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02-23  130



1.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2.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化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化学品,是精细化工的重要产品,享有“工业味精”的美称。其能够改变液体的表面、液-液界面以及液-固界面的性质,在溶剂之中添加了表面活性剂,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损耗溶剂的表面张力,进而改变体系的表面状态。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需求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各行各业都开始致力于开发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且更多元化的产品,特别是化妆品行业。
3.目前市场上的表面活性剂主要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主,其中长链脂肪醇的烃基一般是c8-18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烃基基团,该烃基可以是直链的,也可以是带支链的。该类产品具有扩散、匀染、润湿、发泡等良好综合性能,但其仍存在流动性能差,扩散不均匀等缺点,如果可以将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降低,就能够更好的使溶液均匀扩散于物质表面,提升溶液质量的同时能够很好的降低溶液所需量,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脂肪醇聚醚存在流动性能差,分散不均匀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性能的工艺方法,该方法所制得的脂肪醇聚醚具有低分子分布,低表面张力等优良改性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一种长链脂肪醇和一种短链醇为起始剂,通过混合催化剂催化加成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
6.具体步骤为:
7.将所述起始剂和混合催化剂投入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的环境下脱水,升温至环氧丙烷反应温度后,加入环氧丙烷加成得到中间体,待到熟化完毕,继续升温至环氧乙烷反应温度,加入环氧乙烷加成得到产物即所述混合醇聚醚;待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除去碱性催化剂。
8.进一步地,所选的起始剂为一种长链脂肪醇c18醇和一种短链醇异丁醇的混合物。
9.进一步地,起始剂的比例为c18醇:异丁醇为7mol:3mol。
10.进一步地,环氧丙烷与起始剂的摩尔比为23mol:1mol。
11.优选地,环氧丙烷加成的反应温度为115℃-120℃。
12.进一步地,所选的混合催化剂为koh和mgco3。
13.优选地,混合催化剂的比例koh:mgco3为3mol:1mol。
14.进一步地,环氧乙烷与起始剂的摩尔比为8mol:1mol。
15.优选地,环氧乙烷加成的反应温度为145℃-150℃。
16.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
17.为解决脂肪醇聚醚存在流动性能差,分散不均匀的缺点,本发明选用一种长链脂肪醇c18醇和一种短链醇异丁醇为起始剂,短链醇的引入使得长链脂肪醇分子间的电性排斥作用减弱,电性吸引能力增加,导致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同时,由于增加了分子中的羟值含量,分子中的氢键作用增加,使其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18.同时,通过改用适当比例的混合催化剂催化,使得反应过程平稳迅速,起始剂在koh的作用下解离出醇负离子,醇负离子与环氧丙烷加成,生成可继续加成的醇醚负离子,醇醚负离子不断与环氧乙烷反应,得到聚醚单体。同时mgco3会与乙氧基醇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相互之间的挤压,削弱了金属阳离子与乙氧基醚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反应生成的产物的分子分布窄,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系数,能够更好的运用于要求性能高的化妆品行业。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20.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21.实施例1
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3.将摩尔比为3:1的1.27gkoh和0.63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24.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
25.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26.测得分子分布为1.14,表面张力系数为2.5*10-2
n/m,凝固点为-15℃。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9.将摩尔比为2:1的1.09gkoh和0.81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30.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
31.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
化剂。
32.测得分子分布为1.20,表面张力系数为2.8*10-2
n/m,凝固点为-10℃。
33.实施例3
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35.将摩尔比为1:1的0.76gkoh和1.14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36.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
37.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38.测得分子分布为1.25,表面张力系数为3.0*10-2
n/m,凝固点为-8℃。
39.实施例4
4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41.将摩尔比为1:2的0.48gkoh和1.42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42.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
43.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44.测得分子分布为1.16,表面张力系数为3.3*10-2
n/m,凝固点为-8℃。
45.实施例5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47.将摩尔比为1:3的0.35gkoh和1.55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48.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
49.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50.测得分子分布为1.10,表面张力系数为3.5*10-2
n/m,凝固点为-5℃。
51.实施例6
5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53.将摩尔比为4:1的1.38gkoh和0.52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54.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
55.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56.测得分子分布为1.38,表面张力系数为3.7*10-2
n/m,凝固点为0℃。
57.实施例7
5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59.将摩尔比为1:4的0.27gkoh和1.63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60.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
61.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62.测得分子分布为1.11,表面张力系数为3.8*10-2
n/m,凝固点为2℃。
63.对比例1
64.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koh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65.测得分子分布为1.33,表面张力系数为4.3*10-2
n/m,凝固点为3℃。
66.对比例2
67.将189.3gc18脂肪醇和22.2g异丁醇,1.90g mgco3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68.测得分子分布为1.11,表面张力系数为4.7*10-2
n/m,凝固点为5℃。
69.对比例3
70.将270gc18脂肪醇,1.90g koh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71.测得分子分布为1.35,表面张力系数为5.0*10-2n/m,凝固点为6℃。
72.对比例4
73.将摩尔比为3:1的1.27gkoh和0.63gmgco3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粉末状制备成混合催化剂;
74.将270gc18脂肪醇,1.9g上述混合催化剂投入2.5l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3次,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下脱水1h后,升温至115℃,缓慢开始加入1334g环氧丙烷,滴加速度均匀,并控制反应温度在115℃-120℃反应,待到环氧丙烷全部滴加完毕后,进行熟化至釜内压力基本不变。降温至100℃后脱去釜内气体到真空度≥0.095mpa。继续升温至145℃加入352g环氧乙烷,缓慢均匀加入后,熟化,待反应完毕后,降温脱气处理,后续通过后处理除去混合催化剂。
75.测得分子分布为1.20,表面张力系数为2.8*10-2n/m,凝固点为-7℃。
76.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77.78.[0079][0080]
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混合催化剂的比例在koh:mgco3摩尔比3:1的时候,所得到的混合聚醚的表面张力系数最小,凝固点最低,效果最好。采用单c18脂肪醇作为起始剂,单koh作为催化剂,所得到的混合聚醚的表面张力系数最大,凝固点最高,效果最差。而采用单c18脂肪醇作为起始剂,但采用混合催化剂koh/mgco3(摩尔比3:1)时,所得到的混合聚醚的表面张力系数和凝固点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采用c18醇和异丁醇混合起始剂,但是采用单一催化剂时,所得到的混合聚醚的表面张力系数和凝固点的效果也不好。
[008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一种长链脂肪醇和一种短链醇为起始剂,通过混合催化剂催化加成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所述起始剂和混合催化剂投入反应釜中,置换釜内n2,在真空度≥0.095mpa,100℃-105℃的环境下脱水,升温至环氧丙烷反应温度后,加入环氧丙烷加成得到中间体,待到熟化完毕,继续升温至环氧乙烷反应温度,加入环氧乙烷加成得到产物即所述混合醇聚醚;待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除去碱性催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起始剂为一种长链脂肪醇c18醇和一种短链醇异丁醇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剂的摩尔比例为:c18醇:异丁醇=7: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丙烷与所述起始剂的摩尔比为23: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环氧乙烷与所述起始剂的摩尔比为8: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混合催化剂为koh和mgco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催化剂的摩尔比例koh:mgco3为3: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丙烷加成的反应温度为115℃-120℃。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乙烷加成的反应温度为145℃-1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表面张力的混合醇聚醚及其制备方法,选用一种长链脂肪醇C18醇和一种短链醇异丁醇为起始剂,通过一定比例的混合催化剂催化加成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从而得到一种表面张力降低的混合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本发明通过混合催化剂使得制备的聚醚具有较高的单醚选择性,得到的乙氧基化产品的醇转化率高,分子量分布适中,同时最终得到的醇醚具有低表面张力的特性,从而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浸润性和铺展性,能够更好的运用于纺织业,制造业和洗涤行业中,尤其是能作为优等品运用于化妆行业,使得化妆品具有更好的细腻肤感和滋润,保湿效果。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高超。超。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 金一丰 王马济世 郏超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皇马尚宜新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 浙江皇马特种表面活性剂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25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