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尤其是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锁已趋于成熟,但对于宾馆酒店等出租屋、民宿等公共房屋的智能门锁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出租屋智能门锁使用身份证开锁,并能与公共安全机构联网管理出租屋入住人员流动,如cn201201642795一种自动离合的物联网智能锁,随着智能锁中传感器使用数量的增多,对于传感器的工作稳定性要求提高,普通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在长期使用、缺少维护的环境下,易因线路老化、元器件受潮或位置发生偏移等原因导致传感器故障,导致整个智能锁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现有智能锁中传感器安装结构无法维持传感器工作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具体如下:
5.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外复板、内复板和锁体,所述外复板内还包括开锁驱动机构、离合机构和连动机构,所述开锁驱动机构置于外复板内,通过离合机构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与锁体连接,离合机构闭合时,开锁驱动机构能带动锁体开合,还包括传感器安装结构分别安装于外复板和内复板内,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传感器组及盖,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内、外复板,所述第一支架上布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通过连接部与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盖通过连接部顶端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布置离合机构周边,所述离合机构转动能触动第一传感器组。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连接部包括连接柱和传感器安装座,所述连接柱的顶端与盖连接。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轴和与离合轴连接的方钢,所述离合轴外周轴向布置凸楞。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组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安装于第二支架布置于第一传感器组与盖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上布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的连接柱穿过连接孔,所述离合机构转动能触动第二传感器组。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和/或第二传感器组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和/或第二传感器组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第二传感器组分别包括
两个以上的位置传感器。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位置传感器是微动开关或霍尔传感器。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传感器安装支架稳定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同时布置两组传感器组用于稳定输出监控目标信号,并能分两路信号分别传送给不同的执行机构,半封闭安装结构能有效防止露天环境下可能渗入智能锁内的液体,防止传感器受潮等。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锁传感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1;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锁传感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2;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锁传感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3;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离合轴部位传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方钢部位传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外复板;2-内复板;3-外把手;4-内把手;5-离合轴;51-凸楞;6-方钢转套;7-第一传感器组;8-第二传感器组;71-第一支架;72-连接柱;73-安装座;81-第二支架;82-连接孔;83-安装座;9-盖;10-控制电路板;11-主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外复板1、内复板2和锁体,所述外复板1内还包括开锁驱动机构、离合机构和连动机构,所述开锁驱动机构置于外复板1内,通过离合机构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与锁体连接,离合机构闭合时,开锁驱动机构能带动锁体开合。
24.如图2、图3所示,还包括传感器安装结构分别安装于外复板1和内复板2内,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支架71、第一传感器组7及盖9,所述第一支架71固定安装于内、外复板1、2,所述第一支架71上布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71的连接部包括连接柱72和传感器安装座73,所述连接柱72的顶端与盖9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组7布置在离合机构周边,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轴5和与离合轴5连接的方钢转套6,所述离合轴5外周轴向布置凸楞51,所述离合机构转动能触动第一传感器组7。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安装座73具有与传感器匹配的凹槽,所述传感器插接安装于安装座73内以避免传感器产生位移,并结合盖9结构对传感器组形成包覆。
25.如图4、图5所示,所述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组8和第二支架81,所述第二传感器组8安装于第二支架81的安装座83内,并布置于第一传感器组7与盖9之间,所述第二支架81上布置有连接孔82,所述第一支架71的连接柱72穿过连接孔82,所述离合机构转动能触动第二传感器组。具体的,根据离合轴5和其上凸楞51和/或方钢的形状及位置可调节的布置第一传感器组7和第二传感器组8的安装位置,以实现离合轴和方钢转动能触动第一传感器组7和第二传感器组8。
26.还包括控制电路板10和/或主控板11,所述第一传感器组7和/或第二传感器组8与控制电路板10和/或主控板11电连接。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电路板10和/或主控板11电连接。
27.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7和/或第二传感器组8与继电器电连接。具体的,所继电器与宾馆、出租屋等临时住房电源总线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根据传感器信号闭合或断开电源总线。
28.所述第一传感器组7、第二传感器组8分别包括两个以上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是微动开关或霍尔传感器。
29.具体工作时,当用户从门外通过外把手3或钥匙、远程控制等手段驱动离合机构转动,此时离合轴5转动并通过凸楞触动第一传感器组7和第二传感器组8,第一传感器组7和第二传感器组8分别将电信号传达至控制电路板10或主控板11,并由控制电路板10或主控板11经通信模块将控制信号传送至远端服务器或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摄像设备、继电器或扬声器等。
30.同样的,当用户从门内通过内把手4驱动离合机构转动,此时方钢转套6触动第一传感器组7和第二传感器组8,第一传感器组7和第二传感器组8分别将电信号传达至控制电路板10或主控板11,并由控制电路板10或主控板11经通信模块将控制信号传送至远端服务器或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摄像设备、继电器或扬声器等。
3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外复板、内复板和锁体,所述外复板内还包括开锁驱动机构、离合机构和连动机构,所述开锁驱动机构置于外复板内,通过离合机构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与锁体连接,离合机构闭合时,开锁驱动机构能带动锁体开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安装结构分别安装于外复板和内复板内,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传感器组及盖,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内、外复板,所述第一支架上布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通过连接部与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盖通过连接部顶端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布置离合机构周边,所述离合机构转动能触动第一传感器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连接部包括连接柱和传感器安装座,所述连接柱的顶端与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轴和与离合轴连接的方钢,所述离合轴外周轴向布置凸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组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安装于第二支架布置于第一传感器组与盖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上布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的连接柱穿过连接孔,所述离合机构转动能触动第二传感器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和/或第二传感器组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和/或第二传感器组与继电器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组、第二传感器组分别包括两个以上的位置传感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是微动开关或霍尔传感器。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管理锁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外复板、内复板和锁体,还包括传感器安装结构分别安装于外复板和内复板内,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传感器组及盖,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内、外复板,所述第一支架上布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传感器组通过连接部与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盖通过连接部顶端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布置离合机构周边,所述离合机构转动能触动第一传感器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传感器安装支架稳定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同时布置两组传感器组用于稳定输出监控目标信号,并能分两路信号分别传送给不同的执行机构,半封闭安装结构能有效防止露天环境下可能渗入智能锁内的液体,防止传感器受潮等。潮等。潮等。
技术研发人员:施永耿 施吉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施特乐锁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