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9-05  13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2.电池电芯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电池电芯设有极耳部,极耳部就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就是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一个电池电芯会延伸出两个极耳部,极耳部作为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而极耳部包括有多片极耳。
3.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电芯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对电池电芯的极耳及表面进行检测。然而,在传统方式中,都是依靠人工手动上料及下料,人工成本低,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包括多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杆,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其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轨;第一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另一端;第二夹持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板弯折的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弯折的第二弯折板;第一压紧驱动缸,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压紧驱动缸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弯折板伸缩的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驱动缸,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压紧驱动缸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弯折板伸缩的第二压紧块。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块外设置有第一软胶垫,所述第二压紧块外设置有第二软胶垫。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可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的另一端可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移动驱动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缸的伸缩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移动驱动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缸的伸缩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
二挡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出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块,所述第一凸出块朝向所述第二凸出块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卡住所述第一挡块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凸出块朝向所述一凸出块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卡住所述第二挡块的第二缓冲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之间,且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三挡块,其中所述第三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有收容孔,所述升降杆的底端穿设在所述收容孔中,其中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设有第一卡置部,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设有第二卡置部,且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还设有第三卡置部。
12.进一步的,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设有升降驱动缸,其中所述升降驱动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设有转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设有第一穿设孔,所述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穿设孔对应的第二穿设孔,所述升降杆穿设在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二穿设孔内,且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穿设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杆的外壁设有与该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包括:多轴机器人;升降杆,可升降设置在多轴机器人的末端;支撑板,设置在升降杆的底端,其中支撑板的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轨;第一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的一端;第一夹持板,与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的另一端;第二夹持板,与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夹持板远离第一移动板的底端设有朝向第二夹持板弯折的第一弯折板,第二夹持板远离第二移动板的底端设有朝向第一夹持板弯折的第二弯折板;第一压紧驱动缸,与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压紧驱动缸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第一弯折板伸缩的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驱动缸,与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压紧驱动缸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弯折板伸缩的第二压紧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能够自动抓取电池电芯进行上料及下料,无需人工操作,人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1中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18.图4是图1中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的第三局部示意图;
19.图5是图1中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的第四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5,该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包括多轴机器人20、升降杆21、支撑板22、第一移动板23、第一夹持板24、第二移动板25、第二夹持板26、第一压紧驱动缸27和第二压紧驱动缸28。
21.升降杆21可升降设置在多轴机器人20的末端。应理解,本实施例的多轴机器人20可以是二轴机器人、三轴机器人、四轴机器人、五轴机器人、六轴机器人或其他轴机器人,可以实现360度旋转。
22.在本实施例中,多轴机器人20的末端设有升降驱动缸,其中升降驱动缸的伸缩杆与升降杆21固定连接,以通过控制升降驱动缸的伸缩杆的伸缩来控制升降杆21的升降。应理解,升降驱动缸可以为液压油缸,也可以为气压缸。
23.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多轴机器人20的末端设有转动件以及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的驱动电机,其中多轴机器人20的末端设有第一穿设孔,转动件设有与第一穿设孔对应的第二穿设孔,升降杆21穿设在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内,且转动件的第二穿设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升降杆21的外壁设有与该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应理解,转动件可以呈圆环状,而驱动电机可以通过齿轮方式与转动件连接,从而可以驱动转动件转动。
24.支撑板22设置在升降杆21的底端。具体地,支撑板22的中部设有收容孔220,升降杆21的底端穿设在收容孔220中,其中升降杆21的底端设有第一卡置部,而升降杆21的顶端设有第二卡置部211,应理解,设置第一卡置部和第二卡置部221主要是为了使得升降杆21不会脱落,进一步的,升降杆21的底端还设有第三卡置部212,应理解,设置第三卡置部212主要是为了限制升降杆21上升的高度,即第三卡置部212卡置在多轴机器人20的末端的第一穿设孔外。
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2的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轨221。优选地,支撑板22呈矩形状,而第一滑轨221的数量为两条,两条第一滑轨221间隔设置在支撑板22的底面。
26.第一移动板23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221的一端。
27.第一夹持板24与第一移动板23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夹持板24能够跟随第一移动板23同步移动。
28.第二移动板25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221的另一端。
29.第二夹持板26与第二移动板25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夹持板26能够跟随第二移动板25同步移动。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24远离第一移动板23的底端设有朝向第二夹持板26弯折的第一弯折板241,第二夹持板26远离第二移动板25的底端设有朝向第一夹持板24弯折的第二弯折板261,使得可以通过第一弯折板241和第二弯折板261支撑电池电芯10。
3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移动板23可以带动第一夹持板23移动以及第二移动板25可以带动第二夹持板26移动,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夹持板23和第二夹持板26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夹取及放下电芯电芯10。
32.优选地,第一夹持板24与第一移动板23垂直设置,第二夹持板26和第二移动板25垂直设置,而第一弯折板241和第一移动板23平行设置,第二弯折板261和第二移动板25平行设置。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轨221的一端可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22,第一滑轨221的另一端可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223,其中第一滑块222与第一移动板23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滑块222与第一移动板23同步移动,而第二滑块223与第二移动板25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滑块223与第二移动板25同步移动。
34.进一步的,该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一移动驱动缸224和第二移动
驱动缸225,其中第一移动驱动缸224设置在支撑板22的底面的一端,第一移动驱动缸224的伸缩杆的末端与第一移动板23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移动驱动缸224控制第一移动板23移动。进一步的,第二移动驱动缸225设置在支撑板22的底面的另一端,其中第二移动驱动缸225的伸缩杆的末端与第二移动板25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移动驱动缸225控制第二移动板25移动。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板23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块231,第二移动板25的一侧设有第二挡块251,支撑板22的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出块226,支撑板22的一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块227,其中第一凸出块226朝向第二凸出块226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卡住第一挡块231的第一缓冲件2261,第二凸出块227朝向一凸出块226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卡住第二挡块251的第二缓冲件2271。
36.优选地,第一挡块231和第二挡块251设置在第一缓冲件2251和第二缓冲件2261之间。应理解,第一缓冲件2251和第二缓冲件2261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软胶,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缓冲作用的结构件。
37.进一步的,支撑板22的一侧还设有第三挡块228,其中第三挡块228设置在第一挡块231和第二挡块251之间,即第三挡块228也是设置在第一缓冲件2251和第二缓冲件2261之间。
38.应理解,设置第一挡块231、第二挡块251和第三挡块228主要是防止第一移动板23和第二移动板25所移动的距离,使得不会从支撑板22上脱落。
39.第一压紧驱动缸27与第一移动板23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压紧驱动缸27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第一弯折板241伸缩的第一压紧块271,以通过第一压紧块271压紧设置在第一弯折板241上的电池电芯10。应理解,第一压紧驱动缸27和第一夹持板24紧密相连设置,使得第一压紧驱动缸27所控制的第一压紧块271能够与第一弯折板241夹紧电池电芯10。
40.第二压紧驱动缸28与第二移动板25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压紧驱动缸28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第二弯折板261伸缩的第二压紧块281,以通过第二压紧块281压紧设置在第二弯折板261上的电池电芯10。应理解,第二压紧驱动缸28和第二夹持板26紧密相连设置,使得第二压紧驱动缸28所控制的第二压紧块281能够与第二弯折板261夹紧电池电芯10。
41.优选地,第一压紧驱动缸27与第一移动板23垂直设置,第二压紧驱动缸28与第二移动板25垂直设置。
42.进一步的,第一压紧块271外设置有第一软胶垫272,第二压紧块281外设置有第二软胶垫282。应理解,第一软胶垫272和第二软胶垫282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以起到保护电池电芯10的效果。
43.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能够自动抓取电池电芯进行上料及下料,无需人工操作,人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包括多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杆,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其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轨;第一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另一端;第二夹持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板弯折的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弯折的第二弯折板;第一压紧驱动缸,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压紧驱动缸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弯折板伸缩的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驱动缸,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压紧驱动缸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弯折板伸缩的第二压紧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块外设置有第一软胶垫,所述第二压紧块外设置有第二软胶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可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的另一端可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动驱动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驱动缸的伸缩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移动驱动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二移动驱动缸的伸缩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挡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出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块,所述第一凸出块朝向所述第二凸出块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卡住所述第一挡块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凸出块朝向所述一凸出块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卡住所述第二挡块的第二缓冲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之间,且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三挡块,其中所述第三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有收容孔,所述升降杆的底端穿设在所述收容孔中,其中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设有第一卡置部,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设有第二卡置部,且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还设有第三卡置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设有升降驱动缸,其中所述升降驱动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设有转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多轴机器人的末端设有第
一穿设孔,所述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穿设孔对应的第二穿设孔,所述升降杆穿设在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二穿设孔内,且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穿设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杆的外壁设有与该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包括:多轴机器人;升降杆,可升降设置在多轴机器人的末端;支撑板,设置在升降杆的底端,其底面设有第一滑轨;第一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的一端;第一夹持板,与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板,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的另一端;第二夹持板,与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夹持板的底端设有第一弯折板,第二夹持板的底端设有第二弯折板;第一压紧驱动缸,其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驱动缸,其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紧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圆盘式电池电芯上下料机构能够自动抓取电池电芯进行上料及下料,无需人工操作,人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作效率高。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 王士对 叶长春 李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19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