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
背景技术:2.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常见的布料包括棉布、麻布、丝绸、呢绒、皮革等,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混纺布料问世,其中包括抗皱性强的涤纶布料;
3.但现有的涤纶布料吸湿性能较差,柔软度也较差,通常只能作为外套和帐篷等户外产品,使用场景非常有限,并不能完全发挥涤纶的性能;
4.针对涤纶布的改造,已有相关技术方案公开,如专利申请号:20192191388.9,申请日2019年12月1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高强度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包括涤纶面料层、载银抗菌棉层、柔软面料层和防紫外线涂层,其不足之处在于:载银抗菌棉层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磨损的情况,持久防护的效果较差,同时,涤纶面料层的吸湿性较差,容易直接贴在穿着者的皮肤上,影响穿着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载银抗菌绵层容易磨损,同时涤纶面料层的吸湿性较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包括涤纶面料层和柔软面料层,柔软面料层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的上端面,
7.涤纶面料层包括:棉纶层和凹槽,棉纶层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的下表面,凹槽开设于棉纶层的底部;
8.柔软面料层包括:麻纱层和透气孔,麻纱层缝纫连接于柔软面料层的上表面,透气孔开设于柔软面料层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为3毫米,所述凹槽共设置有两条,两条凹槽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
10.优选的,所述透气孔设置于凹槽的正上方,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1毫米。
11.优选的,所述柔软面料层、麻纱层、棉纶层和涤纶面料层的内部开设有与透气孔相对应的通孔。
12.优选的,所述麻纱层的下表面、棉纶层的上表面均喷涂有银离子抗菌涂层。
13.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矩形。
14.有益效果:
15.1、该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通过设置有麻纱层,麻纱层与绵纶层上均喷涂有银离子抗菌涂层,通过银离子抗菌涂层释放银离子,达到抗菌的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两层银离子抗菌涂层同时使用能够更加持久的防护,从而减少了磨损对防护性能的影响。
16.2、其次,该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通过设置有绵纶层,绵纶层的底部设
置有凹槽,通过凹槽将棉纶层与穿着者的皮肤隔开,从而使得空气能够在凹槽的内部流通,达到透气的效果,从而延长绵纶层吸水饱和的时间,达到更持久的吸湿效果,使穿着者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右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涤纶面料层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涤纶面料层1、棉纶层101、凹槽102、柔软面料层2、麻纱层201、透气孔20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包括涤纶面料层1和柔软面料层2,柔软面料层2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1的上端面;
25.涤纶面料层1包括:棉纶层101和凹槽102,棉纶层101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1的下表面,凹槽102开设于棉纶层101的底部;
26.柔软面料层2包括:麻纱层201和透气孔202,麻纱层201缝纫连接于柔软面料层2的上表面,透气孔202开设于柔软面料层2的内部。
27.进一步的,凹槽102的宽度为3毫米,凹槽102共设置有两条,两条凹槽102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通过凹槽102将棉纶层101与穿着者的皮肤隔开,从而使得空气能够在凹槽102的内部流通,达到透气的效果。
28.进一步的,透气孔202设置于凹槽102的正上方,透气孔202的直径为1毫米,通过透气孔202使外界空气能够流入凹槽102的内部,使涤纶面料层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湿气也能够随着空气的流通排出,达到去湿的效果。
29.进一步的,柔软面料层2、麻纱层201、棉纶层101和涤纶面料层1的内部开设有与透气孔202相对应的通孔,通过通孔便于空气在透气孔202与凹槽102之间流通。
30.进一步的,麻纱层201的下表面、棉纶层101的上表面均喷涂有银离子抗菌涂层,通过银离子抗菌涂层释放银离子,达到抗菌的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两层银离子抗菌涂层同时使用能够更加持久的防护,从而减少了磨损对防护性能的影响。
31.进一步的,凹槽102的横截面为矩形,便于空气流通,达到透气的效果。
32.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棉纶层101对湿气进行吸附,随着空气进入透气孔202的内
部,棉纶层101内的一部分湿气被空气带走,然后,空气继续在凹槽102的内部流动,将棉纶层101内部的湿气传导至外界,接着,棉纶层101处于不饱和的状态,达到持久吸湿的效果,紧接着,通过麻纱层201上端面和棉纶层101下端面的银离子抗菌涂层释放银离子,达到抗菌的效果,最后,用户还需定期对面料整体进行清洗和保养。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包括涤纶面料层(1)和柔软面料层(2),柔软面料层(2)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1)的上端面,其特征在于:涤纶面料层(1)包括:棉纶层(101)和凹槽(102),棉纶层(101)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1)的下表面,凹槽(102)开设于棉纶层(101)的底部;柔软面料层(2)包括:麻纱层(201)和透气孔(202),麻纱层(201)缝纫连接于柔软面料层(2)的上表面,透气孔(202)开设于柔软面料层(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2)的宽度为3毫米,所述凹槽(102)共设置有两条,两条凹槽(102)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02)设置于凹槽(102)的正上方,所述透气孔(202)的直径为1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面料层(2)、麻纱层(201)、棉纶层(101)和涤纶面料层(1)的内部开设有与透气孔(202)相对应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纱层(201)的下表面、棉纶层(101)的上表面均喷涂有银离子抗菌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2)的横截面为矩形。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包括涤纶面料层和柔软面料层,柔软面料层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的上端面,棉纶层缝纫连接于涤纶面料层的下表面,凹槽开设于棉纶层的底部。种高强吸湿抗菌柔软复合涤纶布,通过设置有麻纱层,麻纱层与绵纶层上均喷涂有银离子抗菌涂层,通过银离子抗菌涂层释放银离子,达到抗菌的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两层银离子抗菌涂层同时使用能够更加持久的防护,从而减少了磨损对防护性能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李甲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恒燕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