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苗木移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2.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树苗一般是在苗圃内进行培育。
3.在园林施工时,需要将苗圃内的小苗木移植到种植位置进行绿化,目前传统的移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整体性,导致观感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苗木移植缺乏整体性。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苗木移植的整体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起苗:首先在苗木原种植位置划分区域,将苗木种植位置模块化,然后将一个模块内的多根苗木从原种植位置挖出,运输到移植位置;s2、模块定位:按照一个模块内苗木的种植位置,在移植位置对每一颗苗木的种植位置定位;s3、种植:将苗木放置在种植装置上,种植装置包括挖掘组件,挖掘组件用于旋挖树坑,并且挖掘组件与苗木连接,带动苗木向树坑内移动,苗木移动至树坑内后,拆除挖掘组件;s4、回填:首先在苗木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的空间中浇入水,然后进行填土,将树坑填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苗木进行模块划分,并在移植位置对每一颗苗木的种植位置定位,然后一个模块内的苗木整体进行移植,提高苗木移植的整体性,提高观感度;此外,通过种植装置对苗木进行种植,旋挖组件在挖树坑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苗木向树坑内移动,达到树坑挖掘与苗木种植的同步施工,并且挖掘组件能够使苗木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然后在这个空间内浇水,能够使刚移植的苗木尽快吸收水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8.可选的,s3中,挖掘组件包括平台架,平台架包括平台板,平台板的四角处分别固设有支腿,平台板上开设有洞口,且洞口沿水平方向贯穿平台板,将苗木放置在平台板上,且使苗木位于洞口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台架能够定位苗木的种植位置,并且平台架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10.可选的,s3中,在苗木上安装支架,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位于苗木两侧,且两根支撑杆由靠近苗木的一端向远离苗木的一端斜向下倾斜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苗木向树坑内移动时,支撑杆远离苗木的一端抵触在
树坑周围的地面上时,能够提示施工人员苗木下放到位,并且后续支撑杆能够对刚移植完成的苗木起到支撑作用。
12.可选的,支架还包括抱箍,两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抱箍的外周壁上,抱箍固定环抱在苗木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抱箍将支撑杆安装在苗木上,便于支撑杆的安装。
14.可选的,挖掘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钻筒,且所述钻筒为两个半圆形的钻筒单元拼接而成,钻筒外壁上套设有螺旋叶片;安装板上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杆将挖掘组件与支架连接,能够使挖掘组件在挖树坑的过程中,拉动苗木向树坑内移动,并且将钻筒设置为拼接形式,能够在苗木种植完成后,将挖掘组件拆除。
16.可选的,安装板上开设有圆孔,圆孔贯穿安装板,在圆孔内转动安装有接头,钻筒可拆卸连接在接头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接头,便于钻筒的安装,还更加便于钻筒的拆卸。
18.可选的,接头为圆筒状,接头外周壁上加工有凸起,在圆孔内壁上开设有与凸起对应的凹槽,凸起卡入凹槽中;在安装板内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与凹槽连通,空腔内设置有驱动齿轮,并且驱动齿轮与凸起啮合,在安装板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与驱动齿轮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齿轮驱动接头转动,接头能够带动钻筒转动,驱动方式简单,便于组装加工。
20.可选的,安装板包括两个安装板单元,两个安装板单元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两个安装板单元拼接形成安装板,两个半圆形凹槽相对形成圆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安装板设置为拼接结构,在苗木种植完成后,便于安装板的拆卸。
22.可选的,在平台板上还安装有气缸,且气缸输出端连接在安装板上,气缸用于驱动挖掘组件旋挖树坑。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驱动钻筒沿竖直方向移动,便于树坑挖掘,还便于上提挖掘组件进行拆除。
24.可选的,s4中,在苗木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的空间中还放入有营养液。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苗木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的空间中放入营养液,进一步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苗木进行模块划分,并在移植位置对每一颗苗木的种植位置定位,然后一个模块内的苗木整体进行移植,提高苗木移植的整体性,提高观感度;此外,通过种植装置对苗木进行种植,旋挖组件在挖树坑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苗木向树坑内移动,达到树坑挖掘与苗木种植的同步施工,并且挖掘组件能够使苗木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然后在这个空间内浇水,能够使刚移植的苗木尽快吸收水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2.在苗木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的空间中放入营养液,进一步的提高苗木的成活
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种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挖掘组件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种植装置;11、平台架;111、平台板;1111、洞口;112、支腿;1121、万向轮;12、挖掘组件;121、安装板;1211、空腔;1212、驱动齿轮;122、钻筒;123、螺旋叶片;124、气缸;125、连接杆;126、接头;1261、凸起;127、电机;13、支架;131、支撑杆;132、抱箍;2、苗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参照图1,模块化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起苗:在苗圃内进行苗木2预丛植时,将苗木2模块化种植;在需要将苗木2移植时,首先在苗圃中对苗木2种植位置划分区域,将苗木2种植位置模块化,然后梁一个模块内的多根苗木2挖出,并运输到移植位置。
32.s2、模块定位:按照一个模块内苗木2的种植位置,在一直位置对每一颗苗木2的种植位置进行定位,可以使用全站仪放点,定位苗木2的种植位置。
33.s3、种植:参照图1和图2,将苗木2种植位置确定好,并将苗木2转运到种植位置后,使用种植装置1进行苗木2的种植;种植装置1包括平台架11,平台架11包括平台板111,在平台板111上开设有洞口1111,洞口1111沿平台板111厚度方向贯穿平台板111,洞口1111用于供苗木2穿过,并且洞口1111沿水平方向贯穿平台板111,在苗木2种植完成后,便于将平台架11移走。在平台板111的四角处分别固设有支腿112,支腿112与平台板111的板面相互垂直,在支腿112远离平台板111的一端还安装有万向轮1121。
34.种植装置1还包括挖掘组件12,挖掘组件12包括安装板121,安装板121包括两块矩形的安装板121单元,两块安装板121单元的一个端面相互贴合设置,并且两块安装板121单元一端铰接,两块安装板121单元另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两个两个安装板121单元相贴合的一面上还分别开设有半圆形的凹槽,两个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形成圆孔,圆孔沿安装板121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板121。
35.在圆孔内安装有接头126,接头126为圆筒状,在接头126外周壁上加工有环形的凸起1261,且凸起1261外周壁上加工有轮齿;在圆孔内周壁上开设有与凸起1261对应的凹槽,将凸起1261卡入到凹槽中,从而将接头126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21上。
36.在两个安装板121单元内还分别开设有空腔1211,且空腔1211与凹槽连通,在空腔1211内分别设置有齿轮,齿轮与凸起1261啮合,从而使齿轮能够驱动接头126转动。在安装板121单元上分别安装有电机127,电机127的输出轴与齿轮固定连接,打开电机127,使电机127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接头126转动。
37.在接头126上连接有钻筒122,钻筒122包括两个半圆形的钻筒122单元,两个钻筒122单元凹面相对设置,在钻筒122单元外周面的端部分别相对设置有耳板,通过在两个相
对设置的耳板上穿设螺栓,将两个钻筒122单元固定连接。两个半圆形钻筒122相对连接形成圆形的钻筒122,并且钻筒122的直径大于苗木2树球的直径,在钻筒122外壁上套设有螺栓叶片,且螺旋叶片123的直径大于安装板121的宽度。
38.在平台板111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挖掘组件1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气缸124,气缸124设置有两个;在圆孔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气缸124固定连接在安装杆远离圆孔内壁的一端;气缸124的推杆连接在安装板121上,且在安装板121上开设有滑槽(图中未示出),气缸124的推杆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使安装板121能够打开或关闭;且气缸124的推杆为多节伸缩推杆,能够使钻筒122下降的固定位置,完成树坑的挖掘。
39.在苗木2上安装有支架13,支架13包括抱箍132,抱箍132环抱固定在苗木2的树干上,在抱箍132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撑杆131,且两根支撑杆131分别设置在苗木2的两侧。
40.在两根支撑杆131和安装板121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杆125,连接杆125为螺杆,在连接杆125两端分别拧入螺母,将连接杆125分别与支撑杆131、安装板121固定连接;从而将旋挖组件与苗木2连接,使旋挖组件能够带动苗木2向树坑内移动。
41.打开电机127与气缸124,使挖掘组件12在地面上旋挖树坑,并且挖掘组件12能够带动苗木2向树坑内移动,在移动到位时,支撑杆131远离苗木2的一端会抵触在树坑周围,从而提示苗木2下放到位;此时关闭电机127,通过气缸124将挖掘组件12上提,将钻筒122提出树坑并套在苗木2上,然后将钻筒122以及安装板121拆开,从而将挖掘组件12拆除,然后在将平台架11移走,准备进行回填作业。
42.s4、回填:将种植装置1移走后,支撑杆131对苗木2起到支撑作用,在人工辅助扶持苗木2的作用下,使苗木2竖直的位于树坑中,然后在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浇入水,并通过浇入营养液,使苗木2的根部能够及时吸收到水分以及营养液,提高苗木2的成活率。
43.然后在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填入砂土,砂土遇水能够自动密实,避免苗木2后续发生沉降,然后继续填土,将树坑填满,完成单颗苗木2的移植。
44.按上述操作将一个模块内的苗木2都种植完,完成模块化移植,提高苗木2移植的整体性。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起苗:首先在苗木(2)原种植位置划分区域,将苗木(2)种植位置模块化,然后将一个模块内的多根苗木(2)从原种植位置挖出,运输到移植位置;s2、模块定位:按照一个模块内苗木(2)的种植位置,在移植位置对每一颗苗木(2)的种植位置定位;s3、种植:将苗木(2)放置在种植装置(1)上,种植装置(1)包括挖掘组件(12),挖掘组件(12)用于旋挖树坑,并且挖掘组件(12)与苗木(2)连接,带动苗木(2)向树坑内移动,苗木(2)移动至树坑内后,拆除挖掘组件(12);s4、回填:首先在苗木(2)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的空间中浇入水,然后进行填土,将树坑填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挖掘组件(12)包括平台架(11),平台架(11)包括平台板(111),平台板(111)的四角处分别固设有支腿(112),平台板(111)上开设有洞口(1111),将苗木(2)放置在平台板(111)上,且使苗木(2)位于洞口(1111)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在苗木(2)上安装支架(13),支架(13)包括两根支撑杆(131),两根支撑杆(131)位于苗木(2)两侧,且两根支撑杆(131)由靠近苗木(2)的一端向远离苗木(2)的一端斜向下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架(13)还包括抱箍(132),两根所述支撑杆(13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抱箍(132)的外周壁上,抱箍(132)固定环抱在苗木(2)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挖掘组件(12)包括安装板(121),安装板(121)上转动安装有钻筒(122),且所述钻筒(122)为半圆形的钻筒单元拼接而成,钻筒(122)外壁上套设有螺旋叶片(123);安装板(121)上连接有连接杆(125),且连接杆(125)远离安装板(121)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杆(131)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21)上开设有圆孔,圆孔贯穿安装板(121),在圆孔内转动安装有接头(126),钻筒(122)可拆卸连接在接头(126)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头(126)为圆筒状,接头(126)外周壁上加工有凸起(1261),在圆孔内壁上开设有与凸起(1261)对应的凹槽,凸起(1261)卡入凹槽中;在安装板(121)内开设有空腔(1211),且空腔(1211)与凹槽连通,空腔(1211)内设置有驱动齿轮(1212),并且驱动齿轮(1212)与凸起(1261)啮合,在安装板(121)上安装有电机(127),电机(127)输出轴与驱动齿轮(1212)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21)包括两个安装板单元,两个安装板单元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两个安装板单元拼接形成安装板(121),两个半圆形凹槽相对形成圆孔。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台板(111)上还安装有气缸(124),且气缸(124)输出端连接在安装板(121)上,气缸(124)用于驱动挖掘组件(12)旋挖树坑。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在苗木
(2)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的空间中还放入有营养液。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苗木丛植模块化移栽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起苗:首先在苗木原种植位置划分区域,将苗木种植位置模块化,然后将一个模块内的多根苗木从原种植位置挖出,运输到移植位置;S2、模块定位:按照一个模块内苗木的种植位置,在移植位置对每一颗苗木的种植位置定位;S3、种植:将苗木放置在种植装置上,种植装置包括挖掘组件,挖掘组件用于旋挖树坑,并且挖掘组件与苗木连接,带动苗木向树坑内移动,苗木移动至树坑内后,拆除挖掘组件;S4、回填:首先在苗木的树球与树坑底部之间的空间中浇入水,然后进行填土,将树坑填满。本申请具有提高苗木移植整体性的效果。提高苗木移植整体性的效果。提高苗木移植整体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玲 李全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兴科绿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