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05  79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踝泵运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长期卧床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般而言,可以通过物理预防等方式来防止静脉血栓,物理预防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性能高,可操作性强且有效的方法。
3.目前物理预防的方法主要有气压泵、弹力袜和踝泵运动,气压泵主要运用气压对下肢进行充气放气,配合穿在下肢的弹力袜,通过弹力袜的弹性压力,二者均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踝泵运动则主要依靠患者自行进行足踝的屈伸,引起肌肉收缩,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也可预防肌肉萎缩和足下垂。
4.对于下肢无力或瘫痪患者,气压泵和弹力袜虽然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但不能预防足下垂,并且,下肢无力或瘫痪患者也无法自行进行足踝的踝泵运动,不能预防足下垂(足下垂是指:足向下倾斜)。目前为了预防做足下垂,主要是依靠钉子鞋,钉子鞋是通过固定足踝位置,进而防止足下垂,但患者使用钉子鞋时,并不能预防关节僵硬和深静脉血栓。
5.总之,现在缺少一种有效的装置,既能预防关节僵硬和深静脉血栓,还可以预防足下垂。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包括鞋体和充气装置,鞋体的前端设有敞口,鞋体前端的上侧设有第一气囊袋,鞋体前端的下侧设有第二气囊袋,充气装置用于对第一气囊袋和第二气囊袋进行充气,鞋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用于对第一气囊袋进行放气,第二开关用于对第二气囊袋进行放气。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气囊袋缝制在鞋体前端的上侧,第二气囊袋缝制在鞋体前端的下侧。由此,通过缝制的方式可以将第一气囊袋和第二气囊袋固定在鞋体上,方便使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气装置为充气泵,充气泵上设有两个充气口,两个充气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气囊袋和第二气囊袋相连。由此,通过充气泵可以对第一气囊袋和第二气囊袋进行充气。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打气部件和第二打气部件,第一打气部件对第一气囊袋进行充气,第二打气部件对第二气囊袋进行充气。由此,可以通过第一打气部件对第一气囊袋进行充气,通过第二打气部件对第二气囊袋进行充气,从而调整第一气囊
袋和第二气囊袋中气体量,调整第一气囊袋和第二气囊袋的高度。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打气部件和第二打气部件均设在鞋体的侧面。由此,可以方便操作第一打气部件对第一气囊袋进行充气,和方便第二打气部件对第二气囊袋进行充气。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体包括鞋身和鞋底,鞋身上设有魔术贴。由此,方便患者穿戴本实用新型。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鞋体前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气囊袋,鞋体前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气囊袋,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气囊袋和第二气囊袋制成与人体脚部相配合的形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第一气囊袋充气,而第二气囊袋不充气时,可以使得踝关节背伸,当第二气囊袋充气,而第一气囊袋不充气时,可以使得踝关节背曲;因此,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并且预防防肌肉萎缩;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足下垂。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中第一气囊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鞋体;11-第一气囊袋;12-第二气囊袋;13-第一开关;14-第二开关;15-魔术贴;2-充气装置;21-充气泵;22-第一打气部件;23-第二打气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一:
21.图1和图2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的结构。
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包括鞋体1和充气装置2。
23.如图1所示,在鞋体1的前端可以一体成型有敞口,鞋体1前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气囊袋11,鞋体1前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气囊袋12,充气装置2可以对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进行充气,调整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中的气体量,调整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的高度,鞋体1的侧面可以安装有第一开关13和第二开关14,第一开关13可以封住鞋体1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可以通过通道与第一气囊袋11相连通,因此,当打开第一开关13时,第一气囊袋11中的气体可以从第一开关13处的第一开口排出,因此,第一开关13可以对第一气囊袋11进行放气,同理,第二开关14可以封住鞋体1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可以通过通道与第二气囊袋12相连通,因此,当打开第二开关14时,第二气囊袋12中的气体可以
从第二开关14处的第二开口排出,因此,第二开关14可以对第二气囊袋12进行放气。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气囊袋11可以缝制在鞋体1前端的上侧,第二气囊袋12缝制在鞋体1前端的下侧,为了让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不漏出鞋体1,可以将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内置在鞋体1中,因此,通过缝制的方式可以将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固定好,方便后续使用。
25.具体缝制的方式可以如下:鞋体1前端的上侧和下侧均可以设置有多层布体,而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均可以缝制在多层布体之间。另外,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均可以占鞋体1全部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且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均缝制在鞋体1前端,当穿上本实用新型时,可以调整足前部的高度。
2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充气装置2为充气泵21,充气泵21上可以一体成型有两个充气口,两个充气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相连,而充气泵21可以对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进行充气。本实施例中的充气泵21为一种现有装置,其工作原理均和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泵21相同,不再赘述。
27.由于在鞋体1前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气囊袋11,在鞋体1前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气囊袋12,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制成与人体脚部相配合的形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第一气囊袋11充气,而第二气囊袋12不充气时,可以使得踝关节背伸,当第二气囊袋12充气,而第一气囊袋11不充气时,可以使得踝关节背曲;因此,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并且预防防肌肉萎缩;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足下垂。
28.实施例二:
29.图3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除了充气装置2外,其他结构均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30.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充气装置2包括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第一打气部件22对第一气囊袋11进行充气,第二打气部件23对第二气囊袋12进行充气,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打气部件22对第一气囊袋11进行充气,通过第二打气部件23对第二气囊袋12进行充气。持续按压第一打气部件22时,第一打气部件22中的气体可以进入到第一气囊袋11中,持续按压第二打气部件23时,第二打气部件23中的气体可以进入到第二气囊袋12中。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均为一种现有的装置,在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设置有单向阀,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中的气体可以分别挤入到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中,而第一气囊袋11中的气体不会流出到第一打气部件22中,第二气囊袋12中的气体不会流出到第二打气部件23中。
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均可以设置在鞋体1的侧面,可以方便操作和使用。具体而言,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也可以通过缝制的方式设置在鞋体1的侧面。
3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鞋体1包括鞋身和鞋底,鞋身设置在鞋底上,鞋身上设置有魔术贴15,而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鞋身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当穿上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将魔术贴15贴附在开口处,这样可以方便患者穿戴本实用新型。
33.由于在鞋体1前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气囊袋11,在鞋体1前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气囊袋12,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制成与人体脚部相配合的形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第一气囊袋11充气,而第二气囊袋12不充气时,可以使得踝关节背
伸,当第二气囊袋12充气,而第一气囊袋11不充气时,可以使得踝关节背曲;因此,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并且预防防肌肉萎缩;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足下垂。
3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鞋体(1)和充气装置(2),所述鞋体(1)的前端设有敞口,所述鞋体(1)前端的上侧设有第一气囊袋(11),所述鞋体(1)前端的下侧设有第二气囊袋(12),所述充气装置(2)用于对所述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进行充气,所述鞋体(1)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关(13)和第二开关(14),所述第一开关(13)用于对第一气囊袋(11)进行放气,所述第二开关(14)用于对第二气囊袋(12)进行放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袋(11)缝制在所述鞋体(1)前端的上侧,所述第二气囊袋(12)缝制在所述鞋体(1)前端的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2)为充气泵(21),所述充气泵(21)上设有两个充气口,两个充气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气囊袋(11)和第二气囊袋(12)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2)包括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所述第一打气部件(22)对第一气囊袋(11)进行充气,所述第二打气部件(23)对第二气囊袋(12)进行充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气部件(22)和第二打气部件(23)均设在所述鞋体(1)的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体(1)包括鞋身和鞋底,所述鞋身上设有魔术贴(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踝泵运动的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气压踝泵运动训练装置,包括鞋体和充气装置,鞋体的前端设有敞口,鞋体前端的上侧设有第一气囊袋,鞋体前端的下侧设有第二气囊袋,充气装置用于对第一气囊袋和第二气囊袋进行充气,鞋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用于对第一气囊袋进行放气,第二开关用于对第二气囊袋进行放气。因此,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并且预防防肌肉萎缩;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足下垂。也可以预防足下垂。也可以预防足下垂。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景秋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0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