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
背景技术:2.现有过氧化工艺安全技能培训考核时,采用的是纯仿真的形式进行,不走任何物料,使用的全部都是仿真仪表阀门,而且工艺流程、控制逻辑方案不完整,过于简化,偏重考试取证,功能单一、培训内容空洞,实物装置的外形及安装形式、仪表的种类及样式、dcs控制系统等与实际生产现场差别巨大,对工业生产现场的安全工作实际指导意义微小,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校学生和从业人员的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使操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主要设备的结构和用途,且控制方案真实贴近生产实际,进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学生和从业人员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水平;另外,采用水和空气作为替代物料,运行物料具有安全、环保、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包括dcs控制系统、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及安装于所述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上的现场仪表模块,所述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所述现场仪表模块分别通过信号电缆与所述dcs控制系统连接;
5.所述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包括磷酸贮存槽、氢化液贮存槽、氢化液泵、冷却器、氧化塔、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第二氧化液分离器;
6.所述氧化塔为三节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节塔、中节塔及下节塔;所述上节塔、所述中节塔及所述下节塔上均设有上部工作液出口、下部工作液进口、下部排料口;所述上节塔的下部设有氢化液进口,所述中节塔的下部和所述下节塔的下部均设有空气进口,所述下节塔的上部设有氧化液出口;
7.所述磷酸贮存槽、所述氢化液泵、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所述氢化液进口、所述氧化液出口、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进料口、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所述氧化液贮存槽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所述氢化液贮存槽的出料口与所述磷酸贮存槽和所述氢化液泵之间的管线连通,
8.所述中节塔上的空气进口、所述下节塔上的空气进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空压站空气总管连接;
9.所述上节塔的上部工作液出口与所述中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中节塔的上部工作液出口、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上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
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通过管线与所述下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现场仪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阀、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第一电磁阀、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第二电动阀、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三电动阀、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第四电动阀、第二电磁阀、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五电动阀、第三电磁阀、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十电动阀及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
11.所述氢化液泵与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所述氢化液贮存槽上设有所述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
12.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氢化液进口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所述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通过管线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之间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十电动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十电动阀连接;
13.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上设有所述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所述氧化液贮存槽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分别与第二电动阀连接;
14.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所述下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上设有所述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三电动阀连接;
15.所述中节塔上的空气进口与空压站空气总管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四电动阀、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四电动阀连接;
16.所述下节塔上的空气进口与空压站空气总管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五电动阀、所述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五电动阀连接;
17.所述dcs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电磁阀、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连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现场仪表模块还包括第六电动阀、第四电磁阀;
19.所述上节塔顶部设有尾气排放口,所述尾气排放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线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另一路通过管线与放空系统连接,其中,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六电动阀,与放空系统连接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dcs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动阀、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还
包括esd紧急停车系统;
21.所述尾气排放口的出口处设有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所述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动阀、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esd紧急停车系统与所述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连接。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节塔、所述中节塔及所述下节塔内均设有u型冷却管,所述u型冷却管通过管线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通;
23.所述上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七电动阀,所述中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八电动阀,所述下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九电动阀;
24.所述上节塔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所述中节塔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所述下节塔上设有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所述上节塔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分别与第七电动阀、所述氢化液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与第八电动阀连接,所述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与第九电动阀连接;
25.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分别与第七电动阀、第八电动阀、第九电动阀、所述氢化液泵、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esd紧急停车系统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连接;
26.所述dcs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连接。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节塔的下部排料口、所述中节塔的下部排料口、所述下节塔的下部排料口并联后通过管线与事故槽的进料口连接,所述上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所述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七电磁阀,所述中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所述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八电磁阀,所述下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所述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九电磁阀;
28.所述上节塔的下部排空口、所述中节塔的下部排空口、所述下节塔的下部排空口并联后通过管线与配置槽的进料口连接;
29.所述esd紧急停车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第九电磁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氢化液泵连接。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现场仪表模块还包括现场液位计,所述磷酸贮存槽、所述氢化液贮存槽及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上均设有所述现场液位计。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塔和第一氧化液分离器旁侧均设置有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所述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包括仿真灭火器、火焰盆及烟雾发生器。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上设置有安全阀。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遵循工艺原理,使操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主要设备的结构和用途,控制方案真实贴近生产实际,进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学生和从业人员的
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艺作业安全技能水平。
3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各仪表均真实可操作性,增强了实训教学的真实感,提高了培训体验感,同时让学员在学习时增强化工操作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使用替代物料——水和空气进行走料,避免了真实物料的危险性及成本高等缺点,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37.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通过在氧化塔和第二氧化液分离器旁侧设置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在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艺作业培训与考核的同时还能够对学员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操作进行培训与考核。
38.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采用仿真模拟的形式进行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实操考培,能够实现将学校学生、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危险化工工艺作业安全培训、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培训、职业安全健康等多种培训进行融和,形成一完整、科学、有效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系统。
附图说明
3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各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42.第一电动阀1、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2、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3、第一电磁阀4、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5、第二电动阀6、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7、第三电动阀8、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9、第四电动阀10、第二电磁阀11、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2、第五电动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5、第六电动阀16、第四电磁阀17、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18、第七电动阀19、第八电动阀20、第九电动阀21、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22、第十电动阀23、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4、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5、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6、第七电磁阀27、第八电磁阀28、第九电磁阀29、氢化液贮存槽30、磷酸贮存槽31、氢化液泵32、冷却器33、氧化塔34、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4.实施例
45.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包括dcs控制系统、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及安装于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上的现场仪
表模块,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现场仪表模块分别通过信号电缆与dcs 控制系统连接。
46.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的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包括磷酸贮存槽31、氢化液贮存槽 30、氢化液泵32、冷却器33、氧化塔34、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
47.其中,氧化塔34为三节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节塔、中节塔及下节塔;上节塔、中节塔及下节塔上均设有上部工作液出口、下部工作液进口、下部排料口;上节塔的下部设有氢化液进口,中节塔的下部和下节塔的下部均设有空气进口,下节塔的上部设有氧化液出口;
48.磷酸贮存槽31、氢化液泵32、冷却器33的热介质入口、冷却器33的热介质出口、氢化液进口、氧化液出口、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的进料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的出液口处设有用于与氧化液贮存槽连接的管线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氢化液贮存槽30的出料口与磷酸贮存槽31和氢化液泵32之间的管线连通,
49.中节塔上的空气进口、下节塔上的空气进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空压站空气总管连接;
50.上节塔的上部工作液出口与中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通过管线连接,中节塔的上部工作液出口、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的出气口与上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通过管线连接,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的出液口通过管线与下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连接。
51.本实施例中的现场仪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阀1、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2、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3、第一电磁阀4、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5、第二电动阀6、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7、第三电动阀8、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9、第四电动阀10、第二电磁阀11、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2、第五电动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5、第十电动阀23及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4。
52.氢化液泵32与冷却器33的热介质入口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第一电动阀1、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2,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2通过信号线缆与第一电动阀1连接;氢化液贮存槽30上设有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3,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3、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2分别与第一电动阀1连接;
53.冷却器33的热介质出口与氢化液进口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4、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4;冷却器33的冷介质入口通过管线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通,冷却器33的冷介质入口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十电动阀23,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4与第十电动阀23连接;
54.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上设有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5,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的出液口处设置的用于与氧化液贮存槽连接的管线上依次设有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7、第二电动阀6,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5和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7均与第二电动阀6连接;
55.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的出液口与下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三电动阀8,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上设有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9,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9与第三电动阀8连接;
56.中节塔上的空气进口与空压站空气总管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第四电动阀10、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2、第二电磁阀11,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2与第四电动阀10连接;
57.下节塔上的空气进口与空压站空气总管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第五电动阀13、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5、第三电磁阀14,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5与第五电动阀13连接;
58.dcs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3、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2、第一电磁阀4、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5、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9、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7、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2、第二电磁阀11、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15、第三电磁阀14、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4连接。
59.本实施例中的现场仪表模块还包括第六电动阀16、第四电磁阀17;
60.上节塔顶部设有尾气排放口,尾气排放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线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另一路通过管线与放空系统连接,其中,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六电动阀16,与放空系统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四电磁阀17;dcs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第六电动阀16、第四电磁阀17连接。
6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还包括esd紧急停车系统;尾气排放口的出口处设有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18,第六电动阀16 和第三电磁阀17均与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18连接;esd紧急停车系统与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18连接。
62.本实施例中的上节塔、中节塔及下节塔内均设有u型冷却管,u型冷却管通过管线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通;上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七电动阀19,中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八电动阀20,下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九电动阀 21;
63.上节塔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4,中节塔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5,下节塔上设有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6,上节塔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4,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4分别与第七电动阀19、氢化液泵32、第一电磁阀4连接,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5与第八电动阀20连接,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6与第九电动阀21连接;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4分别与第七电动阀 19、第八电动阀20、第九电动阀21、氢化液泵32、第一电磁阀3连接;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4与esd紧急停车系统连接;dcs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22、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5、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26连接。
64.本实施例中的上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中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下节塔的下部排料口并联后通过管线与事故槽的进料口连接,上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七电磁阀27,中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八电磁阀28,下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九电磁阀29;上节塔的下部排空口、中节塔的下部排空口、下节塔的下部排空口并联后通过管线与配置槽的进料口连接;esd紧急停车系统分别与第七电磁阀27、第八电磁阀28、第九电磁阀29、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22、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4、第一氢化液泵32连接。
65.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现场仪表模块还包括现场液位计,磷酸贮存槽31、氢化液贮存槽30及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上均设有现场液位计。
6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氧化塔34和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旁侧均设置有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包括仿真灭火器、火焰盆及烟雾发生器。通过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对学员灭火技能进行考核与培训。
6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上设置有安全阀。
68.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中,过氧化工艺采用
的是过氧化氢制备工艺,原理为:利用醌类物质可以被氢化还原再重新恢复成醌的性质,以烷基蒽醌衍生物为载体,在催化剂催化下被氢化,而后氧化合成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其中,蒽醌法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是以2-乙基蒽醌为载体,以芳烃和磷酸三辛酯为溶剂配制成混合液体工作液。工作液在固定床内于一定的温度、压力和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氢化完成液再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的氧化液经纯水萃取、净化得到双氧水,工作液经处理后循环使用。烷基蒽醌与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配置成工作液,工作液预热器换热后达到55~65℃、0.3mpa后,与氢化塔底来的回流液混合,加入氢化塔上中下三节塔的进口,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通入的氢气发生氢化反应。塔底的氢化液流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去处理装置,底部的液体经氢化液泵32增压后,一部分经预热器换热后与工作液混合,一部分经换热器后进入氧化塔34上段。
69.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进行实训时,具体操作如下:
70.氢化液贮槽中的氢化液和磷酸高位槽的磷酸混合水溶液一起进入氢化液泵32,通过氢化液泵32,氢化液流经氢化液冷却器33使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进入氧化塔34上节塔底部,氧化塔34由三节空塔组成,来自空压站空气总管的新鲜空气从中、下节塔底部通入,并通过底部分散器在塔内分散,向塔内通入的空气量,根据氧化效率及尾气中剩余氧含量(一般为6%~9%左右)而加以控制;
71.进入上节塔底部的氢化液和从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顶部来的气体一起并流向上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由塔上部经连通管进入中节塔底部和底部通入的新鲜空气一起并流而上继续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从中节塔上部连通管出来的气液混合物进入第二氧化液分离器36,液体从底部流出进入下节塔底部,与底部通入的新鲜空气一起并流向上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从下节塔上部连通管出来的气液混合物进入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经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分除气体后,被完全氧化了的工作液(称氧化液)经液位调节阀控制分离后,进入氧化液贮槽,去萃取工段进行萃取精制;
72.从两个第一氧化液分离器35和第二氧化也分离器顶部分离出来的气体汇合后,进入上节塔底部与新鲜氢化液进行氧化反应;
73.上节塔顶部出来的氧化尾气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塔顶压力后去尾气处理系统,以回收尾气中多余的芳烃;
74.氧化塔34上中下各塔节的温度是通过装入氧化塔34内的冷却“u”型管组自动控制通入的循环冷却水量来调节。
75.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充分考虑了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厂的实际情况,使操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及主要设备的结构和用途。
76.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进行实训时,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中设有可循环加工的安全替代物料——水和空气,避免真实物料的危险性及成本高等缺点,降低了运行成本低。
77.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中的管线上还安装有手阀,手阀带有阀位信号反馈器,使得操作者对手阀的操作能够及时反馈至dcs控制系统。实现在中控室自动、手动控制生产现场自动阀的调控、开关等。
78.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中设置有多个联锁控制系统点,具有esd联锁保护功能,当出现超温、超压等异常状态时,系统可及时报警并自动进行处理,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79.本实施例中的各仪表均真实可操作性,增强了实训教学的真实感,提高了培训体验感,同时让学员在学习时增强化工操作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80.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还包括仿真系统和评分系统,dcs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各仪表信号的同时传输仿真系统,dcs控制系统对各仪表发送控制指令时同时传输给仿真系统,仿真系统根据预设的培训模型、dcs控制系统传输的仪表信号和控制指令实时地生成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在不同操作阶段的数据显示信息,并将该数据显示信息发送给dcs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会将所有的输入、输出信号输送给评分系统,评分系统根据预设的考核模型和dcs 控制系统传输给评分系统的信号获得不同操作阶段的阶段评分以及最终评分。其中,仿真系统是一个计算机实时计算软件,与dcs控制系统之间通过后台软件接口直接对接,保证与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使得基础数据的实时更新及计算结果的实时反馈。评分系统是一个计算机实时考核软件,与dcs控制系统之间通过后台软件接口直接对接,保证考核与操作同步进行。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紧扣考试标准设计,遵循工艺原理,融入异常故障,设置事故仿真场景,可实现计算机自动评分。且将先进声光电技术和工业级控制系统融入到装置中,贴近工业现场实际,体现时代特点。
8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dcs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dcs控制系统。本实施例中dcs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各实训区采集参数 (各处理单元内工艺及设备的压力、液位、流量等所有参数)实时显示和采集值越限或故障(各处理单元工艺及设备的高低压、液位等参数及设备故障引起)报警; (2)计量和阀位状态监测;(3)工艺、设备、仪器仪表等故障报警;(4)网络通信中断报警;(5)工艺流程动态显示(各岗位参数显示)、生产日报表、生产月报表、参数趋势曲线等报表自动生成及历史数据的存储与查询;(6)设备启停控制,停电时备用供电装置启用控制;(7)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仪表量程,报警范围设置;(8)可设置生产过程中(含地面工艺和设备)故障(冻堵、泄漏、超压、超温、着火)和处理;(9)实现在中控室自动、手动控制生产现场自动阀的调控、开关等。
82.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能完成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如开工培训、在岗人员技能培训、转岗人员与新入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
83.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还能够完成氧化工艺的安全培训和事故处理培训,通过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生产中的经典故障,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故障事故处理流程进行故障处理的训练,实现学员在不同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技能。
84.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能够完成隐患排查、装置开停车、正常运行、异常处理和应急处置诸多培训考核内容。具体培训考核点如下:
85.(1)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设备安全接地、安全阀、人体静电释放设施、动力设备、消防及应急器材;(2)装置开车操作: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开车过程培训考核;(3)装置正常运行: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正常运行培训考
核;(4)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异常处理培训考核;(5)应急处置: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应急处置培训考核;(6)装置停车操作: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停车过程培训考核。
8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设计有隐患排查功能,设置有隐患点如下:第二氧化液分离器上的安全阀、氢化液泵32,学员通过查找现场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上设置的隐患点,来对现场危险源、安全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等方面进行培训考核。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磷酸贮存槽31处放置有磷酸安全周知卡、氢化液贮存槽30处放置有芳烃安全周知卡、氧化液体贮存槽处放置有双氧水安全周知卡。
87.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还包括用于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为碳钢材质,其表面进行了喷塑处理,支撑框架平台上铺上有花纹板。
8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1.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dcs控制系统、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及安装于所述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上的现场仪表模块,所述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所述现场仪表模块分别通过信号电缆与所述dcs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包括磷酸贮存槽、氢化液贮存槽、氢化液泵、冷却器、氧化塔、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第二氧化液分离器;所述氧化塔为三节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节塔、中节塔及下节塔;所述上节塔、所述中节塔及所述下节塔上均设有上部工作液出口、下部工作液进口、下部排料口;所述上节塔的下部设有氢化液进口,所述中节塔的下部和所述下节塔的下部均设有空气进口,所述下节塔的上部设有氧化液出口;所述磷酸贮存槽、所述氢化液泵、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所述氢化液进口、所述氧化液出口、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进料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处设有用于与氧化液储存槽连接的管线;所述氢化液贮存槽的出料口与所述磷酸贮存槽和所述氢化液泵之间的管线连通,所述中节塔上的空气进口、所述下节塔上的空气进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空压站空气总管连接;所述上节塔的上部工作液出口与所述中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中节塔的上部工作液出口、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上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通过管线与所述下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仪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阀、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第一电磁阀、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第二电动阀、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三电动阀、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第四电动阀、第二电磁阀、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五电动阀、第三电磁阀、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第十电动阀及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所述氢化液泵与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所述氢化液贮存槽上设有所述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和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均与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所述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氢化液进口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所述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通过管线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之间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十电动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十电动阀连接;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上设有所述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处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和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均与所述第二电动阀连接;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所述下节塔的下部工作液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上设有所述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三电动阀连接;
所述中节塔上的空气进口与空压站空气总管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四电动阀、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四电动阀连接;所述下节塔上的空气进口与空压站空气总管之间的管线上依次设有所述第五电动阀、所述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与所述第五电动阀连接;所述dcs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液位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流量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三电磁阀、第一温度检测控制仪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仪表模块还包括第六电动阀、第四电磁阀;所述上节塔顶部设有尾气排放口,所述尾气排放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线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另一路通过管线与放空系统连接,其中,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六电动阀,与放空系统连接的管线上设有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dcs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动阀、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还包括esd紧急停车系统;所述尾气排放口的出口处设有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所述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动阀、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esd紧急停车系统与所述压力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节塔、所述中节塔及所述下节塔内均设有u型冷却管,所述u型冷却管通过管线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通;所述上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七电动阀,所述中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八电动阀,所述下节塔内的u型冷却管与外界循环冷却水源连接的管线上设有第九电动阀;所述上节塔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所述中节塔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所述下节塔上设有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分别与第七电动阀、所述氢化液泵、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与第八电动阀连接,所述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与第九电动阀连接;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分别与第七电动阀、第八电动阀、第九电动阀、所述氢化液泵、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esd紧急停车系统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连接;dcs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分别与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第二温度检测控制仪表、第三温度检测控制仪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节塔的下部排料口、所述中节塔的下部排料口、所述下节塔的下部排料口并联后通过管线与事故槽的进料口连接,所述上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所述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
有第七电磁阀,所述中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所述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八电磁阀,所述下节塔的下部排料口与所述事故槽的进料口之间管线上设有第九电磁阀;所述上节塔的下部排空口、所述中节塔的下部排空口、所述下节塔的下部排空口并联后通过管线与配置槽的进料口连接;所述esd紧急停车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第九电磁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控制联锁报警仪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氢化液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仪表模块还包括现场液位计,所述磷酸贮存槽、所述氢化液贮存槽及所述第一氧化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上均设有所述现场液位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塔和第一氧化液分离器旁侧均设置有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所述灭火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块包括仿真灭火器、火焰盆及烟雾发生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氧化液分离器上设置有安全阀。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包括DCS控制系统、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及安装于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上的现场仪表模块,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现场仪表模块分别通过信号电缆与DCS控制系统连接;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装置包括磷酸贮存槽、氢化液贮存槽、氢化液泵、冷却器、氧化塔、第一氧化液分离器、第二氧化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装置,使操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蒽醌法过氧化氢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主要设备的结构和用途,有效提高学校学生和从业人员的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能水平;替代物料具有安全、环保、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睦利 杨灿 李硕 金洪鑫 王少华 许阿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