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安全生产巷道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2.在掘进工作面施工期间,工人在迎脸下方及附近作业,巷道迎脸处高度在3m以上,裸露迎脸岩体因裂隙发育、受压,易破碎滚落伤人,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十分必要。
3.目前对裸露的迎脸岩体广泛应用的防护措施为:使用规格为宽
×
长=1m
×
2m的锚网配合左旋螺纹钢锚杆对裸露迎脸岩体进行防护,或者使用聚酯纤维增强塑料防护网配合玻璃纤维锚杆对裸露迎脸岩体进行防护,以上防护方式为一次性防护,防护材料中的锚杆不能回收复用,材料费用投入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迎脸防护网加以改进,以利于现场施工和节约材料费用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成本、占用巷道空间小的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
5.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包括多片防护网模块,每片防护网模块的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脚,每片防护网模块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杆,每个防护网支撑杆的长度均可调节,多个防护网支撑杆的尾端均与固定尾椎固定连接,多片防护网模块拼装、拼装外形与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相适应。
6.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中,所述防护网支撑脚包括固定圆板和垂直固定于固定圆板后表面中心的支撑爪,固定圆板焊接于防护网模块上,支撑爪的长度为150~200mm。
7.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中,所述固定尾椎包括下端为锥端的圆柱体和与圆柱体垂直连接的连接销。
8.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中,每个防护网支撑杆均包括短杆、套装在短杆外的中空长杆、固定圆环、紧固螺栓,多个固定圆环均套装在固定尾椎的连接销上固定,短杆包括球铰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长杆一端与固定圆环固定连接,长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
9.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中,每片防护网模块的前表面、焊接固定圆板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管,短杆的第一杆体的端部插接于插接管内。
10.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中,防护网模块有4片,分别为有两片扇形防护网模块和两片矩形防护网模块,4片防护网模块通过铰链铰接拼装。
11.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中,短杆的第二杆体上设置有多组两两对称的螺栓穿设孔。
1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采用4片防护网模块通过铰链拼装而成,可根据不同巷道断面尺寸进行加工拼装,拆解后可靠帮堆放,占用巷道空间较小,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14.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利用防护网支撑脚保持与迎脸150~200mm作业空间,有利于炮掘工作面在防护网内安装炸药和连线,同时可防止迎脸掉矸伤人,装药工作结束后,防护网可整体后移、折叠、解体,不会对迎脸进行二次扰动掉矸,不会造成雷管引线与金属网接触造成短路。且由于防护网支撑杆占用迎头作业空间较小,不影响两侧栽棚腿作业。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的主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的俯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的左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也是使用状态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尾椎与防护网支撑杆的连接图;
21.图6为沿图5中的a向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网支撑脚的主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网支撑脚的俯视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网支撑脚的左视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杆体与防护网支撑脚的插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包括4片防护网模块1,其中有两片扇形防护网模块11和两片矩形防护网模块12,相邻的两片防护网模块之间均通过铰链7铰接拼装,拼装后外形为拱形,与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相适应。
27.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还包括固定尾椎5,每片防护网模块1的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脚6,每片防护网模块1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杆2,每个防护网支撑杆2的长度均可调节,多个防护网支撑杆2的尾端均与固定尾椎5固定连接。如图5、6所示,固定尾椎5包括下端为锥端的圆柱体51和与圆柱体51垂直连接的连接销52。每个防护网支撑杆2均包括短杆21、套装在短杆21外的中空长杆22、固定圆环23、紧固螺栓24,短杆21包括球铰连接的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长杆22一端与固定圆环23固定连接,长杆22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212通过紧固螺栓24连接在一起。多个固定圆环23均套装在固定尾椎5的连接销52上固定,即四个防护网支撑杆2与固定尾椎通过固定圆环23套装在连接销52上实现固定连接。
28.如图7-9所示,防护网支撑脚6包括固定圆板61和垂直固定于固定圆板61后表面中心的支撑爪62,固定圆板61居中焊接于防护网模块1上;支撑爪62采用七根圆钢制成,三根
圆钢的一端均焊接在第四根圆钢的一端,且三根圆钢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并将该平面均分;第四根圆钢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圆板61的后表面中心,剩余三根圆钢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根圆钢之间。
29.支撑爪62的长度l为150~200mm。支撑爪的长度可保证防护网与掘进工作面迎脸有足够的装药、连线及排碎矸作业空间。
30.如图4、10所示,每片防护网模块1的前表面、焊接固定圆板61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管13,短杆21的第一杆体211的端部插接于插接管13内。短杆21的第二杆体212上设置有多组两两对称的螺栓穿设孔,可根据所需支撑杆的长度选择一组螺栓穿设孔,将紧固螺栓穿入,实现短杆21与长杆22的连接,选择不同的螺栓穿设孔,则防护网支撑杆的长度不同,实现了防护网支撑杆的整体长度的调节。又由于短杆的第一杆体211与第二杆体212之间铰接,第一杆体211可360
°
调向,便于将短杆的第一杆体211插入插接管13内。
31.本实用新型在掘进工作面使用时,先将两片矩形防护网模块12通过铰链7组装在一起并张开,通过下部的两个防护网支撑杆2配合固定尾椎5将下部防护网(指两片矩形防护网模块12组装后的防护网)固定到巷道底板上,然后再利用铰链7和上部的防护网支撑杆2分别安装上方的两片扇形防护网模块11配合固定尾椎5,完成整个迎脸防护网的安装,再根据现场环境整体挪移防护网和利用紧固螺栓调整支撑杆的伸长度,保证防护网支撑脚6紧贴掘进工作面迎脸,同时利用防护网支撑杆2和固定尾椎5稳固防护网,隔开迎脸掉矸,防止伤人,在巷道支护工作结束后,将防护网整体挪移、后撤解体,靠帮堆放,便于下次使用。
32.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由4片防护网模块通过铰链拼装而成,可根据不同巷道断面尺寸进行加工拼装;拆解后可靠帮堆放,占用巷道空间较小。
33.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防护网支撑杆为可伸缩杆,长度可调节,根据巷道坡度、高度调整支撑杆长度,适应作业环境更广。防护网支撑杆2与防护网模块1通过在防护网模块1上防护网支撑脚位置处焊接的插接管13固定,第一杆体211端部插入插接管13内固定,第一杆体211为球铰连接,可实现360
°
调向,便于防护网支撑杆的短杆21插入防护网模块1的插接管13内,操作简便。
34.本实用新型具有易加工、安装挪移方便、可循环往复使用、拆解占用空间小、节省材料费用投入等优点,对于井工巷道炮掘工作面和综掘架棚支护工作面迎脸防护使用效果更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片防护网模块(1)、固定尾椎(5),每片防护网模块(1)的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脚(6),每片防护网模块(1)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杆(2),每个防护网支撑杆(2)的长度均可调节,多个防护网支撑杆(2)的尾端均与固定尾椎(5)固定连接,多片防护网模块(1)拼装、拼装外形与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尾椎(5)包括下端为锥端的圆柱体(51)和与圆柱体(51)垂直连接的连接销(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支撑脚(6)包括固定圆板(61)和垂直固定于固定圆板(61)后表面中心的支撑爪(62),固定圆板(61)焊接于防护网模块(1)上,支撑爪(62)的高度为150~2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每个防护网支撑杆(2)均包括短杆(21)、套装在短杆(21)外的中空长杆(22)、固定圆环(23)、紧固螺栓(24),多个固定圆环(23)均套装在固定尾椎(5)的连接销(52)上固定,短杆(21)包括球铰连接的第一杆体(211)和第二杆体(212),长杆(22)一端与固定圆环(23)固定连接,长杆(22)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通过紧固螺栓(24)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每片防护网模块(1)的前表面、焊接固定圆板(61)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管(13),短杆(21)的第一杆体的端部插接于插接管(13)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特征在于:防护网模块(1)有4片,分别为有两片扇形防护网模块(11)和两片矩形防护网模块(12),4片防护网模块通过铰链(7)铰接拼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21)的第二杆体上设置有多组两两对称的螺栓穿设孔。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包括多片防护网模块,每片防护网模块的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脚,每片防护网模块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网支撑杆,每个防护网支撑杆的长度均可调节,多个防护网支撑杆的尾端均与固定尾椎固定连接,多片防护网模块拼装、拼装外形与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相适应。本实用新型可循环便携矿用掘进工作面迎脸防护网,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占用巷道空间小,对于井工巷道炮掘工作面和综掘架棚支护工作面迎脸防护使用效果更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郭辉 马守龙 孙茂如 岳喜占 刘志超 张寿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