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绞龙输送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
背景技术:2.绞龙输送机又称螺旋输送机,旋转的螺旋叶片将物料推移进行螺旋输送,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适用于水平或倾斜输送粉状、粒状和小块状物料,旋转的螺旋叶片将物料推移而进行螺旋输送机输送,使物料不与螺旋输送机叶片一起旋转的力是物料自身重量和螺旋输送机机壳对物料的摩擦阻力,螺旋输送机旋转轴上焊的螺旋叶片,叶片的面型根据输送物料的不同有实体面型、带式面型、叶片面型等型式。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设备内部的输送绞龙输送大量物料,尤其是粉末、粘性比较大的物料或油性高的物料输送时,物料会在输送过程中结拱,无法敲碎的结拱会影响输送绞龙的输出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包括传动轴,还包括:
6.防结拱组件,所述防结拱组件位于传动轴的外侧,包括部分位于传动轴内部的击棍以及固定于传动轴外表面的输送叶片;
7.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位于传动轴的内部,包括位于传动轴内部的齿轮以及齿轮一侧所啮合连接的齿槽。
8.优选的,所述输送叶片的内表面开设有栅格网,所述栅格网倾斜,且栅格网的倾斜方向和输送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同。
9.优选的,所述击棍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表面的一侧和齿槽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轴,所述控制轴的一侧设置有轴承,所述控制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10.优选的,所述栅格网和物料接触端的开口面积小于栅格网末端的开口面积,所述击棍上端的弧度与传动轴的外表面弧度相同。
11.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且轴承外圈的外表面和容纳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圈的内表面和控制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击棍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且该限位槽和限位块相互匹配。
13.优选的,所述旋钮的内部设置有指槽,所述控制轴和齿槽通过齿轮活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通过输送叶片内部所设置的栅格网以及部分位于传动轴内部的击棍,传动轴带
动输送叶片转动时会通过栅格网对粉末状的物料进行输送,减少物料结拱的几率,物料结拱时,会在传动轴带动击棍的旋转下将结拱击碎,便于提高装置的输出效率。
16.2、过旋转旋钮带动控制轴旋转,然后进一步通过齿轮和齿槽之间的啮合控制连接块的升降,进一步控制击棍的升降,便于对击棍的控制。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叶片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钮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传动轴;2、输送叶片;3、击棍;4、栅格网;5、限位块;6、连接块;7、齿槽;8、轴承;9、齿轮;10、控制轴;11、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主要包括传动轴1、防结拱组件和伸缩组件,其中:
24.防结拱组件位于传动轴1的外侧,包括部分位于传动轴1内部的击棍3以及固定于传动轴1外表面的输送叶片2,伸缩组件位于传动轴1的内部,包括位于传动轴1内部的齿轮9以及齿轮9一侧所啮合连接的齿槽7。
25.输送叶片2的内表面开设有栅格网4,栅格网4倾斜,且栅格网4的倾斜方向和输送叶片2的转动方向相同,其中:
26.通过输送叶片2内部所设置的栅格网4以及部分位于传动轴1内部的击棍3,传动轴1带动输送叶片2转动时会通过栅格网4对粉末状的物料进行输送,减少物料结拱的几率,物料结拱时,会在传动轴1带动击棍3的旋转下将结拱击碎,便于提高装置的输出效率;
27.栅格网4和物料接触端的开口面积小于栅格网4末端的开口面积,击棍3上端的弧度与传动轴1的外表面弧度相同,其中:
28.栅格网4末端开口较大,避免物料进入栅格网4内部时卡住,击棍3上端的弧度用于击棍3收进传动轴1内部后,便于将其所处位置孔填充。
29.采用上述方案后,装置工作错了过程中通过传动轴1带动输送叶片2旋转,然后部分粉末状物料穿过栅格网4向其所处位置的前方移动,物料中的结拱会在击棍3的连同转动下被击碎,然后由输送叶片2正常输送,便于防止结拱对装置输送效率的影响。
30.击棍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外表面的一侧和齿槽7固定连接,齿轮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轴10,控制轴10的一侧设置有轴承8,控制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1,其中:
31.通过旋转旋钮11带动控制轴10旋转,然后进一步通过齿轮9和齿槽7之间的啮合控制连接块6的升降,进一步控制击棍3的升降,便于对击棍3的控制;
32.传动轴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且轴承8外圈的外表面和容纳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轴承8内圈的内表面和控制轴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其中:
33.传动轴1内部的容纳槽用于通过轴承8为控制轴10提供支撑,便于控制轴10的转动;
34.击棍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且该限位槽和限位块5相互匹配,其中;
35.击棍3外侧的限位槽用于和限位块5相互匹配,通过限位块5限制击棍3从传动轴1的内部移出;
36.旋钮11的内部设置有指槽,控制轴10和齿槽7通过齿轮9活动连接,其中:
37.旋钮11内部的指槽用于人为控制旋钮11的旋转,进而对传动轴1内部的击棍3的升降进行控制。
38.采用上述方案后,旋转旋钮11带动控制轴10在轴承8的内部旋转,然后控制轴10通过其外表面的齿轮9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齿槽7以及齿槽7固定连接的连接块6上下移动,进一步控制击棍3在传动轴1内部的进出,便于对击棍3的使用。
3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装置工作错了过程中通过传动轴1带动输送叶片2旋转,然后部分粉末状物料穿过栅格网4向其所处位置的前方移动,物料中的结拱会在击棍3的连同转动下被击碎,然后由输送叶片2正常输送,便于防止结拱对装置输送效率的影响;旋转旋钮11带动控制轴10在轴承8的内部旋转,然后控制轴10通过其外表面的齿轮9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齿槽7以及齿槽7固定连接的连接块6上下移动,进一步控制击棍3在传动轴1内部的进出,便于对击棍3的使用。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包括传动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结拱组件,所述防结拱组件位于传动轴(1)的外侧,包括部分位于传动轴(1)内部的击棍(3)以及固定于传动轴(1)外表面的输送叶片(2);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位于传动轴(1)的内部,包括位于传动轴(1)内部的齿轮(9)以及齿轮(9)一侧所啮合连接的齿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叶片(2)的内表面开设有栅格网(4),所述栅格网(4)倾斜,且栅格网(4)的倾斜方向和输送叶片(2)的转动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击棍(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外表面的一侧和齿槽(7)固定连接,所述齿轮(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轴(10),所述控制轴(10)的一侧设置有轴承(8),所述控制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网(4)和物料接触端的开口面积小于栅格网(4)末端的开口面积,所述击棍(3)上端的弧度与传动轴(1)的外表面弧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且轴承(8)外圈的外表面和容纳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8)内圈的内表面和控制轴(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击棍(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且该限位槽和限位块(5)相互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11)的内部设置有指槽,所述控制轴(10)和齿槽(7)通过齿轮(9)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破拱机构的输送绞龙,具体涉及绞龙输送机领域,包括传动轴、防结拱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防结拱组件位于传动轴的外侧,包括部分位于传动轴内部的击棍以及固定于传动轴外表面的输送叶片,所述伸缩组件位于传动轴的内部,包括位于传动轴内部的齿轮以及齿轮一侧所啮合连接的齿槽;通过输送叶片内部所设置的栅格网以及部分位于传动轴内部的击棍,传动轴带动输送叶片转动时会通过栅格网对粉末状的物料进行输送,减少物料结拱的几率,物料结拱时,会在传动轴带动击棍的旋转下将结拱击碎,便于提高装置的输出效率。便于提高装置的输出效率。便于提高装置的输出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冶双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隆励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