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03-22  158


1.本发明涉及增程车辆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


背景技术:

2.增程式车辆可以使用燃油,也可以充电,由于用电和用油成本差距较大,而增程式使用燃油发电,在不同发电功率下,其热效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当使用里程大于车辆现存电量的纯电里程时,如何合理的利用车内的电量,是能否降低车辆能耗的一个关键。
3.由于考虑到充放电效率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先使用纯电模式运行,当电量消耗到目标电量(由用户设定或者为车厂标定电量的使用下限)时,将电量维持在目标值附近。由于发动机在不同的发电功率,比油耗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小的发电功率下的比油耗是较高的,因此现有的电量控制方式在后期使用燃油行驶,特别是低速行驶的时候,油耗较高,并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车辆总体能耗。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有效的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电池电能与发动机发电电能的消耗,尽可能地避免了发动机小功率发电,降低了整车的油耗。
5.本发明的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确定车辆的目标里程;
7.s2.确定车辆的可用里程;
8.s3.根据目标里程与可用里程之间的差值以及车辆所处的速度区间,来确定增程器的使用状态,并依据增程器的使用状态来使用增程器,实现对车辆电量的控制。
9.进一步,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10.若用户输入了目的地,则将用户输入的目的地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
11.若用户没有输入目的地,则将当前时刻n天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并将目标地址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
12.若用户没有输入目的地,同时不选择当前时刻n天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址,则将家或者公司作为默认地址,并将默认地址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
13.进一步,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计算车辆现存电量与目标电量之间的电量差值,并根据电量差值预估纯电行驶的里程,将纯电行驶的里程作为车辆的可用里程;其中,目标电量为客户设置的最低电量或者厂家标定的纯电行驶的最低电量。
14.进一步,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15.若目标里程-可用里程<a,则不启动增程器;
16.若a<目标里程-可用里程<b,且车速大于a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
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
17.若b<目标里程-可用里程<c,且车速大于b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
18.若c<目标里程-可用里程<d,且车速大于c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
19.若目标里程-可用里程>d,则采用燃油模式运行车辆;其中,a<b<c<d,a>b>c。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通过获取用户需要行驶的车辆公里数(目标里程),结合当前电量,提前分配车辆内部电能,让电池电能运用在低车速区域,让发动机发电的电能运用在高车速区域,保证完成当前驾驶循环后,电池soc消耗到客户所期望的目标soc的前提下,电池电能与发动机发电电能的消耗分配更加合理,尽可能地避免了发动机小功率发电,降低了整车的油耗。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22.本发明的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s1.确定车辆的目标里程;
24.s2.确定车辆的可用里程;
25.s3.根据目标里程与可用里程之间的差值以及车辆所处的速度区间,来确定增程器的使用状态,并依据增程器的使用状态来使用增程器,实现对车辆电量的控制。
26.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27.若用户输入了目的地,则将用户输入的目的地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其中,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模式来输入目的地,比如现有的导航系统自带的设置模式,那么用户输入目的地后,可由导航系统直接计算出用户输入的目的地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该里程差值就是目标里程;
28.若用户没有输入目的地,则将当前时刻n天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并将目标地址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其中,所述n可取值为7,也即是,将当前时刻最近7天的历史行程记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目的地作为目标地址;
29.若用户没有输入目的地,同时不选择当前时刻n天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址,则将家或者公司作为默认地址,并将默认地址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通过上述判断分析,最终可以确定车辆的目标里程。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计算车辆现存电量与目标电量之间的电量差值,并根据电量差值预估纯电行驶的里程,将纯电行驶的里程作为车辆的可用里程;其中,目标电量为客户设置的最低电量或者厂家标定的纯电行驶的最低电量。所述电量差值也就是可以使用的电量;根据实际工况以及车辆电量的消耗使用经验,实现对电量差值能够供车辆纯电行驶的里程进行评估。
31.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32.若目标里程-可用里程<a,则不启动增程器;其中,a=0km;
33.若a<目标里程-可用里程<b,且车速大于a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
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其中,b=20km;a=100km/h;若a<目标里程-可用里程<b,但车速低于a时,就不启动增程器,车辆消耗自身的电量;
34.若b<目标里程-可用里程<c,且车速大于b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其中,c=40km;b=70km/h;若b<目标里程-可用里程<c,但车速低于b时,就不启动增程器,车辆消耗自身的电量;
35.若c<目标里程-可用里程<d,且车速大于c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其中,d=60km;c=40km/h;若c<目标里程-可用里程<d,但车速低于c时,就不启动增程器,车辆消耗自身的电量;
36.其中,通过设置增程器的启动状态,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而不再消耗车辆自身的电量,从而使得车辆自身的电量处于平衡状态,通过上述步骤,使得电池电能与发动机发电电能的消耗分配更加合理,尽可能地避免了发动机小功率发电,从而降低整车的油耗;
37.若目标里程-可用里程>d,则采用燃油模式运行车辆;其中,a<b<c<d,a>b>c;abcd、abc均为可标定的值,也即是,可以根据实际工况来设定abcd以及abc的值。
38.本发明通过对纯电可用里程的判断,可以将车辆内部电量尽量运用在车辆低速运行区域,保证了车辆的总能耗较低,并可以保证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车辆的剩余电量和设定的目标值接近,对于需要在目的地充电的客户,可以更合理地运用电池容量。
3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车辆的目标里程;s2.确定车辆的可用里程;s3.根据目标里程与可用里程之间的差值以及车辆所处的速度区间,来确定增程器的使用状态,并依据增程器的使用状态来使用增程器,实现对车辆电量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若用户输入了目的地,则将用户输入的目的地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若用户没有输入目的地,则将当前时刻n天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并将目标地址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若用户没有输入目的地,同时不选择当前时刻n天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址,则将家或者公司作为默认地址,并将默认地址与用户的起始地之间的里程差值作为目标里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计算车辆现存电量与目标电量之间的电量差值,并根据电量差值预估纯电行驶的里程,将纯电行驶的里程作为车辆的可用里程;其中,目标电量为客户设置的最低电量或者厂家标定的纯电行驶的最低电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若目标里程-可用里程<a,则不启动增程器;若a<目标里程-可用里程<b,且车速大于a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若b<目标里程-可用里程<c,且车速大于b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若c<目标里程-可用里程<d,且车速大于c时,则启动增程器,使得车辆只消耗发动机发电的电量,保持电量平衡;若目标里程-可用里程>d,则采用燃油模式运行车辆;其中,a<b<c<d,a>b>c。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式车辆的电量预控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车辆的目标里程;S2.确定车辆的可用里程;S3.根据目标里程与可用里程之间的差值以及车辆所处的速度区间,来确定增程器的使用状态,并依据增程器的使用状态来使用增程器,实现对车辆电量的控制。本发明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电池电能与发动机发电电能的消耗,尽可能地避免了发动机小功率发电,降低了整车的油耗。低了整车的油耗。


技术研发人员:姚成 李嘉 黄德高 尹武姜 张银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26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