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04-09  109



1.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现浇箱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应用于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安全设施。然而,目前传统应用于跨路浇箱梁施工的防护安全设施主要是采用整体化式防护棚,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4059825a)公开的一种有限净空下跨大流量道路防护棚的构造,此种防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扩大基础、钢管桩、型钢垫梁、分配梁及密目网等部件,需提前准备好相应材料,通过焊接、固定等搭设方式形成整体式防护棚以满足施工安全及通车能力。由于此种防护结构的部件较多,导致该跨路施工防护棚存在施工准备周期长、材料耗费多、搭设过程繁琐等问题,即采用常规跨路施工防护棚在人员设备、材料及经济投入方面都会相对较多。同时,此种防护棚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封闭道路才能完成施工,对现有通行道路的占用时间较长而影响通车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跨路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通过附着在跨路现浇箱梁支架上进行兜底防护,大大地减少了前期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安装过程费时较短。
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跨路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其能够大大地减少了前期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同时,采用封闭半幅行车道进行该兜底防护的安装有效减弱了对现有通行道路的占用时间,社会效益明显。
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包括胶合板、若干拉杆和若干工字钢,各所述工字钢均固设于所述胶合板的底面,各所述工字钢均具有第一翼板、腹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腹板连接,所述胶合板通过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腹板和胶合板,所述拉杆与腹板之间通过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部固定,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朝向路面的端面。
7.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位于腹板的下端的端部套设有将拉杆与腹板锁紧的第一紧固件。
8.进一步地,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上具有下弦杆,所述拉杆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下弦杆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在所述下弦杆上。
9.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工字钢相互紧挨。
10.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工字钢间隔均匀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胶合板与各工字钢之间固设有若干螺纹钢筋,各所述螺纹钢筋与各所述工字钢垂直设置。
12.进一步地,相邻的螺纹钢筋相互紧挨。
13.进一步地,相邻的螺纹钢筋间隔均匀设置。
14.进一步地,各腹板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有将腹板与胶合板拉紧的所述拉杆。
15.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6.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s1:按照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的设计形式加工成不同尺寸的胶合板;
18.s2:将各螺纹钢筋沿着与各工字钢的垂直方向按顺序依次焊接在各所述第一翼板和各所述第二翼板朝向所述胶合板的平面上;
19.s3:在各所述腹板两端部的中心位置均钻第一通孔,且各所述第一通孔面向所述胶合板,所述胶合板上对应各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钻第二通孔;
20.s4:将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适配的所述拉杆自所述腹板的底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套设在所述拉杆位于所述腹板的下端的端部并锁紧,以形成兜底防护装置;
21.s5:将所述兜底防护装置使用可升降式作业台车进行升降作业施工,将所述拉杆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的一端穿过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上朝向路面的下弦杆,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套设在所述拉杆从所述下弦杆穿出的端部并锁紧,以形成用于防护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附着式兜底防护装置;
22.s6:在施工s5步骤时,采用封闭半幅行车道进行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的安装,待在封闭的半幅行车道安装完毕s4步骤形成的兜底防护之后,解除该封闭的半幅行车道,在该行车道的另一半幅行车道采取封闭,继续施工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的安装。
23.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4.1、本发明的防护装置采用胶合板能减轻结构自重且加工方便;此外,本发明的防护装置通过各工字钢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胶合板,以及通过各拉杆将各工字钢的腹板与胶合板紧固,以形成防护体系,使得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现场材料,以减少施工准备时间;相比于传统的整体式防护棚的结构,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且易操作,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安装过程费时较短。
25.2、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采用封闭半幅行车道进行本发明的防护装置的安装,也即,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在行车道的左右半幅各封闭一次就能将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安装完毕,而传统整体式防护棚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封闭车道,占用现有行车道路的时间较长。由此可知,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减弱了对现有通行道路的占用时间,社会效益明显。
26.3、由于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应用了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因此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还能够减少了前期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防护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涉及工字钢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防护装置应用在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0、胶合板;20、工字钢;201、腹板;202、第一翼板;203、第二翼板;30、拉杆;31、第一紧固件;32、第二紧固件;40、螺纹钢筋;50、支架;501、下弦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方式:
36.请参照图1-图4,本发明示出了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包括胶合板10、若干拉杆30和若干工字钢20,各工字钢20均固定于胶合板10的底面,各工字钢20均具有第一翼板202、腹板201和第二翼板203,第一翼板202与第二翼板203相对设置且通过腹板201连接,胶合板10通过第一翼板202和第二翼板203承托,拉杆30穿设于腹板201和胶合板10,拉杆30与腹板201之间通过拉杆30的第一端部固定,拉杆30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50朝向路面的端面。由此可知,本发明的防护装置采用胶合板10能减轻结构自重且加工方便;此外,本发明的防护装置通过各工字钢20的第一翼板202和第二翼板203承托胶合板10,以及通过各拉杆30将各工字钢20的腹板201与胶合板10紧固,以形成防护体系,使得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现场材料,以减少施工准备时间;相比于传统的整体式防护棚的结构,本发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简单且易操作,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安装过程费时较短。
37.在本实施例中,拉杆30位于腹板201的下端的端部套设有将拉杆30与腹板201锁紧的第一紧固件31,该第一紧固件31为第一紧固螺母。也即是,第一紧固螺母套设在拉杆30位于腹板201的下端的端部与拉杆30螺纹连接而将拉杆30与腹板201锁紧,以形成防护装置,从而便于拉杆30与工字钢20的拆装,进而便于本发明兜底防护装置的拆装,节省搭设时间。
进一步地,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50上具有下弦杆501,拉杆30的第二端穿设于下弦杆501并通过第二紧固件32紧固在下弦杆501上。其中,第二紧固件32为第二紧固螺母,也即是,第二紧固螺母套设在拉杆30从下弦杆501穿出的端部并与拉杆30螺纹连接而将上述形成的兜底防护装置安装固定在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50朝向路面的下弦杆501上,从而能够避免作业人站在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50上进行施工现浇箱梁的过程中出现高空坠物于路面,确保满足施工安全及路面的通车能力。
38.在本实施例中,胶合板10与各工字钢20之间固设有若干螺纹钢筋40,各螺纹钢筋40与各工字钢20垂直设置。也即可以理解,各螺纹钢筋40是焊接在各工字钢20的第一翼板202和第二翼板203朝向胶合板10的平面上,以进一步承托胶合板10,加强胶合板10的承重能力。由此可知,本发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采用工字钢20和螺纹钢筋40承托胶合板10,通过拉杆30依次穿设于工字钢20的腹板201、胶合板10和下弦杆501,再通过第一固定螺母与拉杆30螺纹连接而将腹板201和胶合板10紧固,最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母与拉杆30螺纹连接而将拉杆30紧固在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50(贝雷支架50)的下弦杆501上,以使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形成附着式承重体系,避免高空坠物于路面。
39.在本实施例中,各腹板201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有将腹板201与胶合板10拉紧的上述拉杆30,如此可进一步地提高上述附着式承重体系的承重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明人还可以根据实质施工的现状合理布置拉杆30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在此处不做限定,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合理地变更拉杆30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其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0.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工字钢20相互紧挨,如此可进一步提升胶合板10的承重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工字钢20也可以间隔均匀设置,在此处不做限定,相邻两工字钢20的排布结构,其可以由发明人根据胶合板10需要承重的能力来决定,此外,工字钢20的数量也是由发明人根据胶合板10需要承重的能力来决定的,在此处不做限定。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合理地变更工字钢20的数量及各工字钢20的排布结构,其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本发明还示出了上述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s1:按照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的设计形式加工成不同尺寸的胶合板;
43.s2:将各螺纹钢筋沿着与各工字钢的垂直方向按顺序依次焊接在各第一翼板和各第二翼板朝向所述胶合板的平面上;
44.s3:在各腹板两端部的中心位置均钻第一通孔,且各第一通孔面向胶合板,胶合板上对应各第一通孔的位置钻第二通孔;
45.s4:将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适配的拉杆自腹板的底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套设在拉杆位于腹板的下端的端部并锁紧,以形成防护装置;
46.s5:将防护装置使用可升降式作业台车进行升降作业施工,将拉杆从第二通孔穿出的一端穿过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上(贝雷支架)朝向路面的下弦杆,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套设在拉杆从下弦杆穿出的端部并锁紧,以形成用于防护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附着式兜底防护装置;
47.s6:在施工s5步骤时,采用封闭半幅行车道进行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的安装,待在封闭的半幅行车道安装完毕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之后,解除该封闭的半幅行车道,在
该行车道的另一半幅行车道采取封闭,继续施工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的安装。
48.由此可知,本发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采用封闭半幅行车道进行本发明的防护装置的安装,也即,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在行车道的左右半幅各封闭一次就能将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安装完毕,有效减弱了对现有通行道路的占用时间,社会效益明显;而传统整体式防护棚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封闭车道,占用现有行车道路的时间较长。此外,由于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应用了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因此本发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还能够减少了前期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
4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板、若干拉杆和若干工字钢,各所述工字钢均固定于所述胶合板的底面,各所述工字钢均具有第一翼板、腹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腹板连接,所述胶合板通过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腹板和胶合板,所述拉杆与腹板之间通过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部固定,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朝向路面的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位于腹板的下端的端部套设有将拉杆与腹板锁紧的第一紧固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上具有下弦杆,所述拉杆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下弦杆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在所述下弦杆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工字钢相互紧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工字钢间隔均匀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板与各工字钢之间固设有若干螺纹钢筋,各所述螺纹钢筋与各所述工字钢垂直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螺纹钢筋相互紧挨。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螺纹钢筋间隔均匀设置。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腹板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有将腹板与胶合板拉紧的所述拉杆。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的设计形式加工成不同尺寸的胶合板;s2:将各螺纹钢筋沿着与各工字钢的垂直方向按顺序依次焊接在各所述第一翼板和各所述第二翼板朝向所述胶合板的平面上;s3:在各所述腹板两端部的中心位置均钻第一通孔,且各所述第一通孔面向所述胶合板,所述胶合板上对应各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钻第二通孔;s4:将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适配的所述拉杆自所述腹板的底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套设在所述拉杆位于所述腹板的下端的端部并锁紧,以形成兜底防护装置;s5:将所述兜底防护装置使用可升降式作业台车进行升降作业施工,将所述拉杆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的一端穿过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上朝向路面的下弦杆,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套设在所述拉杆从所述下弦杆穿出的端部并锁紧,以形成用于防护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附着式兜底防护装置;s6:在施工s5步骤时,采用封闭半幅行车道进行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的安装,待在封闭的半幅行车道安装完毕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之后,解除该封闭的半幅行车道,在该行
车道的另一半幅行车道采取封闭,继续施工s4步骤形成的防护装置的安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防护装置包括胶合板、若干拉杆和若干工字钢,各工字钢均固设于胶合板的底面,各工字钢均具有第一翼板、腹板和第二翼板,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设置且通过腹板连接,胶合板通过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拉杆穿设于腹板和胶合板,拉杆与腹板之间通过拉杆的第一端部固定,拉杆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朝向路面的端面。本发明采用胶合板能减轻结构自重且加工方便;此外,通过各工字钢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胶合板,以及通过各拉杆将各工字钢的腹板与胶合板紧固,以形成防护体系,使得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现场材料,以减少施工准备时间。工准备时间。工准备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荣国城 梁超贤 严春明 吴琦 周玉坤 朱云辉 叶浩 杨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1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