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发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5-04  43



1.本发明涉及头发造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发器。


背景技术:

2.直发器又叫电夹板,是用于对头发进行快速直发造型设计的美发工具。目前为了方便在室外环境或者没有电源的场所中使用,一些直发器上设有充电电池,通过充电电池给直发器供电。但是这种具有充电电池的直发器在放到箱包中携带时,容易发生误触直发器上的控制按键而导致直发器在箱包中误启动的情况,不仅导致电池耗尽,还容易因温度升高损坏箱包及其内部其它物品的情况,甚至会引起火灾,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直发器,旨在防止直发器在携带时被误触启动的情况。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直发器,包括:
5.直发器主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板,所述直发器主体具有两个所述加热板相互间隔开的打开状态以及两个所述加热板相邻近的闭合状态;所述直发器主体上还设有充电电池、发热组件、电控装置和控制开关,所述发热组件、所述充电电池和所述控制开关均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加热板的内侧;以及
6.防护件,设有触发结构,所述防护件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所述触发结构与所述控制开关配合;
7.所述控制开关被配置为在所述触发结构与所述控制开关配合时断开所述发热组件的控制电路。
8.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为霍尔开关,所述触发结构包括磁体,在所述磁体与所述霍尔开关配合时,所述霍尔开关断开所述发热组件的控制电路。
9.可选地,所述防护件呈一端开口的套状结构,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上设有所述加热板的一端。
10.可选地,所述防护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防护件的外表面,并连通所述防护件的内腔,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所述通孔对应位于两个所述加热板之间的位置处。
11.可选地,所述直发器主体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铰链端处联接在一起,以允许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其中一个所述加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夹臂的自由端,另一个所述加热板设于所述第二夹臂的自由端。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朝向所述第二夹臂的一侧设有凸包,所述第二夹臂对应所述凸包的位置设有避让凹槽,所述充电电池设于所述凸包内,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凸包部分伸入所述避让凹槽内。
13.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凸包处,所述防护件的内侧设有朝所述凸包凸设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设有所述触发结构,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所述安装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
14.可选地,所述防护件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安装凸部,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各所述安装凸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至少一侧的所述安装凸部设有所述触发结构;和/或,
15.所述安装凸部呈沿所述直发器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和/或,
16.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于所述凸包的侧面。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密封圈,所述加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围合形成电控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加热板沿所述第一夹臂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环绕所述电控腔设置,所述充电电池和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所述电控腔内。
18.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板背离另一个所述加热板的一侧的石墨烯发热结构,所述石墨烯发热结构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所述加热板采用不锈钢材质、铝材质或铝镁合金材质;所述石墨烯发热结构与所述加热板烧结为一体;
19.所述石墨烯发热结构包括石墨烯发热体、第一连结层和第二连结层,所述第一连结层烧结成型于所述加热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连结层烧结成型于第一连结层背离所述加热板的表面,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烧结成型于所述第二连结层背离所述第一连结层的表面。
20.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直发器包括直发器主体和可套在直发器主体的防护件,通过在直发器主体上设置控制开关,防护件上设置触发结构,在将防护件套设于直发器主体时,使得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配合,由于控制开关被配置为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配合时断开发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故在防护件套在直发器主体上时,可使得发热组件处于断电状态。也即,防护件正确套在直发器主体上,且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配合时,即使直发器的按键组件被误触,也不会启动发热组件,避免因直发器的按键组件被误触时启动发热组件的情况,即避免了直发器在携带时被误触启动的情况,提升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直发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直发器主体和防护件分开后的示意图,其中直发器主体处于闭合状态;
24.图3为图2中直发器主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2中防护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2中直发器主体的爆炸图;
27.图6为图2中直发器主体的剖视图;
28.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8为图2中直发器主体的另一剖视图;
30.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10为图5中安装座与第三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图3中直发器主体另一角度下与防护盖的爆炸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34.100、直发器主体;10、第一夹臂;101、电控腔;11、第一壳体;111、第一凹槽;112、卡槽;113、第二凹槽;12、第二壳体;121、凸包;122、安装口;123、第一装配口;125、装配槽;13、第一支撑架;131、第一凸部;132、第二凸部;14、防护盖;15、弹性复位件;16、安装座;161、环形凸筋;162、环形支撑面;163、安装槽;171、第一密封圈;172、第二密封圈;173、第三密封圈;20、第二夹臂;21、避让凹槽;22、铰接部;23、盖合部;30、充电电池;40、发热组件;50、电控装置;51、电控板;52、按键组件;60、控制开关;71、充电接头;72、显示组件;80、加热板;81、板本体;82、围板;900、防护件;901、通孔;902、安装凸部。
35.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8.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9.本发明提出一种直发器。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1,该直发器包括直发器主体100和防护件900,直发器主体100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板80,直发器主体100具有两个加热板80相互间隔开的打开状态以及两个加热板80相邻近的闭合状态;直发器主体100上还设有充电电池30、发热组件40、电控装置50和控制开关60,发热组件40、充电电池30和控制开关60均与电控装置50电连接,发热组件40安装于加热板80的内侧。
41.防护件900设有触发结构,防护件900可拆卸的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控制开关60被配置为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断开发热组件40的控制电路。
42.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板80的内侧(背离另一个加热板80的一侧)均设有发热组件
40,发热组件40用于制热加热板80,在闭合状态,两个加热板80能够相并行地靠近或接触,以能够共同夹持头发。而在打开状态,两个加热板80间隔开,使得两个加热板80之间的间隙增大,以便于抽出头发或将头发放入两个加热板80之间。
43.在防护件900未套在直发器主体100的情况下,控制开关60处于导通状态,即此时可以正常通过充电电池30给发热组件40供电,且能够通过直发器的按键组件52控制直发器主体100的进行工作。当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且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能够使得发热组件40的控制电路断开,从而防止发热组件40被启动。
44.其中,实现该功能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将控制开关60设置机械通断路开关,即在防护件900未套在直发器主体100的情况下,控制开关60处于导通状态,当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且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控制开关60断开电路。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开关60被配置为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向电控装置50的控制器发送断电信号,通过控制器断开发热组件40的控制电路。
45.需要说明的是,发热组件40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发热组件40启动的电路和发热组件40的供电电路。也就是说,控制开关60发热组件40的控制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60设于充电电池30和电控装置50之间的供电电路上,用于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断开充电电池30和电控装置50之间的供电电路,从而防止发热组件40通电启动。
46.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60设于电控装置50,用于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断开电控装置50和发热组件40之间的供电电路,例如直发器的功率模块电连接,用于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断开功率模块和发热组件40之间的电路,从而防止发热组件40通电启动。
47.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控装置50包括电控板51和按键组件52,控制开关60设于电控板51,用于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断开按键组件52和电控板51之间的电路,以使按键组件52被按压时不能产生启动或控制信号,从而防止发热组件40通电启动。
48.其中,防护件900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呈套状,以将直发器主体100的部分或直发器主体100整体套在内。另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呈环状,以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的外侧。其它实施例中,防护件900为条状,并具有变形为环状或螺旋状的形变结构。
49.防护件900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采用硅胶材质,即防护件900的材质为硅胶,以使得防护件900较为柔软,减少防护件900和直发器主体100之间的磨损,也能降低防护件900破裂风险。另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采用橡胶材质或者聚酯塑料、pc塑料等等塑料材质。其它实施例中,防护件900还可以采用布料等等。
50.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直发器包括直发器主体100和可套在直发器主体100的防护件900,通过在直发器主体100上设置控制开关60,防护件900上设置触发结构,在将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使得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由于控制开关60被配置为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断开发热组件40的控制电路,故在防护件900套在直发器主体100上时,可使得发热组件40处于断电状态。也即,防护件900正确套在直发器主体100上,且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配合时,即使直发器的按键组件52被误触,也不会启动发热组件40,避免因直发器的按键组件52被误触时启动发热组件40的情况,即避免了直发器在携带时被
误触启动的情况,提升使用安全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60为霍尔开关,触发结构包括磁体,在磁体与霍尔开关配合时,霍尔开关断开发热组件40的控制电路。控制开关60采用霍尔开关时,可以避免霍尔开关与触发结构之间直接接触,防止控制开关60与触发结构之间因直接接触摩擦而导致磨损的情况。还能将控制开关60密封在直发器主体100内部,也能将磁体密封在防护件900的内部,避免控制开关60和磁体暴露在外,在提升控制开关60可靠性的同时,能够便于提升直发器主体100的密封性,有利于替身直发器主体100的防水性能。
52.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开关60为微动开关,触发结构设有触发凸部,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触发凸部触发微动开关。
53.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呈一端开口的套状结构,在闭合状态,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上设有加热板80的一端。具体地,防护件900能够通过开口端套于直发器主体100设有加热板80的一端,防护件900将加热板80套在内。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防护件900的尺寸较小,减小防护件900与直发器主体100的配合面积,便于拆装,而且能降低防护件900的生产成本。此外,防护件900将加热板80套在内时,可以有效保护加热板80,避免加热板80直接暴露在外,从而能有效避免在携带过程中加热板80与箱包内其它物品剐蹭损坏的情况。
5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设有通孔901,通孔901贯穿防护件900的外表面,并连通防护件900的内腔,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通孔901对应位于两个加热板80之间的位置处。具体地,用户在使用直发器主体100进行直发造型后,可能来不及等待加热板80完全冷却,就需要将直发器装入箱包带走。通过在防护件900上设置通孔901,有利于加热板80的散热。
55.其中,防护件900上通孔9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设有多个通孔901,多个通孔901在防护件9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以增大散热面积。
56.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多个通孔901,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防护件900两侧的通孔901均对应位于两个加热板80之间的位置处。防护件900同一侧的多个通孔901在防护件9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如此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也能使得防护件900内的空气流通性更好,提升加热板80散热效果。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直发器主体100包括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的铰链端处联接在一起,以允许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其中一个加热板80设于第一夹臂10的自由端,另一个加热板80设于第二夹臂20的自由端。
58.具体地,第一夹臂10的一端和第二夹臂20的一端相铰接,第一夹臂10自由端的加热板80位于第一夹臂10朝向第二夹臂20自由端的一侧,第二夹臂20自由端的加热板80位于第二夹臂20朝向第一夹臂10自由端的一侧。当第一夹臂10的自由端和第二夹臂20的自由端相互靠近运动至两个加热板80相邻近时,直发器主体100处于闭合状态,当第一夹臂10的自由端和第二夹臂20的自由端相互远离运动至两个加热板80相间隔开时,直发器主体100处于打开状态。采用此种直发器主体100时,可以使得直发器主体100的打开角度较大,便于进行直发造型。
59.防护件900套设于第一夹臂10的自由端和第二夹臂20的自由端,以使直发器主体100处于闭合状态,如此在携带时可以使得直发器的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携带。
60.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直发器主体100包括握持部和固定于握持部同一端的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间隔设置,每个安装部设有一个加热板80,且至少一个加热板80可活动地安装于对应的安装部,以使两个加热板80能够相互朝向运动和相互远离运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直发器主体100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包括握持部和连接于握持部一端的安装部,第二主体铰接于握持部和安装部之间的位置,并能够朝向安装部运动,其中一个加热板80设于第二主体,另一个加热板80设于安装部。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0朝向第二夹臂20的一侧设有凸包121,第二夹臂20对应凸包121的位置设有避让凹槽21,充电电池30设于凸包121内,在闭合状态,凸包121部分伸入避让凹槽21内。具体地,凸包121的侧面与第一夹臂10的外表面间隔设置,相当于第一夹臂10朝向第二夹臂20的一侧局部朝第二夹臂20凸起设置,避让凹槽21的槽口边缘与第二夹臂20的外表面间隔设置。凸包121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夹臂10内设置充电电池30的空间较大,可以增大充电电池30的电池容量,提升直发器的续航能力。而避让凹槽21的设置,可以避免设置凸包121后,因凸包121抵接第二夹臂20而导致两个加热板80之间间隙增大的情况,可以保证直发器主体100能够较好的闭合夹持头发。
6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凸包121,例如在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各均设有充电电池30,第一夹臂10上的充电电池30和第二夹臂20上的充电电池30并联设置。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装置50包括按键组件52,按键组件52设于凸包121的侧面。具体地,电控装置50还包括电控板51,按键组件52与电控板51电连接,发热组件40和充电电池30均与电控板51电连接。通过将按键组件52设于凸包121的侧面,可以避免按键组件52凸出于第一夹臂10的外表面,从而可以降低按键组件52被误触的风险。
64.其中,按键组件52的具体结构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按键组件52包括电源键,电源键与电控板51电连接。一实施例中,按键组件52包括电源键和至少一个温度调节键,电源键和温度调节键均与电控板51电连接,温度调节键用于调节发热组件40的温度。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直发器主体100也可以不设置按键组件52,例如电控装置50包括无线模块,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控制直发器主体100。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开关60设于凸包121处,防护件900的内侧设有朝凸包121凸设的安装凸部902,安装凸部902设有触发结构,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安装凸部902位于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之间。具体地,防护件900的开口端至少部分延伸至凸包121的侧面,在防护件900套于直发器主体100的过程中,安装凸部902从逐渐插入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之间。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触发结构靠近凸包121(控制开关60)设置,保证控制开关60和触发结构配合可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安装凸部902对触发结构和控制开关60为配合进行定位,使得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60能够准确对位配合。
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0上加热板80所在部分的尺寸小于凸包121所在部分的尺寸,第二夹臂20上加热板80所在部分的尺寸小于避让凹槽21所在部分的尺寸,如此可以使得防护件900开口端的尺寸较大,在防护件900套于直发器主体100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安装凸部902与加热板80干涉。
67.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凸部902,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各安装凸部902均位于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之间,至少一侧的安装凸部902设有触发结构。如此设置,在防护件900套设于直发器主体100时,两个安装凸部902分设于凸包121的相对两侧,且均位于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之间,如此可以增大防护件900与直发器主体100的限位面积,能够更好地进行防护件900的定位装配和限位,能够较好地防止防护件900脱落。
6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900两侧的安装凸部902均设有触发结构,如此设置,在套设防护件900时,任意一侧的安装凸部902位于凸包121设有控制开关60的一侧时,均可以通过触发结构触发控制开关60,可以避免需要区分防护件900正反安装的情况,便于用户使用。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凸部902呈沿直发器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如此设置,可以增大安装凸部902与直发器主体100的限位面积,而且可以增大安装凸部902的结构强度,降低安装凸部902断裂风险。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凸部902也可以呈圆柱状或方块状等等。
70.第一夹臂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一密封圈171,加热板80设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围合形成电控腔101,第二壳体12与加热板80沿第一夹臂10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密封圈171设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并环绕电控腔101设置,充电电池30和电控装置50设于电控腔101内。
71.具体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分体设置,第一壳体11呈长条状设置,第一壳体11设有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3,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3沿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分布,加热板80和发热组件40设于第一凹槽111,第二壳体12盖合第一凹槽111,以与第一壳体11围合形成电控腔101。第一密封圈171靠近第一凹槽111的部分设有第一过线孔,电控装置50和发热组件40之间的连接线从第一过线孔穿过。通过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71,可以提升电控腔101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进入电控腔10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形成有凸包121。可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以便拆装。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40包括设于加热板80背离另一个加热板80的一侧的石墨烯发热结构,石墨烯发热结构与电控装置50电连接。具体的,石墨烯发热结构中含有石墨烯材料,利用石墨烯材料超导原理,增加了石墨烯发热结构的导电性能,加快了加热速度,可以使得石墨烯发热结构的热转换效率较高,在低电压下可快速电热响应,升温速度快。且掺杂了石墨烯材料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加热温度均匀,具有保护并护理头发的目的。相较于传统ptc发热方式,如此极大提升了发热效率,提升了加热板80的升温速度。
73.其中,石墨烯发热结构与加热板80的安装方式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结构与加热板80烧结为一体。既可以通过高温将掺杂有石墨烯材料原料通过烧结工艺烧结于加热板80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石墨烯发热结构与加热板8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保证石墨烯发热结构与加热板8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较高。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石墨烯发热结构粘接于加热板80;或者通过安装支架将石墨烯发热结构抵紧在加热板80。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板80采用不锈钢材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加热板80的熔点
较高,且可以使得加热板80的热传导性能较好,在保证石墨烯发热结构与加热板80烧结成型的同时,提升热传导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板80也可以采用铝材质或铝合金材质(例如铝镁合金)等等,使加热板80的热传导效率较好(即加热板8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铝或铝合金)。加热板80还可以采用其它合金等等。
75.石墨烯发热结构的具体结构具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结构包括石墨烯发热体、第一连结层和第二连结层,第一连结层烧结成型于加热板80的背面,第二连结层烧结成型于第一连结层背离加热板80的表面,石墨烯发热体烧结成型于第二连结层背离第一连结层的表面。
7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结层中含有第一玻璃,第二连结层中含有第二玻璃,第一玻璃的熔点高于第二玻璃的熔点。
77.成型时,取有机载体与第一微晶玻璃混合搅拌、研磨,得到第一连结浆料。通过印刷的方式将第一连结介质浆料以平面图案印刷在加热板80的表面(背离另一个加热板80的表面),最后将印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后,取出样品进行烧结。取有机载体与第二微晶玻璃混合搅拌、研磨,得到第二连结浆料。通过印刷的方式将第二连结浆料以平面图案印刷在上述第一连结层表面(背离加热板80的表面),最后将印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后,取出样品进行烧结,得到第二连结层。再通过印刷的方式将掺杂石墨烯合金电阻浆料以一定形状图案的电路印刷在第二连结层上(印刷于第二连结层背离第一连结层的表面),最后将印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取出样品放入真空炉中进行烧结,最终得到成型在加热板80上的第一连结层、第二连结层和石墨烯发热体。
78.通过采用具有不同梯度熔点的微晶玻璃作为加热板80与石墨烯发热体之间的复合连结层(第一连结层和第二连结层),增加了加热板80与石墨烯发热体之间的绝缘性能,减小了加热板80、复合连结层(第一连结层和第二连结层)、石墨烯发热体三者之间热膨胀系数匹配性较差问题,提高了三者之间的结合力,同时提高了石墨烯发热体的耐热冲击性能及直发器的安全性能。
79.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结层可以为复合层结构,例如第一连结层包括层叠设置多层(至少两层)结构,第一连结层的各层结构中玻璃熔点在加热板80指向石墨烯发热体的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同理。第二连结层可以为复合层结构,例如第二连结层包括层叠设置多层(至少两层)结构,第二连结层的各层结构中玻璃熔点在加热板80指向石墨烯发热体的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加热板80和石墨烯发热体之间仅设置单层的连结层。
80.石墨烯发热体中含有石墨烯,具体组成可以为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体中含有nialcr合金粉(其中ni-镍,al-铝,cr-铬)、石墨烯、微晶玻璃粉和有机载体。成型时,可以将有nialcr合金粉、石墨烯、微晶玻璃粉和机载体混合搅拌、研磨,得到掺杂石墨烯合金电阻浆料,通过印刷的方式将掺杂石墨烯合金电阻浆料以一定形状图案的电路印刷在第二连结层上,最后将印好的样品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取出样品放入真空炉中进行烧结从而得到成型在第二连结层上的石墨烯发热体。
81.另一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体中含有nife合金粉(其中ni-镍,fe-铁)、石墨烯、微晶玻璃粉和有机载体。石墨烯发热体的成型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82.又一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体中含有nicu合金粉(其中ni-镍,cu-铜)、石墨烯、微
晶玻璃粉和有机载体。石墨烯发热体的成型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83.再一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体中含有nib合金粉(其中ni-镍,b-硼)、石墨烯、微晶玻璃粉和有机载体。石墨烯发热体的成型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8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载体可以包含溶剂、增稠剂、触变剂、表面活性剂和粘结剂。其中,溶剂可以为松油醇、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可为行业内具有增稠效果的常规物料,例如乙基纤维素。触变剂可为行业内具有防触变的常规物料,例如氢化蓖麻油。表面活性剂可为行业内具有提高表面活性的常规物料,例如油酸。粘结剂可为行业内具有提高粘度的常规物料,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二壳体12安装于第一壳体11朝向第二夹臂20的一侧,并位于第一凹槽111朝向铰链端的一侧,第一凹槽1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槽侧壁设有卡槽112。
86.第一夹臂10还包括安装于第一凹槽111的第一支撑架13,加热板80安装于第一支撑架13,发热组件40设于第一支撑架13和加热板80之间,第一支撑架13的一端设有第一凸部131,另一端设有第二凸部132,第一凸部131伸入卡槽112,第二凸部132被限制在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之间。
87.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还设有第二凹槽113,第二凹槽113位于第一凹槽111朝向铰链端的一侧,并与第一凹槽111连通,第二壳体12盖合于第二凹槽113,第二凸部132伸入第二凹槽113,并被限制在第二壳体12朝向第二凹槽113内的一侧。第一夹臂10的铰链端与设有第一支撑架13的自由端相对,第二壳体12位于第一壳体11朝向第二夹臂20的一侧。
88.其中,第一夹臂10的铰链端可以仅由第一壳体11的端部构成,也可以由第一壳体11的端部和第二壳体12的端部共同构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凹槽113,即第一壳体11位于第一凹槽111和铰链端之间的部分呈板状设置。
89.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3在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分布,第一凹槽111相对第二凹槽113远离第一夹臂10的铰链端,第一夹臂10上的第一凹槽111的槽口和第二凹槽113的槽口均朝向第二夹臂20设置。第一凹槽111远离第二凹槽113的槽侧壁即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13相对的槽侧壁,在该槽侧壁设置卡槽112,当第一凸部131伸入卡槽112内时,即可限制第一支撑架13通过第一凹槽111的槽口朝外运动。同样地,第二凸部132伸入第二凹槽113,并被限制在第二壳体12朝向第二凹槽113内的一侧,第二凸部132能够抵接在第二壳体12朝向第二凹槽113内的一侧,限制第一支撑架13和第一支撑架13上的加热板80通过第一凹槽111的槽口朝外运动,从而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架13和第一支撑架13上的加热板80从第一凹槽111的槽口脱出。
90.可选地,第二夹臂20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第三壳体的自由端设有第三凹槽,第四壳体安装于第三壳体朝向第二夹臂20的一侧,并位于第三凹槽朝向铰链端的一侧,第三凹槽远离第四壳体的槽侧壁设有卡槽112。第二夹臂20还包括安装于第三凹槽的第二支撑架,加热板80安装于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三凸部,另一端设有第四凸部,第三凸部伸入卡槽112,第四凸部被限制在第四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
91.本实施例中,第三壳体还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位于第三凹槽和第二夹臂20的铰链端之间,并与第三凹槽连通,第四壳体盖合于第四凹槽,第二凸部132伸入第四凹槽,并被限制在第四壳体朝向第四凹槽内的一侧。第二夹臂20的铰链端与设有第二支撑架的自由
端相对,第四壳体位于第三壳体朝向第二夹臂20的一侧。
92.此外,第一夹臂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时,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的铰接位置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上远离第一凹槽111的一端设有铰接结构,以与第二夹臂20铰接。而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上远离第一凹槽111的一端设有铰接结构,以与第二夹臂20铰接。
93.第一夹臂10通过采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且第一壳体11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二壳体12安装于第一壳体11朝向第二夹臂20的一侧,并位于第一凹槽111朝向铰链端的一侧,第一凹槽1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槽侧壁设有卡槽112。第一支撑架13的一端设有第一凸部131,另一端设有第二凸部132,在将第一支撑架13安装于第一凹槽111时,第一凸部131伸入卡槽112,第二凸部132被限制在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之间。相当于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安装在一起时,即可将第一支撑架13限制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凹槽111内,实现第一支撑架13和加热板80的安装,从而可以避免另外对第一支撑架13和加热板80进行安装固定的操作。既可以减少直发器的装配工序,也可以减少直发器的零部件数量,简化直发器的结构,有利于降低直发器的生产成本。
94.加热板8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铝、铝合金其它金属。加热结构可以采用石墨烯加热结构或ptc加热结构等等。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加热板80也可以采用其它导热材质(例如陶瓷等等)制成。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凸部131和第二凸部132直接设置在加热板80上。
9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内具有供第一支撑架13朝内运动的活动空间,卡槽112具有供第一凸部131随第一支撑架13朝第一凹槽111内运动时的活动空间和/或第二凹槽113具有供第二凸部132随第一支撑架13朝第一凹槽111内运动时的活动空间,第一夹臂10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复位件15,弹性复位件15设于第一支撑架13和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壁之间。
96.具体地,可以仅卡槽112具有供第一凸部131随第一支撑架13朝第一凹槽111内运动时的活动空间,而第二凸部132固定在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之间。或者,仅第二凹槽113具有供第二凸部132随第一支撑架13朝第一凹槽111内运动时的活动空间,而第一凸部131固定在卡槽112内。或者,卡槽112具有供第一凸部131随第一支撑架13朝第一凹槽111内运动时的活动空间,且第二凹槽113具有供第二凸部132随第一支撑架13朝第一凹槽111内运动时的活动空间。
97.如此设置,在通过直发器夹持头发,且当夹持力达到一定数值时,第一支撑架13能够克服弹性复位件15的弹力而朝第一凹槽111内运动,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架13过度夹紧头发的情况,避免对头发造成较大的挤压力。而在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打开后,在弹性复位件15的作用下,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架13复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3也可以固定(不可活动)在第一凹槽111内。
98.其中,弹性复位件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至少两个),弹性复位件15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弹性复位件15在夹发板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99.弹性复位件15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15为硅胶或橡胶等弹性体。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15为压缩弹簧或弹性等弹性结构。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172,第二密封圈172设于加热板
80的周缘部分和第一支撑架13之间。具体地,第二密封圈172对应设于加热板80的周缘部分,第二密封圈172环绕加热板80和第一支撑架13之间的空间。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密封圈172密封第一支撑架13和加热板80周缘部分之间的间隙,能够降低水或灰尘从第一支撑架13和加热板80周缘部分之间的间隙进入发热组件40所在空间的风险。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板80包括板本体81和环设于板本体81周缘的围板82,第二密封圈172设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呈沿第二密封圈172周向延伸的环状,围板82对应插于安装凹槽内。具体地,围板82远离板本体81的部分对应插与安装凹槽内,在加热板80与第一支撑架13安装在一起时,第二密封圈172位于围板82和第一支撑架13之间。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加热板80与第二密封圈17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提升密封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二密封圈172能够较好地定位安装于加热板80上,避免另外设置第二密封圈172的固定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172也可以呈扁平环状。
102.其中,加热板80和第一支撑架13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板80设有朝第一支撑架13延伸的限位条,安装时,使得限位条变形至抵接于第一支撑架13背离加热板80的一侧的限位状态。如此使得加热板80和第一支撑架13的结构简单,安装工序简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螺钉连接第一支撑架13和加热板80。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安装座16,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围合形成电控腔101,第二壳体12的一端且背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有安装口122,安装座16设于电控腔101内,并密封罩盖安装口122,安装座16将安装口122和电控腔101密封隔开。
104.第二夹臂20的一端设有铰接部22,铰接部22通过安装口122铰接于安装座16。其中一个加热板80设于第一壳体11远离安装槽163的一端,另一个加热板80设于第二夹臂20远离铰接部22的一端。
105.可选地,安装座16设有第二过线孔,第二夹臂20上加热板80与电控装置50之间的连接线自第二过线孔穿过,且该连接线与第二过线孔之间密封设置,具体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密封,也可以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还可以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106.通过在第二壳体12的一端且背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有安装口122,将安装座16设于电控腔101内,并密封罩盖安装口122,且使得安装座16将安装口122和电控腔101密封隔开。而第二夹臂20一端的铰接部22通过安装口122铰接于安装座16。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的铰接结构与直发器主体100的电控腔101之间分隔开,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灰尘和水从铰接结构处进入电控腔101内的情况,提升了直发器主体100的密封防水性能,降低了直发器主体100电控腔101内的电控装置50因进水或灰尘故障风险。而且通过将安装座16设于电控腔101内时,可以使得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的铰接结构隐藏在内,提升隐蔽性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电控腔101的空间设置铰接结构,有利于提升直发器主体100的结构紧凑性。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与安装座16分体设置,第二壳体12设有安装槽163,安装槽163与安装口122连通,铰接部22铰接于安装槽163内,第二壳体12和安装座16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73,第三密封圈173环绕安装口122设置。通过将第二壳体12和安装座16分体设置,可以简化第二壳体12的结构,降低第二壳体12成型难度,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同时,第二壳体12和安装座16之间通过第三密封圈173密封时,在使得密封效果好的同时,结构也比
较简单,有利于简化直发器主体100的结构。可选地,第二壳体12与安装座16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二壳体12与安装座16通过螺钉固定或通过卡接结构固定,以简化安装工序和结构。其中,第三密封圈173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等等。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与安装座16一体成型或者第二壳体12与安装座16粘接为一体。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6于安装槽163的槽口处设有环形凸筋161和位于环形凸筋161外侧的环形支撑面162,环形凸筋161抵接于安装口122的边缘,第三密封圈173套设于环形凸筋161外侧,并抵接于环形支撑面162和安装口122的边缘。具体地,在第三密封圈173套设于环形凸筋161外侧,且处于没有被压缩的状态时(即安装座16没有安装于第二壳体12上时),第三密封圈173朝环形凸筋161的端面凸出,即第三密封圈173厚度大于环形凸筋161相较于环形支撑面162的高度。以在环形凸筋161的端面抵接于安装口122的边缘时,可以使得第三密封圈173抵紧在环形支撑面162和安装口122的边缘之间,保证密封性。
109.通过在安装槽163的槽口处设有环形凸筋161,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三密封圈173套设于环形凸筋161外侧,在将安装座16安装于第二壳体12,便于第三密封圈173的定位安装,还可以避免安装座16安装于第二壳体12的过程中第三密封圈173移位的情况,保证第三密封圈173安装可靠。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槽163的槽口边缘设有环形槽,将第三密封圈173对应安装于环形槽内。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臂20设有铰接部22的一端还设有盖合部23,铰接部22位于盖合部23朝向第一夹臂10的一侧,盖合部23盖合于第二壳体12设有安装口122的部分。即铰接部22位于盖合部23的内侧,在将铰接部22铰接于安装座16时,盖合部23将第二壳体12设有安装口122的部分罩盖在内,如此可以避免安装口122暴露在外,降低安装口122进水或进灰尘的风险。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设有安装口122的一端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有第一装配口123,直发器主体100还包括显示组件72,显示组件72安装于第一装配口123,且显示组件72与第一装配口123之间密封设置。具体地,显示组件72与电控装置50电连接,显示组件72位于安装座16的一侧,显示组件72用于显示直发器主体100的状态信息,例如但不限于温度信息、使用时长和充电电池30的电量信息等等。显示组件72包括显示屏和透视面板,显示屏安装于第一装配口123内,透视面板盖合于第一装配口123,并与第一装配口123的边缘之间密封设置(例如通过粘接密封或者通过密封圈密封)。
112.由于安装腔内设置安装座16的部分已经被安装座16占据了较大空间,故难以将控制装置的主控板或电池安装在此,而显示组件72的体积相对较小,将显示组件72安装在安装座16侧面的空间时,可以充分利用该部分空间,提升直发器主体100的结构紧凑性。同时,显示组件72与第一装配口123之间密封设置时,可以防止水或灰尘从显示组件72和第一装配口123之间进入直发器主体100内部,提升直发器主体100密封性能。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直发器主体100包括相连接的电控装置50、充电电池30和充电接头71,电控装置50和充电电池30均设于电控腔101内,第二壳体12设有安装口122的一端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侧面设有第二装配口,充电接头71密封安装于第二装配口。具体地,充电接头71与第二装配口之间密封设置(例如通过密封胶密封或者通过密封圈密封),以防止水或灰尘从充电接头71和第二装配口之间进入直发器主体100内部。由于安装腔内设置安装座16的部分已经被安装座16占据了较大空间,故难以将控制装置的主控
板或电池安装在此,而充电接头71的体积相对较小,将充电接头71安装在安装座16侧面的空间时,可以充分利用该部分空间,提升直发器主体100的结构紧凑性。而且在显示组件72安装于第一侧面时,使得显示组件72和充电接头71分设于安装座16的相对两侧,即提升了直发器主体100的结构紧凑性,还能避免显示组件72和充电接头71相互干涉。其中,充电接头71具体可以为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等等。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面还设有装配槽125,第二转配口设于装配槽125,直发器主体100还包括防护盖14,防护盖14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二侧面,并具有密封盖合于装配槽125的密封状态。即在需要给充电电池30充电时,可以打开防护盖14,使得充电接头71显露出来供充电线连接。而在充电结束后,再将防护盖14盖合于装配槽125即可,如此直发器主体100在携带过程中或者闲置时可以防止水或灰尘进入充电接头71,提升了直发器主体100的防尘防水效果。
1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直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发器主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板,所述直发器主体具有两个所述加热板相互间隔开的打开状态以及两个所述加热板相邻近的闭合状态;所述直发器主体上还设有充电电池、发热组件、电控装置和控制开关,所述发热组件、所述充电电池和所述控制开关均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加热板的内侧;以及防护件,设有触发结构,所述防护件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所述触发结构与所述控制开关配合;所述控制开关被配置为在所述触发结构与所述控制开关配合时断开所述发热组件的控制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霍尔开关,所述触发结构包括磁体,在所述磁体与所述霍尔开关配合时,所述霍尔开关断开所述发热组件的控制电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呈一端开口的套状结构,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上设有所述加热板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防护件的外表面,并连通所述防护件的内腔,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所述通孔对应位于两个所述加热板之间的位置处。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发器主体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铰链端处联接在一起,以允许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其中一个所述加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夹臂的自由端,另一个所述加热板设于所述第二夹臂的自由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朝向所述第二夹臂的一侧设有凸包,所述第二夹臂对应所述凸包的位置设有避让凹槽,所述充电电池设于所述凸包内,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凸包部分伸入所述避让凹槽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凸包处,所述防护件的内侧设有朝所述凸包凸设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设有所述触发结构,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所述安装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安装凸部,在所述防护件套设于所述直发器主体时,各所述安装凸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至少一侧的所述安装凸部设有所述触发结构;和/或,所述安装凸部呈沿所述直发器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和/或,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于所述凸包的侧面。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密封圈,所述加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围合形成电控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加热板沿所述第一夹臂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环绕所述电控腔设置,所述充电电池和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所述电控腔内。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板背离另一个所述加热板的一侧的石墨烯发热结构,所述石墨烯发热结构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
接;所述加热板采用不锈钢材质、铝材质或铝镁合金材质;所述石墨烯发热结构与所述加热板烧结为一体;所述石墨烯发热结构包括石墨烯发热体、第一连结层和第二连结层,所述第一连结层烧结成型于所述加热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连结层烧结成型于第一连结层背离所述加热板的表面,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烧结成型于所述第二连结层背离所述第一连结层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发器,直发器包括直发器主体和防护件,直发器主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板,直发器主体具有两个加热板相互间隔开的打开状态以及两个加热板相邻近的闭合状态;直发器主体上还设有充电电池、发热组件、电控装置和控制开关,发热组件、充电电池和控制开关均与电控装置电连接,发热组件安装于加热板的内侧。防护件设有触发结构,防护件可拆卸的套设于直发器主体,在防护件套设于直发器主体时,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配合;控制开关被配置为在触发结构与控制开关配合时断开发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直发器在携带时被误触启动的情况。携带时被误触启动的情况。携带时被误触启动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冯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乐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10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