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淤泥高效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2.在市政建筑工程修建的时候,为了使建筑能够更加的稳定,需要对地基淤泥进行清理并填充,清理之后还需对淤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保证施工的环保性,而现有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对于淤泥的脱水、干燥、焚烧等,其中对于淤泥的脱水和干燥处理效率较低,无法有效快速的进行针对性处理。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包括:
5.处理槽,用于接收待处理的淤泥;
6.收集槽,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的下方,用于接收来自于处理槽中的水体;
7.分隔干燥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的上方,用于分隔干燥所述处理槽中的淤泥;以及
8.二级干燥组件,其能够抽吸来自于分隔干燥组件中的淤泥,并对其进行二次干燥处理。
9.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槽的顶部采用振荡器与所述处理槽相连,所述振荡器为线性振荡器。
1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处理槽包括:
11.槽体,其底部具有贯通口;
12.自上而下依次固定于槽体底部贯通口位置处的拦截网、半透膜以及支撑框;以及
13.位于所述槽体中的干燥辊;
14.其中,所述半透膜能够允许水体通过;
15.所述拦截网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
16.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拦截网为弧形结构,其中部高度低于其两侧高度。
17.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分隔干燥组件包括:
18.固定轴,其固定于固定座上;
19.转盘,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上,且具有转动动力;
20.多个圆周阵列于所述转盘上的捕捉槽,且所述捕捉槽的槽口方向朝向转盘的外侧;以及
21.分离网,其为弧形结构,且与固定轴同轴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分离网能够与捕捉槽形成限位,从而辅助捕捉槽将其内部捕捉到的淤泥送至分隔干燥组件的顶部位置处。
22.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网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其外侧固定套设有干燥仓,所述干燥仓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干燥仓上设置有干燥器。
23.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能够进行多向自振荡;
24.所述捕捉槽中转动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上同轴固定有搅动盘,所述搅动盘上圆周阵列有多个搅动杆,多个转动齿轮均穿过捕捉槽的槽体与同一固定齿轮相啮合,所述固定齿轮同轴固定于固定轴上。
25.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二级干燥组件包括:
26.混合仓,其内部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轴;
27.第二泵体,其出料端与混合仓的进料端相连通,其进料端与抽吸管相连通,所述抽吸管位于分隔干燥组件的上方,用于抽吸分隔干燥组件上的淤泥;以及
28.排料管,其连通于所述混合仓的出料端。
29.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混合仓的顶部还连通有补料仓,所述补料仓能够向混合仓中下入干燥泥粒。
3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槽的排液端与第一泵体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的出液端连通至水处理仓。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处理槽能够将淤泥中的部分水体排出至收集槽中,从而实现对于淤泥的初步脱水处理,之后通过分隔干燥组件的分隔干燥处理能够对淤泥进行分隔干燥之后将含水率低的淤泥送至二级干燥组件中进行进一步干燥处理,从而实现对于淤泥的逐级干燥处理,提高了整体的处理效率。
33.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转盘的转动,能够实现对于处理槽中淤泥的分隔搬运,且能够搬运至干燥仓附近,从而通过干燥器对其进行分隔干燥;另外,分离网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如此则能够将部分高含水率淤泥排出,留下低含水率淤泥,并送至二级干燥组件中进行干燥;
34.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转盘的转动,能够带动槽体进行转动,而此时转动齿轮能够沿固定齿轮进行移动,且二者相互啮合,从而能够驱动转动齿轮进行转动,以便搅动杆搅动捕捉槽内的淤泥,使之能够更好的被分隔干燥以及排出高含水率淤泥。
附图说明
35.图1为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中二级干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中处理槽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中分隔干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处理槽;2、振荡器;3、收集槽;4、第一泵体;5、水处理仓;6、分隔干燥组件;7、二级干燥组件;71、混合仓;72、第二泵体;73、抽吸管;74、排料管;75、补料仓;11、槽体;12、拦截网;13、半透膜;14、支撑框;15、干燥辊;61、固定轴;62、转盘;63、捕捉槽;64、固定齿
轮;65、转动齿轮;66、搅动盘;67、分离网;68、干燥仓;69、干燥器。
具体实施方式
40.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包括:
41.处理槽1,用于接收待处理的淤泥;
42.收集槽3,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1的下方,用于接收来自于处理槽1中的水体;
43.分隔干燥组件6,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1的上方,用于分隔干燥所述处理槽1中的淤泥;以及
44.二级干燥组件7,其能够抽吸来自于分隔干燥组件6中的淤泥,并对其进行二次干燥处理。
45.本实施例中,利用处理槽1能够将淤泥中的部分水体排出至收集槽3中,从而实现对于淤泥的初步脱水处理,之后通过分隔干燥组件6的分隔干燥处理能够对淤泥进行分隔干燥之后将含水率低的淤泥送至二级干燥组件7中进行进一步干燥处理,从而实现对于淤泥的逐级干燥处理,提高了整体的处理效率。
46.本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槽3的顶部采用振荡器2与所述处理槽1相连,所述振荡器2为线性振荡器。
4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线性振荡器为可线性伸缩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组成,其能够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通过活塞杆实现线性运动,从而驱动处理槽进行上下振荡;
4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线性振荡器为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高副机构,凸轮可将连续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的直线运动,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
49.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处理槽1包括:
50.槽体11,其底部具有贯通口;
51.自上而下依次固定于槽体底部贯通口位置处的拦截网12、半透膜13以及支撑框14;以及
52.位于所述槽体11中的干燥辊15;
53.其中,所述半透膜能够允许水体通过;
54.所述拦截网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
55.本实施例中,通过拦截网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以及对于其他淤泥实现支撑限制;
56.而半透膜能够允许水体通过,从而实现了对于淤泥的初步脱水处理,提高了其干燥性,并且半透膜还由支撑框进行支撑,提高了半透膜的使用寿命,其脱水处理配合线性振荡器能够提高处理的均匀性。
57.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拦截网12为弧形结构,其中部高度低于其两侧高度。
58.如此,则能够保证,两侧的淤泥存在向中部移动的趋势,有利于补充中部被分隔干燥组件6送出的淤泥。
59.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分隔干燥组件6包括:
60.固定轴61,其固定于固定座上;
61.转盘62,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61上,且具有转动动力;
62.多个圆周阵列于所述转盘62上的捕捉槽63,且所述捕捉槽63的槽口方向朝向转盘62的外侧;以及
63.分离网67,其为弧形结构,且与固定轴61同轴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分离网67能够与捕捉槽63形成限位,从而辅助捕捉槽63将其内部捕捉到的淤泥送至分隔干燥组件6的顶部位置处。
64.另外,所述分离网67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其外侧固定套设有干燥仓68,所述干燥仓68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干燥仓68上设置有干燥器69。
65.在实施时,通过转盘62的转动,能够实现对于处理槽1中淤泥的分隔搬运,且能够搬运至干燥仓附近,从而通过干燥器69对其进行分隔干燥;
66.另外,分离网67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如此则能够将部分高含水率淤泥排出,留下低含水率淤泥,并送至二级干燥组件7中进行干燥。
67.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固定座能够进行多向自振荡,具体的,其可以由振荡设备所驱动进行多向振荡,在此不再赘述;
68.所述捕捉槽63中转动设置有转动齿轮65,所述转动齿轮65上同轴固定有搅动盘66,所述搅动盘66上圆周阵列有多个搅动杆,多个转动齿轮均穿过捕捉槽63的槽体与同一固定齿轮64相啮合,所述固定齿轮64同轴固定于固定轴61上。
69.也就是说,通过转盘的转动,能够带动槽体进行转动,而此时转动齿轮能够沿固定齿轮进行移动,且二者相互啮合,从而能够驱动转动齿轮进行转动,以便搅动杆搅动捕捉槽内的淤泥,使之能够更好的被分隔干燥以及排出高含水率淤泥。
70.还需解释的是,捕捉槽的槽底开设有让位通口,以便转动齿轮的部分齿牙穿过其中,从而与固定齿轮相啮合,让位通口处可设置密封垫,从而密封齿牙的两侧平面部分,在转盘转动过程中,少量淤泥会穿过让位通口排出,其对于整体影响较小,并且,固定座能够定期振荡,从而减少淤泥对于各个齿牙的影响。
71.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二级干燥组件7包括:
72.混合仓71,其内部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轴;
73.第二泵体72,其出料端与混合仓71的进料端相连通,其进料端与抽吸管73相连通,所述抽吸管73位于分隔干燥组件6的上方,用于抽吸分隔干燥组件6上的淤泥;以及
74.排料管74,其连通于所述混合仓71的出料端。
75.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混合仓71的顶部还连通有补料仓75,所述补料仓75能够向混合仓71中下入干燥泥粒。
76.需要解释的是,通过向混合仓71中下入干燥泥粒,从而能够实现干燥泥粒与淤泥的混合,从而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混合后淤泥的干燥性,使其符合下一处理工序的要求,从而进入至下一工序,从而减少了在该处理工序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
77.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收集槽3的排液端与第一泵体4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的出液端连通至水处理仓5。
78.在具体实施时,利用处理槽1接收待处理的淤泥,之后对处理槽1进行振荡,并且干燥辊进行干燥,从而实现对于淤泥的初步脱水处理,之后通过分隔干燥组件6的分隔干燥处理能够对淤泥进行分隔干燥之后将含水率低的淤泥送至二级干燥组件7中进行进一步干燥
处理,从而实现对于淤泥的逐级干燥处理,提高了整体的处理效率。
7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槽(1),用于接收待处理的淤泥;收集槽(3),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1)的下方,用于接收来自于处理槽(1)中的水体;分隔干燥组件(6),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1)的上方,用于分隔干燥所述处理槽(1)中的淤泥;以及二级干燥组件(7),其能够抽吸来自于分隔干燥组件(6)中的淤泥,并对其进行二次干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3)的顶部采用振荡器(2)与所述处理槽(1)相连,所述振荡器(2)为线性振荡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槽(1)包括:槽体(11),其底部具有贯通口;自上而下依次固定于槽体底部贯通口位置处的拦截网(12)、半透膜(13)以及支撑框(14);以及位于所述槽体(11)中的干燥辊(15);其中,所述半透膜能够允许水体通过;所述拦截网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12)为弧形结构,其中部高度低于其两侧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干燥组件(6)包括:固定轴(61),其固定于固定座上;转盘(62),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61)上,且具有转动动力;多个圆周阵列于所述转盘(62)上的捕捉槽(63),且所述捕捉槽(63)的槽口方向朝向转盘(62)的外侧;以及分离网(67),其为弧形结构,且与固定轴(61)同轴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分离网(67)能够与捕捉槽(63)形成限位,从而辅助捕捉槽(63)将其内部捕捉到的淤泥送至分隔干燥组件(6)的顶部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网(67)能够透过高含水率淤泥,其外侧固定套设有干燥仓(68),所述干燥仓(68)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干燥仓(68)上设置有干燥器(69)。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能够进行多向自振荡;所述捕捉槽(63)中转动设置有转动齿轮(65),所述转动齿轮(65)上同轴固定有搅动盘(66),所述搅动盘(66)上圆周阵列有多个搅动杆,多个转动齿轮均穿过捕捉槽(63)的槽体与同一固定齿轮(64)相啮合,所述固定齿轮(64)同轴固定于固定轴(61)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干燥组件(7)包括:混合仓(71),其内部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轴;
第二泵体(72),其出料端与混合仓(71)的进料端相连通,其进料端与抽吸管(73)相连通,所述抽吸管(73)位于分隔干燥组件(6)的上方,用于抽吸分隔干燥组件(6)上的淤泥;以及排料管(74),其连通于所述混合仓(71)的出料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仓(71)的顶部还连通有补料仓(75),所述补料仓(75)能够向混合仓(71)中下入干燥泥粒。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3)的排液端与第一泵体(4)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的出液端连通至水处理仓(5)。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槽,用于接收待处理的淤泥;收集槽,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的下方,用于接收来自于处理槽中的水体;分隔干燥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处理槽的上方,用于分隔干燥所述处理槽中的淤泥;以及二级干燥组件,其能够抽吸来自于分隔干燥组件中的淤泥,并对其进行二次干燥处理。次干燥处理。次干燥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魏锡乔 任兴灿 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魏锡乔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