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

allin2024-03-31  103



1.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


背景技术:

2.茶叶种植中,台湾乳白蚁是一种危害茶树的重要害虫,幼龄、成龄茶树均可受害。加上白蚁繁殖快,对茶树的破坏性高,需加强茶叶栽植地的茶树白蚁防治工作。现有的白蚁杀灭方法有:(1)挖巢法:判定巢位,挖除蚁巢,挖巢后必须清除巢外残余,可在空穴内埋放诱集坑或喷灭蚁粉剂;(2)诱杀法:在未找到蚁巢的情况时,可在危害现场、蚁路经过的室内外沿墙或树旁土壤中埋设白蚁诱集箱,待诱集到一定数量的白蚁后,可喷施专用灭白蚁粉,最终整巢消灭白蚁群体;(3)毒杀法:喷粉毒杀是利用白蚁的生物学特性,使粉剂在白蚁群体中相互传递,从而杀灭整个白蚁群体。
3.挖巢法杀灭白蚁时由于蚁穴隐藏较深,可行性较低;诱杀法不能随时监控白蚁群取食诱饵的状况,费工费时;毒杀法杀灭白蚁时对白蚁的数量要求严格,白蚁量少的时候杀灭容易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包括箱体、支撑架、螺旋管和诱饵管,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可开合的盖子,所述箱体由横向隔档板将箱体分隔成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横向隔档板上均匀分布有可供白蚁进出横向隔档板的通孔,所述下箱体由两块竖向隔档板将箱体分隔成三个储物箱,所述竖向隔档板上均匀分布有可供白蚁进出竖向隔档板的通孔,所述的三个储物箱上分别设置有原料注入口,所述原料注入口皆匹配有密封塞,所述螺旋管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螺旋管的上管口与最右侧的储物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与最右侧的储物箱相连通,所述螺旋管与诱饵管相连通,所述螺旋管的下管口与诱饵管的上管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诱饵管的上部设置有入饵孔,所述诱饵管的下部插入地面并与地面垂直,所述诱饵管的下管口设置有多个饵料孔。
6.优选地,所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为不锈钢制品。
7.优选地,所述螺旋管内部均匀涂覆有厚度为0.2
㎜‑
0.3

的氧化钴纳米层。
8.优选地,所述最右侧的储物箱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由10-15重量份的黄土、5-10重量份的超轻黏土、15-20重量份的黑土、0.2-0.3重量份的腐殖酸钠、5-8重量份的水组成。
9.优选地,所述位于中间的储物箱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由100-120重量份的木质素、50-80重量份的纤维素、10-15重量份的蛋白质、15-20重量份的草木灰、8-12重量份的水组成。
10.优选地,所述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内填满木粉。
11.优选地,所述上箱体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12.优选地,所述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20-150重量份的松木屑、30-40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5-20重量份的茶树枝粉、5-7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13.本发明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杀灭白蚁时:直接将诱饵管的下部插入地面,在入饵孔中投入白蚁诱杀剂,等待白蚁采食诱饵即可达到杀灭白蚁的作用;监测白蚁时:将诱饵管的下部插入地面,在入饵孔中投入白蚁引诱剂,在最右侧的储物箱内填充泥土,在中间的储物箱内填充木质素填充物,在上箱体内填充有土壤,使得箱体变成白蚁最佳的筑巢栖息地,引诱白蚁在箱体内筑巢栖息,即可很好地观察白蚁群的生存繁衍状况,有利于进一步观察了解白蚁蚁群状况,便于分析采集白蚁的相关数据,数据分析结束后在箱体内投入白蚁诱杀剂,即可彻底杀灭箱体内的白蚁。
14.本发明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根据白蚁群的生长习性,在诱饵管上设置螺旋管,可以有效增加诱饵管到箱体的路程,增加了箱体的隐蔽性,可以有效增加白蚁在箱体上筑巢的几率。
15.本发明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在螺旋管内部均匀涂覆氧化钴纳米层,可以降低螺旋管的腐蚀速度,增加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的使用寿命。
16.本发明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在箱体上依次填充有泥土、木质素填充物和木粉,为白蚁群提供了很好的筑巢场所及繁衍所需物质,能引诱白蚁在箱体内筑巢栖息,方便分析采集白蚁数据,白蚁数据采集完毕后再使用诱灭杀蚁法杀灭白蚁群,不仅能完全灭杀白蚁,操作也简便。
17.本发明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松木屑、甘蔗渣粉、茶树枝粉、桉树叶粉按照一定的配比组成,进一步吸引白蚁群筑巢、繁衍,方便分析采集白蚁数据,白蚁数据采集完毕后再使用诱杀剂杀灭白蚁群,不仅能完全灭杀白蚁,操作也简便。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1参照图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包括箱体1、支撑架2、螺旋管3和诱饵管4,所述箱体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的上方,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可开合的盖子5,所述箱体1由横向隔档板6将箱体分隔成上箱体7和下箱体8,所述横向隔档板6上均匀分布有可供白蚁进出横向隔档板6的通孔,所述下箱体8由两块竖向隔档板9将箱体分隔成三个储物箱10,所述竖向隔档板9上均匀分布有可供白蚁进出竖向隔档板9的通孔,所述的三个储物箱10上分别设置有原料注入口11,所述原料注入口11皆匹配有密封塞,所述螺旋管3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所述螺旋管3的上管口与最右侧的储物箱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3与最右侧的储物箱10相连通,所述螺旋管3与诱饵管4
相连通,所述螺旋管3的下管口与诱饵管4的上管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诱饵管4的上部设置有入饵孔13,所述诱饵管4的下部插入地面并与地面垂直,所述诱饵管4的下管口设置有多个饵料孔,所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为不锈钢制品,所述螺旋管3内部均匀涂覆有厚度为0.2
㎜‑
0.3

的氧化钴纳米层。
21.上述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由10-15重量份的黄土、5-10重量份的超轻黏土、15-20重量份的黑土、0.2-0.3重量份的腐殖酸钠、5-8重量份的水组成。
22.上述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由100-120重量份的木质素、50-80重量份的纤维素、10-15重量份的蛋白质、15-20重量份的草木灰、8-12重量份的水组成。
23.上述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24.上述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25.上述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20-150重量份的松木屑、30-40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5-20重量份的茶树枝粉、5-7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26.验证例1:采用实施例1中的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进行实验: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由10重量份的黄土、5重量份的超轻黏土、15重量份的黑土、0.2重量份的腐殖酸钠、5重量份的水组成。
27.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由100重量份的木质素、50重量份的纤维素、10重量份的蛋白质、15重量份的草木灰、8重量份的水组成。
28.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29.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30.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20重量份的松木屑、30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5重量份的茶树枝粉、5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31.将上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投入有白蚁活动的林地中,投入的密度为每亩茶树林地投入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5-8个,白蚁于箱体1内的筑巢率达80%以上,没有白蚁于茶树根系或者枝干上筑巢,白蚁数据采集完毕后再使用诱杀剂杀灭白蚁群,不仅能完全灭杀白蚁,操作也简便。
32.验证例2:采用实施例1中的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进行实验: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由15重量份的黄土、10重量份的超轻黏土、20重量份的黑土、0.3重量份的腐殖酸钠、8重量份的水组成。
33.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由120重量份的木质素、80重量份的纤维素、15重量份的蛋白质、20重量份的草木灰、12重量份的水组成。
34.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35.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36.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50重量份的松木屑、40重量份的甘蔗渣粉、20重量份的茶树枝粉、7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37.将上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投入有白蚁活动的林地中,投入的密度为每亩茶树林地投入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5-8个,白蚁于箱体1内的筑巢率达80%以上,没有白蚁于茶树根系或者枝干上筑巢,白蚁数据采集完毕后再使用诱杀剂杀灭白蚁群,不仅能完全灭杀白蚁,操作也简便。
38.验证例3:采用实施例1中的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进行实验: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由12重量份的黄土、7重量份的超轻黏土、16重量份的黑土、0.25重量份的腐殖酸钠、6重量份的水组成。
39.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由110重量份的木质素、60重量份的纤维素、12重量份的蛋白质、18重量份的草木灰、10重量份的水组成。
40.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41.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42.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30重量份的松木屑、35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7重量份的茶树枝粉、6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43.将上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投入有白蚁活动的林地中,投入的密度为每亩茶树林地投入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5-8个,白蚁于箱体1内的筑巢率达80%以上,没有白蚁于茶树根系或者枝干上筑巢,白蚁数据采集完毕后再使用诱杀剂杀灭白蚁群,不仅能完全灭杀白蚁,操作也简便。
44.对比验证例1:采用实施例1中的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进行实验: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为黄土。
45.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由110重量份的木质素、60重量份的纤维素、12重量份的蛋白质、18重量份的草木灰、10重量份的水组成。
46.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47.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48.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30重量份的松木屑、35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7重量份的茶树枝粉、6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49.将上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投入有白蚁活动的林地中,投入的密度为每亩茶树林地投入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5-8个,白蚁于箱体1内的筑巢率达50%-60%,筑巢率低,白蚁灭杀效果也较差。
50.对比验证例2:采用实施例1中的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进行实验:
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由12重量份的黄土、7重量份的超轻黏土、16重量份的黑土、0.25重量份的腐殖酸钠、6重量份的水组成。
51.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
52.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53.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54.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30重量份的松木屑、35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7重量份的茶树枝粉、6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55.将上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投入有白蚁活动的林地中,投入的密度为每亩茶树林地投入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5-8个,白蚁于箱体1内的筑巢率达50%-60%,筑巢率低,白蚁灭杀效果也较差。
56.对比验证例3:采用实施例1中的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进行实验: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为黑土;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
57.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58.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59.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30重量份的松木屑、35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7重量份的茶树枝粉、6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60.将上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投入有白蚁活动的林地中,投入的密度为每亩茶树林地投入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5-8个,白蚁于箱体1内的筑巢率达40%-50%,筑巢率低,白蚁灭杀效果也较差。
61.对比验证例4:采用实施例1中的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进行实验:最右侧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粉。
62.位于中间的储物箱10内填充有木粉。
63.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10内填满木粉。
64.上箱体7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65.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30重量份的松木屑、35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7重量份的茶树枝粉、6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66.将上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投入有白蚁活动的林地中,投入的密度为每亩茶树林地投入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5-8个,白蚁于箱体1内的筑巢率达10%-20%,筑巢率低,白蚁灭杀效果也较差。
67.由此可知本发明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可引诱白蚁在箱体内筑巢栖息,便于分析采集白蚁的相关数据,必要时可彻底杀灭箱体内的白蚁;相较于传统的挖巢法、诱灭杀蚁法、毒杀法等杀灭白蚁的方法,本发明方法的能够起到集中白蚁,便于集中灭杀白蚁的
作用,白蚁的灭杀率更高;本发明装置可用于集中灭杀白蚁,灭杀效果好。
68.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包括箱体、支撑架、螺旋管和诱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可开合的盖子,所述箱体由横向隔档板将箱体分隔成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横向隔档板上均匀分布有可供白蚁进出横向隔档板的通孔,所述下箱体由两块竖向隔档板将箱体分隔成三个储物箱,所述竖向隔档板上均匀分布有可供白蚁进出竖向隔档板的通孔,所述的三个储物箱上分别设置有原料注入口,所述原料注入口皆匹配有密封塞,所述螺旋管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螺旋管的上管口与最右侧的储物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与最右侧的储物箱相连通,所述螺旋管与诱饵管相连通,所述螺旋管的下管口与诱饵管的上管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诱饵管的上部设置有入饵孔,所述诱饵管的下部插入地面并与地面垂直,所述诱饵管的下管口设置有多个饵料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为不锈钢制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内部均匀涂覆有厚度为0.2
㎜‑
0.3

的氧化钴纳米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右侧的储物箱内填充有泥土,所述泥土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四分之三,所述泥土由10-15重量份的黄土、5-10重量份的超轻黏土、15-20重量份的黑土、0.2-0.3重量份的腐殖酸钠、5-8重量份的水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中间的储物箱内填充有木质素填充物,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的填充高度为储物箱高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木质素填充物由100-120重量份的木质素、50-80重量份的纤维素、10-15重量份的蛋白质、15-20重量份的草木灰、8-12重量份的水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最左侧的储物箱内填满木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填充高度为上箱体高度的二分之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饵孔内投入的饵料由120-150重量份的松木屑、30-40重量份的甘蔗渣粉、15-20重量份的茶树枝粉、5-7重量份的桉树叶粉组成。

技术总结
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包括箱体、支撑架、螺旋管和诱饵管。本发明一种监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杀灭白蚁时:直接将诱饵管的下部插入地面,在入饵孔中投入白蚁诱杀剂,等待白蚁采食诱饵即可达到杀灭白蚁的作用;监测白蚁时:将诱饵管的下部插入地面,在入饵孔中投入白蚁引诱剂,在最右侧的储物箱内填充泥土,在中间的储物箱内填充木质素填充物,在上箱体内填充有土壤,使得箱体变成白蚁最佳的筑巢栖息地,引诱白蚁在箱体内筑巢栖息,即可很好地观察白蚁群的生存繁衍状况,有利于进一步观察了解白蚁蚁群状况,便于分析采集白蚁的相关数据,数据分析结束后在箱体内投入白蚁诱杀剂,即可彻底杀灭箱体内的白蚁。即可彻底杀灭箱体内的白蚁。即可彻底杀灭箱体内的白蚁。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敏 贾豹 邓铁军 刘丽辉 黄其椿 蒋卓恩 韦丽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0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28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