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10  6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标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射频天线的设计是用于近场通讯与远场通讯,为了达到更好的信号传递质量,如何让射频天线设计能与芯片,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u8或u9芯片,以匹配达到最佳的读取效果而且能抵抗外部电磁干扰,变成了重要的议题。
3.针对现有射频天线的缺失,研究人员提出了射频天线的新设计,以解决例如金属、水、低温等特殊环境所造成的信号衰减或不良的问题。但是,前述的这种射频天线虽解决了外部环境的干扰因素,但是在某些需要小尺寸与小面积的应用场域中,例如在医疗体系中用来储存液态生物组织或样本的血袋、尿袋与试管,仍无法完全地适用。
4.因此,如何设计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超高频射频标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小尺寸、小面积应用场域、使用方便、体积小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
6.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包括载体、第一天线组件、第二天线组件和芯片,第一天线组件和第二天线组件安装在子载体上且呈一字型连接,
7.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内场循环部、电接点和第一开口,第一内场循环部和电接点连接,第一内场循环部和第一开口是分离设置;
8.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外场循环部与锯齿部,第一外场循环部邻近于第一内场循环部,锯齿部位于第一外场循环部的中间部分,锯齿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通过锯齿部连通;
9.所述芯片安装在电接点上。
10.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锯齿部包括多个t字型结构。
11.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所述锯齿部的t字型结构为两组反对称设置。
12.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内场循环部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的开口尺寸。
13.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内场循环部的开口结构的开口尺寸的长宽比可为35:1。
14.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结构的开口尺寸的长宽比可为5:1。
15.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和第二天线组件设置在载体的同一层。
16.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所述载体的形状为片体状。
17.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中所述载体的材料为纤维或塑料。
18.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通过第一天线组件与第二天线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芯片阻值与电感的调适匹配能力,大幅减少特殊环境下的自我电磁损耗及整体布局几何面积,从而可以应用在需要小尺寸与小面积的应用场域中,例如在医疗体系中用来储存液态生物组织或样本的血袋、尿袋与试管上完全地适用。
19.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天线组件的锯齿部,除了可以增加天线感应有效长度之外,也可以建构不均匀的场强变化,让利用不均匀的场强变化的锯齿部外场循环与均匀电场的内场循环之间传递电信号,大幅缩小次要偶极子放射区块延伸至外部天线的整体图案面积,增加使用便利性达到缩小天线幅宽结构的要求,增加使用便利性。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不包含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包含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中u9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记示意为:12-第一天线组件;122-第一内场循环部;124-电接点;126-第一开口;14-第二天线组件;142-第一外场循环部;144-锯齿部;146-第二开口;148-第四开口;16-芯片;162-调变单元;164-处理单元;166-内存单元;168-电源单元;es-电磁波信号;p1-第一部分;p2-第二部分;2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能够传输电信号es,本实施例中的“传输”指的是通过电磁波信号建立通讯用于载送数据与电力。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应用在超高频的频段,其频段范围介于920mhz至928mhz之间。
27.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包括载体2,载体2分为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且呈一字型排布。载体2的形状为片体状。载体2的材料可为纤维(例如纸等)、塑料(例如聚酯塑料pet等),用以披覆或贴附在应用场域中,例如贴附在血袋上。
28.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的载体2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组件12、第二天线组件14和芯片16,第一天线组件12和第二天线组件14形成一字型连接。
29.第一天线组件12设置在载体2的第一部分p1,第一天线组件12设置在载体2的表层。第一天线组件12上设置有第一内场循环部122、电接点124和第一开口126。第一内场循环部122和电接点124连接,第一内场循环部122和第一开口126是分离的且不连通的。
30.第一天线组件12提供了两个内场循环,且内场循环呈封闭状不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场循环部122与第一开口126的形状为矩型,二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的尺寸与形状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而变化。另外,第一内场循环部122与第一开口126的结构设计可以
决定出工作响应频段。第一天线组件12利用均匀电场强度变化的特性进行电磁波信号es传输,而藉由第一开口126的特性,形成可以储存电讯号的平面电容。平面电容可有效增加芯片16的阻值与电感的调适匹配能力,大幅减少特殊环境下的自我电磁损耗及整体布局几何面积。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场循环部122与第一开口126为开口结构。其中,第一内场循环部122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126的开口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内场循环部122的开口结构的开口尺寸的长宽比可为35:1,第一开口126的开口结构的开口尺寸的长宽比可为5: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配置。
32.第二天线组件14设置在载体2的第二部分p2,第二天线组件14设置载体2的表层,且与第一天线组件12设置在载体2的同一层。第一天线组件12与第二天线组件14采用非对称性的设计。第二天线组件14以180
°
角向外延伸形成在第一内场循环部122的一侧的边缘上。
33.第二天线组件14上设置有第一外场循环部142与锯齿部144。第一外场循环部142邻近于第一内场循环部122。锯齿部144位于第一外场循环部142的中间部分,锯齿部14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开口146与第四开口148,第二开口146和第四开口148通过锯齿部144连通。第一外场循环部142呈封闭状不连通。锯齿部144由多个t字结构串接而成。
34.锯齿部144通过两组反对称t字型匹配组合,使得第一外场循环部142可作为主要放射区块,并且搭配对称配置的锯齿部144天线布局,可以达到大幅缩小次要偶极子放射区块延伸至外部天线的整体图案面积,以增加使用便利性而达到缩小天线幅宽结构的要求,进而增加使用便利性。本实施例中的对称t字型是为12个,在其他实施例中,t字结构的数量为数十个或不限制数量。
35.锯齿部144除了可以增加天线的长度之外,也可以建构不均匀的场强变化。第二天线组件14利用锯齿部144的不均匀电场强度变化的特性进行电磁波信号es传输,而藉由第二开口146与第四开口148的特性,形成可以储存电讯号的感应电容。感应电容可有效增加芯片16阻值与电感的调适匹配能力,大幅减少特殊环境下的自我电磁损耗及整体布局几何面积。
36.如图2所示,芯片16采用现有产品,例如,现有产品可以是采用u8(或称ucode8)芯片或是u9(或称ucode9)等类似的功能的芯片,以u9芯片为例,u9的规格可以透过超高频的频率进行读取或是写入,其具有96位元内存,且工作温度范围介于-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之间,且写入周期耐力超过十万次。本实施例中,芯片16选用u9芯片,芯片16设置在电接点124上,用于进行电性传输。芯片16通过第一天线组件12与第二天线组件14传送和接收电磁波信号es。芯片16可以通过第一天线组件12实现近场通讯与通过第二天线组件14实现远场通讯,让电磁波信号es通过第一内场循环部122和第一外场循环部142与芯片16通讯。
37.如图3所示,为前述u9芯片的结构,u9芯片包括调变单元162、处理单元164、内存单元166和电源单元168,调变单元162、处理单元164、内存单元166和电源单元168为现有的技术。当u9芯片设置在电接点124之后,可以用于接收与发送电磁波信号es。
38.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系采用非对称性的设计,其具有抗水干扰的特性,即使位于液体环境中或是紧贴于具有液体流动的容器或袋体内,也能够抵抗环境干扰。举例而言,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能够被贴附在试管、血袋等之下,让读取器或是
写入器能够写入或读取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的数据,例如血型、容量、采血站信息、采血者信息、被采血者信息等的生物样本数据。
39.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通过设计第一天线组件与多个第二天线组件,以矩型为主体构成内场循环与“几”字型为主体构成内场循环,由矩型的第一天线组件的内场循环向外侧边缘延伸形成平面电容,内场循环外侧边缘的的平面电容以及外场循环对称感应电容可有效增加芯片阻值与电感的调适匹配能力,大幅减少特殊环境下的自我电磁损耗及整体布局几何面积,从而可以应用在需要小尺寸与小面积的应用场域中。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锯齿部第二天线组件,除了可以增加天线感应有效长度之外,也可以建构不均匀的场强变化,让利用不均匀的场强变化的锯齿部外场循环与均匀电场的内场循环之间传递电信号,大幅缩小次要偶极子放射区块延伸至外部天线的整体图案面积,增加使用便利性达到缩小天线幅宽结构的要求,增加使用便利性。
4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第一天线组件、第二天线组件和芯片,第一天线组件和第二天线组件安装在子载体上且呈一字型连接,所述第一天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内场循环部、电接点和第一开口,第一内场循环部和电接点连接,第一内场循环部和第一开口是分离设置;所述第二天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外场循环部与锯齿部,第一外场循环部邻近于第一内场循环部,锯齿部位于第一外场循环部的中间部分,锯齿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通过锯齿部连通;所述芯片安装在电接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部包括多个t字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部的t字型结构为两组反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场循环部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的开口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场循环部的开口结构的开口尺寸的长宽比可为35: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结构的开口尺寸的长宽比可为5: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组件和第二天线组件设置在载体的同一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形状为片体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材料为纤维或塑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涉及一种射频标签。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小尺寸、小面积应用场域、使用方便、体积小的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本实用新型一字型超高频射频标签包括载体、第一天线组件、第二天线组件和芯片,第一天线组件和第二天线组件安装在子载体上且呈一字型连接,第一天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内场循环部、电接点和第一开口,第一内场循环部和电接点连接,第一内场循环部和第一开口是分离设置;第二天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外场循环部与锯齿部,第一外场循环部邻近于第一内场循环部,锯齿部位于第一外场循环部的中间部分,锯齿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通过锯齿部连通;芯片安装在电接点上。安装在电接点上。安装在电接点上。


技术研发人员:田川 尹祖伟 李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131.html

最新回复(0)