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承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
背景技术:2.在高原等空气稀薄、气压低的环境,来自平原地区的工作人员在普通活动板房居住往往有高原反应难以睡眠,因此在高原地区需改变房屋的室内气压,形成平原地区一样的室内环境。研制适用于高原高寒环境的承压房具有重要意义,其高气密性和便于拆装的技术特点对房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房底存在以下短板:
3.1)、现有的房屋(钢筋混凝土)底板铺设采用卡扣式,需在底板搭建木龙骨;
4.2)、现有的压力房房底为焊接结构,无法大面积建设和移动,不便于运输;
5.3)、现有装配式房屋铺设底板时,需要在地面建设条形地基,工人钻到地基下面在外部安装;
6.4)、现有装配式房屋在内部铺设房底时,需要将面板朝下,模板骨架朝上,再在骨架上铺设一层房板,导致房屋质量增加,增加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
7.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8.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旨在解决现有装配式建筑房底装配存在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所述房底包括多件中间模板,多件中间模板沿着横向和纵向排列设置形成阵列组;所述中间模板包括密封边梁和第一面板;
10.所述密封边梁包括盖板、封板、内侧隔板和外侧边框构成的方形梁体,其中,内侧隔板和外侧边框为相对设置,盖板和封板为相对设置,所述封板位于底部且与内侧隔板、外侧边框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盖板位于顶部且与外侧边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11.多条密封边梁依次相接构成第一框架组件,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第一框架组件上,且第一面板与内侧隔板之间为密封连接。
12.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房底还包括沿阵列组外侧设置的多个外侧模板,所述外侧模板包括第二面板和第二框架组件,所述第二框架组件包括多件密封边梁和至少一件连接梁,所述第二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上,且第二面板与第二框架组件中的连接梁、内侧隔板之间为密封连接。
13.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相邻两件中间模板的密封边梁之间、相邻两件外侧模板的密封边梁之间以及中间模板的密封边梁与外侧模板的密封边梁之间设置密封条进行密封,且两件密封边梁之间设置限位条,实现在两件密封边梁之间间隔出容纳密封条的间隙。
14.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密封条和限位条均设置于外侧边框的外侧面上,所述限位条和外侧边框上同轴设有安装孔,所述密封条位于靠近盖板的一侧。
15.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均为方形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中的一条边为连接梁,或者是单个直角的两条直角边为连接梁。
16.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中,在一组形成直角的两条密封边梁上设有密封条和限位条。
17.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梁包括顶板、腹板、筋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相对设置,且在两者之间设置腹板;所述顶板、腹板和底板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件筋板,所述连接梁的至少一端设有端部法兰板。
18.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端部法兰板和顶板上设有安装孔。
19.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上均设有加强梁。
20.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的顶面为平面或曲面。
21.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的房底,盖板、封板、内侧隔板和外侧边框构成了一个方便打开的方形梁体,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将盖板打开后即可实现相邻模板之间的装配,使得从承压房内部安装得以实现,无需再建设条形地基,简化了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效率;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打开盖板后依然是密封的整体结构,既实现了内部装配,同时模板自身的气密性不受影响。
23.本实用新型的房底,相邻模板的密封边梁之间通过密封条和限位条进行密封,限位条能间隔出容纳密封条的空间,同时防止相邻模板承受气压力相对运动导致密封条受挤压发生大形变,保证密封条的密封效果;限位条上设置安装孔作为连接结构,增大了模板间的摩擦力,可有效避免连接螺栓受剪断裂;实现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有效密封。
24.本实用新型的房底,外侧模板设置连接梁用于与承压房的侧面模板连接,连接梁可作为房底周围连接结构和承载结构,有效减少中间位置的模板变形,增大模板的气密性;同时,在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上设置加强梁,增加了结构刚性;连接梁和加强梁使得房底具有较强的承载力,可承受模板内外压力差,且加强了的连接位置的气密性。
25.本实用新型的房底具有便于批量生产、可快速拆装和公路运输,具备高气密性,又能在房间内部直接铺设,节约施工成本等优点。
2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是房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中间模板的正面示意图;
30.图3是中间模板的背面示意图;
31.图4是中间模板直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中间模板的爆炸图;
33.图6是外侧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相邻模板之间的连接剖视图;
36.图9是相邻模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37.其中,1、中间模板,2、外侧模板,3、密封边梁,3.1、盖板,3.2、封板,3.3、内侧隔板,3.4、外侧边框,4、第一面板,5、加强梁,6、密封条,7、限位条,8、连接梁, 8.1、端部法兰板,8.2、顶板,8.3、腹板,8.4、筋板,8.5、底板,9、螺栓组件,10、第二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0.实施例1:
41.参见图1-图9,一种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所述房底包括多件中间模板1,多件中间模板1沿着横向和纵向排列设置形成阵列组;所述中间模板1包括密封边梁3和第一面板4;
42.所述密封边梁3包括盖板3.1、封板3.2、内侧隔板3.3和外侧边框3.4构成的方形梁体,其中,内侧隔板3.3和外侧边框3.4为相对设置,盖板3.1和封板3.2为相对设置,所述封板3.2位于底部且与内侧隔板3.3、外侧边框3.4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盖板3.1位于顶部且与外侧边框3.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优选为螺栓连接);
43.中间模板中的多条密封边梁3依次相接构成第一框架组件,所述第一面板4设置于第一框架组件上,且第一面板4与内侧隔板3.3之间为密封连接。
44.如图2、图3、图5所示,所述中间模板通过密封边梁3和第一面板4形成了一个密封的模板结构,而盖板3.1为可拆卸连接则是方便安装中间模板;在盖板未安装之前,可以将螺栓组件9放入到方形梁体中间,实现相邻模板之间的外侧边框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实现了相邻模板之间的装配,因此使得从承压房内部安装房底得以实现。
45.优选的,所述房底还包括沿阵列组外侧设置的多个外侧模板2,参见图1,即房底的中间位置是排列设置的多件中间模板,房底的边缘位置是外侧模板,所述外侧模板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房底与承压房的侧面模板(未图示)进行连接。
46.所述外侧模板2包括第二面板10和第二框架组件,所述第二框架组件包括多件密封边梁3和至少一件连接梁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多件密封边梁3依次相接构成边梁组,至少一件连接梁依次相接构成连接梁组(只有一件连接梁时,单件连接梁即为连接梁组),所述边梁组和连接梁组连接构成第二框架组件;所述第二面板10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上,且第二面板10与第二框架组件中的连接梁8、内侧隔板3.3之间为密封连接。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均为首尾相接的环形平面框架结构。同样的,外侧模板由第二面板、密封边梁和连接梁构成了一个密封的模板结构,所述连
接梁的作用是实现房底与承压房的侧面模板进行连接,连接梁可作为房底周围连接结构和承载结构,有效减少中间位置的模板变形,增加整个房底的气密性。
48.本实施例中密封连接优选采用焊接,当然其他能实现密封的连接形式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例如:螺栓连接后打密封胶等。
49.参见图8,相邻两件中间模板1的密封边梁3之间、相邻两件外侧模板2的密封边梁 3之间以及中间模板1的密封边梁3与外侧模板2的密封边梁3之间设置密封条6进行密封,且两件密封边梁3之间设置限位条7,实现在两件密封边梁3之间间隔出容纳密封条 6的间隙。
50.参见图4,所述密封条6和限位条7均设置于外侧边框3.4的外侧面上,所述限位条7 和外侧边框3.4上同轴设有安装孔,所述密封条6位于靠近盖板3.1的一侧。设置密封条6 可以解决相邻模板之间的气密性问题,而设置限位条7则是防止在承压房内气压力作用下相邻模板之间相对转动导致密封条6受挤压发生较大的形变,而造成泄压,从而保证密封条的正常密封效果;同时限位条上设置安装孔作为连接结构,增大了模板间的摩擦力,可有效避免连接螺栓受剪断裂。
51.参见图2和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均为方形框架(除了方形框架之外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框架,例如:三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中的一条边为连接梁8,或者是单个直角的两条直角边为连接梁8。以长方形框架为例,即第二框架组件中的一条长边或一条短边为连接梁,或者是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均为连接梁;即本实施例中外侧模板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一条长边为连接梁,第二种形式是一条短边为连接梁,第三种形式是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为连接梁;外侧模板的形式根据其在房底中的位置进行选择。
52.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中,仅在一组形成直角的两条密封边梁3上设有密封条6和限位条7,即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中仅有两条密封边梁3上设有密封条6和限位条7;参见图8所示,在装配时,将一件模板上设有密封条和限位条的密封边梁3与另一件模板上没有密封条和限位条的密封边梁进行装配,装配后的效果如图9所示。除此之外,在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上的密封边梁上均设置密封条和限位条也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相邻模板之间装配时,密封条和限位条不能产生干涉。
53.本实施例中单件密封边梁3上沿高度方向设有两件限位条,密封条的数量为一件,位于靠近盖板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密封条与最近限位条之间的距离为5-7mm。所述密封条可以焊接在外侧边框上,也可以是卡接在外侧边框的凹槽中;所述限位条可以焊接在外侧边框上,也可以是与外侧边框一体成型。
54.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梁为箱型梁,所述连接梁8包括顶板8.2、腹板8.3、筋板8.4和底板8.5,所述顶板8.2和底板8.5之间相对设置,且在两者之间设置腹板8.3;所述顶板8.2、腹板8.3和底板8.5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件筋板8.4,所述连接梁8的至少一端设有端部法兰板8.1。
55.优选的,所述端部法兰板8.1和顶板8.2上设有安装孔,可以实现房底和不同模板之间的密封连接,箱型梁结构作为有力支撑,减小中部模板变形,提高结构气密性。除此之外,连接梁也可以采用工字梁。
56.参见图3和图6,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上均设有加强梁5,所述加强梁5 可以是沿着横向或者竖向设置的,也可以是倾斜设置的,其作用是增强第一框架组件和
第二框架组件的刚性,减小模板的变形。
5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的顶面为平面或曲面,即房底的形状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8.本实施例的房底从内部安装的方法是:
59.中间模板的外侧边框、内侧隔板、封板和第一面板为密封的整体结构,外侧模板的连接梁、第二面板、外侧边框、内侧隔板和封板为密封的整体结构。装配时,将螺栓组件放入方形梁体的空间内准备装配,将相邻模块之间使用螺栓组件进行连接后,最后安装盖板;相邻的模板之间通过密封条进行密封,因此整个房底即为密封的,将房底的连接梁与承压房的侧面模板密封连接后即可防止从房底泄压;实现了从承压房内部安装房底,不用在地面建设条形地基,节约施工成本,同时还实现了防止气压泄漏的效果。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底包括多件中间模板(1),多件中间模板(1)沿着横向和纵向排列设置形成阵列组;所述中间模板(1)包括密封边梁(3)和第一面板(4);所述密封边梁(3)包括盖板(3.1)、封板(3.2)、内侧隔板(3.3)和外侧边框(3.4)构成的方形梁体,其中,内侧隔板(3.3)和外侧边框(3.4)为相对设置,盖板(3.1)和封板(3.2)为相对设置,所述封板(3.2)位于底部且与内侧隔板(3.3)、外侧边框(3.4)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盖板(3.1)位于顶部且与外侧边框(3.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多条密封边梁(3)依次相接构成第一框架组件,所述第一面板(4)设置于第一框架组件上,且第一面板(4)与内侧隔板(3.3)之间为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底还包括沿阵列组外侧设置的多个外侧模板(2),所述外侧模板(2)包括第二面板(10)和第二框架组件,所述第二框架组件包括多件密封边梁(3)和至少一件连接梁(8),所述第二面板(10)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上,且第二面板(10)与第二框架组件中的连接梁(8)、内侧隔板(3.3)之间为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件中间模板(1)的密封边梁(3)之间、相邻两件外侧模板(2)的密封边梁(3)之间以及中间模板(1)的密封边梁(3)与外侧模板(2)的密封边梁(3)之间设置密封条(6)进行密封,且两件密封边梁(3)之间设置限位条(7),实现在两件密封边梁(3)之间间隔出容纳密封条(6)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6)和限位条(7)均设置于外侧边框(3.4)的外侧面上,所述限位条(7)和外侧边框(3.4)上同轴设有安装孔,所述密封条(6)位于靠近盖板(3.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均为方形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组件中的一条边为连接梁(8),或者是单个直角的两条直角边为连接梁(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中,在一组形成直角的两条密封边梁(3)上设有密封条(6)和限位条(7)。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8)包括顶板(8.2)、腹板(8.3)、筋板(8.4)和底板(8.5),所述顶板(8.2)和底板(8.5)之间相对设置,且在两者之间设置腹板(8.3);所述顶板(8.2)、腹板(8.3)和底板(8.5)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件筋板(8.4),所述连接梁(8)的至少一端设有端部法兰板(8.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法兰板(8.1)和顶板(8.2)上设有安装孔。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组件和第二框架组件上均设有加强梁(5)。10.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的顶面为平面或曲面。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压房能内部安装的房底,所述房底包括设置于中部位置的多件中间模板和设置于边缘位置的多件外侧模板,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均包括密封边梁,密封边梁通过盖板、封板、内侧隔板和外侧边框构成了一个方便打开的方形梁体,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将盖板打开后即可实现相邻模板之间的装配,使得从承压房内部安装得以实现,无需再建设条形地基,简化了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效率;中间模板和外侧模板打开盖板后依然是密封的整体结构,既实现了内部装配,同时模板自身的气密性不受影响。外侧模板设置连接梁用于与承压房的侧面模板连接,连接梁可作为房底周围连接结构和承载结构,有效减少中间位置的模板变形,增大模板的气密性。的气密性。的气密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 廖金军 尹冰 刘金书 潘国智 孟崇崇 孔明慧 贺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