b,所述伺服电机b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承载座上,所述滚珠丝杠副b连接至所述伺服电机b的输出端,所述丝杠螺母副b设于所述滚珠丝杠副b外围,所述丝杠螺母副b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运输箱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轨,所述丝杠螺母副b通过所述伺服电机b的驱动力使得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内向上或向上平移。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夹持部均包括衔接块、电动推杆和夹持板,所述衔接块连接至对应的所述丝杠螺母副b外壁,且所述衔接块与所述丝杠螺母副b的连接面为弧形状设计且能够贴合于所述丝杠螺母副b外壁的弧形面,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所述衔接块和所述夹持板固定,所述夹持板夹持于外界的煤矿机械设备。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夹持板朝向煤矿机械设备的一面设有防滑橡胶垫。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运输箱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外壁设有增阻套。
20.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是:
21.由于采用了运输箱、活动底板和抽拉驱动部的配合,能够使得运输箱的底部空间通过抽拉驱动部被活动底板封堵,未封堵前运输箱的内部区域上下对外开通,且其中一个侧面也对外开通,方便使得运输箱内部区域移动至需要转移的煤矿机械处,而利用设于运输箱内壁两侧的升降部和夹持部的配合便于将煤矿机械进行夹持上移或下移,在上移后利用抽拉驱动部将活动底板封堵于运输箱内底部后,然后将夹持后的煤矿机械下移置放在活动底板上,如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使用时转运效果欠佳的问题,有效降低了转运煤矿机械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图2中活动底板收进运输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运输框架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升降部和夹持部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27.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8.10-运输框架构件;110-运输箱;111-贯穿孔;112-卡接孔;113
‑ꢀ
滑轨;120-活动底板;130-抽拉驱动部;131-l形支板;132-伺服电机a;133-滚珠丝杠副a;134-丝杠螺母副a;135-连杆;140-万向轮;150-限位块;160-配重块;170-承载座;180-把手;20-升降夹持构件;210-升降部;211-伺服电机b;212-滚珠丝杠副b;213-丝杠螺母副b;214-滑块;220-夹持部;221-衔接块;222-电动推杆;223
‑ꢀ
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使用时转运效果欠佳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图1,一种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框架构件10 和升降夹持构件20。
32.其中,运输框架构件10中运输箱110底部和顶部以及其中一个侧面均对外开通,而底部开通的部位可以利用抽拉驱动部130驱动活动底板120进行封堵,如此可以在需要转移煤矿机械的时候将运输箱 110底部的活动底板120外拉,使得煤矿机械处于运输箱110内部中间,利用升降夹持构件20中的夹持部220将位于运输箱110内中部的煤矿机械夹持,再利用升降部210将夹持后的煤矿机械上移至一定距离,再将活动底板120堵住运输箱110底部,然后重新利用圣剑部 210将煤矿机械置放于活动底板120上,如此设计降低了煤矿机械转运所需的劳力成本,间接提升了煤矿机械的转运效率。
33.请参阅图1-图4,所述运输框架构件10包括运输箱110、活动底板120和抽拉驱动部130,所述运输箱110的底部、其中一侧面以及顶面均完全对外开通,所述运输箱110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通有贯穿孔111和卡接孔112,所述活动底板120能够利用所述抽拉驱动部130 穿过所述贯穿孔111并插进在卡接孔112内。
34.所述运输箱110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140,其中,利用万向轮140的设计便于将运输箱110位置进行转移,即方便将煤矿机械进行转移。
35.所述活动底板120位于所述运输箱110里端的位置固定有限位块 150,所述限位块150在所述活动底板120收进所述运输箱110内部后能够卡接插入所述卡接孔112内,其中,限位块150为长度宽于贯穿孔111的矩形块状体,当活动底板120在抽拉驱动部130的驱动下被外拉至一定距离后会被限位块150给限位住,从而减少活动底板 120彻底脱离贯穿孔111的概率,而在当活动底板120被抽拉驱动部 130驱动收至运输箱110内部一定位置后,限位块150会与卡接孔112 卡接设置,如此使得活动底板120与运输箱110内底部连接的稳定性更高,即减少了煤矿机械直接折断活动底板120的概率。
36.所述抽拉驱动部130包括l形支板131、伺服电机a132、滚珠丝杠副a133、丝杠螺母
副a134和连杆135,所述l形支板131连接至所述运输箱110上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a132通过电机架安装在所述l形支板131内顶部,所述滚珠丝杠副a133通过联轴器连接至所述伺服电机a132的输出端,且所述丝杠螺母副a134设于所述滚珠丝杠副a133外围,所述连杆135两端分别与所述丝杠螺母副a134 外壁和所述活动底板120上表面一端铰接,其中,当需要将活动底板 120收进运输箱110内部一定位置处时,启动伺服电机a132驱动滚珠丝杠副a133旋转,带动丝杠螺母副a134沿着滚珠丝杠副a133 向上移动,并同步使得连杆135一端跟随滚珠丝杠副a133上移,另一端带动活动底板120沿着贯穿孔111收进运输箱110内,当丝杠螺母副a134上移至指定位置后,活动底板120朝向运输箱110内部的一端所设计的限位块150刚好插入卡接孔112内,由此能够使得活动底板120稳定封堵住运输箱110底部,利于将夹持上移后的煤矿机械进行放置;当需要将活动底板120拉出运输箱110外部一定位置处时,启动伺服电机a132沿着上述操作方向的反方向转,间接带动丝杠螺母副a134沿着滚珠丝杠副a133向下移动,并同步使得连杆135一端跟随滚珠丝杠副a133下移,另一端带动活动底板120沿着贯穿孔 111外拉出一定距离,使得运输箱110内底部被敞开,方便将底部敞开区域移动至煤矿机械放置区域,这无疑是给后续升降部210和夹持部220夹持上移煤矿机械提供了空间。
37.所述运输箱110远离所述抽拉驱动部130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配重块160,其中,利用配重块160的设计方便维持运输箱110的平衡,而配重块160的具体重量设定为现有技术领域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38.所述运输箱110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80,所述把手180外壁设有增阻套(未图示),其中,利用把手180的设计可以增加运输装置推动的便利性,而增阻套具体为橡胶套,利于增加手握把手180 推持时候的舒适度。
39.请参阅图1-图5,所述升降夹持构件20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运输箱110相对的两内侧壁的升降部210,两个所述升降部210均连接有夹持方向相对且能够利用其进行升降的夹持部220,两个所述夹持部220共同夹持有外界的煤矿机械设备。
40.所述运输箱110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升降部210 的承载座170,其中,利用承载座170的设计可以在升降部210底部给升降部21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减少升降部210在实际使用时发生下坠的概率,且承载座170的具体型号和材质设计为现有技术领域人员根据经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41.所述升降部210均包括伺服电机b211、滚珠丝杠副b212和丝杠螺母副b213,所述伺服电机b211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承载座170上,所述滚珠丝杠副b212连接至所述伺服电机b211的输出端,所述丝杠螺母副b213设于所述滚珠丝杠副b212外围,所述丝杠螺母副b213 上固定连接有滑块214,所述运输箱110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块214相适配的滑轨113,所述丝杠螺母副b213通过所述伺服电机 b211的驱动力使得所述滑块214在所述滑轨113内向上或向上平移,其中,需要上移煤矿机械的时候,启动两个同步运动的伺服电机b211 驱动滚珠丝杠副b212旋转,间接使得被夹持住的煤矿机械跟随两个丝杠螺母副b213上移至一定位置;而需要下移煤矿机械至活动底板 120上表面的时候,控制两个伺服电机b211反向旋转即可。
42.所述夹持部220均包括衔接块221、电动推杆222和夹持板223,所述衔接块221连接至对应的所述丝杠螺母副b213外壁,且所述衔接块221与所述丝杠螺母副b213的连接面为
弧形状设计且能够贴合于所述丝杠螺母副b213外壁的弧形面,所述电动推杆222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所述衔接块221和所述夹持板223固定,所述夹持板 223夹持于外界的煤矿机械设备,其中,当煤矿机械被围在运输箱110 底部敞开区域内时候,启动两个电动推杆222控制夹持板223将煤矿机械从两侧边夹住,方便后续配合升降部220转移煤矿机械,同时利用升降夹持构件20中夹持部220的设计,也提升了煤矿机械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转移过程中煤矿机械与外部结构发生碰撞的概率。
43.需说明的是,电动推杆222又名直线驱动器,主要是由电机推杆和控制装置等机构组成的一种新型直线执行机构,其工作原理、供电和型号选择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夹持板223的形状构造也为现有技术,在此也不再赘述。
44.所述夹持板223朝向煤矿机械设备的一面设有防滑橡胶垫,其中,利用防滑橡胶垫的设计可以增加煤矿机械设备被夹持时的摩檫力,降低被夹持中的煤矿机械掉落的概率。
45.本技术使用时:
46.推动把手180配合万向轮140将运输装置移动至煤矿机械放置处,先启动两个电动推杆222控制夹持板223将煤矿机械从两侧边夹住,启动两个同步运动的伺服电机b211驱动滚珠丝杠副b212旋转,间接使得被夹持住的煤矿机械跟随两个丝杠螺母副b213上移至一定位置,启动伺服电机a132驱动滚珠丝杠副a133旋转,带动丝杠螺母副a134沿着滚珠丝杠副a133向上移动,并同步使得连杆135一端跟随滚珠丝杠副a133上移,另一端带动活动底板120沿着贯穿孔 111收进运输箱110内,当丝杠螺母副a134上移至指定位置后,活动底板120朝向运输箱110内部的一端所设计的限位块150刚好插入卡接孔112内,由此能够使得活动底板120稳定封堵住运输箱110底部,此时再去利用两个伺服电机b211带动被夹持的煤矿机械下放至活动底板120上表面即可。
47.综上,本技术利用运输箱110和活动底板120的特殊构造,以及配合抽拉驱动部130和升降夹持构件20的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煤矿机械运输装置需要人力辅助煤矿机械在运输前装载或者运输后卸下的问题,有效降低了转运煤矿机械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转运效率。
48.还需要说明的是,伺服电机a132、连杆135、万向轮140、伺服电机b211和衔接块221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49.伺服电机a132和伺服电机b211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50.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1.一种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框架构件,包括运输箱、活动底板和抽拉驱动部,所述运输箱的底部、其中一侧面以及顶面均完全对外开通,所述运输箱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通有贯穿孔和卡接孔,所述活动底板能够利用所述抽拉驱动部穿过所述贯穿孔并插进在卡接孔内;升降夹持构件,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运输箱相对的两内侧壁的升降部,两个所述升降部均连接有夹持方向相对且能够利用其进行升降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共同夹持有外界的煤矿机械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位于所述运输箱里端的位置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活动底板收进所述运输箱内部后能够卡接插入所述卡接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驱动部包括l形支板、伺服电机a、滚珠丝杠副a、丝杠螺母副a和连杆,所述l形支板连接至所述运输箱上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a安装在所述l形支板内顶部,所述滚珠丝杠副a连接至所述伺服电机a的输出端,且所述丝杠螺母副a设于所述滚珠丝杠副a外围,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丝杠螺母副a外壁和所述活动底板上表面一端铰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远离所述抽拉驱动部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配重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升降部的承载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均包括伺服电机b、滚珠丝杠副b和丝杠螺母副b,所述伺服电机b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承载座上,所述滚珠丝杠副b连接至所述伺服电机b的输出端,所述丝杠螺母副b设于所述滚珠丝杠副b外围,所述丝杠螺母副b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运输箱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轨,所述丝杠螺母副b通过所述伺服电机b的驱动力使得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内向上或向上平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均包括衔接块、电动推杆和夹持板,所述衔接块连接至对应的所述丝杠螺母副b外壁,且所述衔接块与所述丝杠螺母副b的连接面为弧形状设计且能够贴合于所述丝杠螺母副b外壁的弧形面,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所述衔接块和所述夹持板固定,所述夹持板夹持于外界的煤矿机械设备。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朝向煤矿机械设备的一面设有防滑橡胶垫。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外壁设有增阻套。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煤矿机械用运输装置,涉及机械运输技术领域,包运运输框架构件和升降夹持构件,运输框架构件包括运输箱、活动底板和抽拉驱动部,所述运输箱的底部、其中一侧面以及顶面均完全对外开通,所述运输箱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通有贯穿孔和卡接孔,所述活动底板能够利用所述抽拉驱动部穿过所述贯穿孔并插进在卡接孔内,升降夹持构件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运输箱相对的两内侧壁的升降部,两个所述升降部均连接有夹持方向相对且能够利用其进行升降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共同夹持有外界的煤矿机械设备。本申请解决相关煤矿机械运输技术中转运效果欠佳的问题,有效降低了转运煤矿机械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转运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杜航 帅帅 张嘉晨 訾龙 张金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竹园嘉原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