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9-10  168



1.本申请涉及骨科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


背景技术:

2.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常进行颈椎后路的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
3.颈椎后路“单开门”的椎管成形术是将椎板后路一侧翻开并悬吊于下位棘突尖部,再利用颈后固定板与螺钉进行组合对“单开门”两侧的椎板起到固定作用,从而有效地扩大椎管矢状径,减小脊髓压迫,有效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4.针对上述中的固定板,发明人发现颈后固定板大多为脚支架固定板。脚支架的形状为l形,与固定板形成夹持槽,将相对应位置的开路椎板进行夹持限位。在手术过程中,夹持槽的高度距离不容易做到与患者的椎板厚度完全吻合,当夹持槽的高度大于开路椎板的厚度时,过高的脚支架容易伤到脊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颈后固定板在手术过程中对脊髓的伤害,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
6.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固定板、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开路椎板上,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能抵接在开路椎板侧面的脚支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支架抵接在开路椎板的侧面而不延伸形成夹持槽,实现了脚支架在开路椎板的卡接,也减小了脚支架对脊髓的损伤。然后将颈后固定板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与“单开门”两侧的开路椎板进行固定,实现了对椎板的固定。
8.可选的,所述脚支架与开路椎板侧面抵接的一侧为竖直平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平面的设置使得脚支架与开路椎板侧面贴合紧密。
10.可选的,所述脚支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约三分之一处。
11.可选的,所述脚支架在所述连接板延伸出的长度在0.61-2.6 mm范围内。
12.可选的,所述脚支架为四棱柱形,所述脚支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支架与连接板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有效减少脚支架与连接板的连接处对患者脊髓造成的磨损。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沉头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钉穿过沉头孔,进入相对应位置的开路椎板上开设的骨槽内,螺帽固定在沉头孔内,使得颈后固定板远离脊椎的一面平整,减小对患病周围软组织造成的磨损。
16.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直线延伸出挡块,所述挡块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相连。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的位置对相应的开路椎板进行
卡接,使得固定板对开路椎板的固定更稳定。
1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与“单开门”两侧的开路椎板进行固定,同时脚支架的竖直平面贴合抵接在相应一侧的开路椎板侧面上,挡块卡接在另一侧的开路椎板上,对“单开门”的椎板进行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第一固定板;2、连接板;21、脚支架;211、竖直平面;212、第一连接面;213、第二连接面;22、挡块;3、第二固定板;31、沉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
25.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固定板1、连接板2和第二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1、连接板2和第二固定板3整体为折板状。在连接板2上延伸成形有脚支架21,脚支架21与开路椎板侧壁的接触面设置为竖直平面211,脚支架21抵靠并无缝贴合在开路椎板的侧壁上,不深入脊髓部位,有效减小了对周围软组织和脊髓的伤害。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3分别固定在开路椎板的外表面,实现了对“单开门”椎板的固定,术后的稳定性高。
26.具体地,脚支架21设置在连接板2靠近第一固定板1的三分之一处,脚支架21呈四棱柱状,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竖直平面211在脚支架21远离连接板2的一侧,脚支架21靠近第一固定板1的一侧为第一连接面212,脚支架21远离第一固定板1的一侧为第二连接面213,第一连接面212、第二连接面213分别与连接板2平滑过渡连接,减少了相接位置对周围脊髓和软组织的磨损。
2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的长度设置为10 mm,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3与分别与连接板2之间的夹角为135
°
,脚支架21设置在距离连接板2靠近第一固定板1一端的2.28-3.68 mm范围内。第一连接面212与第一固定板1之间的夹角为65
°
,第二连接面213与连接板2之间的夹角为54
°
,竖直平面211与第一固定板1之间的夹角为90
°
。竖直平面211靠近第一固定板1的一端距离第一固定板1的距离为1.95 mm,竖直平面211远离第一固定板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的距离为2.6 mm。整体脚支架21在连接板2上的伸出长度在0.61-2.6 mm范围之内。
28.在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3上各开设了两个沉头孔31,同时在相对应位置的椎板表面钻孔开设骨槽,在固定椎板的过程中,将螺钉穿过沉头孔31螺纹固定在骨槽内,而螺钉的螺帽固定连接在沉头孔31内,从而将颈后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开路椎板上。
29.在连接板2靠近第二固定板3的一端延伸出挡块22,挡块22为三棱柱形,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斜边所在的面与连接板2平滑过渡,一条直角边所在的面与第二固定板3水平连接,另一条直角边所在的面与第二固定板3垂直。在固定过程中,将挡块22直角边与第二
固定板3配合卡接在相应位置的开路椎板上,对该开路椎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对椎板的开口进行撑开和限定。
30.在使用过程中,将患病侧的脊椎进行“单开门”手术,先将挡块22抵靠在相应位置的开路椎板上,挪动另一侧的开路椎板将开口的大小进行限定,然后将脚支架21无缝贴合在另一侧的开路椎板的侧壁上,最后通过螺钉将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3固定在开路椎板上,从而完成了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
3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固定板(1)、连接板(2)和第二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分别固定在开路椎板上,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能抵接在开路椎板侧面的脚支架(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支架(21)与开路椎板侧面抵接的一侧为竖直平面(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支架(21)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1)一端约三分之一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支架(21)在所述连接板(2)延伸出的长度在0.61-2.6 mm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支架(21)为四棱柱形,所述脚支架(21)与所述连接板(2)之间平滑过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上均开设有沉头孔(3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直线延伸出挡块(22),所述挡块(22)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3)相连。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骨科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一种新型颈后固定板包括呈折板状的第一固定板、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切开的两侧开路椎板上,连接板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在了一起,连接板上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垂直延伸形成能竖直贴合在开路椎板侧面的脚支架,连接板上水平延伸出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的挡块。本申请能够通过将脚支架和挡块分别贴合在相应位置的开路椎板的侧面,然后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开路椎板的上表面,在新型颈后固定板固定手术部位的椎板时,脚支架将竖直平面与开路椎板的侧面进行贴合,有效减小了对脊髓的损伤。减小了对脊髓的损伤。减小了对脊髓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 陈浩天 王建超 闫欣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21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