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oc废气处理系统及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voc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oc废气处理系统及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2.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其已经成为重点城市和局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工业废气的污染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控制大气污染的最为重要的方向。目前对于voc废气的处理常采用喷淋处理和活性炭吸附处理等方式。对于喷淋处理工艺中,废气浓度越大,所需的废气在塔内的时间及喷淋水量相应的就越多。
3.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028086b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voc废气处理系统,沿废气处理流程依次包括有用于连接voc废气源的风机、连接于风机之出风口的填料喷淋塔装置、连接于填料喷淋塔装置之出风口的紫外活性炭一体化装置,以及连接于紫外活性炭一体化装置上的净化气体排放口;通过填料喷淋塔与紫外活性炭一体式净化器的结合设计来实现高效废气处理;先通过填料喷淋塔进行喷淋洗涤,利用多面空心球很好地将有机废气溶于净化液中,再配合除雾层的气水高效分享,如此,通过填料喷淋塔获得初步处理后的气体;该初步处理后的气体再经过紫外活性炭一体式净化器的处理后,获得干净达标的气体排放出去。
4.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该处理系统在建设完毕后其废气在塔内的时间及喷淋水量不易进行调整,通过降低风机转速减小废气流通速度,来提高废气在塔内的时间影响对废气的处理效率。
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根据废气浓度进行调整,保证废气处理效率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及控制设备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效率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及控制设备。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voc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离心风机及排气管;所述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均与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塔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喷淋塔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喷淋塔的排气口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
8.所述第一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八阀门。
9.所述第一喷淋塔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喷淋塔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及第
三阀门,所述第二喷淋塔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及第六阀门,所述第三喷淋塔的排气口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
10.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九阀门。
11.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之间设置有第十阀门。
12.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上连接有补水泵,所述补水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相连接。
13.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泵与所述第一喷淋塔之间设置有第一水管阀门,所述补水泵与所述第二喷淋塔之间设置有第二水管阀门,所述补水泵与所述第三喷淋塔之间设置有第三水管阀门;所述第一喷淋塔内部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喷淋塔内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喷淋塔内部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
14.voc废气处理控制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及plc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及第三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一水管阀门、第二水管阀门、第三水管阀门及补水泵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接入不同数量的喷淋塔,具体为浓度较大时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串联,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废气在塔内的时间及喷淋水量均为最大值,不必调整风速,保证处理效率;当浓度较小时,接入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中的任一个即可,降低能耗,另外三个喷淋塔能够交替使用,便于不停机对喷淋塔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voc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voc废气处理控制设备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19.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0.如图1所示,voc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活性炭吸附装置4、离心风机5及排气管6;所述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的进
气口均与进气管9相连接,进气管9连接voc废气源;所述第一喷淋塔1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喷淋塔2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4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喷淋塔2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喷淋塔3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4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喷淋塔3的排气口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4的进气口;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浓度接入不同数量的喷淋塔,具体为浓度较大时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串联,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废气在塔内的时间及喷淋水量均为最大值,不必调整风速,保证处理效率;当浓度较小时,接入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中的任一个即可,降低能耗,另外三个喷淋塔能够交替使用,便于不停机对喷淋塔进行维护;需要注意的是,voc废气处理系统不涉及对voc废气浓度的检测,该浓度的检测采用的检测设备在进气管9或其前端完成,检测是被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接入不同数量的喷淋塔通过管路连接及调节控制管路通断的阀门实现。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塔1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9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11;所述第二喷淋塔2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9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5;所述第三喷淋塔3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9之间设置有第八阀门18;当处理较小浓度的废气时,只需接入一个喷淋塔,此时第一阀门11、第五阀门15、第八阀门18中的任一两个阀门关闭,一个阀门开启,即可将一个喷淋塔接入,其他两个未接入的喷淋塔能够执行维护等操作。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塔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喷淋塔2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2及第三阀门13,所述第二喷淋塔2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三喷淋塔3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4及第六阀门16,所述第三喷淋塔3的排气口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4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17,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将两个或三个喷淋塔接入,接入两个喷淋塔具体为,开启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第四阀门14,关闭其他阀门,即可将第一喷淋塔1及第二喷淋塔2两个喷淋塔接入,处理中度浓度的废气,接入三个喷淋塔具体为,开启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第四阀门14、第六阀门16、第七阀门17,关闭其他阀门,即可将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及第三喷淋塔3三个喷淋塔接入,处理较高浓度的废气。
23.为了避免管路之间的干涉,所述第二阀门12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九阀门19,在处理中度及较高浓度的废气时关闭第九阀门19;所述第四阀门14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4之间设置有第十阀门20在处理较高浓度废气时关闭第十阀门20。
24.voc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补水箱7,所述补水箱7上连接有补水泵8,所述补水泵8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相连接,通过补水泵8可将补水箱7内部的水补入第一喷淋塔1、第二喷淋塔2、第三喷淋塔3中;进一步的,所述补水泵8与所述第一喷淋塔1之间设置有第一水管阀门21,所述补水泵8与所述第二喷淋塔2之间设置有第二水管阀门22,所述补水泵8与所述第三喷淋塔3之间设置有第三水管阀门23;所述第一喷淋塔1内部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31,所述第二喷淋塔2内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32,所述第三喷淋塔3内部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33;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相应喷淋塔内部的液位情况,当液位低于监测液位时,启动补水泵8同时开启相应的水管阀门,实现自动喷淋塔自动补水。
25.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voc废气处理控制设备。
26.voc废气处理控制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及plc控制器,所
述第一液位传感器31、第二液位传感器32及第三液位传感器33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第四阀门14、第五阀门15、第六阀门16、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19、第十阀门20、第一水管阀门21、第二水管阀门22、第三水管阀门23及补水泵8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31、第二液位传感器32及第三液位传感器33输出开关量信号,当监测液位低于设定值时,第一液位传感器31、第二液位传感器32及第三液位传感器33相plc控制器输出信号,plc控制器及控制补水泵8启动并同时开启相应水管阀门,其中plc通过中间继电器控制补水泵8的主回路通断;另外,plc控制器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调整阀门的开闭。
27.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voc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离心风机及排气管;所述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均与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塔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喷淋塔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喷淋塔的排气口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八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塔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喷淋塔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喷淋塔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及第六阀门,所述第三喷淋塔的排气口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九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之间设置有第十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上连接有补水泵,所述补水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泵与所述第一喷淋塔之间设置有第一水管阀门,所述补水泵与所述第二喷淋塔之间设置有第二水管阀门,所述补水泵与所述第三喷淋塔之间设置有第三水管阀门;所述第一喷淋塔内部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喷淋塔内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喷淋塔内部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8.一种voc废气处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voc废气处理系统及plc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及第三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一水管阀门、第二水管阀门、第三水管阀门及补水泵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OC废气处理系统及控制设备,VOC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离心风机及排气管;所述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均与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塔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喷淋塔的排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喷淋塔的排气口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处理效率,降低能耗,便于不停机对喷淋塔进行维护。淋塔进行维护。淋塔进行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姚招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瑞达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0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