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及盾构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4-16  9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及盾构机。


背景技术: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隧道建设多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穿越各种风险源,特别是对于穿江越河及富水粉砂地层,施工风险极大;目前盾构机盾尾与管片间采用盾尾刷和盾尾油脂密封,在盾尾刷磨损或因异常情况损坏时,盾尾密封便失去了密封能力,此时需提供有效的应急抢险装置。
3.盾构法施工时,有时会因外部因素被迫停机,长时间的停机会造成盾尾密封压力损失,从而引起盾尾漏水漏砂,因此需要一套盾尾密封装置对盾尾进行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包括多个分别能够拆卸设置于相应的管片与油缸之间的扇形插板、用于环嵌在盾尾与管片之间盾尾间隙内的橡胶密封条,所述扇形插板上具有用于抵在所述橡胶密封条上的外弧边,所述扇形插板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管片相抵触的传力衬垫。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密封条为一体圆环状,所述橡胶密封条的横截面为具有便于挤入所述盾尾间隙的凸棱的类三角形。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扇形插板包括形状对应所述管片横截面的扇形钢插板、两个嵌设于所述扇形钢插板正反两侧面内的所述传力衬垫,所述扇形钢插板两端部分别为与相邻所述扇形钢插板相配合的接头。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传力衬垫沿着所述扇形钢插板中部的弧线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力衬垫为软塑料或橡胶制成的胶板。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扇形插板的内弧边上焊接有至少一个用于拆卸的扇形把手。
1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盾构机。
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含有以上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的盾构机,所述橡胶密封条嵌设于所述盾尾与所述管片之间盾尾间隙内,所述扇形插板插设于所述管片与所述油缸之间,所述橡胶密封条通过油缸与所述扇形插板的外弧边抵触紧密嵌设于所述盾尾间隙内。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扇形插板的外弧边沿圆周方向环形分布于所述盾尾上。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力衬垫与所述管片的凸榫相接触设置。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扇形插板的通过所述接头相搭接配合。
16.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及盾构机,其通过在管片与油缸之间设置扇形插板,并在扇形插板与盾尾之间卡设橡胶密封条,解决了目前盾构机施工期间发生盾尾漏水漏砂时的应急抢险难题,并且防止了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期间出现盾尾漏水漏砂时未能及时抢险造成的事故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盾构施工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小、易于操作、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部分剖面示意图;
19.附图2为橡胶密封条示意图;
20.附图3为扇形插板结构示意图;
21.其中: 1、扇形插板;11、扇形钢插板;12、传力衬垫;13、接头;14、扇形把手;2、橡胶密封条;3、盾尾。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各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包括多个分别能够拆卸设置于相应的管片与油缸之间的扇形插板1、用于环嵌在盾尾3与管片之间盾尾间隙内的橡胶密封条2,扇形插板1上具有用于抵在橡胶密封条2上的外弧边,扇形插板1上具有用于与管片相抵触的传力衬垫。解决了目前盾构机施工期间发生盾尾漏水漏砂时的应急抢险难题,并且防止了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期间出现盾尾漏水漏砂时未能及时抢险造成的事故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盾构施工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小、易于操作、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
23.如图2所示,橡胶密封条2为一体圆环状,橡胶密封条2的横截面为具有便于挤入盾尾间隙的凸棱的类三角形,本实施例中,橡胶密封条2的横截面为类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与扇形插板1紧密贴设,另一条直角边与盾尾3紧密贴设,达到密封效果,由盾构机推进油缸提供推力,将扇形插板1与橡胶密封条2紧密接触,对橡胶密封条2进行挤压,保证橡胶密封条2的密封效果。
24.如图3所示,每个扇形插板1包括形状对应管片横截面的扇形钢插板11、两个嵌设于扇形钢插板11正反两侧面内的传力衬垫12,扇形钢插板11两端部分别为与相邻扇形钢插板11相配合的接头13,搭接时,相邻两块扇形插板1相反排列,使得两块扇形插板1的同侧接头13相对设置,使得相邻两块扇形插板1可以搭接连接,多个扇形插板1环形分布于盾尾3上,配合简单,拆装方便快捷。
25.两个传力衬垫12沿着扇形钢插板11中部的弧线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传力衬垫12为软塑料或橡胶制成的胶板如图3所示,每个扇形插板1顶部焊接有用于拆卸的至少一
个扇形把手14,本实施例中,扇形插板1顶部焊接有两个扇形把手14,方便拆卸。
26.橡胶密封条2嵌设于盾尾3与管片之间盾尾间隙内,扇形插板1插设于管片与油缸之间,橡胶密封条2通过油缸与扇形插板1的外弧边抵触紧密嵌设于盾尾间隙内,传力衬垫12与管片的凸榫相接触设置,防止管片被挤压破碎,相邻两个扇形插板1的通过接头13相搭接配合。
27.传力衬垫12与管片相接触设置,防止管片被挤压破碎。
28.工作原理:首先缩回盾构机指定位置盾构机推进油缸,将橡胶密封条2塞进盾尾3间隙,并用橡胶锤锤紧;将扇形插板1放入油缸与盾构管片凸榫之间,后将盾构机推进油缸伸出使橡胶密封条2充分顶紧扇形插板1,此时扇形插板1会挤压橡胶密封条2达到密封效果,扇形插板1沿盾尾环形排布,相邻两块扇形插板间通过接头互相搭接,本实施例中接头为“l”型接头。
2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别能够拆卸设置于相应的管片与油缸之间的扇形插板(1)、用于环嵌在盾尾(3)与管片之间盾尾间隙内的橡胶密封条(2),所述扇形插板(1)上具有用于抵在所述橡胶密封条(2)上的外弧边,所述扇形插板(1)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管片相抵触的传力衬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条(2)为一体圆环状,所述橡胶密封条(2)的横截面为具有便于挤入所述盾尾间隙的凸棱的类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形插板(1)包括形状对应所述管片横截面的扇形钢插板(11)、两个嵌设于所述扇形钢插板(11)正反两侧面内的所述传力衬垫(12),所述扇形钢插板(11)两端部分别为与相邻所述扇形钢插板(11)相配合的接头(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力衬垫(12)沿着所述扇形钢插板(11)中部的弧线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衬垫(12)为软塑料或橡胶制成的胶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形插板(1)的内弧边上焊接有至少一个用于拆卸的扇形把手(14)。7.一种包含有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条(2)嵌设于所述盾尾(3)与所述管片之间盾尾间隙内,所述扇形插板(1)插设于所述管片与所述油缸之间,所述橡胶密封条(2)通过油缸与所述扇形插板(1)的外弧边抵触紧密嵌设于所述盾尾间隙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扇形插板(1)的外弧边沿圆周方向环形分布于所述盾尾(3)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衬垫(12)与所述管片的凸榫相接触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形插板(1)包括形状对应所述管片的横截面的扇形钢插板(11),所述扇形钢插板(11)两端部分别为与相邻所述扇形钢插板(11)相配合的接头(13),相邻两个所述扇形插板(1)的通过所述接头(13)相搭接配合。

技术总结
一种盾尾防漏水漏砂抢险装置及盾构机,包括多个分别能够拆卸设置于相应的管片与油缸之间的扇形插板、用于环嵌在盾尾与管片之间盾尾间隙内的橡胶密封条,所述扇形插板上具有用于抵在所述橡胶密封条上的外弧边,所述扇形插板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管片相抵触的传力衬垫,其通过在管片与油缸之间设置扇形插板,并在扇形插板与盾尾之间卡设橡胶密封条,解决了目前盾构机施工期间发生盾尾漏水漏砂时的应急抢险难题,并且防止了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期间出现盾尾漏水漏砂时未能及时抢险造成的事故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盾构施工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小、易于操作、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举 李治家 赵星星 刘晓波 李海波 郝建雷 吴素华 游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05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