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2.城市的社会经济系统依赖于河道所提供的多种功能,例如受纳功能、生态功能、景观与美化功能等,因此,健康的河道水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使得河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体污染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所以河道污水的处理刻不容缓。
3.现在的处理方式结构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用抽水泵将污水送到处理箱的沉淀腔内,沉淀后的上层清水进入到处理箱的加药腔内,向加药腔内滴加药剂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再排放到河道内,药剂在加药腔内的分散速度较慢,杀菌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提出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药剂在加药腔内的分散速度较慢,杀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内借助隔板分隔成沉淀腔和加药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加药腔内的加药喷头,关键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输送泵、设置在加药腔内且位于加药喷头下方的混合箱、以及设置在混合箱内的出水喷头,输送泵的进口端与沉淀腔连通,输送泵的出口端与出水喷头的进口端连接,出水喷头的出口端朝向加药喷头的出口端,加药喷头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上端面的下方,出水喷头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内液面的上方,混合箱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
6.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连接在加药喷头进口端且与控制器连接的送药机构、以及设置在混合箱内的液位计,液位计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同时与输送泵和送药机构的受控端连接形成为混合箱内的液面控制机构。
7.所述出水喷头的出口端面是中间向上凸起的弧形面。
8.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螺旋盘绕的混合管,混合管位于加药腔内,混合管的进口与混合箱底部的出水口连通,混合管的出口与加药腔连通。
9.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加药腔内且与处理箱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防护桶,输送泵设置在防护桶内,输送泵的进口端连接有进水管、出口端连接有排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隔板后与沉淀腔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喷头连通。
10.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与处理箱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箱盖,防护桶的上端面与箱盖的下端面接触,输送泵放置在防护桶内,输送泵与箱盖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弹性垫与箱盖固定连接。
11.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沉淀腔内的下传动轴、设置在处理箱外侧的上传动轴、以及连接在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之间的过滤带,沉淀腔内部借助过滤带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输送泵的进口端与上方的腔室连通,过滤带上开设有过滤孔,处理箱侧壁上开设有
用来穿过过滤带的过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上传动轴外围的杂质回收箱、以及设置在杂质回收箱内的刮刀,刮刀的刀刃与过滤带接触。
12.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杂质回收箱内且位于刮刀下方的过滤板,杂质回收箱底部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的出口端与位于过滤带下方的腔室连通且回水管的出口端连接有单向阀。
13.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抽水泵、与抽水泵的进口端连接的抽水管、以及设置在抽水管进口端的过滤网,抽水泵的出口端与沉淀腔底部连通,处理设备还包括气泵、连接在气泵的出口端与抽水管之间的送气管、以及连接在抽水管上且位于送气管与抽水泵之间的第一控制阀,还包括连接在送气管上且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抽水管上的流量计、以及报警器,流量计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阀、气泵、抽水泵和报警器的受控端连接。
14.在抽水管的进口端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过滤网嵌装在容纳槽内,处理设备还包括与容纳槽螺纹连接的压环,压环的内端面与过滤网接触。
1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加药腔内加药喷头下方设置混合箱,在混合箱内设置出水喷头,增设输送泵,输送泵的进口端与沉淀腔连通,输送泵的出口端与出水喷头的进口端连接,出水喷头的出口端朝向加药喷头的出口端,加药喷头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上端面的下方,出水喷头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内液面的上方。沉淀腔内的水在输送泵的作用下经过出水喷头喷出,与由加药喷头喷出的药剂碰撞混合后落入混合箱内,然后经过混合箱底部的出水口排放到加药腔内,可以增大药剂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药剂在水中的分散速度,而且下落的液体与混合箱内的液体接触时可以再次发生碰撞混合,可以有效提高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19.图3为本发明中杂质回收箱与处理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中抽水管与送气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22.图中:1、处理箱,2、隔板,3、加药喷头,4、输送泵,5、混合箱,6、出水喷头,7、控制器,8、送药机构,9、液位计,10、混合管,11、防护桶,12、进水管,13、排水管,14、箱盖,15、弹性垫,16、下传动轴,17、上传动轴,18、过滤带,19、杂质回收箱,20、刮刀,21、过滤板,22、回水管,23、单向阀,24、抽水泵,25、抽水管,26、过滤网,27、气泵,28、送气管,29、第一控制阀,30、第二控制阀,31、流量计,32、报警器,33、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箱1,处理箱1内借助隔板2分隔成沉淀腔和加药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加药腔内的加药喷头3,还包括输送泵4、设置在加药腔内且位于加药喷头3下方的混合箱5、以及设置在混合箱5内的出水喷头6,输送泵4的进口端与沉淀腔连通,输送泵4的出口端与出水喷头6的进口端连接,出水喷头6的出口端朝向加药喷头3的出口端,加药喷头3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5上端面的下方,出水喷头6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5内液面的上方,混合箱5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
25.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处理设备还包括连接在加药喷头3进口端且与控制器7连接的送药机构8、以及设置在混合箱5内的液位计9,液位计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连接,控制器7的输出端同时与输送泵4和送药机构8的受控端连接形成为混合箱5内的液面控制机构。
26.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液位计9可以实时检测混合箱5内的液面高低,当液面达到出水喷头6出口端面处时,控制器7发出信号使输送泵4和送药机构8停止工作,使加药喷头3停止加药,出水喷头6停止喷水,混合箱5内的液体通过混合箱5底部的出水口排出,液面逐渐下降,当液面达到设定的最低处时,控制器7发出信号使输送泵4和送药机构8再次开始工作,加药喷头3继续加药,出水喷头6继续喷水,如此循环,使得出水喷头6出口端面位于混合箱5内的液面上方,确保出水喷头6喷出的水和加药喷头3喷出的药剂可以充分接触碰撞,更好地确保混合效果。
27.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出水喷头6的出口端面是中间向上凸起的弧形面。使得药剂和水可以快速地从出水喷头6上流下去,避免药剂和水在出水喷头6上积存。
28.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处理设备还包括螺旋盘绕的混合管10,混合管10位于加药腔内,混合管10的进口与混合箱5底部的出水口连通,混合管10的出口与加药腔连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混合箱5内的液体通过其底部的出水口进入到混合管10内,然后排出到加药腔内,通过螺旋形混合管10的污水与药剂形成螺旋流,两股介质流互相搅拌、掺杂,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29.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加药腔内且与处理箱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防护桶11,输送泵4设置在防护桶11内,输送泵4的进口端连接有进水管12、出口端连接有排水管13,进水管12的另一端穿过隔板2后与沉淀腔连通,排水管13的另一端与出水喷头6连通。
30.如图2所示,将输送泵4设置在防护桶11内,防护桶11起到支撑定位作用,同时可以避免输送泵4直接浸泡在污水内,可以延长输送泵4的使用寿命。输送泵4通过进水管12与沉淀腔连通、通过排水管13与出水喷头6连通,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31.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处理设备还包括与处理箱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箱盖14,防护桶11的上端面与箱盖14的下端面接触,输送泵4放置在防护桶11内,输送泵4与箱盖14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垫15,弹性垫15与箱盖14固定连接。
32.如图2所示,箱盖14与防护桶11一起起到夹紧定位输送泵4的作用,安装时,将输送泵4放置在防护桶11内,将进水管12与输送泵4的进口端连接,将排水管13与输送泵4的出口端连接,将箱盖14与处理箱1锁紧即可,弹性垫15的设置,可以避免输送泵4顶部直接与箱盖14接触而受到磨损。
33.为了方便输送泵4的拆装,如图2所示,在防护桶11上端面与输送泵4的进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即图2中防护桶11的左侧板上端面沿前后方向的中心处)开设有豁口,在防护桶底部与输送泵4的出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即图2中防护桶11的底板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将输送泵4由上向下放入到防护桶11内时,输送泵4的进口端插入到豁口内并沿着豁口向下移动,同时输送泵4的出口端插入到通孔内并沿着通孔向下移动,当输送泵4的底部与防护桶11的底板接触后,输送泵4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此时输送泵4的进口端正好移动到豁口的最低处,且输送泵4的进口端和出口端都位于防护桶11外部,方便与进水管12和排水管13连接。
34.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沉淀腔内的下传动轴16、设置在处理箱1外侧的上传动轴17、以及连接在上传动轴17与下传动轴16之间的过滤带18,沉淀腔内部借助过滤带18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输送泵4的进口端与上方的腔室连通,过滤带18上开设有过滤孔,处理箱1侧壁上开设有用来穿过过滤带18的过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上传动轴17外围的杂质回收箱19、以及设置在杂质回收箱19内的刮刀20,刮刀20的刀刃与过滤带18接触。
35.如图3所示,杂质回收箱19位于处理箱1左侧,经过过滤带18过滤后到达过滤带18上方的水可以在输送泵4的作用下进入到混合箱5内,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将驱动机构与下传动轴16或上传动轴17连接,带动下传动轴16和上传动轴17旋转,从而带动过滤带18运动,使得粘附在过滤带18上的污物被刮刀20刮掉并掉落到杂质回收箱19内,可以避免污物长时间粘附在过滤带18上而影响过滤带18的过滤速度。过滤带18倾斜设置,可以避免大量的水被过滤带18带入到杂质回收箱19内。
36.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杂质回收箱19内且位于刮刀20下方的过滤板21,杂质回收箱19底部连接有回水管22,回水管22的出口端与位于过滤带18下方的腔室连通且回水管22的出口端连接有单向阀23。
37.如图3所示,被刮刀20刮掉的污物落到过滤板21上,进入到杂质回收箱19内的水分则通过过滤板21到达杂质回收箱19的底部,然后通过回水管22和单向阀23返回到处理箱1位于过滤带18下方的沉淀腔内,可以减轻对杂质回收箱19承重能力的需求,同时可以使得污物与水及时分离,有利于污物的及时处理。利用单向阀23确保杂质回收箱19内的水可以流入处理箱1内,而处理箱1内的水不能进入杂质回收箱19内。
38.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处理设备还包括抽水泵24、与抽水泵24的进口端连接的抽水管25、以及设置在抽水管25进口端的过滤网26,抽水泵24的出口端与沉淀腔底部连通,处理设备还包括气泵27、连接在气泵27的出口端与抽水管25之间的送气管28、以及连接在抽水管25上且位于送气管28与抽水泵24之间的第一控制阀29,还包括连接在送气管28上且与控制器7连接的第二控制阀30、连接在抽水管25上的流量计31、以及报警器32,流量计3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阀29、气泵27、抽水泵24和报警器32的受控端连接。
39.如图4和图5所示,正常情况下,第一控制阀29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控制阀30处于关闭状态,在抽水泵24的作用下,河道内的污水经过过滤网26过滤后进入到抽水管25内,经过第一控制阀29和抽水泵24后进入到处理箱1的沉淀腔内,流量计31实时检测抽水管25内的流量大小,当过滤网26出现堵塞时,抽水管25内的流量会变小,当减小到设定的最小值时,
控制器7发出信号使抽水泵24和第一控制阀29关闭,气泵27和第二控制阀30打开,气泵27送出的气体经过送气管28和第二控制阀30后进入到抽水管25内,并吹向过滤网26方向,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器7发出信号使气泵27和第二控制阀30关闭,抽水泵24和第一控制阀29再次打开;
40.流量计31再次检测抽水管25内的流量大小,当流量值在设定范围内时,说明粘附在过滤网26上的污物已经被吹掉,过滤网26可以正常工作;当流量值仍然小于设定的最小值时,说明过滤网26没有被清理好,控制器7发出信号使抽水泵24和第一控制阀29再次关闭,气泵27和第二控制阀30再次打开,再次对过滤网26进行清理,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器7发出信号使气泵27和第二控制阀30关闭,抽水泵24和第一控制阀29再次打开,流量计31再次检测抽水管25内的流量大小,如此重复,当气泵27和第二控制阀30被连续开启n次(n≥2且是整数,例如连续开启3次或者是5次)后抽水管25内的流量仍然小于设定的最小值时,说明气泵27已经无法解决该问题,控制器7会发出信号使报警器32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解决问题。
41.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抽水管25的进口端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过滤网26嵌装在容纳槽内,处理设备还包括与容纳槽螺纹连接的压环33,压环33的内端面与过滤网26接触。如图4所示,将过滤网26夹紧在压环33与抽水管25之间,当气泵27送来的气体作用到过滤网26上时,压环33可以起到支撑限位作用,可以有效避免过滤网26与抽水管25分离,安全性更高。
42.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杂质回收箱19位于处理箱1左侧,处理箱1内部借助隔板2分隔成左侧的沉淀腔和右侧的加药腔,过滤带18的左端向上倾斜,单向阀23也与控制器7连接,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进水管12的下端位于过滤带18上方,进水管12的上端与输送泵4的进口端连接。加药喷头3和出水喷头6的轴线都是竖直设置,混合箱5与箱盖14之间留有间隙,混合管10的轴线竖直设置。
43.正常情况下,第一控制阀29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控制阀30处于关闭状态,在抽水泵24的作用下,河道内的污水经过过滤网26过滤后进入到抽水管25内,经过第一控制阀29和抽水泵24后进入到处理箱1的沉淀腔内且位于过滤带18下方,经过过滤带18过滤后到达过滤带18上方的水可以在输送泵4的作用下经过进水管12、输送泵4、排水管13后,由出水喷头6喷出,与由送药机构8送出并由加药喷头3喷出的药剂碰撞混合后落入混合箱5内,然后经过混合箱5底部的出水口排出进入到混合管10内,然后排出到加药腔内,可以增大药剂与水的接触面积,使药剂与水多次碰撞混合,加快药剂在水中的分散速度,可以有效提高杀菌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箱(1),处理箱(1)内借助隔板(2)分隔成沉淀腔和加药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加药腔内的加药喷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输送泵(4)、设置在加药腔内且位于加药喷头(3)下方的混合箱(5)、以及设置在混合箱(5)内的出水喷头(6),输送泵(4)的进口端与沉淀腔连通,输送泵(4)的出口端与出水喷头(6)的进口端连接,出水喷头(6)的出口端朝向加药喷头(3)的出口端,加药喷头(3)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5)上端面的下方,出水喷头(6)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5)内液面的上方,混合箱(5)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连接在加药喷头(3)进口端且与控制器(7)连接的送药机构(8)、以及设置在混合箱(5)内的液位计(9),液位计(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连接,控制器(7)的输出端同时与输送泵(4)和送药机构(8)的受控端连接形成为混合箱(5)内的液面控制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喷头(6)的出口端面是中间向上凸起的弧形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螺旋盘绕的混合管(10),混合管(10)位于加药腔内,混合管(10)的进口与混合箱(5)底部的出水口连通,混合管(10)的出口与加药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加药腔内且与处理箱(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防护桶(11),输送泵(4)设置在防护桶(11)内,输送泵(4)的进口端连接有进水管(12)、出口端连接有排水管(13),进水管(12)的另一端穿过隔板(2)后与沉淀腔连通,排水管(13)的另一端与出水喷头(6)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与处理箱(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箱盖(14),防护桶(11)的上端面与箱盖(14)的下端面接触,输送泵(4)放置在防护桶(11)内,输送泵(4)与箱盖(14)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垫(15),弹性垫(15)与箱盖(14)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沉淀腔内的下传动轴(16)、设置在处理箱(1)外侧的上传动轴(17)、以及连接在上传动轴(17)与下传动轴(16)之间的过滤带(18),沉淀腔内部借助过滤带(18)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输送泵(4)的进口端与上方的腔室连通,过滤带(18)上开设有过滤孔,处理箱(1)侧壁上开设有用来穿过过滤带(18)的过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上传动轴(17)外围的杂质回收箱(19)、以及设置在杂质回收箱(19)内的刮刀(20),刮刀(20)的刀刃与过滤带(18)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杂质回收箱(19)内且位于刮刀(20)下方的过滤板(21),杂质回收箱(19)底部连接有回水管(22),回水管(22)的出口端与位于过滤带(18)下方的腔室连通且回水管(22)的出口端连接有单向阀(2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抽水泵(24)、与抽水泵(24)的进口端连接的抽水管(25)、以及设置在抽水管(25)进口端的过滤网(26),抽水泵(24)的出口端与沉淀腔底部连通,处理设备还包括气泵(27)、连接在气泵(27)的出口端与抽水管(25)之间的送气管(28)、以及连接在抽水管(25)上且位于送
气管(28)与抽水泵(24)之间的第一控制阀(29),还包括连接在送气管(28)上且与控制器(7)连接的第二控制阀(30)、连接在抽水管(25)上的流量计(31)、以及报警器(32),流量计(3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阀(29)、气泵(27)、抽水泵(24)和报警器(32)的受控端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抽水管(25)的进口端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过滤网(26)嵌装在容纳槽内,处理设备还包括与容纳槽螺纹连接的压环(33),压环(33)的内端面与过滤网(26)接触。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河道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内借助隔板分隔成沉淀腔和加药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加药腔内的加药喷头,关键在于: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输送泵、设置在加药腔内且位于加药喷头下方的混合箱、以及设置在混合箱内的出水喷头,输送泵的进口端与沉淀腔连通,输送泵的出口端与出水喷头的进口端连接,出水喷头的出口端朝向加药喷头的出口端,加药喷头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上端面的下方,出水喷头的出口端位于混合箱内液面的上方,混合箱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药剂在加药腔内的分散速度较慢,杀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杀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杀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晓 赵明杰 栗勇田 张兆祥 汪佳慧 刘雪妮 郭清 王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皇岛天大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