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01  107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


背景技术:

2.现阶段车床装夹装置要求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如气检、定位面吹气、主轴中心出水、自动化夹具要求通气或过油等等,因此车床上通多路到主轴侧是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装夹装置大部分只能满足气密检测功能,且结构复杂,维修、调试等十分不便。
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11955a,公开日2014年03月05日,名为“一种车床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在主轴内穿设拉杆,该拉杆的左端与回转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拉杆的右端与动力卡盘上安装的多个夹爪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卡盘的右端固定有定位块,该定位块的右端面一体形成有与夹爪一一对应的定位柱,在所述拉杆的中心穿设有送气杆,该送气杆的左端伸出回转油缸,并与回转油缸的缸体相固定,送气杆的右端延伸至多个定位柱所围成圆周的中心,在所述送气杆上沿其轴心线开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的进气口与气压回转器的出口连通,在气压回转器内装有气隙传感器,所述通气孔的出气口与定位块上设置的气孔的进口连通,所述气孔出口的数目与定位柱相等,各出口位于对应定位柱的右端面。
4.现有专利存在的缺点是:(1)所述装夹装置功能单一,只能进行气密检测,且所述结构密封效果较差;(2)结构不稳固,装置调试和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装夹装置功能单一、内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一种可实现气检、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且方便安装、调试和替换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包括中空回转油缸,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主轴,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底端设有回转接头,所述中空回转油缸位于主轴和回转接头之间,所述回转接头和中空回转油缸之间设有连接基座和油缸检测环,所述回转接头连接在连接基座上,所述连接基座连接油缸检测环,所述油缸检测环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底端,所述回转接头内设有输送通道,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与输送通道配合的通孔,所述主轴内穿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孔与输送通道之间连接形成通路。
8.为了满足车床高转速要求,油液或气或水从回转接头输入,通过连接基座连接到油缸检测环上,连接基座和油缸检测环安装在中空回转油缸的底端,满足车床夹紧放松动作的检测要求,通过输送管连接引入车床主轴侧作为一个标准接口,前端设计非标夹具来对接达到对接效果。
9.作为优选,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
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分别输入气、水和油液,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输入气体,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底端与第一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底端与第二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
10.所述回转接头内设有两个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内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可输入气、水或者油液,车床可实现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输入气体,用于车床气密检测功能。
11.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管包括轴向中空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套设在第一连接管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与第一通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端与第二通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管之间形成通路。
12.第一输送通道内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可输入气、水或者油液,所述输入的气、水或者油液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车床上对应的卡盘配合,所述主轴顶端车床可实现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
13.作为优选,所述主轴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拉管,所述拉管下端伸入主轴内腔内且与主轴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管上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限位在主轴上端面上。
14.作为优选,所述拉管内侧壁上中部位置设有环状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拉管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端伸入拉管内,所述第二限位凸台限位在第二连接管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出第二连接管顶端且伸入拉管内;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管外侧壁和第二连接管内侧壁之间以及第一连接管外侧壁和拉管内侧壁之间形成气体通路。
15.所述回转接头通过第二输送通道输入气体,所述气体通过第二通孔、第一连接管外侧壁和第二连接管内侧壁之间、第一连接管外侧壁和拉管内侧壁之间,所述主轴顶端设有气密检测主轴,所述气体通入气密检测装置内,检测到稳定的气压时则说明工件夹装到位;若气密检测装置检测到气体有明显的变化时,则说明工件装夹不到位。
16.作为优选,所述拉管与第二连接管配合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拉管紧配合,所述密封圈与第二连接管外侧壁紧配合。使得通路之间间隔开,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1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基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套设在第一连接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外侧壁下部设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第二连接座限位在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油缸检测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上端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安装槽底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底端伸入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穿过安装槽伸入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
18.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安装槽内侧壁通过密封圈密封。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上设有第三环状凹槽,所述第三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连接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20.作为优选,所述回转接头的上端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连接座下端设有定位槽,所
述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所述定位槽内侧壁上设有第四环状凹槽,所述第四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定位柱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
21.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根据不同油压分配器输入气、水或者油液,实现气检、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满足车床自动化的要求;(2)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方便安装、调试和替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剖视图。
24.如图:中空回转油缸1、主轴2、回转接头3、油缸检测环4、第一输送通道5、第一通孔6、第三环状凹槽6.1、第二通孔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拉管10、第一限位凸台10.1、第二限位凸台10.2、第一环状凹槽10.3、密封圈11、第一连接座12、第三限位凸台12.1、安装槽12.2、第二环状凹槽12.3、第四环状凹槽12.5、第二连接座1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6.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包括中空回转油缸1,中空回转油缸1的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主轴2,中空回转油缸1的底端设有回转接头3,中空回转油缸1位于主轴2和回转接头3之间,回转接头3和中空回转油缸1之间设有连接基座和油缸检测环4,回转接头3连接在连接基座上,连接基座连接油缸检测环4,油缸检测环4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1底端,回转接头3内设有输送通道,连接基座上设有与输送通道配合的通孔,主轴2内穿设有输送管,输送管、通孔与输送通道之间连接形成通路。为了满足车床高转速要求,油液或气或水从回转接头3输入,通过连接基座连接到油缸检测环4上,连接基座和油缸检测环4安装在中空回转油缸1的底端,满足车床夹紧放松动作的检测要求,通过输送管连接引入车床主轴2侧作为一个标准接口,前端设计非标夹具来对接达到对接效果。
27.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采用不同规格的油压分配器,通过回转接头3通入气、水或者油液,使得接口机构可以满足气检、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符合车床自动化要求。
28.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5和第二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5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分别输入气、水和油液,第二输送通道输入气体,通孔包括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6的底端与第一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第二通孔7的底端与第二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回转接头3内设有两个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5内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可输入气、水或者油液,车床可实现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第二输送通道内输入气体,用于车床气密检测功能。
29.如图1、图2所示,输送管包括轴向中空的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9套设在第一连接管8外侧,第一连接管8的底端与第一通孔6的顶端连通,第二连接管9的底端与第二通孔7的顶端连通,第一输送通道5、第一通孔6和第一连接管8之间形成通路。
30.第一输送通道5内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可输入气、水或者油液,输入的气、水或者油液依次通过第一通孔6和第一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8与车床上对应的卡盘配合,主轴2顶端车床可实现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
31.如图1所示,主轴2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拉管10,拉管10下端伸入主轴2内腔内且与主轴2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拉管10上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10.1,第一限位凸台10.1限位在主轴2上端面上。拉管10内侧壁上中部位置设有环状的第二限位凸台10.2,第二限位凸台10.2的内径小于拉管10的内径,第二连接管9的顶端伸入拉管10内,第二限位凸台10.2限位在第二连接管9的上端面上,第一连接管8伸出第二连接管9顶端且伸入拉管10内;第一输送通道5、第一通孔6、第一连接管8外侧壁和第二连接管9内侧壁之间以及第一连接管8外侧壁和拉管10内侧壁之间形成气体通路。回转接头3通过第二输送通道输入气体,气体通过第二通孔7、第一连接管8外侧壁和第二连接管9内侧壁之间、第一连接管8外侧壁和拉管10内侧壁之间,主轴2顶端设有气密检测主轴2,气体通入气密检测装置内,检测到稳定的气压时则说明工件夹装到位;若气密检测装置检测到气体有明显的变化时,则说明工件装夹不到位。
32.如图1所示,拉管10与第二连接管9配合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状凹槽10.3,第一环状凹槽10.3内设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与拉管10紧配合,密封圈11与第二连接管9外侧壁紧配合。使得通路之间间隔开,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33.如图1所示,连接基座包括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3,第二连接座13套设在第一连接座12的外侧壁上,第一连接座12的外侧壁下部设有第三限位凸台12.1,第二连接座13限位在第三限位凸台12.1上方,第二连接座13与油缸检测环4连接,第一连接座12上端设有安装槽12.2,第二通孔7与安装槽12.2底端连通,第二连接管9底端伸入安装槽12.2内且与安装槽12.2配合,第一连接管8的下端穿过安装槽12.2伸入第一通孔6内且与第一通孔6配合。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与连接基座和拉管10的结构方便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的安装和调试,当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损坏或磨损需要更替时,方便拆卸和更替,不影响整体接口机构的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34.如图1所示,安装槽12.2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环状凹槽12.3,第二环状凹槽12.3内设有密封圈11,第二连接管9与安装槽12.2内侧壁通过密封圈11密封。
35.如图1所示,第一通孔6内侧壁上设有第三环状凹槽6.1,第三环状凹槽6.1内设有密封圈11,第一通孔6与第一连接管8之间通过密封圈11密封。
36.如图1所示,回转接头3的上端设有定位柱,第一连接座12下端设有定位槽,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定位槽内侧壁上设有第四环状凹槽12.5,第四环状凹槽12.5内设有密封圈11,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通过密封圈11密封,定位柱与第一通孔6同轴设置。定位柱和定位槽配合,具有良好的定位导向作用,使得通孔和输送通道之间连接准确。
37.各个密封圈11均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将两个不同通路阻隔开,使得接口机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38.如图2所示,主轴2与中空回转油缸1之间通过固定套连接,固定套内侧壁上设有凹槽,主轴2外侧壁上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起到定位和紧固的作用。
39.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包括中空回转油缸(1),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主轴(2),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底端设有回转接头(3),所述中空回转油缸位于主轴和回转接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接头和中空回转油缸之间设有连接基座和油缸检测环(4),所述回转接头连接在连接基座上,所述连接基座连接油缸检测环,所述油缸检测环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底端,所述回转接头内设有输送通道,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与输送通道配合的通孔,所述主轴内穿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孔与输送通道之间连接形成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5)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分别输入气、水和油液,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输入气体,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的底端与第一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底端与第二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输送管包括轴向中空的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二连接管套设在第一连接管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与第一通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端与第二通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管之间形成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主轴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拉管(10),所述拉管下端伸入主轴内腔内且与主轴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管上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10.1),所述第一限位凸台限位在主轴上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拉管内侧壁上中部位置设有环状的第二限位凸台(10.2),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拉管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端伸入拉管内,所述第二限位凸台限位在第二连接管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出第二连接管顶端且伸入拉管内;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管外侧壁和第二连接管内侧壁之间以及第一连接管外侧壁和拉管内侧壁之间形成气体通路。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拉管与第二连接管配合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状凹槽(10.3),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11),所述密封圈与拉管紧配合,所述密封圈与第二连接管外侧壁紧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基座包括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3),所述第二连接座套设在第一连接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外侧壁下部设有第三限位凸台(12.1),所述第二连接座限位在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油缸检测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上端设有安装槽(12.2),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安装槽底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底端伸入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穿过安装槽伸入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环状凹槽(12.3),所述第二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安装槽内侧壁通过密封圈密封。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
上设有第三环状凹槽(6.1),所述第三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连接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回转接头的上端设有定位柱(3.1),所述第一连接座下端设有定位槽(12.4),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所述定位槽内侧壁上设有第四环状凹槽(12.5),所述第四环状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定位柱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包括中空回转油缸,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主轴,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底端设有回转接头,所述中空回转油缸位于主轴和回转接头之间,所述回转接头内设有输送通道,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与输送通道配合的通孔,所述主轴内穿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孔与输送通道之间连接形成通路。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可根据不同油压分配器输入气、水或者油液,实现气检、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满足车床自动化的要求,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方便安装、调试和替换,降低了维修成本。了维修成本。了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朱健 袁雪斐 王佳栋 俞炀波 施佳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28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