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危化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2.危化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由于危化品的危害程度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危化品通常都会严密的保护,通常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容积的储存罐,且储存罐通常固定安装在汽车的后部,在运输的过程中,当发生碰撞时容易使储存罐发生破损,因此需要配合防撞机构进行使用。
3.而目前使用的防护机构简单,通常是通过金属材料对储存罐的外部进行包裹,而防护机构通常为一体式金属框架结构,金属材料在受到冲击而产生变形后不易恢复,因此需要进行整体更换,且储存罐部分依然裸露在外,防护效果一般,在使用时存在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防护机构简单,通常是通过金属材料对储存罐的外部进行包裹,而防护机构通常为一体式金属框架结构,金属材料在受到冲击而产生变形后不易恢复,因此需要进行整体更换,且储存罐部分依然裸露在外,防护效果一般,在使用时存在弊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包括底板和储存罐,所述的底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竖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的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底垫,且底垫呈等间距设有三个;所述的储存罐安装在三个底垫的顶部,且储存罐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检修管,同时检修管贯穿通槽;所述的通槽开设在顶板上,且顶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板,同时第二固定板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两个所述的第二固定板和两个第一固定板分别与两个侧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且侧板的竖截面呈槽型结构;每个所述的侧板远离储存罐的一侧均呈等间距安装有一组固定板,且每组固定板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同时每个固定板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弹簧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底板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护栏,且护栏的高度大于侧板的高度;所述的底板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关于底板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每个所述的侧板靠近储存罐的一侧均安装有一个缓冲垫,且每个缓冲垫均紧贴储存罐的外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每个所述的固定板远离侧板的一侧均安装有一个吸震弹簧,且每个固定板的末端均安装有一个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轴心线、吸震弹簧的轴心线和固定板的轴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且支撑板配合吸震弹簧组成伸缩结构。
形结构;所述的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底垫3,且底垫3呈等间距设有三个;所述的储存罐4安装在三个底垫3的顶部,且储存罐4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检修管5,同时检修管5贯穿通槽6;所述的通槽6开设在顶板7上,且顶板7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板18,同时第二固定板18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两个所述的第二固定板18和两个第一固定板2分别与两个侧板8的两端固定连接,且侧板8的竖截面呈槽型结构;每个所述的侧板8远离储存罐4的一侧均呈等间距安装有一组固定板9,且每组固定板9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同时每个固定板9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弹簧板10。
2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装置整体为分体式结构,整体框架由底板1、第一固定板2、顶板7、侧板8和第二固定板18组合而成,且每个侧板8上安装的固定板9均为独立结构,在受到冲击而产生变形后,便于根据需求单独进行更换,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护栏16,且护栏16的高度大于侧板8的高度;所述的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槽17,且排水槽17关于底板1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
2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护栏16阻隔在汽车驾驶舱与储存罐4之间,对汽车驾驶舱提供额外的防护效果,而底板1底部的排水槽17便于排出雨水,避免内部积水。
28.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的侧板8靠近储存罐4的一侧均安装有一个缓冲垫14,且每个缓冲垫14均紧贴储存罐4的外壁。
2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14填充在侧板8与储存罐4之间,且缓冲垫14均为橡胶材质,在对储存罐4提供侧向支撑效果的同时可以在受到冲击时提供一定的缓冲效果,提高了防护效果。
3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的固定板9远离侧板8的一侧均安装有一个吸震弹簧12,且每个固定板9的末端均安装有一个支撑板13;所述的支撑板13的轴心线、吸震弹簧12的轴心线和固定板9的轴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且支撑板13配合吸震弹簧12组成伸缩结构。
3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受到侧向撞击时,吸震弹簧12首先通过自身的收缩与回弹配合支撑板13吸收冲击,在受到的冲击力度较小时,吸震弹簧12可以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
3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的支撑板13的两端均呈弯曲结构,且支撑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弹簧板10卡合连接;每个所述的弹簧板10的内端面与固定板9之间均设有一组吸能板11,且每组吸能板11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三个。
3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吸震弹簧12推动支撑板13向外延伸,使支撑板13的两端紧贴两个弹簧板10,确保支撑板13保持稳定,且在吸震弹簧12过度收缩时,支撑板13接触到弹簧板10,通过弹簧板10的对支撑板13提供进一步的弹性支撑,提高缓冲效果,同时当冲击力度过大时,支撑板13会发生形变吸收冲击,同时厚度较小的吸能板11会发生弯折进而吸收冲击,进一步巩固缓冲效果。
34.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的支撑板13分别与一个外护板15的内壁相连接,且外护板15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固定板2和一个第二固定板18相连接。
3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外护板15为轻薄的金属或塑料材质,便于在受损后快速更换,且可以对支撑板13提供保护效果。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当外护板15受到从冲击后,外护板15快速变形并将冲击传递到支撑板13上,支撑板13推动对应的吸震弹簧12开始收缩,通过吸震弹簧
12的收缩提供初级减震效果,当冲击力较大时,支撑板13接触到弹簧板10后,通过弹簧板10的自身弹性提供进一步的减震效果,而当冲击力过大时,弹簧板10通过自身的形变吸收震动,而当弹簧板10过度形变时,会挤压对应的吸能板11,直到吸能板11产生弯折进而吸收冲击,同步地冲击通过固定板9传递到侧板8后,通过缓冲垫14产生形变吸收冲击,最大限度降低冲击对储存罐4产生的影响即可。
3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1.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储存罐(4),所述的底板(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板(2),且第一固定板(2)的竖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的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底垫(3),且底垫(3)呈等间距设有三个;所述的储存罐(4)安装在三个底垫(3)的顶部,且储存罐(4)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检修管(5),同时检修管(5)贯穿通槽(6);所述的通槽(6)开设在顶板(7)上,且顶板(7)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板(18),同时第二固定板(18)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两个所述的第二固定板(18)和两个第一固定板(2)分别与两个侧板(8)的两端固定连接,且侧板(8)的竖截面呈槽型结构;每个所述的侧板(8)远离储存罐(4)的一侧均呈等间距安装有一组固定板(9),且每组固定板(9)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同时每个固定板(9)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弹簧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护栏(16),且护栏(16)的高度大于侧板(8)的高度;所述的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槽(17),且排水槽(17)关于底板(1)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侧板(8)靠近储存罐(4)的一侧均安装有一个缓冲垫(14),且每个缓冲垫(14)均紧贴储存罐(4)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固定板(9)远离侧板(8)的一侧均安装有一个吸震弹簧(12),且每个固定板(9)的末端均安装有一个支撑板(13);所述的支撑板(13)的轴心线、吸震弹簧(12)的轴心线和固定板(9)的轴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且支撑板(13)配合吸震弹簧(12)组成伸缩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支撑板(13)的两端均呈弯曲结构,且支撑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弹簧板(10)卡合连接;每个所述的弹簧板(10)的内端面与固定板(9)之间均设有一组吸能板(11),且每组吸能板(11)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三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支撑板(13)分别与一个外护板(15)的内壁相连接,且外护板(15)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固定板(2)和一个第二固定板(18)相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厢防撞装置,包括底板和储存罐,所述的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底垫,且底垫呈等间距设有三个;本实用新型,在受到侧向撞击时,吸震弹簧,首先通过自身的收缩与回弹配合支撑板,吸收冲击,在受到的冲击力度较小时,吸震弹簧可以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且在初始状态下,吸震弹簧推动支撑板向外延伸,使支撑板的两端紧贴两个弹簧板,确保支撑板保持稳定,且在吸震弹簧过度收缩时,支撑板接触到弹簧板,通过弹簧板的对支撑板提供进一步的弹性支撑,提高缓冲效果,同时当冲击力度过大时,支撑板会发生形变吸收冲击,同时厚度较小的吸能板会发生弯折进而吸收冲击,进一步巩固缓冲效果。进一步巩固缓冲效果。进一步巩固缓冲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清 欧阳惠萍 徐锐 何小翠 梁志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致远物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