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连接器作为设备互连的主要端口,随着技术发展及设备使用场景的多样需求,越来越多的连接器需要自身进行容差的可浮动连接。现有的pcb板上的连接多为在pcb板上增加背板连接器,使得机电结构设计的工程师不得不牺牲更多的立体空间,或是直接将元器件焊接在pcb板上,导致后期元器件的更换维护难度大及成本高昂,本文提及的一种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将含有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直接压配在pcb板上贯穿孔上,元器件直接插入pcb板中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中,由此既解决了原有板间连接器方案的占有空间大的难题,也解决了原有的直接将元器件焊接在pcb板上后期维护更换元器件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电子元器件刚性插针引脚尺寸偏差需要可浮动的插孔端子吸收容差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电子元器件刚性插针引脚尺寸偏差需要可浮动的插孔端子吸收容差的缺陷。
4.一种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包括:外导体,所述外导体为柱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腔体一、腔体二和腔体三;所述腔体三外测设有特征壁和内壁面;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包括中间环形壁,所述环形壁的一端设有等距的间隙二,所述间隙二形成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内收缩的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向环形中心成收缩状态,所述环形壁另一端设有等距的间隙一,所述间隙一形成设有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外扩张的弹性臂三和弹性臂四,弹性臂三和弹性臂四向环形外侧成外扩状态;所述内导体装配在外导体的腔体二和腔体三的内部,弹性臂三和弹性臂四与内壁面紧密接触,所述环形壁外径小于腔体二的外径形成间隙配合。
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一设有接触面一,所述弹性臂二设有接触面二,所述接触面一和接触面二用于抵接外部插入的插针。
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三和弹性臂四之间设有端部,且与端部两侧形成避空斜面一和避空斜面二。
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三和弹性臂四设有与内壁面抵触的凸形接触面一和凸形接触面二。
8.进一步地,所述特征壁向内翻铆,用于抵触内导体从型腔三内脱落。
9.进一步地,所述腔体一与腔体二和腔体三形成台阶一和台阶二,所述台阶一用于限制内导体沿着外导体的端面方向位移。
10.进一步地,所述端面的端部设有用于引导内导体进入腔体一的斜面。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导体外部环设有用于连接pcb板的压配结构一a和压配结构二b。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外导体内部腔体与内导体一端的外扩弹性接触臂弹性连接后,外导体一端部翻铆边进行翻铆固定内导体,在使用时,插针插入本发明的浮动插孔中时,刚性插针与内导体弹性连接,内导体与外导体弹性连接,实现工作时的浮动功能;本发明结构的可浮动插孔端子可广泛端接在pcb板上及应用在需要接收容差的连接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可靠性高、成本高效适用环境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外导体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内导体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运用结构原理图;图4是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与pcb板连接图;图中:1、外导体;11、端面;12、腔体一;121、斜面;13、腔体二;14、腔体三;141、壁;1411、内壁面;15a、压配结构一;15b、压配结构二;16、台阶一;17、台阶二;2、内导体;21、环形壁;22、弹性臂一;221、接触面一;222、导引斜面一;23、弹性臂二;231、接触面二;232、导引斜面二;24、弹性臂三;241、凸形接触面一;242、避空斜面一;25、弹性臂四;251、凸形接触面二;252、避空斜面二;26、端部;27、间隙一;28、间隙二;3、pcb板;4、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5.结合附图1至附图4,公开了一种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具体结构如下: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应有由外导体1、内导体2两个零件组合成浮动插孔结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压配在pcb板3贯穿孔内,插针4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接触互配,实现本次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与pcb板3、插针1可靠连接,承载电流与信号的可靠传输。
16.外导体1为柱形结构,其内部设有腔体一12、腔体二13、腔体三14,外导体1的一端部设有腔体一12,且与所述腔体二13、腔体三14形成台阶一16和台阶二17;所述台阶一用于限制内导体沿着外导体的端面方向位移台阶二17由于腔体一12与腔体13自然形成,兼到保护内导体2的导引斜面一222、导引斜面二232不被插针4插坏的功能。
17.所述腔体一12与端面11的端部设有斜面121结构实现本设计的导引功能,所述腔体三14外围设特征壁141及内壁面1411,外导体1外侧设有压配结构一15a和压配结构二15b,用于与pcb板3连接使用;内导体2为弹性结构,所述内导体2包括中间环形壁21,所述环形壁21的一端通过设有等距的间隙二28形成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内收缩的弹性臂一22和弹性臂二23,且弹性臂一22设有接触面一221,弹性臂二23设有接触面二231;弹性臂一22和弹性臂二23向环形中心成收缩状态;所述环形壁21另一端通过设有等距的间隙一27形成设有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外扩张的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四25,且弹性臂三24设有凸形接触面一241,所述弹性臂四25设有凸形接触面二251,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
四25向环形外侧成外扩状态;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四25与端部26的一端设有避空斜面一242和避空斜面二252;作用是:内导体的弹性臂三和四向内收缩后,接收插针4的空间会变小,且当内导体发生偏斜时,插针4需要更大的空间来接收它的顺利通过。
18.所述内导体2装配在外导体1的腔体二13和腔体三14内部,内导体2中凸形接触面一241和凸形接触面二251与外导体1的内侧壁面1411紧密接触,其内导体2中间环形壁21外径小于外导体1外径的腔体二13形成间隙配合。
19.外导体1的特征壁141向内翻铆,使其内导体2不可从外导体1型腔14中脱落,台阶一16限制内导体2向端部11方向位移,完成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合件的外导体1与内导体2的装配。
20.其原理在于,内导体2中的凸形接触面一241和凸形接触面二251与外导体1的腔体侧壁面1411弹性连接,当插针4与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合件偏心时,插针4插入本发明浮动插孔端子中,插针4与内导体2的一端弹性臂一22和弹性臂二23上的接触面一221,和接触面二231接触,外导体1中的腔体二13与内导体2的环形壁21的间隙配合,可接纳内导体2的偏斜,凸形接触面一241和凸形接触面二251与外导体侧壁面1411的弹性连接,插针4与内导体2弹性连接,内导体2与外导体1弹性连接,综上所述,实现本发明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与刚性针可靠的浮动连接。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体(1),所述外导体(1)为柱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腔体一(12)、腔体二(13)和腔体三(14);所述腔体三(14)外测设有特征壁(141)和内壁面(1411);内导体(2),所述内导体(2)包括中间环形壁(21),所述环形壁(21)的一端设有等距的间隙二(28),所述间隙二(28)形成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内收缩的弹性臂一(22)和弹性臂二(23),弹性臂一(22)和弹性臂二(23)向环形中心成收缩状态,所述环形壁(21)另一端设有等距的间隙一(27),所述间隙一(27)形成设有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外扩张的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四(25),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四(25)向环形外侧成外扩状态;所述内导体(2)装配在外导体(1)的腔体二(13)和腔体三(14)的内部,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四(25)与内壁面(1411)紧密接触,所述环形壁(21)外径小于腔体二(13)的外径形成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一(22)设有接触面一(221),所述弹性臂二(23)设有接触面二(231),所述接触面一(221)和接触面二(231)用于接触外部插入的插针(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四(25)之间设有端部(26),且与端部(26)两侧形成避空斜面一(242)和避空斜面二(2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三(24)和弹性臂四(25)设有与内壁面(1411)抵触的凸形接触面一(241)和凸形接触面二(2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壁(141)向内翻铆,用于抵触内导体(2)从型腔三(14)内脱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一(12)与腔体二(13)和腔体三(14)形成台阶一(16)和台阶二(17),所述台阶一(16)用于限制内导体(2)沿着外导体(1)的端面(11)方向位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11)的端部设有用于引导内导体(2)进入腔体一(12)的斜面(12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1)外部环设有用于连接pcb板的压配结构一(15a)和压配结构二(15b)。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浮动的插孔端子结构,包括:所述外导体为柱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腔体一、腔体二和腔体三;所述腔体三外测设有特征壁和内壁面;所述内导体包括中间环形壁,所述环形壁的一端设有等距的间隙二,所述间隙二形成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内收缩的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弹性臂一和弹性臂二向环形中心成收缩状态,所述环形壁另一端设有等距的间隙一,所述间隙一形成设有至少一对或两对向外扩张的弹性臂三和弹性臂四,弹性臂三和弹性臂四向环形外侧成外扩状态;本发明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可靠性高、成本高效适用环境能力强的优点。成本高效适用环境能力强的优点。成本高效适用环境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魏长权 何仲祺 沙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