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9-03  154



1.本发明属于疫情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院妇科产房中,新生儿对于空气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过多,很容易引起新生儿呼吸道感染,而疫情防控的大环境对医院妇科产房的疫情防控和环境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医院妇科产房的疫情防控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定时清洁消杀处理,不仅浪费人力,同时容易使产房空气中弥漫消毒雾气,对新生儿身体造成影响,同时,由于产房不断有人员出入,容易将病菌带入产房内部,现有技术无法解决既要避免产房和外界环境产生空气流通以实现隔离防控效果、又要使产房和外界环境进行空气流通以对产房空气质量进行净化的矛盾性技术问题,同时无法解决既要方便人员出入产房、又能够避免病菌被携带进入产房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应用于妇科产房的疫情隔离防控装置,能够利用人员进出妇科产房时的踩踏作用实现对进出产房人员衣物外表的快速雾化消毒灭菌,使进出妇科产房的人员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全方位自动消毒,能够利用循环气流形成的气流幕对妇科产房出入口进行开放式隔离,使产房外部空气无法进入产房内部,同时能够利用密闭空间中的净离子群和紫外灭菌技术对产房内部空气进行内外双重循环净化,有效提高产房内部的空气质量,并能够显著降低产房内部空气中的病菌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利用动态特性原理和伯努利原理对妇科产房出入口进行动态开放式的隔离并对出入产房的人员进行全方位消毒处理,通过设置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和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在产房出入口形成循环负压气体墙,并自动对出入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有效解决了既要方便人员出入产房、又能够避免病菌被携带进入产房的问题,利用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对循环气流进行不间断灭菌处理,通过设置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对产房内循环、产房外循环和产房出入口循环的气流进多级快速灭菌处理,有效解决了既要避免产房和外界环境产生空气流通以实现隔离防控效果、又要使产房和外界环境进行空气流通以对产房空气质量进行净化的矛盾性技术问题。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包括基座、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和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所述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固定设于基座上壁,所述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固定设于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上壁,所述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固定设于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侧壁,所述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和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贯通连接,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和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
构利用动态特性原理和伯努利原理对妇科产房出入口进行动态开放式的隔离并对出入产房的人员进行全方位消毒处理,借助循环气流形成的负压气体墙将产房内外空气进行隔绝,借助人员走动产生的压力变化自动进行雾化消毒,有效解决了既要方便人员出入产房、又能够避免病菌被携带进入产房的问题,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利用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和净离子群、紫外灭菌效应对循环气流进行不间断灭菌处理,通过对产房内循环、产房外循环和产房出入口循环的气流进多级快速灭菌处理,有效解决了既要避免产房和外界环境产生空气流通以实现隔离防控效果、又要使产房和外界环境进行空气流通以对产房空气质量进行净化的矛盾性技术问题;所述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包括气流幕隔离装置、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和自启闭隔离门,所述气流幕隔离装置固定设于基座上壁,所述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固定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上壁,所述自启闭隔离门对称转动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侧壁,所述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包括封闭式灭菌净化箱、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固定贯穿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上壁,所述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部底壁,所述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分别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部侧壁,所述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和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贯通连接,所述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包括隔离通道、雾化消毒装置和重力智能控制装置,所述隔离通道固定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侧壁,所述雾化消毒装置对称固定设于隔离通道内侧壁,所述重力智能控制装置固定设于隔离通道内部底壁,所述重力智能控制装置分别与雾化消毒装置、自启闭隔离门和气流幕隔离装置电性连接。
6.其中,所述气流幕隔离装置包括进气立柜、排气立柜和气流幕限位架,所述气流幕限位架对称设于基座上壁,所述进气立柜和排气立柜镜面对称设于气流幕限位架侧壁,所述进气立柜包括进气柜体、气流幕进气总管、气流幕进气分管和气流幕进气泵,所述进气柜体固定设于气流幕限位架侧壁,所述气流幕进气总管固定设于进气柜体侧壁和上壁,所述气流幕进气分管等间距阵列贯穿设于进气柜体侧壁,所述气流幕进气分管分别和气流幕进气总管立管段侧壁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幕进气泵固定设于进气柜体侧壁上部,所述气流幕进气泵贯穿设于气流幕进气总管中部,所述气流幕进气泵设于气流幕进气分管上方,所述排气立柜包括排气柜体、气流幕排气总管、气流幕排气分管和气流幕排气泵,所述排气柜体固定设于气流幕限位架侧壁,所述排气柜体和进气柜体相向设置,所述气流幕排气总管固定设于排气柜体侧壁和上壁,所述气流幕排气分管等间距阵列贯穿设于排气柜体侧壁,所述气流幕排气分管分别和气流幕排气总管立管段侧壁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幕排气泵固定设于排气柜体侧壁上部,所述气流幕排气泵贯穿设于气流幕排气总管中部,所述气流幕排气泵设于气流幕排气分管上方,所述气流幕排气分管和气流幕进气分管相向设置,所述气流幕进气总管和气流幕排气总管对称滑动贯穿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对向侧壁,所述气流幕限位架侧壁上端分别固定设有间距定位滑动杆,所述间距定位滑动杆分别滑动贯穿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对向侧壁,所述间距定位滑动杆相互远离的上下壁分别设有间距调节齿条。
7.优选地,所述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包括间距调节电机和间距调节齿轮,所述间距调节电机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部底壁中央,所述间距调节齿轮同轴固定设于间距调节电机输出端,所述间距调节齿轮设于间距定位滑动杆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所述间距
调节齿轮与间距调节齿条分别啮合;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使进气立柜和排气立柜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对气流幕隔离装置覆盖范围的调节。
8.优选地,所述自启闭隔离门包括隔离门扇、门扇启闭电机和门扇开启按钮,所述隔离门扇对称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远离进气立柜和排气立柜的侧壁,所述门扇启闭电机对称设于气流幕限位架侧壁,所述门扇启闭电机分别和隔离门扇传动连接,所述门扇开启按钮固定设于排气立柜侧壁,所述隔离门扇包括固定扇和滑动调距扇,所述固定扇分别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远离进气立柜和排气立柜的侧壁,所述滑动调距扇分别滑动卡接设于固定扇侧壁,所述固定扇侧壁固定设有门扇转轴,所述门扇转轴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侧壁,所述门扇转轴中部同轴固定设有门扇转动齿轮,所述固定扇靠近滑动调距扇的侧壁固定设有锁定电磁条,所述滑动调距扇靠近锁定电磁条的侧壁固定设有铁质锁定条,所述滑动调距扇远离气流幕限位架的侧壁分别固定设有橡胶密闭条,所述橡胶密闭条内部设有密封电磁条,所述门扇启闭电机输出端同轴固定设有门扇动力齿轮,所述门扇动力齿轮和门扇转动齿轮啮合,所述门扇开启按钮分别与门扇启闭电机和密封电磁条电性连接,所述锁定电磁条和间距调节电机电性连接;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使气流幕隔离装置和隔离门扇同步实现灵活的宽度调节,使设备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的产房出入口,显著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密封电磁条和橡胶密闭条相互配合并结合密封电磁条和门扇启闭电机交错通电的方式,显著提高了隔离门扇在关闭状态下的密闭性,并使隔离门扇在开启过程中能够降低对橡胶密闭条的损伤,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
9.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对称固定设有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所述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设于间距调节电机上方,所述气流幕进气总管上端滑动贯穿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侧壁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内部,所述气流幕排气总管上端滑动贯穿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侧壁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内部,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靠近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的侧壁等间距阵列贯穿设有外循环进风嘴和外循环排风嘴,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远离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的侧壁等间距阵列贯穿设有内循环进风嘴和内循环排风嘴,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底壁设有第一换向开关,所述第一换向开关和门扇启闭电机电性连接;当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对气流幕隔离装置进行尺寸调节时,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为气流幕进气总管和气流幕排气总管的滑动提供运动缓冲空间,使气流幕进气总管和气流幕排气总管在间距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和外界保持密封状态。
10.优选地,所述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包括紫外灭菌箱、外循环进气联管、内循环进气联管和气流幕进气管,所述紫外灭菌箱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所述紫外灭菌箱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上方,所述外循环进气联管和内循环进气联管对称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所述外循环进气联管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外循环进风嘴贯通连接,所述外循环进气联管靠近紫外灭菌箱的端部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侧壁,所述内循环进气联管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内循环进风嘴贯通连接,所述内循环进气联管靠近紫外灭菌箱的端部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侧壁,所述气流幕进气管固定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下壁,所述气流幕进气管下端和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上壁贯通连接,所述紫外灭菌箱内壁固定设有紫外灭菌盘管,所述气流幕进气管、外循环进气联管和内循环进气联管分别与紫外灭菌盘管下端贯通连接,所述紫外灭菌盘管内壁阵列设
有紫外灭菌灯,所述紫外灭菌箱侧壁固定贯穿设有气流转接管,所述气流转接管和紫外灭菌盘管上端贯通连接,所述紫外灭菌箱侧壁对称设有循环进气泵,所述循环进气泵分别与外循环进气联管和内循环进气联管靠近紫外灭菌箱的端部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幕进气管、外循环进气联管和内循环进气联管内壁分别固定设有颗粒过滤网;循环进气泵运行时,分别带动外循环进气联管和内循环进气联管内部产生气体流动,外循环进气联管将产房外部空气经外循环进风嘴吸入并输送至紫外灭菌箱内部,内循环进气联管将产房内部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嘴吸入并输送至紫外灭菌箱内部,气流幕进气泵运行时,带动气流幕进气总管内部气体流动,从而使进气柜体和排气柜体之间的空气经气流幕进气分管流入气流幕进气总管,并经过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和气流幕进气管进入紫外灭菌箱内部,颗粒过滤网分别对进入紫外灭菌箱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净化,通过物理过滤方式对空气进行初级处理,提高了设备处理效率,进入紫外灭菌箱的气体在压力差作用下经紫外灭菌盘管流动并经气流转接管排出,在此过程中,紫外灭菌灯通电并对紫外灭菌盘管内部的流动气体进行紫外照射杀菌,紫外灭菌箱通过密闭空间内紫外照射的方式对产房内部、外部和气流幕隔离装置之间的空气同步进行灭菌消毒处理,显著提高了设备消毒处理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造成损伤。
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包括净离子群净化箱、外循环排气联管、内循环排气联管和气流幕排气管,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上方,所述气流转接管远离紫外灭菌盘管的端部和净离子群净化箱侧壁贯通连接,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和内循环排气联管对称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和内循环排气联管分别设于外循环进气联管和内循环进气联管上方,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外循环排风嘴贯通连接,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的端部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侧壁,所述内循环排气联管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内循环排风嘴贯通连接,所述内循环排气联管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的端部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侧壁,所述气流幕排气管固定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下壁,所述气流幕排气管下端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上壁贯通连接,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内壁交叉阵列设有电源板和离子电极板,所述电源板和离子电极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离子电机板侧壁阵列设有针状电极,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侧壁对称设有循环排气泵,所述循环排气泵分别与外循环排气联管和内循环排气联管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的端部贯通连接;循环排气泵和气流幕排气泵运行时,循环排气泵使外循环排气联管和内循环排气联管内部产生气体流动,外循环排气联管将净离子群净化箱内部的气体经外循环排风嘴排出至产房外部,内循环排气联管将净离子群净化箱内部的气体经内循环排风嘴排出至产房内部,气流幕排气泵使气流幕排气总管内部产生气体流动,从而将净离子群净化箱内部的气体经气流幕排气管、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气流幕排气总管和气流幕排气分管排出,紫外灭菌箱处理过后的气体经气流转接管输送至净离子群净化箱内部,并分别通过电源板和离子电极板之间,在此过程中,电源板通电,从而使离子电极板和针状电极通电,针状电极发射出正负离子,并与流动的气体进行混合,从而实现对气体的进一步灭菌净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产房内外的空气质量,气流幕隔离装置、封闭式灭菌净化箱、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共同构成完整的气体循环处理路线,通过产房内循环、产房外循环和
产房出入口循环的气流循环处理方式实现了对产房内外空气的快速高效灭菌处理,并使产房内外形成开放式的隔离气流幕,使产房形成开放式的隔离场所。
12.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消毒装置包括雾化发生器、消毒剂储存箱、雾化喷管和雾化喷射泵,所述消毒剂储存箱、雾化喷管和雾化喷射泵分别对称固定设于隔离通道内侧壁,所述雾化发生器贯穿设于消毒剂储存箱侧壁,所述雾化喷射泵贯穿设于消毒剂储存箱上壁,所述雾化喷管下端和雾化喷射泵贯通连接,所述消毒剂储存箱侧壁上边缘贯穿设有补液气压平衡孔,所述雾化喷管侧壁阵列贯穿设有雾化喷嘴,所述隔离通道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换向开关和通电延时继电器,所述第二换向开关、通电延时继电器和门扇启闭电机电性连接,所述雾化发生器和雾化喷射泵电性连接;雾化发生器运行时,雾化发生器对消毒剂储存箱内部的消毒剂进行雾化处理,雾化喷射泵将消毒剂储存箱内部上方的雾化消毒剂气体负压吸取,经雾化喷管传输并经雾化喷嘴喷出,对经过隔离通道的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雾化消毒装置通过雾化消毒剂气流喷射的方式实现了对产房出入人员全方位的消毒灭菌处理,有效降低了人员携带病菌出入产房的可能。
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重力智能控制装置包括重力踩踏板、压电片、断电延时继电器和基板,所述基板固定设于隔离通道内侧壁下边缘,所述重力踩踏板固定设于基板上壁,所述压电片阵列分布设于基板上壁,所述压电片设于重力踩踏板下方,所述断电延时继电器固定设于基板侧壁,所述压电片与断电延时继电器、门扇启闭电机、气流幕进气泵、气流幕排气泵、雾化发生器和雾化喷射泵电性连接;当人员进入隔离通道后并行走至重力踩踏板上方时,重力踩踏板因人体重而产生变形,从而触发压电片通电,从而使门扇启闭电机、气流幕进气泵、气流幕排气泵、雾化发生器和雾化喷射泵同步开始运行,雾化消毒装置对进入产房的人员进行高效消毒,自启闭隔离门开启,气流幕隔离装置形成气流幕,从而使人员顺利进入产房并实现隔离效果。
14.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和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利用动态特性原理和伯努利原理对妇科产房出入口进行动态开放式的隔离并对出入产房的人员进行全方位消毒处理,借助循环气流形成的负压气体墙将产房内外空气进行隔绝,借助人员走动产生的压力变化自动进行雾化消毒,有效解决了既要方便人员出入产房、又能够避免病菌被携带进入产房的问题;(2)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利用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和净离子群、紫外灭菌效应对循环气流进行不间断灭菌处理,通过对产房内循环、产房外循环和产房出入口循环的气流进多级快速灭菌处理,有效解决了既要避免产房和外界环境产生空气流通以实现隔离防控效果、又要使产房和外界环境进行空气流通以对产房空气质量进行净化的矛盾性技术问题;(3)密封电磁条和橡胶密闭条相互配合并结合密封电磁条和门扇启闭电机交错通电的方式,显著提高了隔离门扇在关闭状态下的密闭性,并使隔离门扇在开启过程中能够降低对橡胶密闭条的损伤,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4)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通过间距调节电机和锁定电磁条交错通电的方式使气流幕隔离装置和隔离门扇同步实现灵活的宽度调节,使设备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的产房出入口,显著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5)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为气流幕进气总管和气流幕排气总管的滑动提供运动缓冲空间,使气流幕进气总管和气流幕排气总管在间距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和外界保持密封状态;(6)颗粒过滤网分别对经过气流幕进气管、外循环进气联管和内循环进气联管输入紫外灭菌箱内部的空气进行过初级滤吸附净化,通过物理过滤方式对空气进行初级处理,提高了空气灭菌净化程度;(7)紫外灭菌箱通过密闭空间内紫外照射的方式对产房内部、外部和气流幕隔离装置之间的空气同步进行灭菌消毒处理,显著提高了设备消毒处理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造成损伤;(8)净离子群净化箱通过离子电极板和针状电极相互配合发射出正负离子群,对空气进行进一步消毒灭菌净化,进一步提高了产房内外的空气质量;(9)气流幕隔离装置、封闭式灭菌净化箱、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共同构成完整的气体循环处理路线,通过产房内循环、产房外循环和产房出入口循环的气流循环处理方式实现了对产房内外空气的循环净化;(10)雾化消毒装置通过雾化消毒剂气流喷射的方式实现了对产房出入人员全方位的消毒灭菌处理,有效降低了人员携带病菌出入产房的可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的产房内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的产房外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封闭式灭菌净化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的产房外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的产房内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封闭式灭菌净化箱的主视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封闭式灭菌净化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雾化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智能控制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和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的电路图。
16.其中,1、基座,2、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1、气流幕隔离装置,211、进气立柜,2110、进气柜体,2111、气流幕进气总管,2112、气流幕进气分管,2113、气流幕进气泵,212、排气立柜,2120、排气柜体,2121、气流幕排气总管,2122、气流幕排气分管,2123、气流幕排气泵,213、气流幕限位架,2130、间距定位滑动杆,2131、间距调节齿条,22、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1、间距调节电机,222、间距调节齿轮,23、自启闭隔离门,231、隔离门扇,2310、固定扇,2311、滑动调距扇,2312、门扇转轴,2313、门扇转动齿轮,2314、锁定电磁条,2315、铁质锁定条,2316、橡胶密闭条,2317、密封电磁条,232、门扇启闭电机,2320、门扇动力齿轮,
233、门扇开启按钮,3、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双循环净化机构,31、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1、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2、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3、外循环进风嘴,314、外循环排风嘴,315、内循环进风嘴,316、内循环排风嘴,317、第一换向开关,32、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1、紫外灭菌箱,3210、紫外灭菌盘管,3211、紫外灭菌灯,3212、气流转接管,3213、循环进气泵,322、外循环进气联管,323、内循环进气联管,324、气流幕进气管,3240、颗粒过滤网,33、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1、净离子群净化箱,3310、电源板,3311、离子电极板,3312、针状电极,3313、循环排气泵,332、外循环排气联管,333、内循环排气联管,334、气流幕排气管,4、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1、隔离通道,411、第二换向开关,412、通电延时继电器,42、雾化消毒装置,421、雾化发生器,422、消毒剂储存箱,4220、补液气压平衡孔,423、雾化喷管,4230、雾化喷嘴,424、雾化喷射泵,43、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1、重力踩踏板,432、压电片,433、断电延时继电器,434、基板。
17.图12中,d表示二极管,s1表示门扇开启按钮,s2表示压电片,kt1表示断电延时继电器,kt2表示通电延时继电器,km1表示第一换向开关,km2表示第二换向开关,m1表示气流幕进气泵,m2表示气流幕排气泵,m3表示门扇启闭电机,m4表示雾化喷射泵,r表示雾化发生器。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如图1-图3所示,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包括基座1、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和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固定设于基座1上壁,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固定设于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上壁,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固定设于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侧壁,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和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贯通连接,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包括气流幕隔离装置21、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和自启闭隔离门23,气流幕隔离装置21固定设于基座1上壁,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固定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上壁,自启闭隔离门23对称转动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侧壁,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包括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固定贯穿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上壁,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部底壁,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分别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部侧
壁,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和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贯通连接,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包括隔离通道41、雾化消毒装置42和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隔离通道41固定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侧壁,雾化消毒装置42对称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侧壁,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部底壁,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分别与雾化消毒装置42、自启闭隔离门23和气流幕隔离装置21电性连接。
22.如图3-图5所示,气流幕隔离装置21包括进气立柜211、排气立柜212和气流幕限位架213,气流幕限位架213对称设于基座1上壁,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镜面对称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进气立柜211包括进气柜体2110、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和气流幕进气泵2113,进气柜体2110固定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固定设于进气柜体2110侧壁和上壁,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等间距阵列贯穿设于进气柜体2110侧壁,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分别和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立管段侧壁贯通连接,气流幕进气泵2113固定设于进气柜体2110侧壁上部,气流幕进气泵2113贯穿设于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中部,气流幕进气泵2113设于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上方,排气立柜212包括排气柜体2120、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和气流幕排气泵2123,排气柜体2120固定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排气柜体2120和进气柜体2110相向设置,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固定设于排气柜体2120侧壁和上壁,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等间距阵列贯穿设于排气柜体2120侧壁,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分别和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立管段侧壁贯通连接,气流幕排气泵2123固定设于排气柜体2120侧壁上部,气流幕排气泵2123贯穿设于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中部,气流幕排气泵2123设于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上方,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和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相向设置,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和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对称滑动贯穿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对向侧壁,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上端分别固定设有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分别滑动贯穿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对向侧壁,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相互远离的上下壁分别设有间距调节齿条2131。
23.如图6所示,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包括间距调节电机221和间距调节齿轮222,间距调节电机221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部底壁中央,间距调节齿轮222同轴固定设于间距调节电机221输出端,间距调节齿轮222设于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间距调节齿轮222与间距调节齿条2131分别啮合;间距调节电机221使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对气流幕隔离装置21覆盖范围的调节。
24.如图4、图5所示,自启闭隔离门23包括隔离门扇231、门扇启闭电机232和门扇开启按钮233,隔离门扇231对称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远离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的侧壁,门扇启闭电机232对称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门扇启闭电机232分别和隔离门扇231传动连接,门扇开启按钮233固定设于排气立柜212侧壁,隔离门扇231包括固定扇2310和滑动调距扇2311,固定扇2310分别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远离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的侧壁,滑动调距扇2311分别滑动卡接设于固定扇2310侧壁,固定扇2310侧壁固定设有门扇转轴2312,门扇转轴2312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门扇转轴2312中部同轴固定设有门扇转动齿轮2313,固定扇2310靠近滑动调距扇2311的侧壁固定设有锁定电磁条2314,滑动调距扇2311靠近锁定电磁条2314的侧壁固定设有铁质锁定条2315,滑动调距扇2311远离气流幕限位架213的侧壁分别固定设有橡胶密闭条2316,橡胶密闭条2316内部设有密封电磁条2317,门扇启闭电机232输出端同轴固定设有门扇动力齿轮2320,门扇动力齿
轮2320和门扇转动齿轮2313啮合,门扇开启按钮233分别与门扇启闭电机232和密封电磁条2317电性连接,锁定电磁条2314和间距调节电机221电性连接;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使气流幕隔离装置21和隔离门扇231同步实现灵活的宽度调节,使设备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的产房出入口。
25.如图7、图12所示,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对称固定设有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设于间距调节电机221上方,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上端滑动贯穿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侧壁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内部,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上端滑动贯穿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侧壁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内部,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靠近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的侧壁等间距阵列贯穿设有外循环进风嘴313和外循环排风嘴314,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远离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的侧壁等间距阵列贯穿设有内循环进风嘴315和内循环排风嘴316,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底壁设有第一换向开关317,第一换向开关317和门扇启闭电机232电性连接。
26.如图6、图8所示,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包括紫外灭菌箱321、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和气流幕进气管324,紫外灭菌箱321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紫外灭菌箱321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上方,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对称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外循环进气联管322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外循环进风嘴313贯通连接,外循环进气联管322靠近紫外灭菌箱321的端部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321侧壁,内循环进气联管323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内循环进风嘴315贯通连接,内循环进气联管323靠近紫外灭菌箱321的端部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321侧壁,气流幕进气管324固定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321下壁,气流幕进气管324下端和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上壁贯通连接,紫外灭菌箱321内壁固定设有紫外灭菌盘管3210,气流幕进气管324、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分别与紫外灭菌盘管3210下端贯通连接,紫外灭菌盘管3210内壁阵列设有紫外灭菌灯3211,紫外灭菌箱321侧壁固定贯穿设有气流转接管3212,气流转接管3212和紫外灭菌盘管3210上端贯通连接,紫外灭菌箱321侧壁对称设有循环进气泵3213,循环进气泵3213分别与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靠近紫外灭菌箱321的端部贯通连接,气流幕进气管324、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内壁分别固定设有颗粒过滤网3240;紫外灭菌箱321通过密闭空间内紫外照射的方式对产房内部、外部和气流幕隔离装置21之间的空气同步进行灭菌消毒处理,显著提高了设备消毒处理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造成损伤。
27.如图6、图9所示,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包括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和气流幕排气管334,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净离子群净化箱331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上方,气流转接管3212远离紫外灭菌盘管3210的端部和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贯通连接,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和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对称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和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分别设于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上方,外循环排气联管332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外循环排风嘴314贯通连接,外循环排气联管332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331的端部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内循环排
气联管333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内循环排风嘴316贯通连接,内循环排气联管333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331的端部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气流幕排气管334固定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下壁,气流幕排气管334下端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上壁贯通连接,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内壁交叉阵列设有电源板3310和离子电极板3311,电源板3310和离子电极板3311分别电性连接,离子电机板侧壁阵列设有针状电极3312,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对称设有循环排气泵3313,循环排气泵3313分别与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和内循环排气联管333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331的端部贯通连接;针状电极3312发射出正负离子,并与流动的气体进行混合,从而实现对气体的进一步灭菌净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产房内外的空气质量。
28.如图2、图10和图12所示,雾化消毒装置42包括雾化发生器421、消毒剂储存箱422、雾化喷管423和雾化喷射泵424,消毒剂储存箱422、雾化喷管423和雾化喷射泵424分别对称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侧壁,雾化发生器421贯穿设于消毒剂储存箱422侧壁,雾化喷射泵424贯穿设于消毒剂储存箱422上壁,雾化喷管423下端和雾化喷射泵424贯通连接,消毒剂储存箱422侧壁上边缘贯穿设有补液气压平衡孔4220,雾化喷管423侧壁阵列贯穿设有雾化喷嘴4230,隔离通道41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换向开关411和通电延时继电器412,第二换向开关411、通电延时继电器412和门扇启闭电机232电性连接,雾化发生器421和雾化喷射泵424电性连接;雾化消毒装置42通过雾化消毒剂气流喷射的方式实现了对产房出入人员全方位的消毒灭菌处理,有效降低了人员携带病菌出入产房的可能。
29.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包括重力踩踏板431、压电片432、断电延时继电器433和基板434,基板434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侧壁下边缘,重力踩踏板431固定设于基板434上壁,压电片432阵列分布设于基板434上壁,压电片432设于重力踩踏板431下方,断电延时继电器433固定设于基板434侧壁,压电片432与断电延时继电器433、门扇启闭电机232、气流幕进气泵2113、气流幕排气泵2123、雾化发生器421和雾化喷射泵424电性连接。
30.具体使用时,设备安装人员将本方案提出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放置在妇科产房出入口处,并使隔离通道处于妇科产房外侧,设备安装人员通过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对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妇科产房出入口宽度,间距调节电机221运行时,驱动间距调节齿轮222转动,间距调节齿轮222分别带动间距调节齿条2131运动,从而使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同步朝向或远离间距调节电机221方向运行,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分别带动气流幕限位架213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对气流幕隔离装置21覆盖范围的调节,在此过程中,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和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分别沿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侧壁滑动,间距调节电机221通电时,锁定电磁条2314断电,锁定电磁条2314和铁质锁定条2315之间的磁吸力消失,滑动调距扇2311和固定扇2310之间保持自由滑动状态,从而使隔离门扇231实现了宽度同步调节,当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对气流幕隔离装置21进行尺寸调节时,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为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和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的滑动提供运动缓冲空间,使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和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在间距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和外界保持密封状态。
31.设备调节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初始状态时,隔离门扇231处于关闭状态,锁定电
磁条2314处于通电状态,锁定电磁条2314和铁质锁定条2315之间因磁吸作用而紧密贴合,从而使滑动调距扇2311和固定扇2310保持固定连接,滑动调距扇2311相互靠近的侧壁通过橡胶密闭条2316贴合,密封电磁条2317同时处于通电吸引状态,使橡胶密闭条2316贴合更加紧密,循环进气泵3213、紫外灭菌灯3211、循环排气泵3313和电源板3310处于持续通电状态,隔离门扇231处于关闭状态时,气流幕进气泵2113、气流幕排气泵2123、门扇启闭电机232处于断电状态,循环进气泵3213运行时,分别带动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内部产生气体流动,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将产房外部空气经外循环进风嘴313吸入并输送至紫外灭菌箱321内部,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将产房内部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嘴315吸入并输送至紫外灭菌箱321内部,颗粒过滤网3240分别对进入紫外灭菌箱321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净化,通过物理过滤方式对空气进行初级处理,提高了设备处理效率,进入紫外灭菌箱321的气体在压力差作用下经紫外灭菌盘管3210流动并经气流转接管3212排出,在此过程中,紫外灭菌灯3211通电并对紫外灭菌盘管3210内部的流动气体进行紫外照射杀菌,循环排气泵3313使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和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内部产生气体流动,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将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内部的气体经外循环排风嘴314排出至产房外部,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将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内部的气体经内循环排风嘴316排出至产房内部,紫外灭菌箱321处理过后的气体经气流转接管3212输送至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内部,并分别通过电源板3310和离子电极板3311之间,在此过程中,电源板3310通电,从而使离子电极板3311和针状电极3312通电,针状电极3312发射出正负离子,并与流动的气体进行混合,从而实现对气体的进一步灭菌净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产房内外的空气质量。
32.当产房内的人员需要离开产房时,按下门扇开启按钮233,门扇开启按钮233按下时,门扇启闭电机232通电,密封电磁条2317断电,门扇启闭电机232驱动门扇动力齿轮2320转动,使门扇转动齿轮2313转动,带动门扇转轴2312转动,从而使隔离门扇231同步转动并实现开启,门扇启闭电机232运行后,密封电磁条2317断电,从而使橡胶密闭条2316相互分离,密封电磁条2317和橡胶密闭条2316相互配合并结合密封电磁条2317和门扇启闭电机232交错通电的方式,显著提高了隔离门扇231在关闭状态下的密闭性,并使隔离门扇231在开启过程中能够降低对橡胶密闭条2316的损伤,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密封电磁条2317断电后直至再次贴合期间,即隔离门扇231打开期间,气流幕进气泵2113和气流幕排气泵2123同步运行,气流幕进气泵2113带动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内部气体流动,从而使进气柜体2110和排气柜体2120之间的空气经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流入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并经过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和气流幕进气管324进入紫外灭菌箱321内部,气流幕排气泵2123使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内部产生气体流动,从而将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内部的气体经气流幕排气管334、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和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排出,气流幕隔离装置21、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共同构成完整的气体循环处理路线,通过产房内循环、产房外循环和产房出入口循环的气流循环处理方式实现了对产房内外空气的快速高效灭菌处理,并使产房内外形成开放式的隔离气流幕,使产房形成开放式的隔离场所;当人员从产房外部进入产房内部时,人员进入隔离通道41并行走至重力踩踏板431上方,重力踩踏板431因人体重而产生变形,从而触发压电片432通电,从而使门扇启闭电机232、气流幕进气泵2113、气流幕排气泵2123、雾化发生器421和雾化喷射泵424同步开始运行,雾化发生器421运行
时,雾化发生器421对消毒剂储存箱422内部的消毒剂进行雾化处理,雾化喷射泵424将消毒剂储存箱422内部上方的雾化消毒剂气体负压吸取,经雾化喷管423传输并经雾化喷嘴4230喷出,对经过隔离通道41的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雾化消毒装置42对进入产房的人员进行高效消毒,自启闭隔离门23开启,气流幕隔离装置21形成气流幕,从而使人员顺利进入产房并实现隔离效果。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35.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包括气流幕隔离装置(21)、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和自启闭隔离门(23),所述气流幕隔离装置(21)固定设于基座(1)上壁,所述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固定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上壁,所述自启闭隔离门(23)对称转动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侧壁;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包括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固定贯穿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上壁,所述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和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分别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部侧壁;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所述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固定设于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2)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部底壁,所述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和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贯通连接,所述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包括隔离通道(41)、雾化消毒装置(42)和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所述隔离通道(41)固定设于气流幕隔离装置(21)侧壁,所述雾化消毒装置(42)对称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侧壁,所述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部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幕隔离装置(21)包括进气立柜(211)、排气立柜(212)和气流幕限位架(213),所述气流幕限位架(213)对称设于基座(1)上壁,所述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镜面对称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所述进气立柜(211)包括进气柜体(2110)、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和气流幕进气泵(2113),所述进气柜体(2110)固定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所述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固定设于进气柜体(2110)侧壁和上壁,所述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等间距阵列贯穿设于进气柜体(2110)侧壁,所述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分别和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立管段侧壁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幕进气泵(2113)固定设于进气柜体(2110)侧壁上部,所述气流幕进气泵(2113)贯穿设于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中部,所述气流幕进气泵(2113)设于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上方,所述排气立柜(212)包括排气柜体(2120)、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和气流幕排气泵(2123),所述排气柜体(2120)固定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所述排气柜体(2120)和进气柜体(2110)相向设置,所述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固定设于排气柜体(2120)侧壁和上壁,所述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等间距阵列贯穿设于排气柜体(2120)侧壁,所述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分别和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立管段侧壁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幕排气泵(2123)固定设于排气柜体(2120)侧壁上部,所述气流幕排气泵(2123)贯穿设于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中部,所述气流幕排气泵(2123)设于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上方,所述气流幕排气分管(2122)和气流幕进气分管(2112)相向设置,所述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和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对称滑动贯穿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对向侧壁,所述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上端分别固定设有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所述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分别滑动贯穿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对向侧壁,所述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相
互远离的上下壁分别设有间距调节齿条(21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幕间距调节装置(22)包括间距调节电机(221)和间距调节齿轮(222),所述间距调节电机(221)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部底壁中央,所述间距调节齿轮(222)同轴固定设于间距调节电机(221)输出端,所述间距调节齿轮(222)设于间距定位滑动杆(2130)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所述间距调节齿轮(222)与间距调节齿条(2131)分别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启闭隔离门(23)包括隔离门扇(231)、门扇启闭电机(232)和门扇开启按钮(233),所述隔离门扇(231)对称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远离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的侧壁,所述门扇启闭电机(232)对称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所述门扇启闭电机(232)分别和隔离门扇(231)传动连接,所述门扇开启按钮(233)固定设于排气立柜(212)侧壁,所述隔离门扇(231)包括固定扇(2310)和滑动调距扇(2311),所述固定扇(2310)分别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远离进气立柜(211)和排气立柜(212)的侧壁,所述滑动调距扇(2311)分别滑动卡接设于固定扇(2310)侧壁,所述固定扇(2310)侧壁固定设有门扇转轴(2312),所述门扇转轴(2312)转动设于气流幕限位架(213)侧壁,所述门扇转轴(2312)中部同轴固定设有门扇转动齿轮(2313),所述固定扇(2310)靠近滑动调距扇(2311)的侧壁固定设有锁定电磁条(2314),所述滑动调距扇(2311)靠近锁定电磁条(2314)的侧壁固定设有铁质锁定条(2315),所述滑动调距扇(2311)远离气流幕限位架(213)的侧壁分别固定设有橡胶密闭条(2316),所述橡胶密闭条(2316)内部设有密封电磁条(2317),所述门扇启闭电机(232)输出端同轴固定设有门扇动力齿轮(2320),所述门扇动力齿轮(2320)和门扇转动齿轮(2313)啮合,所述门扇开启按钮(233)分别与门扇启闭电机(232)和密封电磁条(2317)电性连接,所述锁定电磁条(2314)和间距调节电机(221)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对称固定设有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所述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设于间距调节电机(221)上方,所述气流幕进气总管(2111)上端滑动贯穿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侧壁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内部,所述气流幕排气总管(2121)上端滑动贯穿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侧壁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内部,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靠近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的侧壁等间距阵列贯穿设有外循环进风嘴(313)和外循环排风嘴(314),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远离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4)的侧壁等间距阵列贯穿设有内循环进风嘴(315)和内循环排风嘴(316),所述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底壁设有第一换向开关(317),所述第一换向开关(317)和门扇启闭电机(232)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灭菌三路吸附净化装置(32)包括紫外灭菌箱(321)、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和气流幕进气管(324),所述紫外灭菌箱(321)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所述紫外灭菌箱(321)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上方,所述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对称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所述
外循环进气联管(322)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外循环进风嘴(313)贯通连接,所述外循环进气联管(322)靠近紫外灭菌箱(321)的端部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321)侧壁,所述内循环进气联管(323)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内循环进风嘴(315)贯通连接,所述内循环进气联管(323)靠近紫外灭菌箱(321)的端部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321)侧壁,所述气流幕进气管(324)固定贯穿设于紫外灭菌箱(321)下壁,所述气流幕进气管(324)下端和气流幕调距缓冲进气腔(311)上壁贯通连接,所述紫外灭菌箱(321)内壁固定设有紫外灭菌盘管(3210),所述气流幕进气管(324)、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分别与紫外灭菌盘管(3210)下端贯通连接,所述紫外灭菌盘管(3210)内壁阵列设有紫外灭菌灯(3211),所述紫外灭菌箱(321)侧壁固定贯穿设有气流转接管(3212),所述气流转接管(3212)和紫外灭菌盘管(3210)上端贯通连接,所述紫外灭菌箱(321)侧壁对称设有循环进气泵(3213),所述循环进气泵(3213)分别与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靠近紫外灭菌箱(321)的端部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幕进气管(324)、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内壁分别固定设有颗粒过滤网(324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离子群三路净化排放装置(33)包括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和气流幕排气管(334),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331)设于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上方,所述气流转接管(3212)远离紫外灭菌盘管(3210)的端部和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贯通连接,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和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对称固定设于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和内循环排气联管(333)分别设于外循环进气联管(322)和内循环进气联管(323)上方,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332)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外循环排风嘴(314)贯通连接,所述外循环排气联管(332)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331)的端部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所述内循环排气联管(333)靠近封闭式灭菌净化箱(31)内壁的端部分别和内循环排风嘴(316)贯通连接,所述内循环排气联管(333)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331)的端部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所述气流幕排气管(334)固定贯穿设于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下壁,所述气流幕排气管(334)下端和气流幕调距缓冲排气腔(312)上壁贯通连接,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331)内壁交叉阵列设有电源板(3310)和离子电极板(3311),所述电源板(3310)和离子电极板(3311)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离子电机板侧壁阵列设有针状电极(3312),所述净离子群净化箱(331)侧壁对称设有循环排气泵(3313),所述循环排气泵(3313)分别与外循环排气联管(332)和内循环排气联管(333)靠近净离子群净化箱(331)的端部贯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消毒装置(42)包括雾化发生器(421)、消毒剂储存箱(422)、雾化喷管(423)和雾化喷射泵(424),所述消毒剂储存箱(422)、雾化喷管(423)和雾化喷射泵(424)分别对称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侧壁,所述雾化发生器(421)贯穿设于消毒剂储存箱(422)侧壁,所述雾化喷射泵(424)贯穿设于消毒剂储存箱(422)上壁,所述雾化喷管(423)下端和雾化喷射泵(424)贯通连接,所述消毒剂储存箱(422)侧壁上边缘贯穿设有补液气压平衡孔(4220),所述雾化喷管(423)侧壁阵列贯穿设有雾化喷嘴(4230),所述隔离通道(41)内侧壁
固定设有第二换向开关(411)和通电延时继电器(412),所述第二换向开关(411)、通电延时继电器(412)和门扇启闭电机(232)电性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智能控制装置(43)包括重力踩踏板(431)、压电片(432)、断电延时继电器(433)和基板(434),所述基板(434)固定设于隔离通道(41)内侧壁下边缘,所述重力踩踏板(431)固定设于基板(434)上壁,所述压电片(432)阵列分布设于基板(434)上壁,所述压电片(432)设于重力踩踏板(431)下方,所述断电延时继电器(433)固定设于基板(434)侧壁,所述压电片(432)与断电延时继电器(433)、门扇启闭电机(232)、气流幕进气泵(2113)、气流幕排气泵(2123)、雾化发生器(421)和雾化喷射泵(424)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包括基座、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和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固定设于基座上壁,封闭式净离子群紫外三循环多级净化机构固定设于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上壁,智能启闭雾化消毒机构设于气流幕开放式隔离机构侧壁。本发明属于疫情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妇科产房用三路循环开放式疫情隔离防控装置,利用伯努利原理对妇科产房出入口进行动态隔离并对人员进行全方位消毒,既方便人员出入,又有效隔离了病菌;采用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对循环气流进行灭菌,既避免了产房和外部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又实现了气体更新净化。了气体更新净化。了气体更新净化。


技术研发人员:唐艳 陈洁 张珍 敖诗悦 蒋金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2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19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