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泥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2.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对该类污染土壤进行处理时,需要将分别清理油污和泥污,在清理过程中还有对其进行分离。
3.经检索,现有的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还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在油泥清洗过程中,不能对土壤进行针对性处理,在清洗过后也无法对油污和泥污进行分离,增加了后续单独分离的麻烦,不仅清洗效率低,而且清洗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内壁上插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连通孔,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内刷,所述内刷由橡胶凸块和刷毛构成,所述内管的底部内壁上还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翻动板,所述翻动板顶部均设有突起,所述清洗箱的内壁上还设有升降隔板,且升降隔板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设有适配孔,所述升降隔板的顶部外壁上设有围板,且围板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内侧孔,所述清洗箱靠近顶部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外侧孔,且内侧孔和外侧孔相适配,所述升降隔板的一侧外壁上设有连接杆,所述清洗箱的一侧外壁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调节机构上,两个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外壁上均设有支撑腿,两个支撑腿的底端均设有支撑座。
7.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架、螺纹杆和第二电机,清洗箱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安装架,调节架设置在两个安装架的相对一侧外壁上,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在调节架的内壁上,第二电机设置在调节架的底部外壁上,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连接在螺纹杆的底端,所述清洗箱顶部外壁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顶盖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一电机,且顶盖顶部外壁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卡块,内管的顶端设有卡槽,卡块和卡槽均设置为“十”字形,且卡块与卡槽相适配。
8.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洗箱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存液管,两个存液
管相对一侧外壁上均扇叶等距离分布的引流管,且两个存液管以内管为圆心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且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与两个存液管相连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通过设置有内刷和翻动板,在内管中的污染土壤和杂质会被转动的内管管壁上内刷弹性刷洗,同时,沉在内管底部的土壤会被内管底部的翻动板随着液流翻动起来,有效的对倒入的污染油污的土壤进行清洗,清洗过后,油污逐渐浮到清洗箱的液面上,清洗的污泥会从内管管壁上的连通孔漏出沉积在清洗箱的底部,污染土壤中的大颗粒杂质会隔离在内管中,通过一体化装置完成了有效的清洗并分离。
11.2.该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通过设置有存液管和引流管,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进入的液流分别从两个存液管一侧的引流管排出,排出的过程中,在内管外壁上形成液流循环,循环的液流会内管转动的方向相反,从而有效的利用液流冲击内管中的污染土壤,相互作用下清洗的更加充分。
12.3.该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和升降隔板,第二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转动的螺纹杆使得其外壁安装有连接杆的螺纹块上移,从而带动升降隔板上移,上移的隔板将清洗箱内部连同部分水源的上浮油污从内侧孔和外侧孔重合处排出,进而将液面上的浮油有效分离出来,简单方便,分离效率高。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的升降隔板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的内管截面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的清洗箱俯视图。
19.图中:1-支撑座、2-支撑腿、3-清洗箱、4-外侧孔、5-第一电机、6-顶盖、7-内管、8-安装架、9-调节架、10-第二电机、11-螺纹杆、12-连接杆、13-升降隔板、14-适配孔、15-内侧孔、16-卡块、17-卡槽、18-连通孔、19-内刷、20-翻动板、21-第一导管、22-第二导管、23-存液管、24-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22.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涉及到电路、电子元器件和控制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26.参照图1-5,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包括清洗箱3,清洗箱3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底部内壁上插接有内管7,内管7的外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连通孔18,内管7的内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内刷19,内刷19由橡胶凸块和刷毛构成,内管7的底部内壁上还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翻动板20,翻动板20顶部均设有突起,清洗箱3的内壁上还设有升降隔板13,且升降隔板13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设有适配孔14,升降隔板13的顶部外壁上设有围板,且围板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内侧孔15,清洗箱3靠近顶部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外侧孔4,且内侧孔15和外侧孔4相适配,升降隔板13的一侧外壁上设有连接杆12,清洗箱3的一侧外壁上设有调节机构,连接杆12的一端安装在调节机构上,两个安装架8的底部外壁上均设有支撑腿2,两个支撑腿2的底端均设有支撑座1,第一电机5带动内管7转动的方向与两个导管进入的液流方向相反,因此,在内管7中的污染土壤和杂质会被内管7管壁的内刷19弹性刷洗。
27.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架9、螺纹杆11和第二电机10,清洗箱3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安装架8,调节架9设置在两个安装架8的相对一侧外壁上,螺纹杆11通过轴承连接在调节架9的内壁上,第二电机10设置在调节架9的底部外壁上,第二电机10输出轴的一端连接在螺纹杆11的底端,第二电机10驱动螺纹杆11转动,转动的螺纹杆11使得其外壁安装有连接杆12的螺纹块上移,从而带动升降隔板13上移,进而将液面上的浮油分离出来。
28.参照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中,清洗箱3顶部外壁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6,顶盖6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一电机5,且顶盖6顶部外壁的一侧设有把手,第一电机5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卡块16,内管7的顶端设有卡槽17,卡块16和卡槽17均设置为“十”字形,且卡块16与卡槽17相适配。
29.参照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中,清洗箱3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存液管23,两个存液管23相对一侧外壁上均扇叶等距离分布的引流管24,且两个存液管23以内管7为圆心中心对称,两个安装架8的一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且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分别与两个存液管23相连通,液流分别从两个存液管23一侧的引流管24排出,排出的过程中,在内管7外壁上形成液流循环。
30.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顶盖6上的把手将顶盖6打开,然后将待清洗的污染土壤和
杂质一起倒入到内管7中,然后盖上顶盖6,使得卡块16和卡槽17相插接,分别将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接入外接水源,且同时向两个导管内部导入洗涤用的水源和清洗药剂等,从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进入的液流分别从两个存液管23一侧的引流管24排出,排出的过程中,在内管7外壁上形成液流循环,与此同时,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工作带动卡接在卡块16上的整个内管7转动,第一电机5带动内管7转动的方向与两个导管进入的液流方向相反,因此,在内管7中的污染土壤和杂质会被内管7管壁的内刷19弹性刷洗,同时,沉在内管7底部的土壤会被内管7底部的翻动板20随着液流翻动起来,在清洗过后,油污逐渐浮到清洗箱3的液面上,清洗的污泥会从内管7管壁上的连通孔18漏出沉积在清洗箱3的底部,污染土壤中的大颗粒杂质会隔离在内管7中,清洗结束后,启动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驱动螺纹杆11转动,转动的螺纹杆11使得其外壁安装有连接杆12的螺纹块上移,从而带动升降隔板13上移,进而将液面上的浮油分离出来,取出内管7,将内管7中的杂质倒出,最后将水和清洗后的土壤污泥一起由清洗箱3底部的排污管排出。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包括清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箱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内壁上插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连通孔,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内刷,所述内刷由橡胶凸块和刷毛构成,所述内管的底部内壁上还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翻动板,所述翻动板顶部均设有突起,所述清洗箱的内壁上还设有升降隔板,且升降隔板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设有适配孔,所述升降隔板的顶部外壁上设有围板,且围板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内侧孔,所述清洗箱靠近顶部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外侧孔,且内侧孔和外侧孔相适配,所述升降隔板的一侧外壁上设有连接杆,所述清洗箱的一侧外壁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调节机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架、螺纹杆和第二电机,清洗箱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安装架,调节架设置在两个安装架的相对一侧外壁上;两个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外壁上均设有支撑腿,两个支撑腿的底端均设有支撑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在调节架的内壁上,第二电机设置在调节架的底部外壁上,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连接在螺纹杆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箱顶部外壁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顶盖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一电机,且顶盖顶部外壁的一侧设有把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卡块,内管的顶端设有卡槽,卡块和卡槽均设置为“十”字形,且卡块与卡槽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箱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存液管,两个存液管相对一侧外壁上均扇叶等距离分布的引流管,且两个存液管以内管为圆心中心对称。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且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与两个存液管相连通。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泥清洗一体化设备,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内壁上插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连通孔,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内刷,所述内刷由橡胶凸块和刷毛构成,所述内管的底部内壁上还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翻动板,所述翻动板顶部均设有突起,所述清洗箱的内壁上还设有升降隔板,且升降隔板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设有适配孔。本实用新型油污逐渐浮到清洗箱的液面上,清洗的污泥会从内管管壁上的连通孔漏出沉积在清洗箱的底部,污染土壤中的大颗粒杂质会隔离在内管中,通过一体化装置完成了有效的清洗并分离。效的清洗并分离。效的清洗并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庆中林绿源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