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热水龙头。
背景技术:2.生活中一般通过燃气热水器加热水,由于燃气热水器与每个水龙头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获取热水时,都需要流出一些冷水之后才能获取热水,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水资源,目前也有一些能够加热液体的水龙头,该类水龙头结构复杂,加热效率慢。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加热效率好的即热水龙头。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即热水龙头,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部的电热膜管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电热膜管的一端部,所述电热膜管内部具有加热通道,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加热通道连通的流水通道,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和所述电热膜管的外壁或内壁配合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密封,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供所述电热膜管电导通的开关组件。
6.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沿所述电热膜管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所述外壳的端部一体成型有攻丝部,所述外壳端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外缘。
7.所述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第一出水流道,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连通进水流道,所述第三腔连通第一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和所述加热通道连通;
8.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有阀体,所述阀体能够用于所述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阻断。
9.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二腔能够在所述阀体的控制下与所述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者不连通;
10.所述即热水龙头具有弹性顶头,所述弹性顶头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所述弹性顶头与所述第二接电部动作配合,所述电热膜管安装有电极部,所述电极部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串联,所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所述弹性顶头在第二腔内水压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接电部接触,并通过所述弹性顶头使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电导通,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所述阀体、所述弹性顶头、所述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
11.所述即热水龙头包括进水座,所述流水通道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流水通道的另有部分位于所述进水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出水流道,所述进水座的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连通进水流道,所述第三腔连通第一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和所述加热通道连通;
12.所述第二腔能够在所述阀体的控制下与所述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者不连通;
13.所述即热水龙头具有弹性顶头,所述弹性顶头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安装座
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所述弹性顶头与所述第二接电部动作配合,所述电热膜管安装有电极部,所述电极部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串联,所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所述弹性顶头在第二腔内水压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接电部接触,并通过所述弹性顶头使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电导通,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所述阀体、所述弹性顶头、所述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
14.所述弹性顶头包括环体部,所述环体部与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壁部密封,所述环体部远离阀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在未受压下朝向所述阀体方向凹陷,所述弹性膜远离阀体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背向所述阀体突出的凸起,所述第二接电部具有弹性导电臂,所述第一接电部具有定导电臂,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导电臂与所述定导电臂不接触,所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水压作用下所述弹性膜突出使所述凸起带动所述弹性导电臂与所述定导电臂接触。
15.所述第一安装座还具有第三接电部、第四接电部,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有线路板,所述第一接电部连接电源线火线和线路板火线,所述第二接电部连接电热膜管火线,所述第三接电部连接电热膜管零线和线路板零线,所述第四接电部连接电源线接地线和电热膜管接地线,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所述第三接电部、所述第四接电部、所述线路板。
16.所述即热水龙头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设于所述电热膜管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座和所述电热膜管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出水流道,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
17.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沿所述电热膜管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所述即热水龙头包括有保护罩,所述第一安装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外缘固定,
18.所述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第一出水流道,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连通进水流道,所述第三腔连通第一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和所述加热通道连通;所述保护罩另一端具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流道与进水接头连通。
19.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沿所述电热膜管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所述外缘具有贯穿孔,所述电热膜管安装有电极部,所述电极部设置于所述电热膜管外周,所述电极部电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电连接。
2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即热水龙头,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电热膜管作为流体加热元件,电热膜管内部具有加热通道,加热效率较高,第一安装座具有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加热通道连通的流水通道,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和所述电热膜管的外壁或内壁配合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密封,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供所述电热膜管电导通的开关组件,第一安装座和电热膜管装配简单,整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水腔室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腔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顶头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流水通道与腔位置结构示意图。
31.图中:安装座1、外壳2、阀体3、电极部4、电热膜管5、保护罩6、攻丝部7、外缘8、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第三接电部11、第四接电部12、定导电臂13、弹性导电臂14、弹性顶头15、第一腔16、第二腔17、第三腔18、第一出水流道19、线路板20、进水流道21、连接壁22、环体部23、弹性膜24、凸起25、进水接头26。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参考图1-图10,一种即热水龙头,包括外壳2、位于外壳2内部的电热膜管5和第一安装座1,第一安装座1位于电热膜管5的一端部,电热膜管5内部具有加热通道501,第一安装座1具有与电热膜管5的加热通道连通的流水通道101,第一安装座1具有和电热膜管5的外壁或内壁配合的连接壁22,连接壁22与电热膜管5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密封,第一安装座1设有供电热膜管5电导通的开关组件29。
34.本文中,所述连接壁22与所述电热膜管5的内壁或外壁密封包括连接壁22和电热膜管5之间通过设置密封件而实现密封的方式。
35.本装置采用电热膜管作为流体加热元件,电热膜管内部具有加热通道,水直接由管壁加热,加热效率较高,第一安装座具有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加热通道连通的流水通道,第一安装座和电热膜管装配简单,整体结构简单,电热膜管可以为纳米电热膜管,纳米电热膜管具有加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结构简单等优点。
36.电热膜管具有上端、下端,其中上端指相对较高的一端,下端指相对较低的一端,即热水龙头进水的一端设置在电热膜管的下端,本装置从下端进水,水逐渐将电热膜管充满,然后最终加热后的热水从加热管上端流出,避免电热管局部空烧,有利于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37.第一安装座1具有沿电热膜管5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8,外壳2的端部一体成型有攻丝部7,外壳2端部通过螺钉固定于外缘8,通过自带攻丝部7的安装座1将电热膜管5及外壳2固定在一起,通过外壳2对电热管起到绝缘及保护作用,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安全性高。
38.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21、第一出水流道19,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腔16、第三腔18,第一腔16连通进水流道,第三腔18连通第一出水流道,进水流道21和加热通道连通;第一安装座安装有阀体3,阀体能够用于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阻断,阀体可以采用现有阀体,本方案中不做具体结构的限制。
39.开关组件29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二腔17,第二腔17能够在阀
体的控制下与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者不连通,阀体具有三种模式,关闭模式时,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互不想通,冷水模式时,第一腔、第三腔连通,热水模式时,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
40.即热水龙头具有弹性顶头15,弹性顶头15位于第二腔17,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弹性顶头15与第二接电部10动作配合,电热膜管5安装有电极部4,电极部4与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串联,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弹性顶头15在第二腔内水压作用下能够与第二接电部10接触,并通过弹性顶头15使第一接电部9和第二接电部10电导通,开关组件29包括阀体、弹性顶头15、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水压作用下通过弹性顶头使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电导通,转动阀体,使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连通,具有压力的水进入第二腔冲击弹性顶头15,通过弹性顶头15使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接触,由此实现电热膜管的通电。
41.开关组件29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即热水龙头包括进水座,流水通道的部分位于第一安装座,流水通道的另有部分位于进水座,即进水座与第一安装座为分体式结构,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出水流道19,进水座的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21、第一腔16、第二腔17、第三腔18,第一腔16连通进水流道,第三腔18连通第一出水流道,进水流道21和加热通道连通;第二腔17能够在阀体的控制下与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者不连通;即热水龙头具有弹性顶头15,弹性顶头15位于第二腔17,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弹性顶头15与第二接电部10动作配合,电热膜管5安装有电极部4,电极部4与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串联,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弹性顶头15在第二腔内水压作用下能够与第二接电部10接触,并通过弹性顶头15使第一接电部9和第二接电部10电导通,开关组件29包括阀体、弹性顶头15、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该种开关组件的动作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动作相同。
42.参考图8-图10,弹性顶头15包括环体部23,环体部23与第二腔17对应的壁部密封,环体部23远离阀体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膜24,弹性膜24在未受压下朝向阀体3方向凹陷,弹性膜24远离阀体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背向阀体3突出的凸起25,第二接电部10具有弹性导电臂14,第一接电部9具有定导电臂13,自然状态下弹性导电臂14与定导电臂13不接触,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水压作用下弹性膜24突出使凸起25带动弹性导电臂14与定导电臂13接触,压力水同时进入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内,通过压力水将弹性膜24向外推出,使弹性导电臂14变形与定导电臂13接触,使电路导通,电热膜管5开始加热工作,当阀体只连通第一腔16、第三腔18时,第二腔17无水,弹性导电臂14与定导电臂13不接触,电热膜管5的电路呈断路状态,此时水龙头出冷水。
43.参考图5、图6,第一安装座还具有第三接电部11、第四接电部12,第一安装座安装有线路板20,第一接电部9连接电源线火线和线路板火线,第二接电部10连接电热膜管5火线,第三接电部11连接电热膜管5零线和线路板零线,第四接电部12连接电源线接地线和电热膜管5接地线,开关组件29包括第三接电部11、第四接电部12、线路板20。
44.进一步的,即热水龙头包括第二安装座27,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分设于电热膜管5的两端,第二安装座和电热膜管5远离第一安装座的一端密封配合,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安装座27同样具有与电热膜管5配合的连接壁,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出水流道28,第二出水流道与加热通道连通,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外壳固定在一起,同时将电热
膜管安装在三者之间,结构简单,安装。
45.第一安装座1具有沿电热膜管5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8,即热水龙头包括有保护罩6,第一安装座至少部分位于保护罩6内,保护罩6一端通过螺钉与外缘8固定,通过保护罩6将接电部封装在其内部,避免触电。
46.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21、第一出水流道19,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腔16、第三腔18,第一腔16连通进水流道,第三腔18连通第一出水流道,进水流道21和加热通道连通;保护罩6另一端具有进水接头26,进水流道21与进水接头26连通,保护罩可以用于连接水源。
47.第一安装座1具有沿电热膜管5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8,外缘8具有贯穿孔,电热膜管5安装有电极部4,电极部4设置于电热膜管5外周,电极部4电连接有电线,电线穿过贯穿孔;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电线穿过贯穿孔且电线与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电连接,电线设置在外壳内,提高用电安全性。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至少部分位于外壳(2)内部的电热膜管(5)和第一安装座(1),所述第一安装座(1)位于所述电热膜管(5)的一端部,所述电热膜管(5)内部具有加热通道(501),所述第一安装座(1)具有与所述电热膜管(5)的加热通道连通的流水通道(101),所述第一安装座(1)具有和所述电热膜管(5)的外壁或内壁配合的连接壁(22),所述连接壁(22)与所述电热膜管(5)的内壁或外壁密封,所述第一安装座(1)设有供所述电热膜管(5)电导通的开关组件(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具有沿所述电热膜管(5)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8),所述外壳(2)的端部一体成型有攻丝部(7),所述外壳(2)端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外缘(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21)、第一出水流道(19),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腔(16)、第三腔(18),所述第一腔(16)连通进水流道,所述第三腔(18)连通第一出水流道,所述第一出水流道(19)和所述加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有阀体(3),所述阀体能够用于所述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阻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二腔(17),所述第二腔(17)能够在所述阀体的控制下与所述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者不连通;所述即热水龙头具有弹性顶头(15),所述弹性顶头(15)位于所述第二腔(17),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所述弹性顶头(15)与所述第二接电部(10)动作配合,所述电热膜管(5)安装有电极部(4),所述电极部(4)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串联,所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所述弹性顶头(15)在第二腔内水压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接电部(10)接触,并通过所述弹性顶头(15)使所述第一接电部(9)和第二接电部(10)电导通,所述开关组件(29)包括所述阀体、所述弹性顶头(15)、所述第一接电部(9)、所述第二接电部(1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水龙头包括进水座,所述流水通道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流水通道的另有部分位于所述进水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出水流道(19),所述进水座的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21)、第一腔(16)、第二腔(17)、第三腔(18),所述第一腔(16)连通进水流道,所述第三腔(18)连通第一出水流道,所述第一出水流道(19)和所述加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17)能够在所述阀体的控制下与所述第一腔、第三腔连通或者不连通;所述即热水龙头具有弹性顶头(15),所述弹性顶头(15)位于所述第二腔(17),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所述弹性顶头(15)与所述第二接电部(10)动作配合,所述电热膜管(5)安装有电极部(4),所述电极部(4)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串联,所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所述弹性顶头(15)在第二腔内水压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二接电部(10)接触,并通过所述弹性顶头(15)使所述第一接电部(9)和第二接电部(10)电导通,所述开关组件(29)包括所述阀体、所述弹性顶头(15)、所述第一接电部(9)、所述第二接电部(10)。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头(15)包括环体部(23),所述环体部(23)与所述第二腔(17)对应的壁部密封,所述环体部(23)远离阀体
(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膜(24),所述弹性膜(24)在未受压下朝向所述阀体(3)方向凹陷,所述弹性膜(24)远离阀体(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背向所述阀体(3)突出的凸起(25),所述第二接电部(10)具有弹性导电臂(14),所述第一接电部(9)具有定导电臂(13),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导电臂(14)与所述定导电臂(13)不接触,所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相连通时,水压作用下所述弹性膜(24)突出使所述凸起(25)带动所述弹性导电臂(14)与所述定导电臂(13)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还具有第三接电部(11)、第四接电部(12),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有线路板(20),所述第一接电部(9)连接电源线火线和线路板火线,所述第二接电部(10)连接电热膜管(5)火线,所述第三接电部(11)连接电热膜管(5)零线和线路板零线,所述第四接电部(12)连接电源线接地线和电热膜管(5)接地线,所述开关组件(29)包括所述第三接电部(11)、所述第四接电部(12)、所述线路板(20)。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水龙头包括第二安装座(27),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设于所述电热膜管(5)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座和所述电热膜管(5)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出水流道(28),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具有沿所述电热膜管(5)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8),所述即热水龙头包括有保护罩(6),所述第一安装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保护罩(6)内,所述保护罩(6)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外缘(8)固定,所述流水通道包括进水流道(21)、第一出水流道(19),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腔(16)、第三腔(18),所述第一腔(16)连通进水流道,所述第三腔(18)连通第一出水流道,所述第一出水流道(19)和所述加热通道连通;所述保护罩(6)另一端具有进水接头(26),所述进水流道(21)与进水接头(26)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具有沿所述电热膜管(5)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外缘(8),所述外缘(8)具有贯穿孔,所述电热膜管(5)安装有电极部(4),所述电极部(4)设置于所述电热膜管(5)外周,所述电极部(4)电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独立设置的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10),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接电部(9)、第二接电部电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即热水龙头,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部的电热膜管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电热膜管的一端部,所述电热膜管内部具有加热通道,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加热通道连通的流水通道,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和所述电热膜管的外壁或内壁配合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密封,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供所述电热膜管电导通的开关组件。本装置采用电热膜管作为流体加热元件,电热膜管内部具有加热通道,加热效率较高,第一安装座具有与所述电热膜管的加热通道连通的流水通道,第一安装座和电热膜管装配简单,整体结构简单。整体结构简单。整体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涂均 胡如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