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铜及铜合金切削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合成铜及铜合金切削液。
背景技术:2.铜及铜合金广泛应用于电力、家用电器、汽车、建筑、电子仪表、国防、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行业。铜及铜合金有加工硬化现象,即随着加工率的增加,其塑性降低,强度和变形难度增加。因此,加工铜及铜合金时切削液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保证优良的润滑性、冷却性、过滤性和防锈性,因此用于铜及铜合金加工的切削液与普通的切削液有所不同,选择一款合适的切削液是十分必要的。
3.虽然近年来研制出很多新品种的铜及铜合金切削液,但是与目前机械加工行业对切削液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有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现有的切削液产品绝大部分含有基础油,该系列产品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满足铜及铜合金加工对润滑性的要求,另一方面铜及铜合金经过加工后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可以长期有效保护加工面不氧化表色。但是,改系列产品最大的缺点在于配方体系中含有基础油,导致废液处理困难,处理成本高。少数进入市场的全合成类型的切削液,因没有选择合适的润滑极压添加剂导致加工效率低,刀具损耗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目前机械加工行业对铜及铜合金切削液的要求,提供一种全合成切削液,在保证铜及铜合金各种工艺条件对润滑极压、清洗性能等正常需求外,在工件完成加工后,于工件表面形成强效吸附膜,吸附膜与缓蚀剂协同作用,一方面保证加工后的工件正常储存情况下一个月不氧化变色;另一方面有效解决工作液使用过程中发蓝的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机醇胺、防锈剂、表面活性剂、耦合剂、润滑极压剂、缓蚀剂、水等。其中有机醇胺的重量比为8~12.5%,防锈剂的重量比为3.5~6%,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5~11%,耦合剂的重量比为3~5%、润滑极压剂的重量比为15~25%、缓蚀剂的重量比为2.0~3.5%、消泡剂的重量比为0.05~0.15%、其余为去离子水加至100%。
6.上述所述的润滑极压剂为四聚蓖麻油酸酯、聚乙二醇-400-单油酸酯、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聚乙二醇-600-单油酸酯、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合肥诺泰聚醚酯s264、上海宏泽聚醚酯lb608、广州米奇自乳化酯vegimir185b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合物。
7.上述所述的缓蚀剂为苯骈三氮唑、甲基苯骈三氮唑、合肥诺泰neuf817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9.1、采用的润滑极压剂,可以满足铜及铜合金各种加工工艺对润滑极压性能的要求,同时形成的废液易降解,处理简单,成本低。
10.2、采用的防锈剂在工件完成加工后,于工件表面形成强效吸附膜,吸附膜与缓蚀剂协同作用,一方面保证加工后的工件正常储存情况下一个月不氧化变色,另一方面有效解决工作液使用过程中发蓝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全合成铜及铜合金切削液,主要组分包括:有机醇胺、防锈剂、表面活性剂、耦合剂、润滑极压剂、缓蚀剂、消泡剂、水等。其中有机醇胺的重量比为8~12.5%,防锈剂的重量比为3.5~6%,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5~11%,耦合剂的重量比为3~5%、润滑极压剂的重量比为15~25%、缓蚀剂的重量比为2.0~3.5%、消泡剂的重量比为0.05~0.15%、其余为去离子水加至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合成铜及铜合金切削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极压剂为四聚蓖麻油酸酯、聚乙二醇-400-单油酸酯、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聚乙二醇-600-单油酸酯、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合肥诺泰聚醚酯s264、上海宏泽聚醚酯lb608、广州米奇自乳化酯vegimir185b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合成铜及铜合金切削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蚀剂为苯骈三氮唑、甲基苯骈三氮唑、合肥诺泰neuf817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技术总结一种全合成铜及铜合金切削液,包括下列组分按如下重量百分比配制:有机醇胺的重量比为8~12.5%,防锈剂的重量比为3.5~6%,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5~11%,耦合剂的重量比为3~5%、润滑极压剂的重量比为15~25%、缓蚀剂的重量比为2.0~3.5%、消泡剂的重量比为0.05~0.15%、其余为去离子水加至100%。本发明通过优质添加剂的组合配比,对比市面现有产品的优势在于:在保证铜及铜合金各种工艺条件对润滑极压、清洗性能等正常需求外,该发明在工件完成加工后,于工件表面形成强效吸附膜。吸附膜与缓蚀剂协同作用,一方面保证加工后的工件正常储存情况下一个月不氧化变色;另一方面有效解决工作液使用过程中发蓝的问题。解决工作液使用过程中发蓝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匡登云 管明生 何政霖 管明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苏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