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机械法车站站台层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2.目前国内地铁车站主要采用明挖、暗挖和明暗挖相结合方式进行建设,明挖车站建设过程需要占据较大的地面空间,在不具备管线拆改、房屋拆迁、交通疏解的城市中心,通过机械法实现车站建设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3.而地下车站的通风空调制式多以全空气系统为主、分散式空调末端为辅的空调形式进行配置,一般为一送一回或者两送两回的风管布置形式,在建设条件有限的机械法车站时已满足不了庞大的通风空调管线所占据的空间需求,机械法车站主要的设计难点在站台层,目前实现机械法站台层的管线布置,采用传统的系统已经不满足要求。
4.基于此,在机械法车站盛行的大环境下,传统的通风空调制式已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法车站的推行,为了适应机械法车站站台层的特殊形式,同时满足乘客的舒适要求,在不减少车站通风空调配置的情况下,必须对车站的通风空调形式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整,需要一种新的通风形式取代传统的空调通风制式。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方法,优化公共区的空调、排烟气流组织,取消站台层公共区的回风管,提高站台净空,减少站台盾构半径及工程造价;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井、排风井及多个射流风机,所述新风井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一端相连通,所述排风井通过管道与两组排烟风机的一端并联连通,所述两组排烟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排风兼排烟风口和回风口相连通,所述射流风机设置在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上侧并采用点阵式布局且相邻的射流风机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10-20米,所述射流风机用于进行纵向诱导通风;所述空调系统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站台层底部铺设的站台板内的空调送风管相连通;所述站台板上设置有多个贴附送风口装置,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通过管道与空调送风管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新风井、排风井、空调系统及排烟风机均位于机械法车站的集中送回风室,所述集中送回风室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明挖竖井段。
8.优选的,所述排风兼排烟风口、回风口、射流风机及贴附送风口装置均设置于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所述站台层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机械法盾构段。
9.优选的,所述管道上根据气流量调节需求设置有1个或多个风阀组件。
10.优选的,所述射流风机的数量不低于2个。
11.优选的,所述射流风机采用具备双速、双向、耐高温性能的超静音型风机。
12.优选的,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的数量不低于2个,每相邻的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6-8米。
13.优选的,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的高度控制在2.3-2.5米。
14.利用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所实现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开启射流风机进行诱导作用,对车站站台层进行诱导式通风;
16.s2、正常工况下,利用站台板内的贴附送风口装置和空调系统进行贴附送风,通过低速运转的射流风机进行站内纵向诱导通风,配合回风口进行空调回排风操作,回风回流至集中送回风室,通过空调系统实现站内循环;通过控制射流风机的正反转组合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气流组织需要;
17.s3、若遇火灾发生,射流风机高速运转诱导排烟,将火灾产生的烟气集中在车站端头,此时开启与排风道联通的排风兼排烟风口及其串联的风阀进行排烟。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1、本系统通风方法简单,布置灵活,可有效解决机械法车站站台层空间紧凑的不足条件,同时站台层的站台板下设置送风风管进行贴附送风,射流风机上端诱导回风较传统的上送上回送排风方式更为节能有效,火灾时的诱导排烟可根据着火点的位置进行纵向诱导排烟,排烟效果较传统的排烟方式更为快捷有效。有效解决机械法车站空间不足的问题,又较传统通风空调系统更为节能、高效、有效。
20.2、本发明优化了公共区的空调、排烟的气流组织,取消了站台层公共区的回风管,提高了站台净空,极大减少了站台盾构半径,减少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机械法车站站台层诱导式空调通风系统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22.图中:1、站厅层;2、站台层;3、站台板;4、射流风机;5、贴附送风口装置;6、回风口;7、排风兼排烟风口;8、空调系统;9、排烟风机;10、排风井;11、新风井;12、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2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1:
26.如图1所示,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井11、排风井10及多个射流风机4,其中,新风井11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8一端相连通,空调系统8的另一端则通过管道与站台层2底部铺设的站台板3内的空调送风管相连通,在站台板3上还设置有多个贴附送风口装置5,贴附送风口装置5通过管道与空调送风管相连通,用于为站台层2提供送风作业,此外,应根据站台层2的平面面积合理设置贴附送风口装置5的数量,并且使最小数量不低于2个,每相邻的两组贴附送风口装置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6-8米最合适,保障站台层2内部通气和空气循环;贴附送风口装置5还应根据机械法车站的侧面开洞位置进行确定,需避开开洞范围,并结合管片侧壁进行设置,贴附送风口装置5的高度宜控制在2.3-2.5米。
27.排风井10通过管道与两组排烟风机9的一端并联连通,两组排烟风机9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排风兼排烟风口7和回风口6相连通,射流风机4设置在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2上侧并采用点阵式布局且相邻的射流风机4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10-20米,射流风机4的选型应采用双速、双向、耐高温、超静音型、风机直径不宜过大的风机,射流风机4的数量同样不低于2个,且射流风机4的数量选择尽量为偶数,以对称分布在站台层2上端,并可根据气流方向流动性在选择射流风机4的朝向,确保气流在射流风机4的带动下形成循环气流。此外,射流风机4用于进行纵向诱导通风,通过站台板3内的空调送风管和贴附送风口装置5进行贴附送风,在通过回风口6和空调系统8在站内形成循环气流。
28.新风井11、排风井10、空调系统8及排烟风机9均位于机械法车站的集中送回风室,集中送回风室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明挖竖井段;排风兼排烟风口7、回风口6、射流风机4及贴附送风口装置5均设置于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2,站台层2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机械法盾构段;本发明机械法车站所使用的管道上需根据气流量调节需求设置1个或多个风阀12组件,用于在气流循环过程中,开启或关闭某个风阀12,起到控制气流循环和排放的目的。
29.实施例2:
30.利用实施例1的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所实现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s1、开启射流风机4进行诱导作用,对车站站台层2进行诱导式通风;
32.s2、正常工况下,利用站台板3内的贴附送风口装置5和空调系统8进行贴附送风,通过低速运转的射流风机4进行站内纵向诱导通风,配合回风口6进行空调回排风操作,回风回流至集中送回风室,通过空调系统8实现站内循环;通过控制射流风机4的正反转组合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气流组织需要;
33.s3、若遇火灾发生,射流风机4高速运转诱导排烟,将火灾产生的烟气集中在车站端头,此时开启与排风道联通的排风兼排烟风口7及其串联的风阀12进行排烟。
34.本发明系统通过在机械法车站站台层2顶部设置射流风机4,站台板3下设置空调送风管送风,沿壁面设置贴附送风口装置5,车站端头则设置集中送回风室、排风井10,集中送回风室且与排风井10单独设置风口直接联通公共区;正常工况下,开启射流风机4低速运行,并开启回风管道串联的回风阀门12,利用诱导作用将车站污浊空气集中在车站端头,并通过回风回流至空调系统8和排风井10;火灾工况下,开启射流风机4高速运转,将火灾点产生的烟气集中在车站端头,此时,开启排风井10及其串联的风阀12进行排烟。此通风方法冷空气可直接送到人员活动区域,高处诱导排风,形成环形气流,是高效的气流组织;同时火灾工况下,普通系统的末端水力平衡一般很难实现,末端往往排烟效果很差,采用射流风机4诱导式排烟,能迅速的将烟气集中在车站端头,端头采用集中排烟效果明显。本通风方法适用于机械法车站站台层2通风和排烟。
35.本方法将站台层2的公共区上方的回风管改为射流风机4,平时利用射流风机4低速运转诱导回风,回风通过站台两端门附近的回风道回至空调系统8的集中送回风室。在火灾工况下,射流风机4高速运转,诱导排烟,将烟气排至排风道,下方的空调送风管平时送风。
36.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井、排风井及多个射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井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一端相连通,所述排风井通过管道与两组排烟风机的一端并联连通,所述两组排烟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排风兼排烟风口和回风口相连通,所述射流风机设置在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上侧并采用点阵式布局且相邻的射流风机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10-20米,所述射流风机用于进行纵向诱导通风;所述空调系统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站台层底部铺设的站台板内的空调送风管相连通;所述站台板上设置有多个贴附送风口装置,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通过管道与空调送风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井、排风井、空调系统及排烟风机均位于机械法车站的集中送回风室,所述集中送回风室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明挖竖井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兼排烟风口、回风口、射流风机及贴附送风口装置均设置于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所述站台层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机械法盾构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根据气流量调节需求设置有1个或多个风阀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的数量不低于2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采用具备双速、双向、耐高温性能的超静音型风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的数量不低于2个,每相邻的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6-8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的高度控制在2.3-2.5米。9.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所实现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开启射流风机进行诱导作用,对车站站台层进行诱导式通风;s2、正常工况下,利用站台板内的贴附送风口装置和空调系统进行贴附送风,通过低速运转的射流风机进行站内纵向诱导通风,配合回风口进行空调回排风操作,回风回流至集中送回风室,通过空调系统实现站内循环;通过控制射流风机的正反转组合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气流组织需要;s3、若遇火灾发生,射流风机高速运转诱导排烟,将火灾产生的烟气集中在车站端头,此时开启与排风道联通的排风兼排烟风口及其串联的风阀进行排烟。
技术总结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井、排风井及多个射流风机,新风井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一端相连通,排风井通过管道与两组排烟风机的一端并联连通,两组排烟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排风兼排烟风口和回风口相连通,射流风机设置在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上侧并采用点阵式布局,射流风机用于进行纵向诱导通风;空调系统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站台板内的空调送风管相连通;站台板上设置的多个贴附送风口装置通过管道与空调送风管相连通。本发明优化了站台层的空调、排烟的气流组织,取消了站台层公共区的回风管,提高了站台净空,极大减少了站台盾构半径及工程造价。极大减少了站台盾构半径及工程造价。极大减少了站台盾构半径及工程造价。
技术研发人员:曹楷 李丹 唐上明 李静文 胡焕仪 刘志强 姜宝臣 严东 王晖 黄辉 张志良 林志元 叶建兴 钟长平 徐建国 李阶智 肖瑞传 陈树茂 范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