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2-19  110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箱型基础或地下室,底板、外墙板和顶板的混凝土都是分开浇捣的,下次再浇捣墙板混凝土时,就有一条施工冷缝,当这条缝的位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就容易产生渗水。当前会在对应接缝的位置设置止水钢板,用于止水。
3.钢板止水带是采用冷轧板作为母材,将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均向同一侧弯折,使钢板止水上形成“开口”,施工时止水钢板的“开口”朝向迎水面。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钢板止水片一般通过焊接进行定位,并未对钢板止水片进行支撑,在浇捣混凝土使钢板止水片容易发生形变,使止水钢板的“开口”不能正对迎水面,影响钢板止水片的止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钢板止水片工作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一侧的钢筋层以及设置在底板与钢筋层之间的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第一拦网板,所述止水钢板与所述钢筋层之间设置第二拦网板,所述止水钢板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长度方向两侧的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底板倾斜,所述底板与所述钢筋层之间设置若干翻边支撑组件,所述翻边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止水钢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限位杆、设置在限位杆上的承托杆和设置在限位杆上的压紧块,所述承托杆位于所述翻边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承托杆与所述翻边抵触,所述压紧块与所述翻边背离所述承托杆的一侧抵触,所述止水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主体支撑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限位杆对止水钢板起到夹持限位的作用,并利用承托杆对翻边的位置进行承托,通过压紧块对将翻边压紧在承托杆上,从而对本体部两侧的翻边起到支撑的效果,使翻边位置不易发生变形,再通过主体支撑组件对主体部进行支撑,使主体部不易产生形变,从而最终对整个止水钢板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提升止水钢板工作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承托杆与所述翻边平行设置,所述承托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杆内部,并与所述翻边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托杆与翻边平行设置,使承托杆与限位杆之间形成锐角,承托杆与限位杆之间的空隙从开口向内逐渐减小,翻边受压后插入承托杆与限位杆之间的空隙时,插入越深越紧,从而有效限制翻边的移动和形变。
10.可选的,同一所述翻边支撑组件内,两个所述承托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杆连接两个承托杆,减小两个承托杆受压后产生弯曲的可能性,从而使承托杆的刚性加强,保证对翻边位置的承托效果。
12.可选的,所述压紧块靠近所述翻边的一侧与所述翻边平行设置,所述压紧块与所述翻边固定连接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紧块靠近翻边的一侧与翻边平行设置,不仅会增大压紧块与翻边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翻边与限位杆之间形成锐角,翻边与限位杆之间的空隙从开口向内逐渐减小,也会使压紧块向靠近翻边的方向越压越紧,从而将翻边抵紧在承托杆上,使翻边支撑更加稳定。
14.可选的,所述限位杆上滑动穿设有滑动块,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滑动块一体成型,所述限位杆上固定连接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位于所述压紧块远离所述翻边的位置,所述螺母座上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与所述压紧块抵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压紧螺栓时,利用压紧螺栓压紧压紧块,再进行压紧块与翻边之间的连接,减小压紧块在连接过程中产生松动的可能性,在完成连接后压紧螺栓持续压紧压紧块,从而减小压紧块连接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和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交错设置,单个所述连接杆贯穿两个所述支撑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支撑板、两个交错设置的支撑杆以及连接杆形成两个对顶的三角形结构,对主体部起到稳定的支撑效果,同时将连接杆穿设两个支撑杆,从而利用支撑杆对连接杆起到支撑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加强承托杆的刚度,对翻边支撑也起到辅助支撑的效果,支撑杆和连接杆两者互相支撑,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8.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杆连接两个支撑杆,提升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主体支撑组件工作更加稳定。
20.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主体部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拦网板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拦网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杆。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杆将主体部顶紧在主体支撑组件上,从而使主体支撑组件对主体部支撑更加稳定,同时可减小主体部中间位置鼓起的可能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两个限位杆对止水钢板起到夹持限位的作用,并利用承托杆对翻边的位置进行承托,通过压紧块对将翻边压紧在承托杆上,从而对本体部两侧的翻边起到支撑的效果,使翻边位置不易发生变形,再通过主体支撑组件对主体部进行支撑,使主体部不易产生形变,从而最终对整个止水钢板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提升止水钢板工作的稳定性;2.将承托杆与翻边平行设置,使承托杆与限位杆之间形成锐角,承托杆与限位杆之间的空隙从开口向内逐渐减小,翻边受压后插入承托杆与限位杆之间的空隙时,插入越深越紧,从而有效限制翻边的移动和形变;3.将压紧块靠近翻边的一侧与翻边平行设置,不仅会增大压紧块与翻边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翻边与限位杆之间形成锐角,翻边与限位杆之间的空隙从开口向内逐渐减小,也会使压紧块向靠近翻边的方向越压越紧,从而将翻边抵紧在承托杆上,使翻边支撑更加
稳定。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翻边支撑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主体支撑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钢筋层;3、止水钢板;31、主体部;32、翻边;4、第一拦网板;5、第二拦网板;51、定位杆;6、翻边支撑组件;61、限位杆;62、承托杆;63、压紧块;631、滑动块;64、螺母座;641、压紧螺栓;65、连接杆;7、主体支撑组件;71、支撑板;72、支撑杆;73、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参照图1,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包括底板1、钢筋层2、止水钢板3、第一拦网板4和第二拦网板5,底板1与钢筋层2平行设置,止水钢板3设置在底板1与钢筋层2之间。在底板1与钢筋层2之间沿止水钢板3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翻边支撑组件6,止水钢板3与底板1之间沿止水钢板3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主体支撑组件7,利用若干翻边支撑组件6和若干主体支撑组件7配合工作对止水钢板3进行支撑。
29.参照图1,止水钢板3包括主体部31和翻边32,翻边32在主体部31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翻边32朝向底板1倾斜,主体部31与翻边32之间呈钝角设置。
30.参照图1,第一拦网板4和第二拦网板5均垂直于底板1设置,第一拦网板4焊接在止水钢板3与底板1之间,第一拦网板4设置在主体部3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第一拦网板4在每相邻两个主体支撑组件7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拦网板5设置在主体部3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第二拦网板5在止水钢板3与钢筋层2之间焊接有若干个。
31.参照图1和图2,每个翻边支撑组件6均包括限位杆61、承托杆62和压紧块63,限位杆61沿止水钢板3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止水钢板3位于两个限位杆61之间,限位杆61的一端与底板1焊接,另一端与钢筋层2焊接。承托杆62在两个限位杆6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一个,承托杆62与翻边32平行设置,承托杆62部分嵌入限位杆61内部。
32.参照图2,压紧块63位于翻边32背离承托杆62的一侧,在每个限位杆61上均滑动穿设有滑动块631,压紧块63一体成型在滑动块631上,压紧块63靠近翻边32的一侧与翻边32平行设置,压紧块63靠近翻边32的一侧与翻边32焊接。
33.参照图2,每个限位杆61上还固定连接有螺母座64,螺母座64位于压紧块63远离翻边32的一侧,在每个螺母座64上均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641,压紧螺栓641与压紧块63抵触。
34.参照图2,对止水钢板3的翻边32进行支撑时,翻边32插入承托杆62与限位杆61之间,而后拧紧压紧螺栓641,利用压紧块63压紧翻边32,翻边32受压后会越插越紧,再将承托杆62与翻边32焊接,压紧块63与翻边32焊接,使承托杆62持续支撑翻边32。
35.参照图3,主体支撑组件7位于主体部3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每个主体支撑组件7均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71和两个交错设置的支撑杆72,两个支撑杆72固定设置在两
个支撑板71之间。一个支撑板71与底板1焊接,另一个支撑板71与钢筋层2焊接。在两个支撑杆72之间还焊接有加强杆73,加强杆73位于靠近底板1的位置,利用加强杆73提升整个主体支撑组件7的强度。
36.参照图2和图3,由于在浇捣混凝土时止水钢板3会受压,翻边32上的压力会传递至承托杆62上,使承托杆62产生变形。因此同一翻边支撑组件6内的两个承托杆62之间焊接有连接杆65,单个连接杆65贯穿两个支撑杆72,使两个支撑板71、两个支撑杆72配合连接杆65形成两个对顶的三角形,利用支撑杆72再对连接杆65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进行支撑,从而加强了承托杆62的强度。同时连接杆65也对支撑杆72起到限位的效果,使主体支撑组件7自身的强度得以加强。
37.参照图3,在每相邻两个第二拦网板5之间均设置有定位杆51,定位杆51一端与止水钢板3焊接,另一端与钢筋层2焊接,利用若干个定位杆51将止水钢板3抵紧在主体支撑组件7上。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先将止水钢板3放置在主体支撑组件7上,主体部31与支撑板71抵触,翻边32与承托杆62抵触,对止水钢板3进行支撑,将主体支撑组件7和翻边支撑组件6焊接在底板1与钢筋之间,而后拧紧压紧螺栓641,利用压紧块63压紧翻边32,再对止水钢板3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主体支撑组件7和翻边支撑组件6配合工作对止水钢板3进行支撑,提升止水钢板3工作的稳定性。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一侧的钢筋层(2)以及设置在底板(1)与钢筋层(2)之间的止水钢板(3),所述止水钢板(3)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置第一拦网板(4),所述止水钢板(3)与所述钢筋层(2)之间设置第二拦网板(5),所述止水钢板(3)包括主体部(31)和设置在主体部(31)长度方向两侧的翻边(32),所述翻边(32)朝向所述底板(1)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钢筋层(2)之间设置若干翻边支撑组件(6),所述翻边支撑组件(6)包括沿所述止水钢板(3)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限位杆(61)、设置在限位杆(61)上的承托杆(62)和设置在限位杆(61)上的压紧块(63),所述承托杆(62)位于所述翻边(32)靠近所述底板(1)的一侧,所述承托杆(62)与所述翻边(32)抵触,所述压紧块(63)与所述翻边(32)背离所述承托杆(62)的一侧抵触,所述止水钢板(3)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主体支撑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杆(62)与所述翻边(32)平行设置,所述承托杆(6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杆(61)内部,并与所述翻边(3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翻边支撑组件(6)内,两个所述承托杆(6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63)靠近所述翻边(32)的一侧与所述翻边(32)平行设置,所述压紧块(63)与所述翻边(3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1)上滑动穿设有滑动块(631),所述压紧块(63)与所述滑动块(631)一体成型,所述限位杆(61)上固定连接有螺母座(64),所述螺母座(64)位于所述压紧块(63)远离所述翻边(32)的位置,所述螺母座(64)上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641),所述压紧螺栓(641)与所述压紧块(63)抵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组件(7)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71)和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板(71)之间的两个支撑杆(72),两个所述支撑杆(72)交错设置,单个所述连接杆(65)贯穿两个所述支撑杆(7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7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杆(7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组件(7)位于所述主体部(3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拦网板(5)设置在所述主体部(3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拦网板(5)之间设置有定位杆(5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支撑结构,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一侧的钢筋层以及设置在底板与钢筋层之间的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与底板之间设置第一拦网板,止水钢板与钢筋层之间设置第二拦网板,止水钢板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长度方向两侧的翻边,翻边朝向底板倾斜,底板与钢筋层之间设置若干翻边支撑组件,翻边支撑组件包括沿止水钢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限位杆、设置在限位杆上的承托杆和设置在限位杆上的压紧块,承托杆位于翻边靠近底板的一侧,承托杆与翻边固定连接,压紧块与翻边背离承托杆的一侧抵触,止水钢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主体支撑组件。本申请具有提升钢板止水片工作稳定性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年兴 朱晓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盛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24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