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校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
背景技术:2.由于管子在经过焊接及气割后会产生管口变形,为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分厂产品在进行倒角工序前均会用冲头对产品管口进行冲圆。在面对新石项目时,为保证产品质量,倒角工需要对每根管子进行检查和冲圆,在对多种管子进行冲圆的情况下,发现原冲头由于重量重且体形大,工人进行冲圆工作时会耗费巨大劳力,且可冲圆的管子规格过于单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了生产进度。为提高分厂的产能,减少工人的劳力消耗,计划对原冲头进行重新设计。因此,开发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包括校圆冲头,所述校圆冲头包括顶端过渡柱,所述顶端过渡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三级锥度柱,所述三级锥度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过渡柱,所述一级过渡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锥度柱,所述二级锥度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过渡柱,所述二级过渡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锥度柱。
5.优选的,所述顶端过渡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箍,所述固定箍两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栓。
6.优选的,所述固定箍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柱,所述复位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套柱。
7.优选的,所述复位套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冲圆机构,所述冲圆机构包括液压机,所述液压机底端活动连接有冲击锤。
8.优选的,所述液压机两侧活动连接有可动支撑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该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通过校圆冲头的设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小了冲头的最大外径,从而减少了冲头重量,使得工人在拿取的过程更加轻松,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11.另外,新冲头的三段锥度可用于分厂目前基本所有的管子管口冲圆,使得冲头从规格上变得统一,不需要再去找与管子规格相对应的冲头来进行冲圆,节省了工人的时间。
12.同时,在重新适当加长冲头锥度后,能够很快的将冲头平稳的放在管口中,快速的完成定位,进一步的节省了工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产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等轴侧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拉伸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拉伸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17.图中:1、校圆冲头;101、顶端过渡柱;102、一级过渡柱;103、二级过渡柱;104、一级锥度柱;105、二级锥度柱;106、三级锥度柱;2、复位机构;201、复位套柱;202、固定箍;203、定位栓;204、复位柱;205、复位弹簧;3、冲圆机构;301、液压机;302、冲击锤; 303、可动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21.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包括校圆冲头1,校圆冲头1包括顶端过渡柱101,顶端过渡柱101底端固定连接有三级锥度柱106,三级锥度柱106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过渡柱102,一级过渡柱102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锥度柱105,二级锥度柱105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过渡柱 103,二级过渡柱103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锥度柱104。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校圆冲头1为上下粗细完全一致的圆柱体,因为管子在经过焊接及气割后会产生管口变形,为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分厂产品在进行倒角工序前均会用冲头对产品管口进行冲圆处理。将校圆冲头 1插入焊接或气割后的管口,并对冲头进行锤击,从而将变型的管口重新撑起,恢复到圆形。因此在传统冲圆工序中,需要根据加工管材的尺寸,选用不同规格的冲头,选择起来较为麻烦,因此对冲头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冲头上规划出一级锥度柱104,二级锥度柱105和三级锥度柱106,且这三级锥度直径逐渐增大,可以适配各种尺寸的管材,方便了工人的取用。同时通过多段梯度的设计,使得校圆冲头1 的平均直径变得更小,从而使得校圆冲头1的重量得以减轻。
23.顶端过渡柱101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2,复位机构2包括固定箍202,需要注意的是,该固定箍202内径比起顶端过渡柱101略大,方便将顶端过渡柱101放入固定箍202中。
固定箍202两侧开设有定位螺口,且通过该定位螺口将固定箍202和定位栓203固定螺接在一起。当顶端过渡柱101插入固定箍202中后,将定位栓203自两边螺入固定箍202,并使得固定箍202底部紧密抵住顶端过渡柱101 两侧,从而将顶端过渡柱101固定在固定箍202内部。
24.固定箍202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柱204,复位柱204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05,复位弹簧205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套柱201。复位套柱201内部有空洞,且该空洞可以容纳复位柱204。当复位机构 2不受外力作用下时,复位套柱201自然垂下,将复位弹簧205完全覆盖,并将复位柱204顶端一部分覆盖住,防止复位弹簧205因为歪斜而断裂。当校圆冲头1受到冲击时,复位弹簧205会发生拉伸,并在冲击结束后复位,同时将校圆冲头1向上拉回到原先的位置,防止校圆冲头1过度插入管材中,改变管材的内径。
25.复位套柱201顶端固定连接有冲圆机构3,冲圆机构3包括液压机301,液压机301底端活动连接有冲击锤302。需要注意的是,冲击锤302正对顶端过渡柱101,用于锤击校圆冲头1。
26.液压机301两侧活动连接有可动支撑脚303。在一般使用时,液压机301通过可动支撑脚303放置在地面上,再改变可动支撑脚303 和液压机301之间的角度,对管材进行校圆。
27.在使用此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首先要将校圆冲头1插入管材口,并利用重力引导校圆冲头1自然下滑,并卡在和管材内径一致的梯度表面。接着在校圆冲头1另一端连接复位机构2,在复位机构2 的另一端连接冲圆机构3,启动液压机301带动冲击锤302锤击校圆冲头1,使得校圆冲头1探入管材中,从而将管材口外壁撑开成为和校圆冲头1外壁完全吻合的圆形。有异味复位弹簧205的牵引,校圆冲头1探入距离有限,且会向上复位,因此管材内部不会明显增大。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包括校圆冲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圆冲头(1)包括顶端过渡柱(101),所述顶端过渡柱(101)底端固定连接有三级锥度柱(106),所述三级锥度柱(106)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过渡柱(102),所述一级过渡柱(102)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锥度柱(105),所述二级锥度柱(105)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过渡柱(103),所述二级过渡柱(103)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锥度柱(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过渡柱(101)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机构(2),所述复位机构(2)包括固定箍(202),所述固定箍(202)两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栓(2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箍(202)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柱(204),所述复位柱(204)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05),所述复位弹簧(205)顶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套柱(2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套柱(201)顶端固定连接有冲圆机构(3),所述冲圆机构(3)包括液压机(301),所述液压机(301)底端活动连接有冲击锤(3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301)两侧活动连接有可动支撑脚(303)。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涉及校圆技术领域。一种可用于多型号管子冲圆的校圆工装,包括顶端过渡柱,所述顶端过渡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三级锥度柱,所述三级锥度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过渡柱,所述一级过渡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锥度柱,所述二级锥度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二级过渡柱,所述二级过渡柱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级锥度柱。本实用新型通过校圆冲头的设计,减小了冲头的最大外径,从而减少了冲头重量,使得工人在拿取更加轻松。新冲头的三段锥度使得冲头从规格上变得统一,不需要再去寻找对应冲头节省了工人的时间。同时可以将冲头平稳的放在管口中,快速的完成定位,进一步的节省了工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产能。提高了生产产能。提高了生产产能。
技术研发人员:竹斌 何学聪 蒋德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