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夹血氧仪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2-21  1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夹血氧仪。


背景技术:

2.脉搏血氧仪所测的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液中氧气含量,过低会造成肌体供氧不足,过高会导致细胞老化,及时了解肌体的血氧饱和度能提前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3.脉搏血氧仪可以区分为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手持脉搏血氧仪、台式脉搏血氧仪等,其中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小巧便于携带,更适合家用。进行血氧饱和度测量时,较多采用的是无创测量,一般采用光电形式,主要是采用光发射器发出至少两个波长的光,然后采用光接收器采集被生理组织衰减之后的光信号,通过至少两个不同波长信号随着血液信号变换之后的信号,采用朗博-比尔定律进行计算得到血氧饱和度数值,同时也可以获得脉率等生理参数信息。不同个体在用手指测量时,由于指垫受到的压力不等及手指尺寸不同,在测试时会因为手指与指垫接触不当导致外界光束射入而影响个体生理参数的收集,产生测量误差。
4.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指夹血氧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指夹血氧仪,使手指在检测时因弹性按压被紧密包裹,从而阻断外界光线干扰,增加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夹血氧仪,包括通过连接件组合在一起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具有用于供手指放置的空间,所述空间中设有用于供手指按压的可回弹部件,所述可回弹部件开设有用于供光信号通过的开口。
7.优选地,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指垫支撑框,所述指垫支撑框设有支撑所述指垫的弹性件。
8.优选地,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支架,所述指垫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装配于所述空间且所述指垫、所述支架和所述空间之间形成空腔。
9.优选地,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空间处设置有用于增大所述空腔的体积的孔或槽。
10.优选地,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支架,所述指垫与所述支架组成一体且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支架在所述空间中固定。
11.优选地,所述空腔为密闭结构,所述空腔中具有填充物。
12.优选地,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的可回弹部件i,和/或,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的可回弹部件ii。
13.优选地,包括设有温度传感器的导热部件,所述可回弹部件还设有供所述导热部件露出的热源开口。
14.优选地,包括供所述导热部件接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温度变化处理
后得到血流速度。
15.优选地,所述指垫包括用于供手指按压的主体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外周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在所述上壳和/或所述下壳中定位匹配,所述定位部呈突出状或凹陷状。
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夹血氧仪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通过连接件组合在一起,组合在一起的上壳和下壳之间具有空间,该空间用于供手指放置,从而进行无创测量血氧饱和度;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该指夹血氧仪在空间中设置可回弹部件,可回弹部件开设有开口,开口供测量用的光信号通过。
17.在该指夹血氧仪的使用过程中,手指在空间中进行检测时按压可回弹部件,可回弹部件因按压产生回弹,使手指因弹性按压被紧密包裹,手指与可回弹部件之间接触紧密没有间隙,从而阻断外界光线干扰,增加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夹血氧仪的拆分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热部件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主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左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俯视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背视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主视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左视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俯视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背视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右视图。
31.其中:
32.1-盖板、2-下壳外壳、3-按键帽、4-电路板、5-下壳内壳、6-导热部件、7-可回弹部件i、8-热源开口、9-可回弹部件ii、10-电池仓、11-上壳外壳、12-连体电极、13-上壳底壳、14-开口i、15-连接件、16-开口ii、17-回弹部、18-底部、19-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请参考图1至图1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夹血氧仪的拆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的一种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热部件的一种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左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的背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主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左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俯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背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回弹部件ii的右视图。
36.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夹血氧仪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中具备血氧检测所必需的部件,上壳和下壳通过连接件15组合在一起,组合在一起的上壳和下壳之间具有空间,该空间用于供手指放置,利用上述结构即可进行无创测量血氧饱和度。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该指夹血氧仪在空间中设置可回弹部件,可回弹部件开设有开口,开口根据需要包括开口和开口及通道两种形式,目的在于供测量用的光信号通过。
37.在该指夹血氧仪的使用过程中,手指在空间中进行检测时按压可回弹部件,可回弹部件因按压产生回弹,使手指因弹性按压被紧密包裹,手指与可回弹部件之间接触紧密没有间隙,从而阻断外界光线干扰,增加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38.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改进点之一在于可回弹部件对手指的回弹包裹,从而产生了使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可有效避免外界光线干扰的有益效果。除此以外,至于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的具体设置形式以及检测原理,可参照现有技术;也就是说,上壳和下壳中的结构可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设置,如电路单元、光信号单元等,光信号单元的光信号通过上述可回弹部件的开口即可实现检测,更详细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仅是限定了可回弹部件在指夹血氧仪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效果,并没有具体限定可回弹部件的结构形式只能是哪一种;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效果的可回弹部件的结构性视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40.示例性的,在一种可回弹部件的结构说明中,可回弹部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指垫,由于手指的压力使得弹性指垫与手指形成良好接触。如图2所示,弹性指垫的中心为底部18,底部18的四周为回弹部17,延伸部19位于回弹部17以外;当弹性指垫形成弹性形变时,弹性指垫的底部18下沉,弹性指垫的延伸部19形变小于底部18形变,对手指形成包覆效果,进一步遮挡外界光线并稳定手指。
41.在此基础上,还可对指垫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指垫有一定厚度,厚度本身出现压缩量时是为了产生弹性形变;指垫包括供手指按压的主体以及位于主体外周的定位部,主体厚度由外向内逐渐变薄,在空间的中部区域最薄,从而适应手指的形状;弹性指垫是内部中空结构,提高按压时的回弹效果;指垫的边缘部是硬性,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定位部呈突出状或凹陷状,设置在指垫的外周面上,空间中即上壳和/或下壳中设置有对应外周面的凹进部或突出部,使指垫定位匹配,使指垫安装定位准确。
42.示例性的,在一种可回弹部件的结构说明中,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指垫支撑框,
指垫支撑框设有支撑指垫的弹性件。
43.在本实施例中,指垫可采用与手指相仿形状的表面,从而增加与手指的接触面积并提高贴合效果。弹性件可采用若干数量的弹簧,不具体限制弹簧个数,只要利于整体产生回弹时的伸缩运动即可。使用时,由于手指会对可回弹部件形成压力,使得弹簧收缩,与手指形成良好接触。
44.示例性的,在一种可回弹部件的结构说明中,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支架,指垫设置于支架,支架装配于空间且指垫、支架和空间之间形成空腔。
45.在本实施例中,在原理中,可回弹部件是由指垫和支架组成,支架位于指垫和壳体之间,利用指垫、支架和空间之间形成的空腔,指垫具有可伸缩性,使用时手指下压指垫,指垫在空腔内形成弹性形变。
46.进一步的,可回弹部件也可以是指垫和空间配合形成空腔,这时支架和指垫相当于是一个结构的不同位置,指垫为供按压的部分,支架为在空间中连接装配的部分。空腔内的空间处设置有用于增大空腔的体积的孔或槽,也就是形成空间的上壳和下壳上设有沟道或是镂空,通过增大可回弹部件的弹出空间,确保手指与可回弹部件接触充分。
47.示例性的,在一种可回弹部件的结构说明中,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支架,指垫与支架组成一体且内部具有空腔,支架在空间中固定。
4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指垫和支架组成一整体,便于拆装,不同尺寸的整体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指,可拆卸便于清洁。区别于上述指垫、支架和空间之间形成空腔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空腔位于一体的指垫和支架的内部,无需借助空间参与空腔的形成。在原理中,利用一体的指垫和支架内部形成的空腔,指垫具有可伸缩性,使用时手指下压指垫,指垫在空腔内形成弹性形变。
49.进一步的,空腔为密闭结构,空腔中具有填充物。
5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空腔为密闭结构,能提升血氧仪的防水、抗震效果。在空腔中添加填充物,填充物可以是流体,将流体保持在空腔中,流体可以是气体,诸如空气、氮气、另外的气体或其组合,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51.除此以外,可回弹部件的数量及设置位置也不受具体限制,包括设置于上壳的可回弹部件i7,和/或,可回弹部件包括设置于下壳的可回弹部件ii9;也就是说,可回弹部件的数量可以是一个,设置在上壳或下壳,也可以是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壳和下壳,两个可回弹部件组合包裹手指,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52.示例性的,下壳由下壳外壳2和下壳内壳5组合构成,上壳由上壳底壳13和上壳外壳11组合构成。除此以外,电路板4设置在下壳中,光接收器设置在下壳中,下壳还设有盖板1和按键帽3;光发射器设置在上壳中,上壳还设有电池仓10和连体电极12。
53.需要再次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54.在本实施例中,可回弹部件包括可回弹部件i7和可回弹部件ii9,可回弹部件i7位于下壳的下壳内壳5,可回弹部件i7的延伸部分与壳体边沿接触,可回弹部件ii9位于上壳的电池仓10,可回弹部件i7和可回弹部件ii9之间形成了供手指进入的检测腔。可回弹部件i7对应光接收器设置了开口i14,可回弹部件ii9对应光发射器设置了开口ii16,使得上壳的光发射器的光信号能进入并经过检测腔后进入下壳并被光接收器收到后发送信号给电路板4。
55.具体而言,以可回弹部件i7为例,指垫包括上层,下层,接触手指的一侧为上层,接触壳体的一侧为下层,光接收器贴装在上层的开口i14区域,进一步包括中层,光接收器位于上层和中层之间,中层可以是只有窗口大小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下层相同大小的尺寸,层分为软性部分和硬性部分,硬性部分可以是层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借助壳体形成的硬性结构。
56.在此基础上,上述开口处设有挡片,用于防水防尘,挡片与指垫一体注塑成形。
57.进一步的,连接件15具体为扭簧,上壳与下壳通过两个扭簧转动装配。
5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指夹血氧仪:不仅通过可回弹部件增加手指与可回弹部件的接触面积,确保手指与可回弹部件中心部分设置的光接收器开口密切接触,阻断外界光线干扰,增加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还通过下述导热部件6检测手指末梢的血流速度。
59.具体而言,包括设有温度传感器的导热部件6,可回弹部件还设有供导热部件6露出的热源开口8。
60.除此以外,导热部件6接入电路板4,电路板4用于根据温度变化处理后得到血流速度。
61.在本实施例中,导热部件6设置于下壳中,此时可回弹部件i7还设置有热源开口8,热源开口8根据可回弹部件i7的结构形式分为开口和开口及通道两种形式,目的在于供导热部件6通过。
62.在使用时,导热部件6用于测量手指的热量,导热部件6一端固定连接在电路板4上,使用时另一端穿过热源开口8与手指接触,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热部件6上,检测导热部件6上因热量变化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并将温度变化信号传输到电路板4上的微处理器中,进而实现利用导热部件6的温度变化检测手指末梢的血流速度,进而通过血流速度值判断血液循环快慢,帮助分析血氧高低的成因。
6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6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夹血氧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指夹血氧仪,包括通过连接件(15)组合在一起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具有用于供手指放置的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中设有用于供手指按压的可回弹部件,所述可回弹部件开设有用于供光信号通过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指垫支撑框,所述指垫支撑框设有支撑所述指垫的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支架,所述指垫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装配于所述空间且所述指垫、所述支架和所述空间之间形成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空间处设置有用于增大所述空腔的体积的孔或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指垫和支架,所述指垫与所述支架组成一体且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支架在所述空间中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为密闭结构,所述空腔中具有填充物。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的可回弹部件i(7),和/或,所述可回弹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的可回弹部件ii(9)。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温度传感器的导热部件(6),所述可回弹部件还设有供所述导热部件(6)露出的热源开口(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所述导热部件(6)接入的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用于根据温度变化处理后得到血流速度。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指夹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垫包括用于供手指按压的主体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外周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在所述上壳和/或所述下壳中定位匹配,所述定位部呈突出状或凹陷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指夹血氧仪,包括通过连接件组合在一起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具有用于供手指放置的空间,所述空间中设有用于供手指按压的可回弹部件,所述可回弹部件开设有用于供光信号通过的开口。上述指夹血氧仪使手指在检测时因弹性按压被紧密包裹,从而阻断外界光线干扰,增加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量血氧饱和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量血氧饱和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玲 赵亚涛 宋智超 张靓 张玲敏 张洪鑫 俞金洋 方保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24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