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具。
背景技术:2.传统cnc加工不锈钢材质螺纹孔时,多采用双钻头加工底孔和挤压丝锥加工螺纹孔的方式,然而,此种方式刀具换刀频繁,耗时较长,且钻头加工易磨损导致底孔偏小,导致挤压丝锥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挤压阻力增大产生大量热量,导致丝锥磨损加剧引起不饱牙及丝锥断裂等不良项目的产生;且实际加工生产过程中,由于关联刀具较多,且螺纹加工对于刀具有装夹及对刀精度的技术要求,多刀具加工导致生技人员工作负荷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螺纹孔加工关联刀具较多需要频繁换刀、断刀频繁和人力耗费大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刀具,包括:刀柄;铣削部,所述铣削部包括两个球头切削刃,两个所述球头切削刃均呈螺旋状且在远离所述刀柄一端的交接处形成切削底刃,所述球头切削刃和所述切削底刃用于配合对工件进行铣削形成加工孔;和避空部,设于所述刀柄和所述铣削部之间,所述避空部的周侧设有呈螺旋状的多个切削刃,多个所述切削刃用于加工所述加工孔以获得螺纹孔。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切削刃和球头切削刃结合在一刀具,对工件进行一次加工即可获得所需的螺纹孔,不需要换刀,加工效率较高,且人力耗费也较小;球头切削刃为球头并切削底刃配合开孔,耐磨性较好,能够有效避免因钻头磨损导致的丝锥断刀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图2是图1中的刀具的主视示意图。
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9.刀具
ꢀꢀꢀꢀꢀꢀꢀꢀꢀꢀꢀꢀꢀꢀꢀꢀꢀꢀꢀꢀꢀꢀꢀꢀꢀ
100
10.刀柄
ꢀꢀꢀꢀꢀꢀꢀꢀꢀꢀꢀꢀꢀꢀꢀꢀꢀꢀꢀꢀꢀꢀꢀꢀꢀ
10
11.避空部
ꢀꢀꢀꢀꢀꢀꢀꢀꢀꢀꢀꢀꢀꢀꢀꢀꢀꢀꢀꢀꢀꢀꢀ
20
12.切削刃
ꢀꢀꢀꢀꢀꢀꢀꢀꢀꢀꢀꢀꢀꢀꢀꢀꢀꢀꢀꢀꢀꢀꢀ
22
13.避空槽
ꢀꢀꢀꢀꢀꢀꢀꢀꢀꢀꢀꢀꢀꢀꢀꢀꢀꢀꢀꢀꢀꢀꢀ
24
14.铣削部
ꢀꢀꢀꢀꢀꢀꢀꢀꢀꢀꢀꢀꢀꢀꢀꢀꢀꢀꢀꢀꢀꢀꢀ
30
15.球头切削刃
ꢀꢀꢀꢀꢀꢀꢀꢀꢀꢀꢀꢀꢀꢀꢀꢀꢀꢀꢀ
32
16.前刀面
ꢀꢀꢀꢀꢀꢀꢀꢀꢀꢀꢀꢀꢀꢀꢀꢀꢀꢀꢀꢀꢀꢀꢀ
322
17.后刀面
ꢀꢀꢀꢀꢀꢀꢀꢀꢀꢀꢀꢀꢀꢀꢀꢀꢀꢀꢀꢀꢀꢀꢀ
324
18.切削底刃
ꢀꢀꢀꢀꢀꢀꢀꢀꢀꢀꢀꢀꢀꢀꢀꢀꢀꢀꢀꢀꢀ
34
19.排屑槽
ꢀꢀꢀꢀꢀꢀꢀꢀꢀꢀꢀꢀꢀꢀꢀꢀꢀꢀꢀꢀꢀꢀꢀ
36
20.倒角切削刃
ꢀꢀꢀꢀꢀꢀꢀꢀꢀꢀꢀꢀꢀꢀꢀꢀꢀꢀꢀ
40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25.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刀具,包括:刀柄;避空部,连接于所述刀柄的一端,所述避空部的周侧设有呈螺旋状的多个切削刃,用于对加工孔的孔壁进行内螺纹铣削;铣削部,连接于所述避空部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所述铣削部包括两个球头切削刃和一切削底刃,两个所述球头切削刃均呈螺旋状且在远离所述刀柄一端的交接处形成所述切削底刃,所述球头切削刃和所述切削底刃配合以对工件进行铣削获得螺纹孔。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切削刃和球头切削刃结合在一刀具,对工件进行一次加工即可获得所需的螺纹孔,不需要换刀,加工效率较高;球头切削刃为球头并切削底刃配合开孔,耐磨性较好,能够有效避免因钻头磨损导致的丝锥断刀现象的发生。
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28.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刀具100,用于在工件表面加工至少一加工孔。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工件的材质为不锈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件的材质可以为硬质合金,但不限于此。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加工孔为螺纹孔。该刀
具100包括刀柄10、避空部20和铣削部30。
29.避空部20连接于刀柄10的一端,避空部20的周侧设有呈螺旋状的多个切削刃22,用于对加工孔的孔壁进行内螺纹铣削以获得螺纹孔。铣削部30连接于避空部20远离刀柄10的一端,铣削部30包括两个球头切削刃32,两个球头切削刃32均呈螺旋状且在远离刀柄10一端的交接处形成切削底刃34,球头切削刃32和切削底刃34用于配合对工件进行铣削以获得加工孔。
30.刀柄10用于外接于一加工装置(图未示),以驱动避空部20和铣削部30转动,从而对工件进行加工。
31.避空部20的周侧开设有呈螺旋状的避空槽24,避空槽24自避空部20靠近刀柄10的一端延伸至铣削部30。如此,有利于避空,即避免加工孔的底孔小径二次切削,以及可流入冷却液,从而降低刀具100温度,进而保持刀具100的切削强度。
32.切削刃22用于对加工孔的孔壁进行内螺纹铣削,以对加工孔加工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
33.在铣削部30中,切削底刃34主要用于加工孔的孔底余量开粗切削,在竖直方向切削效果较佳,有利于保证加工孔的底孔孔径、同心度及垂直度,可避免铣削部30中心切削尖点磨损,同时促进加工废屑平缓延展连续连接,避免加工孔的孔底二次切削残屑加剧热量的产生。
34.球头切削刃32主要用于加工孔的孔底开粗,在工作过程中,切削量会逐渐连续加大,球头切削刃32的圆弧与直边相接处顺滑过渡,切削平稳的同时,避免了应力集中,从而保证了刀具100强度。
35.每个球头切削刃32包括一前刀面322和与前刀面322相对设置的后刀面324,前刀面322可提升切削刃强度、延展加工废屑形态,导正加工废屑延展方向及辅助切削刃散热;后刀面324可保证切削刃强度、锋利度、避空及减小后刀面324与切削表面的摩擦、辅助切削刃散热。
36.铣削部30还包括两个排屑槽36,排屑槽36设于一球头切削刃32的前刀面322和另一球头切削刃32的后刀面324之间,可导正排屑方向,容屑、排出加工废屑及流入冷却液。
37.刀具100还包括倒角切削刃40,倒角切削刃40设于刀柄10靠近避空部20的一端,且呈螺旋形,用于对加工孔进行倒角加工。如此,加工完螺纹孔后,在竖直方向下刀最底部时,可在螺纹孔的开口处形成倒角,高效快速,倒角起到使用螺纹孔与螺丝配合时的导向作用,方便装夹。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倒角切削刃40的角度为115
°‑
122
°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球头切削刃32的外径范围为螺纹孔外径的53%~60%。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削刃22的外径范围为螺纹孔外径的66.6%~100%,切削刃22的芯径为切削刃22外径的28%-32%。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削刃22的螺旋角为20
°‑
30
°
。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削刃22的前角为2
°‑6°
。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球头切削刃32的球半径为螺纹孔外径的26.6%-30%。
44.在一实施例中,以m3.0的螺纹孔为例,即螺纹孔外径为3mm,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应性的调整尺寸为m4.0、m5.0或其他的螺纹孔。用于加工m3.0的螺纹孔的刀具100的球头切
削刃32的外径范围为1.6mm-1.8mm,较佳的,球头切削刃32的外径为1.7mm;球头切削刃32的球半径为0.8mm-0.9mm,较佳的,球头切削刃32的球半径为0.5mm。刀具100的切削刃22的外径范围为2mm-3mm,较佳的,切削刃22的外径为2.27mm;切削刃22的芯径为切削刃22外径的28%-32%,较佳的,切削刃22的芯径为切削刃22外径的30%;切削刃22的螺旋角为20
°‑
30
°
,切削刃22的前角为2
°‑6°
,切削刃22的刃带宽度为切削刃22外径10%。如此,可使得刀具100耐磨损,排屑冷却性能良好,能够进一步提升刀具100寿命,保证螺纹孔的质量,减少不良产品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以加工m3.0螺纹孔的刀具100为例,先使铣削部30螺旋使得球头切削刃32和切削底刃34配合实现粗铣,通过球头切削刃32保证螺纹孔小径大小为2.5mm,同时每层在竖直向下降量为0.5mm,保证螺纹孔牙距,由于避空部20相比于铣削部30避空处理,可防止磨损量不一致从而导致二次切削使得所形成的螺纹孔的小径偏大;加工完毕形成螺纹孔后,在竖直方向下刀至最底部,倒角切削刃40对螺纹孔进行倒角加工,形成倒角。
4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切削刃22和球头切削刃32结合在一刀具100,对工件进行一次加工即可获得所需的螺纹孔,不需要换刀,加工效率较高,且人力耗费也较小;球头切削刃32为球头并切削底刃34配合开孔,耐磨性较好,能够有效避免因钻头磨损导致的丝锥断刀现象的发生。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铣削部,所述铣削部包括两个球头切削刃,两个所述球头切削刃均呈螺旋状且在远离所述刀柄一端的交接处形成切削底刃,所述球头切削刃和所述切削底刃用于配合对工件进行铣削形成加工孔;和避空部,设于所述刀柄和所述铣削部之间,所述避空部的周侧设有呈螺旋状的多个切削刃,多个所述切削刃用于加工所述加工孔以获得螺纹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球头切削刃包括一前刀面和与所述前刀面相对设置的后刀面,所述铣削部还包括两个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设于一所述球头切削刃的所述前刀面和另一所述球头切削刃的所述后刀面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部的周侧开设有呈螺旋状的避空槽,所述避空槽自所述避空部靠近所述刀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铣削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角切削刃,设于所述刀柄靠近所述避空部的一端,且呈螺旋形,用于对加工孔进行倒角加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切削刃的角度为115
°‑
122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切削刃的外径范围为所述螺纹孔外径的53%~6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的外径范围为所述螺纹孔外径的66.6%~100%,所述切削刃的芯径为所述切削刃外径的28%-3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的螺旋角为20
°‑
30
°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的前角为2
°‑6°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切削刃的球半径为所述螺纹孔外径的26.6%-30%。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刀具,包括:刀柄;铣削部,铣削部包括两个球头切削刃,两个球头切削刃均呈螺旋状且在远离刀柄一端的交接处形成切削底刃,球头切削刃和切削底刃用于配合对工件进行铣削形成加工孔;和避空部,设于刀柄和铣削部之间,避空部的周侧设有呈螺旋状的多个切削刃,多个切削刃用于加工该加工孔以获得螺纹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切削刃和球头切削刃结合在一刀具,对工件进行一次加工即可获得所需的螺纹孔,不需要换刀,加工效率较高;球头切削刃为球头并切削底刃配合开孔,耐磨性较好,能够有效避免因钻头磨损导致的丝锥断刀现象的发生。的发生。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邵勇 喻飞 宋斌锋 贾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