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坭兴陶杯。
背景技术:2.陶杯一般采用原生陶土加工而成,确实具有吸附水垢的功能,能够有效净化水质,提升水的口感。中国的制陶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制陶技艺一直领先世界,在茶业中使用陶杯却是近几年的事。陶杯盛水妙处在于粗陶材质气孔多,可净化水质,增添茶香茶韵。
3.由于陶杯的厚度较大,装在陶杯内的饮品通常散热速度会较慢,饮用热饮时通常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且饮品温度较低后,无法对饮品进行加热,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坭兴陶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坭兴陶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顶端设置有杯盖,所述杯盖上开设有容置腔室,所述杯盖的内壁与所述杯体开口处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杯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置腔室的最小内径,所述杯体的杯底固定安装有导热板,所述支撑环内固定安装有多个防护杆,当所述杯盖套在所述支撑环上时,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的底壁相贴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板的底部伸入所述支撑环的内腔中,且所述导热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导热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杆位于所述支撑环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环的侧壁开设有缺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环为隔热材料制成,所述杯盖为隔热材料制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杯体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为圆环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杯体外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环形架,所述环形架位于所述把手的正下方,且所述把手的底壁与所述环形架的顶壁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板和容置腔室的设置实现了对杯体中的饮品的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时还可将饮品倒入杯盖内进行使用,杯盖既可承装冷水或热水对杯体中的饮品进行降温或加热,还可作为较小的杯具进行饮用,通过防护杆可防止使用者用手托住杯底时,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导热板导致手指烫伤,功能较为丰富,且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功能丰富。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环和防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杯体;2、把手;3、支撑环;4、杯盖;401、容置腔室;5、环形架;501、缺口;6、导热板;7、防护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坭兴陶杯,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的顶端设置有杯盖4,杯体1和杯盖4均为陶瓷材质制成,所述杯盖4上开设有容置腔室401,容置腔室401的深度为3-5cm,容置腔室401设置为圆台形,容置腔室401开口处的内径较大,靠近杯盖4盖底的内径较小,所述杯体1设置为圆台形,杯体1靠近开口处的内径较小,靠近杯体1杯底的内径较大,所述杯盖4的内壁与所述杯体1开口处的外壁相贴合,从而提高保温性能,所述杯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环3,所述支撑环3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置腔室401的最小内径,所述杯体1的杯底固定安装有导热板6,导热板6为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如铜、铁等,所述支撑环3内固定安装有多个防护杆7,当所述杯盖4套在所述支撑环3上时,所述杯盖4与所述杯体1的底壁相贴合,从而使得杯盖4位于杯体1的底部时,杯盖4与杯体1之间的密封性较好,杯盖4中用于加热的热水中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
18.具体使用时,需要提高杯体1中的饮品的降温速度时,向杯盖4上的容置腔室401内倒入冷水,再将杯体1放置在杯盖4的顶端,使支撑环3进入杯盖4上开设的容置腔室401内,使得冷水与导热板6相接触,从而将杯体1 内的饮品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板6快速传递到冷水中,从而对杯体1中的饮品进行降温,需要对杯体1中的饮品进行加热时,向杯盖4上的容置腔室401 内倒入热水,再将杯体1放置在杯盖4的顶端,使支撑环3进入杯盖4上开设的容置腔室401内,使得热水与导热板6相接触,从而将杯盖4内的热水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板6快速传递到饮品中,从而对杯体1中的饮品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杯体1中的饮品的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时还可将饮品倒入杯盖4 内进行使用,杯盖4既可承装冷水或热水对杯体1中的饮品进行降温或加热,还可作为较小的杯具进行饮用,功能较为丰富,且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功能丰富。
1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热板6的底部伸入所述支撑环3的内腔中,且所述导热板6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导热槽,使得杯盖4中的热水或冷水与导热板6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使得杯体1中的饮品加热或降温速度更快。
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护杆7位于所述支撑环3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环3的侧壁开设有缺口501,通过缺口501的设置,使得杯盖4中的水更易与导热板6接触,杯盖4中的水不易溢出;防护杆7优选为隔热材料制成,通过防护杆7可防止使用者用手托住杯底时,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导热板6导致手指烫伤。
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环3为隔热材料制成,优选为多孔陶瓷材质,多孔陶瓷由于气孔率高、密度小、热传导系数低,具有巨大的热阻及较小的体积热容,使其成为一种较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使得用手托住支撑环3 进行饮用时,不易烫手。
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杯盖4为隔热材料制成,优选为多孔陶瓷材质,从而使得杯盖4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在杯盖4中放置热水对杯底进行加热时,杯盖4中热水的热量不
易散发到外界中,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避免杯盖4中的热水热量散发速度过快导致对杯体1中的饮品加热效果降低。
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杯体1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2,所述把手2设置为圆环形;把手2的内径为2cm-4cm,使用者可将手指插入把手2内拿起杯体1。
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杯体1外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环形架5,所述环形架5位于所述把手2的正下方,且所述把手2的底壁与所述环形架5的顶壁固定连接;环形架5内径的大小为1cm-2cm,使得勺子的勺柄能够插入环形架5,通过环形架5可放置勺子,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由于把手2的底壁与环形架5的顶壁固定连接,使得环形架5能够对把手2进行支撑,提高了把手2的牢固性,使得把手2不易从杯体1上脱落。
25.工作原理:需要提高杯体1中的饮品的降温速度时,向杯盖4上的容置腔室401内倒入冷水,再将杯体1放置在杯盖4的顶端,使支撑环3进入杯盖4上开设的容置腔室401内,使得冷水与导热板6相接触,从而将杯体1 内的饮品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板6快速传递到冷水中,从而对杯体1中的饮品进行降温,需要对杯体1中的饮品进行加热时,向杯盖4上的容置腔室401 内倒入热水,再将杯体1放置在杯盖4的顶端,使支撑环3进入杯盖4上开设的容置腔室401内,使得热水与导热板6相接触,从而将杯盖4内的热水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板6快速传递到饮品中,从而对杯体1中的饮品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杯体1中的饮品的温度进行调节;通过导热槽的设置使得杯盖4 中的热水或冷水与导热板6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使得杯体1中的饮品加热或降温速度更快;通过防护杆7可防止使用者用手托住杯底时,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导热板6导致手指烫伤;保温材质的杯盖4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在杯盖4中放置热水对杯底进行加热时,杯盖4中热水的热量不易散发到外界中,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避免杯盖4中的热水热量散发速度过快导致对杯体1中的饮品加热效果降低。
技术特征:1.一种坭兴陶杯,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的顶端设置有杯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4)上开设有容置腔室(401),所述杯盖(4)的内壁与所述杯体(1)开口处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杯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环(3),所述支撑环(3)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置腔室(401)的最小内径,所述杯体(1)的杯底固定安装有导热板(6),所述支撑环(3)内固定安装有多个防护杆(7),当所述杯盖(4)套在所述支撑环(3)上时,所述杯盖(4)与所述杯体(1)的底壁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坭兴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6)的底部伸入所述支撑环(3)的内腔中,且所述导热板(6)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导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坭兴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7)位于所述支撑环(3)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环(3)的侧壁开设有缺口(5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坭兴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3)为隔热材料制成,所述杯盖(4)为隔热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坭兴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2),所述把手(2)设置为圆环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坭兴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外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环形架(5),所述环形架(5)位于所述把手(2)的正下方,且所述把手(2)的底壁与所述环形架(5)的顶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坭兴陶杯,包括杯体,杯体的顶端设置有杯盖,杯盖上开设有容置腔室,杯盖的内壁与杯体开口处的外壁相贴合,杯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外径小于容置腔室的最小内径,杯体的杯底固定安装有导热板,支撑环内固定安装有多个防护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板和容置腔室的设置实现了对杯体中的饮品的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时还可将饮品倒入杯盖内进行使用,杯盖既可承装冷水或热水对杯体中的饮品进行降温或加热,还可作为较小的杯具进行饮用,通过防护杆可防止使用者用手托住杯底时,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导热板导致手指烫伤,功能较为丰富,且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功能丰富。功能丰富。功能丰富。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生 龚春莉 周三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自贸区叁生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