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5-03  37



1.本技术涉及包装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


背景技术:

2.围条是包装盒中的一部分,设置在包装盒内部,围条的作用是包装盒成型后作为包装盒内部的主体支撑。例如烟盒的盒体内就具有围条这一结构。
3.相关技术中,围条成型的过程通常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内模,这些内模呈排状放置于内模存储仓中,内模供输送装置内的推模组件将内模成排的推入内模输送装置中,在内模输送装置的作用下,内模进入下一个工位。同时,围条成排状放置于倾斜的围条供送装置中,此时围条的初始状态是呈展开的条带状。在围条推刀组件的作用下每次推出一张围条,这张被推出来的围条与内模输送装置输送出来的内模完成四面贴合成型的工艺,成型后的围条环绕在内模的四个外周面贴附,且围条的首尾对齐。单个围条围设在单个内模上成型后,围条内模一起转入下一个工位,围条内模组合体的上下端添加上下盖制成内盒,再在内盒上包覆一层外面纸形成外盒,包覆后的外盒还需要将面纸沿着中间剖开(内部的围条不切保留),随后再吸取出盒中的内模,在将内模收集到栈板上或收纳筐内,多个围条需要多个内模,然后将多个内模依次搬运回流水线的起始段进行回收利用。
4.现在提出一种新的围条成型工艺来解决围条成型的问题,这种新的工艺中,围条首尾对接后形成围框,围框直接装入翻盖盒比较难,围框直接装入翻盖盒会干涉损毁盒体或围框,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能够配合新的单个内模循环使围条成型的工艺,把围框装进翻盖盒中,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还包括:
7.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上;及
8.抓取工具,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夹取围合成型的围条,并使所述围条的外围轮廓向其内部发生内凹形变后保型,所述围合成型的围条为第一围框,所述内凹形变后的围条为第二围框;
9.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抓取工具动作。
10.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抓取工具为吸嘴,所述第一围框包括围框第一面、围框第二面、围框第三面和围框第四面,所述围框第四面由所述围条的首尾的两个末段共同组成,所述第一围框的每一个面至少设置一个吸嘴来吸取,所述围框第四面的每一段至少设置一个吸嘴来吸取。
11.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抓取工具为夹爪,所述第一围框包括围框第一面、围框第二面、围框第三面和围框第四面,所述围框第四面由所述围条的首尾的两个末段
共同组成,所述第一围框的每一个面至少设置一个夹爪来夹取,所述围框第四面的每一段至少设置一个夹爪来夹取。
12.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装盒内模,所述装盒内模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装盒内模用于撑开第二围框,使第二围框的外轮廓面紧贴翻盖盒的内轮廓侧面。
13.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盒内模至少包括第一子装盒内模和第二子装盒内模,所述第一子装盒内模具有两个直角,所述第二子装盒内模具有两个直角,两个直角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抓取工具,所述第一子装盒内模和第二子装盒内模的两个直角之间的外轮廓面内凹形成内凹面,所述内凹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围框的内凹程度。
14.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盒内模包括第一子装盒内模、第二子装盒内模、第三子装盒内模和第四子装盒内模,每两个子装盒内模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抓取工具,每一个子装盒内模上均具有一个直角,每两个直角之间的的外轮廓面内凹形成内凹面,所述内凹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围框的内凹程度。
15.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平压板,所述平压板连接在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平压板用于压平处于翻盖盒中的围条。
16.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压板用于按压围条的面为按压面,所述装盒内模抵接翻盖盒的面为装盒内模抵接面,所述按压面与所述装盒内模抵接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围条的高度。
1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所述装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驱动装置和抓取工具,抓取工具夹取围合成型的围条,使围条从第一围框的形态变成第二围框的形态,随后装盒装置在把围条装入翻盖盒中,并撑开第二围框使其变回第一围框,随后压平第一围框消除其高低角。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能够配合新的单个内模循环使围条成型的工艺,便于围框装进翻盖盒中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的第一方向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的第二方向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围条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的围条首尾对接后形成的第一围框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装盒装置驱动成型围条变化状态的示意图。
24.图中,1-装置本体,3-抓取工具,41-第一围框,42-第二围框,43-翻盖盒;
25.201-第一段,202-第二段,203-第三段,204-第四段,205-第五段;
26.401-围框第一面,402-围框第二面,403-围框第三面,404-围框第四面;
27.5-装盒内模,51-第一子装盒内模,52-第二子装盒内模,53-第三子装盒内模,54-第四子装盒内模,55-内凹面;
28.6-平压板,61-按压面,7-装盒内模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0.如图1-2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的第一方向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的第二方向的立体图。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可以包括装置本体1、驱动装置和抓取工具3,驱动装置固定在装置本体1上;抓取工具3与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夹取围合成型的围条,并使围条的外围轮廓向其内部发生内凹形变后保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抓取工具3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围合成型的围条为第一围框41,内凹形变后的围条为第二围框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能够配合新的单个内模循环使围条成型的工艺,便于围框装进翻盖盒43中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3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2.如图3-4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围条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围条首尾对接后形成的第一围框的示意图。一条展开的围条最后形成首尾对接的成型围框,定义为第一围框41。一条展开的围条200可以分成第一段201、第二段202、第三段203、第四段204和第五段205共五段。当围条包围内模成型后,围条形成围框,定义为第一围框41。第一围框41包括围框第一面401、围框第二面402、围框第三面403和围框第四面404,围框第四面404由围条的首尾的两个末段共同组成,也就是由围条的第一段201和第五段205组成。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4.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装盒装置驱动成型围条变化状态的示意图。装盒装置需要搬运成型的围条并把成型围条装入翻盖盒43中,成型围条的初始状态为第一围框41,装盒装置中的抓取工具3先抓取第一围框41,然后使第一围框41变形成第二围框42,随后装盒装置带着第二围框42装入翻盖盒43中,并撑开第二围框42使其变回第一围框41,随后压平第一围框41消除其高低角。其中,装盒装置撑开第二围框42,装盒装置压平第一围框41消除高低角的工作原理将在下面一一说明。
35.请再次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抓取工具3可以为吸嘴,第一围框41包括围框第一面401、围框第二面402、围框第三面403和围框第四面404,围框第四面404由围条的首尾的两个末段共同组成。第一围框41的每一个面至少设置一个吸嘴来吸取,围框第四面404的每一段至少设置一个吸嘴来吸取。也就是说组成围框第四面404的围条的第一段201和第五段205分别有一个对应的吸嘴来吸取围条。吸嘴向内吸取第一围框41,使第一围框41变形成
为第二围框42,方便第二围框42装入翻盖盒43中。
36.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抓取工具3可以为夹爪,第一围框41包括围框第一面401、围框第二面402、围框第三面403和围框第四面404,围框第四面404由围条的首尾的两个末段共同组成,第一围框41的每一个面至少设置一个夹爪来夹取,围框第四面404的每一段至少设置一个夹爪来夹取。也就是说组成围框第四面404的围条的第一段201和第五段205分别有一个对应的夹爪来夹取围条。夹爪向内夹取第一围框41,使第一围框41变形成为第二围框42,方便第二围框42装入翻盖盒43中。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还可以包括装盒内模5,装盒内模5与驱动装置连接。当装盒装置把第二围框42放入翻盖盒43中后,驱动装置驱动装盒内模5向外伸出并撑开第二围框42,使第二围框42的外轮廓面紧贴翻盖盒43的内轮廓侧面。
38.需要说明的是,翻盖盒43的内轮廓侧壁贴敷有粘合剂,装盒装置将第二围框42装入翻盖盒43后,装盒装置中的装盒内模5可以撑开第二围框42,使第二围框42变回第一围框41,此时,围框的围边通过粘合剂和翻盖盒43的内轮廓侧壁粘贴在一起。
39.请参阅图2,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为,装盒内模5可以包括第一子装盒内模51、第二子装盒内模52、第三子装盒内模53和第四子装盒内模54,每两个子装盒内模5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抓取工具3,每一个子装盒内模5上均具有一个直角,每两个直角之间的的外轮廓面内凹形成内凹面55,内凹面55用于限制第二围框42的内凹程度。当抓取工具3抓取第一围框41,并把第一围框41变形成第二围框42时,第二围框42的内轮廓面就贴敷在内凹面55上,此时内凹面55可以达到限制第二围框42的内凹程度的目的。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还可以包括平压板6,平压板6连接在装置本体1上,平压板6用于压平处于翻盖盒43中的围条。需要说明的是,平压板6用于按压围条的面为按压面61,装盒内模5抵接翻盖盒43的面为装盒内模抵接面7,按压面61与装盒内模抵接面7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围条的高度,如此,平压板6才可以压到围条。
41.平压板6用于压处于翻盖盒43中的第二围框42的围边,可以达到消除第二围框42的高低角的问题。高低角,顾名思义就是第一围框41所处的位置可能并不水平,因此第一围框41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就有高有低,这个就是高低角。特别是翻盖盒43的内轮廓侧壁贴敷有粘合剂,围框装进翻盖盒43中后通过粘合剂贴敷在翻盖盒43的内轮廓侧壁上,这更加剧了高低角的存在,因为围框不能在由自身的重力在恢复成水平的状态,因此这个平压工序就很有必要,能够解决围框在翻盖盒43内不水平的问题。
42.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上;及抓取工具,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夹取围合成型的围条,并使所述围条的外围轮廓向其内部发生内凹形变后保型,所述围合成型的围条为第一围框,所述内凹形变后的围条为第二围框;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抓取工具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工具为吸嘴,所述第一围框包括围框第一面、围框第二面、围框第三面和围框第四面,所述围框第四面由所述围条的首尾的两个末段共同组成,所述第一围框的每一个面至少设置一个吸嘴来吸取,所述围框第四面的每一段至少设置一个吸嘴来吸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工具为夹爪,所述第一围框包括围框第一面、围框第二面、围框第三面和围框第四面,所述围框第四面由所述围条的首尾的两个末段共同组成,所述第一围框的每一个面至少设置一个夹爪来夹取,所述围框第四面的每一段至少设置一个夹爪来夹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盒内模,所述装盒内模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装盒内模用于撑开第二围框,使第二围框的外轮廓面紧贴翻盖盒的内轮廓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盒内模包括第一子装盒内模、第二子装盒内模、第三子装盒内模和第四子装盒内模,每两个子装盒内模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抓取工具,每一个子装盒内模上均具有一个直角,每两个直角之间的外轮廓面内凹形成内凹面,所述内凹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围框的内凹程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压板,所述平压板连接在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平压板用于压平处于翻盖盒中的围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压板用于按压围条的面为按压面,所述装盒内模抵接翻盖盒的面为装盒内模抵接面,所述按压面与所述装盒内模抵接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围条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包装盒加工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驱动装置和抓取工具,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上;抓取工具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夹取围合成型的围条,并使所述围条的外围轮廓向其内部发生内凹形变后保型,所述围合成型的围条为第一围框,所述内凹形变后的围条为第二围框;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抓取工具动作。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成型围条的装盒装置能够配合新的单个内模循环使围条成型的工艺,把围框装进翻盖盒中,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纯军 黄正烈 鄢泽华 董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天工(广东)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09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